中国的文字源于何时?中国书法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陈彬龢:中国文字与书法》探索中国文字的源流,详细介绍各种书体及其沿革,评述各个时期的书法及理论发展,并系统讲解学书、习字的技法。
本书根据1931年初版的《中国文字与书法》重新配图编印,它以史为经,从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碑刻墓志、造像、题铭、砖瓦、刻帖、墨迹到篆刻,上自商周甲骨文、下迄清末民初书家的经典作品都有收录。作者从文字源流,书体沿革,细讲汉字的历史与发展,再从书法述评、书法研究两个方面。
第二章文字之渊源及其发达吾国开化*早,历史甚长;太古之世,荒渺难稽。史书所载,多出后人附会。尧、舜以前,茫昧不可考;但依传说与神话,从人文发达之程序观之,亦可获得关于文明发达之端绪耳。文字之起源亦然。世称伏羲氏因画卦而作龙书,神农氏因嘉禾而作穗书,黄帝见卿云而作云书,祝诵、仓颉观鸟而作古文,少昊氏作鸾凤书,高阳氏作蝌蚪文,高辛氏作仙人书,帝尧得神龟而作龟书,大禹铸九鼎而作钟鼎文,文字因之以起。荒渺无稽之谈,以今日眼光观之,殆难凭信。然其传说之中,亦有可以观察文明发达之程序者。如谓“太昊氏时始有文字”,或云“篆乃黄帝变古文而为之者”。又曰,“庖羲氏获景龙而作龙书,炎帝因嘉禾而作穗书,仓颉变古文,依鸟迹作鸟篆,少昊氏作鸾凤书取似古文,高阳氏作蝌蚪书,尧因轩辕龟图作龟书,夏后氏作形似篆,商务光作倒薤篆等”。无确切之证,但若去其不足信之说,而取其可凭者,隐约间亦可探得吾国文字之源流也。据史所载,未有书契以前,有所谓“结绳之政”,结绳以为标识,为彼此互通意思之方法。盖所谓“结绳之政”者,亦必拘泥其语,仅限于结绳。大抵表示意思,传达语言;此类单纯方法,异地异时,自难适用。其后文明之程度渐臻,是等单纯之方式不能应用;且同时社会组织亦趋于复杂,更足以促进文字之发明,如所传伏羲氏之书,即《易》之卦爻,诚为草昧时代创作之原始文字。其后仓颉即据之以造书契,此乃时代进步,自然之趋势也。一加一,又加一,合三画而为“小成卦”,更广之而作六画之“大成卦”;此卦爻之制作,见于《周易》之记载,其形式甚为单纯。吾国文化初放曙光之际,此等主观之思想即已存于其间,其后优美之文学,亦即由此起源。吾国一切学问、道德、思想与艺术之发达,胥受其影响甚巨,可谓为文明唯一之渊源也。《尚书》者,吾国*古之史也,其书始于尧、舜;尧、舜以前之事,概付阙如。《史记》所称三皇、五帝之事,如伏羲、神农、黄帝、仓颉等,多由史家搜集而来,殆难征信。虽然,文字之创始,有可考者焉。《易?系辞传》曰:“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易》之由来已明。庖羲氏之后,经神农、黄帝而至尧、舜,其间文化渐进之迹,吾人不难推测而知也。然而黄帝之事,《尚书》不载,似不足信,黄帝以上,溯及神农、庖羲,益难稽考。则此等记载,亦不过得之传闻,于隐约之观察文明沿革之状态而已。而编纂史集者,遂拘其文,泥其义,信以为正确之事实,而以之解释太古史,可谓妄甚。读《系辞传》者当三思之。许慎曰:“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据此则结绳之政在庖羲氏之后,而文字制作由于其后仓颉之手。又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此又一说也。黄帝既征蚩尤,吾族由北而南,越黄河而达扬子江流域。尧、舜以前,其文明已有足观。文字之创造,在草昧时代,早已萌芽。盖吾族之兴也,以时则经悠远之年代,以地则跨广阔之封土,以人物则分无限纠纷错杂之区落。吾国古时北方之部落,湮灭者甚多,失记之史迹,及其所创造之原始文字,其形式与种类,或亦不一致;其后经悠久之岁月,始熔铸一切而归于统一。于是始产生发明创造之代表人物,因是有伏羲、神农、黄帝、仓颉、高阳、高辛诸说。此殆犹北欧之神话,中西如出一辙者也。……
陈彬龢(1897—1945),曾用名乐素素、昌蔚、松轩。江苏吴县人。著有国学小丛书《中国文学论略》,民国20年初版商务印书馆曾出版。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增订版)》内容简介:思维方式是在历史时空中经过反复运用、选择、凝聚和抽象的结果,并反过来成为
现代拉丁美洲具象艺术 本书特色 ★ 该书作者邢啸声长期研究拉美艺术,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考察,赏析艺术真迹,与在世艺术家直接交往,得到多方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本书特色 1,书法与文学双重经典完美结合2,印刷精美,大方雅致。3,**辑被新闻出版总署选为“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之一琵琶行-...
