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五代史演义》又名《五代残唐》,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共八卷六十回。《残唐五代史演义》题“罗贯中编辑”。但近代的学者们认为,此书不是罗贯中的作品,而是明代后期书商编纂的托名之作,而近几十年的文学史、小说史大多把《残唐五代史演义》归在罗贯中名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浙江杭州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残唐五代史演义》主要依据新旧《唐书》、《五代史》,并吸收了民间流传的“说五代史”的故事,敷演成书。小说依据史传,间以虚构,以编年的形式,主要描写了唐末黄巢起义到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段动荡时期的兴衰历史,展现了唐末和五代时期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唐末天下大乱,梁、唐、晋、汉、周相继产生,从此引发了高老鹞力胜郭家雀、王彦章命丧绝章岭、赵匡胤三打韩通等传说故事,一直到赵匡胤登基建宋为止。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强大的唐朝因安史之乱开始走向衰落,逐渐陷入藩镇割据的局面,战乱频仍,*终被农民起义所埋葬。罗贯中著的《残唐五代史演义》全书共六十回。以残唐五代兴衰演变的过程为线索,叙述了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朝代的更迭,依据史传,间以虚构,它既是一本历史通俗读物,也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与加工的文学作品。
**回
孙待诏史记世系
第二回
唐天子开科取士
第三回
赤墙村黄巢出身第四回
黄巢藏梅寺起手
第五回
黄巢杀入长安城
第六回
郑畋大战朱全忠
第七回
敬思奉诏宣晋王
第八回
晋王起兵入中原
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
第十回
安敬思牧羊打虎
第十一回
李晋王阅兵试箭
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岭关
第十三回
李晋王河中会兵
第十四回
鸦馆楼朱温赌带
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绝海
第十六回
德威力救李存孝
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杀四将
第十八回
存孝火烧永丰仓
第十九回
德威遣将灭黄巢
第二十回
灭巢山黄巢自刎
第二十一回
程敬思接驾还朝
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彦章
第二十三回
朱温火烧上源驿
.................
第三回 赤墙村黄巢出身 时朝廷昏乱,佞臣当道,有钱重任,无钱不用。因此,曹州反了王仙芝,濮州反了尚君长。唐遣令孜领兵十万剿除。世之盛衰,国之兴废,皆有定数。太平时节,国有英雄扶社稷;离乱之时,天生奸佞乱乾坤。 却说曹州冤句县赤墙村,一人姓黄名宗旦,世为盐商。娶妻田氏回家,径从巢林经过,见一小儿席地而坐,身穿黄衣,叫田氏为娘,化一道黄气冲入田氏怀中。田氏归即有孕。怀胎二十五个月,一日诞下,形容怪异,身长二尺,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左臂生肉滕蛇一条,右臂生肉隋球一个,背上有八卦,胸前有七星。宗旦见了惊疑,遂将此子丢在沟渠。时有土地将此子移在巢树上鸦鹊窠中。经过旬日,宗旦复从巢林经过,忽闻树上小儿叫声。宗旦举目视之,乃日前丢的小儿,遂取将下来。宗旦惊曰:“此子奇异!”乃抱回家,仍命田氏抚育,取名黄巢,及长,表字巨天。博览经史,精熟武艺。 是时乾符三年,天下荒旱,改为广明元年。庚子岁,巢闻长安大开武试,招募英才,即辞父母,竟赴长安。入场试毕,果中武举状元。次日朝帝,令孜引至驾前请旨。帝问:“那个是状元?”令孜奏曰:“此人是状元。”僖宗一见黄巢,身长一丈,膀阔三停,面如金纸,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唬得魂不附体,半晌方定。僖宗大怒,将黄巢革退不用。当驾官说:“朝廷嫌你丑貌,故不肯用。” 黄巢退出朝门之外,默然叹曰:“明诏上只说选文章武艺,不曾说拣面貌,早知昏君以面貌取人,我也不来。”本欲回家,羞见父母。大丈夫不做暗事,袖中取出笔来。只见街头一只锦毛雄鸡,望黄巢叫了一声。巢曰:“昏君不识贤,鸡倒识贤。”又说,“鸡,我若有天下之分,你大叫一声。”那鸡又叫一声。巢大悦,举笔写诗八句云: 雄鸡有五德,今朝见我鸣。顶上红冠正,身披紫锦文。 心中常怀义,大叫两三声。唤出扶桑日,重叫天下明。 巢作诗毕,进酒馆饮酒,乘兴又在粉墙上写反词云: 昏君失政,宠用奸邪,荒荒杂乱,文武无能。唐僖宗有眼无珠,见贤才不能擢用。可惜我十年辛苦,到今日不得成名。暗思昔日楚汉争锋,一个力拔太山,一个量宽沧海。他两个战乌江,英雄抵敌;诣咸阳,火德肇兴。某也志高汉斗,气吐虹霓,意欲匹马单刀,横行天下,管叫那刀兵动处,把唐朝一旦平吞。 有诗为证: 浩气腾腾贯斗牛,班超投笔去封侯, 马前但得三千卒,敢夺唐朝四百州。 黄巢写下诗词,即收拾琴剑书箱,出了长安城,对天誓曰:“黄巢若得寸进,定要夺取唐朝天下。”言罢而去。却说巡城军官,看见反诗,抄奏朝廷。僖宗即宣令孜曰:“黄巢写下反诗,要夺朕之天下,卿何治之?”令孜奏曰:“我主宽心,乞敕画影图形,捉拿巢贼,抄没其家。”帝准其奏,即时命写榜文,各处张挂,不在话下。 却说长安城外,有一藏梅寺,寺中有个法明长老。一日领众僧上殿,见琉璃灯光不明,视之,只见里面无油,申怪徒弟。徒弟曰:“我夜夜添油,不知油到那里去了。”至晚,其僧隐于殿内。