《建筑的七盏明灯》是罗斯金的一部有关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享誉英美艺术界,为好几代人评判艺术价值提供了标准。该书阐述了建筑的
探寻: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之路 本书特色 本书从支配电影诞生的艺术意志入手,采用与世界电影比较研究的方式,针对新中国建立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
《中国史前植物考古:史前人文植物散论》内容简介:植物考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对考古发现的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
八大山人行书心经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写心经》是河南美术出版社为书法爱好者精心打造的系列丛书之一,共20册, 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王羲之、颜真卿、苏...
徐渭行书唐诗-法书经典 本书特色 《法书经典·徐渭行书唐诗》是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徐渭行书唐诗-法书经典 内容简介 对于法书经典的理解,普遍的认知,是经过历...
沈尹默行书墨迹八种 本书特色 《沈尹默法书墨迹系列5:沈尹默行书墨迹八种》由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沈尹默行书墨迹八种 内容简介 沈尹默先生(一八八三—一九七一)是...
《建筑大师经典作品解读:平面立面剖面》以20世纪的典型建筑为描述对象,并同时给出了于关选择这些经典建筑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一,
师说-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访谈录 本书特色 《师说?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访谈录》推荐:目前国内探讨如何培养电影学博士研究生的书籍尚属空白,尤其是从博导的视点...
《当代建筑在中国70:暗房》通过对建筑师建筑实践过程中“黑暗经验”的搜寻,对建筑本体,即场地、空间、行为、能源和构造等进行了
《留住手艺2》内容简介:为着更加富裕、便利的生活,我们每天奔波劳碌。然而从某天起,街边作坊里敲敲打打的声音止息了,接下来,蜻
索诺里 内容简介 “全球化”这词给我们这一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早通过经济渗入了文化的每个角落,世界设计的地域性在快速消失,各民族国家的设计界限已无法区分。这...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内容简介:在很多方面,周鸿祎都是互联网领域的颠覆者。他重新定义了“微创新”,提出从细微之处
吴昌硕原寸复制高清大图-条幅名品精选-六 本书特色 从支离破碎、大小尺雨失当的老式字帖升级到完整清晰、临摹装裱皆宜的复制原作通览一代行草书大师传世条幅墨迹(12...
设计中的设计 本书特色 ☆本书自二00三年出版以来,在日本先后加印十七次,二O0四年荣获由SUNTORY财团颁发的第二十六届文学艺术大奖,二00五年,在台湾出版...
《轻·远:德国约格·施莱希和鲁道夫·贝格曼的轻型结构》包含1012张图片。通过《轻·远:德国约格·施莱希和鲁道夫·贝格曼的轻型
跟田英章学楷书 本书特色 《跟田英章学楷书》:华夏万卷,中国字帖著名品牌。跟田英章学楷书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制订的《现代汉语...
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张继钢论艺术 本书特色 启迪智慧的宝典,艺术创造的秘籍。值得摆放在你的床头,携带你的身边,跟随着你的旅行。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张继钢论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