未及二鼓,忽见二鬼手提瓦罐,到殿内偷油。其僧急报长老,长老不信。至次晚,复隐于殿内,二鬼又来偷油。其徒急报长老,长老即引众行者到殿,见二鬼果在偷油。长老问二鬼偷油作何用,二鬼答曰:“今有三曹阴司,攒造生死轮回册,无油点灯,因此差我们到各寺观取油应用。”长老问二鬼曰:“册内载的是什么事?”二鬼答曰:“那册内说,一人姓黄名巢,字巨天,生得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面如金纸,有帝王之份。目下起兵混唐,在藏梅寺起手,开刀先杀一僧,名法明。他将后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长老听罢,对二鬼云:“你可救我一命?”二鬼道:“天曹已先攒造一本去讫,除非黄巢不杀方好。”鬼使说罢而去。长老烦恼,每日差一行者在山门外伺候。 却说黄巢听得朝廷出捉拿榜文,四方捕捉,遂从山路逃走。忽一日到一山,但见山头: 云霭霭,雾漫漫,水潺潺,石蹬蹬。鸟啼古木,鹤唳老松。路盘狐兔迹交加,谷应豺狼声咆哮。行人难进步,正是老僧家。 又有诗为证: 壮哉山寺石岩边,渺渺遥瞻斗柄连。 殿阁巍峨侵碧汉,楼台缭绕漱清泉。 金钟隐隐雷声吼,宝塔重重月影圆。 静听法华皆梵语,谁知此处有西天。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九八四 本书特色《一九八四》为乔治·奥威尔经典代表作,这是 一部伟大的政治寓言。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 瓜分,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国家...
《昆虫漫话》内容简介:本书是我国现代著名生物学家陶秉珍创作的昆虫学入门科普读物。你是否一直以来认为蜜蜂只吸食花蜜、采花粉?
京城最后一个顽主 本书特色 咱扛东单,震西单,脚踩着海淀,连炮儿局都平蹚,咱要的就是拔份儿。京城最后一个顽主 内容简介 顽主,不务正业是有的,不过未必不学无术。...
骑鲸人 内容简介 假如你问我会堂之名,我告诉你,那就是卡泥。屋顶上的雕塑是谁?那是派克阿,那就是派克阿。啊,派克阿在海中游;啊,海神在海中游;啊,海中巨兽也在海...
少年无双-气冲星河-1 本书特色《气冲星河1:少年无双》讲述了一代宗师武星河重生在一个下品贵族子弟秦无双身上,凭借前世武学记忆,在新的世界如鱼得水。看他如何挫败...
所罗门之歌 内容简介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作品以“黑人会飞”这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为故事的主线和象征的核心...
《猫城记》内容简介:“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再见,地球先生。”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年,33岁的老舍发表长篇讽刺小说《猫城记》,借火
爱情驾到 本书特色 1.交织复杂的情感大戏,现代都市版《宫心计》,跌宕起伏,环环相扣,3000字中必有精彩爆点。2.语言诙谐,调侃意味被粉丝称“绝”。3.探讨都...
仰望半月的夜空-5 本书特色 我要拼上性命,成为你的人。我要守护着里香,将好拥入怀中,一直生活下去。即使她的生命短暂,即使结束的那一天会立刻降临。仰望半月的夜空...
《被猜死的人》内容简介:感染余华、王安忆等著名作家的中篇小说集《被猜死的人》,包括小说家田耳七个轰动文坛的作品。其中,《被
与拉玛相会 本书特色 《与拉玛相会》(rendezvous withrama)是英国作家亚瑟.克拉克于197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故事叙述在22世纪时有...
《八仙的传说·汉钟离的故事》内容简介:《汉钟离的故事》“天下第一闲散汉子”汉钟离原是项羽手下大将,结果因为急性子丢了性命。
石像怪兽 内容简介 男主人公“我”一直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直到一场车祸使他差点死去,并成为重度烧伤病患。他在医院中醒来,无法接受现实开始筹划一场自杀。这时出现了...
午夜惊魂 本书特色 本书为“肖剑悬疑侦探集(二)”,由“午夜惊魂”、“死亡交易”、“残雪”、“水仙花”、“琴子”、“是他?!”六篇组成。通过令人信服、引人入胜的...
《不知东方既白》内容简介:男主因为杀人案被女主父亲送入牢狱,女主不惜辞去检察官职务、与父亲反目,在大量热点新颖的案件穿插中
《我好,你好》内容简介: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是一种心理人格理论,也是促使人格改变和成长的一种方法。其
魔神的游戏 本书特色 极光带来的噩运答案藏在未来的记忆里御手洗世纪**大冒险穿越时空对抗魔神之力魔神的游戏 内容简介 苏格兰尼斯湖畔的小村庄出现极光,村民们纷纷...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内容简介:《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讲述了让我们回到两万多年前,机·丹尼尔还未被制造出来的那个年代
尘埃落定-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本书特色 《尘埃落定》这部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神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考古手记 本书特色 文化似乎走的是一条消亡之路。古来之道被时间与历史所泯灭,就像沙漠中的一条河,流着流着,便渐渐消失,或隐入地下,或化为水汽。它从哪里来?流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