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流畅通俗的语言,以时间为顺序,以吴子复一生的艺术行迹为思路,大体介绍了吴子复在书法、篆刻、油画等方面的成就,讲述了吴子复参与结社办刊、执教艺校、设帐授徒等社会活动,是吴子复的通俗小传。本书收入《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共五万字。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吴子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书本。
《吴子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一、肇基碑学 初沐西风吴子复先生是20世纪前期广东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油画家之一,更是现代广东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隶书大家。其隶书熔铸诸碑,功力深厚,自成一家,世称“吴体”。正如陈永正所言:“近三十年来,‘吴体’隶书影响广东书坛至深。”1949年后,其隶书与容庚的金文、商承祚的甲骨文、秦号生的行书、麦华三的楷书齐名,流风所至,遍及岭南,他也因此成为那个年代无可争议的广东隶书界的“盟主”和广东书坛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永正在《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吴子复作了这样的介绍:“早年从事美术创作,为中国较早的油画作家,深受野兽派玛蒂斯(今译马蒂斯)的影响。30年代执教于广州市美术学校,后受当时隶书大家林直勉的启发,遂专意于书法研究,旁及篆刻,晚年偶写水墨山水。”这样的叙述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吴子复是先学美术后学书法。事实正好相反,早在童年时代他即已从书海发舟启航了。吴子复的书法是在清代中期以来广东深厚的碑学基础上孕育出来的。清代*重要的碑学思想家阮元曾任两广总督等职九年,任职期间在广州创建了岭南教育圣地学海堂,将朴学引进广东,其倡导碑学的宣言书《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正是发表于此时,遂使广东成为碑学的主要发源地。碑派代表人物伊秉绶曾两次到广东任职,其隶书作品在广东影响深远,主宰广东书坛近百年。另外三位碑派代表人物,何绍基曾主持广东乡试,吴大潋曾任广东巡抚,黄牧甫曾客居广州十八年,均为碑学在广东的传播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广东本土也涌现出大批碑派书家,先有李文田、潘存,后有康有为、梁启超、易孺、林直勉、胡汉民等。其中康有为*具代表性,被誉为碑学之集大成者,其《广艺舟双楫》是*重要的碑学理论著作,其书法源自北碑《石门铭》,被称为“康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对广东碑学的兴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阮元到包世臣,再到康有为,碑学这股变革的学术思潮从理论的构建上得以*终完成。这时,晚清书坛几乎成了‘北碑盛行,南书绝迹’的局面。岭南书艺此时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乘时而出的(广东)书家有梁启超、罗悖曧、罗悖曩、易孺、简经纶、蔡守、王蘧、林直勉、罗叔重、吴子复诸人,他们无不在碑学思潮的影响下,各逞其能,各具风骚,在岭南书法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侯开嘉语)吴子复生活在岭南这片土地上,在碑学氛围中成长起来,自幼接受碑派书风的耳濡目染,碑学的基因已经深入渗透到他的血液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吴子复都堪称现代广东书坛*重要的碑学传承者。在中外艺术史上,大凡每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都是在童年伊始便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吴子复也不例外。吴子复原名鉴光,又名鉴,学名琬,字子复,号法庐、宁斋、伏叟等。祖籍广东四会。1899年3月25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二月十四日),诞生于广东省广州市长寿路长仁里一户小商人兼手工艺人家庭。吴子复的祖父原先做茶叶生意,父亲则以打磨银器为业,家庭经济尚算宽裕。后来祖父的茶叶生意因不景气而倒闭,全家只能靠父亲的手艺维持生计。1906年,母亲撒手人寰,离吴子复而去。同一年,吴子复被送进私塾读书,开始接触描红习字,在幼小的心灵中点燃了向往艺术的星星之火。但不久他就对描红感到厌倦,而对街边代书先生凭空写出的漂亮字迹深觉不可思议,遂引发内心强烈的共鸣。于是,他时常流连其间,乐而忘返。通过细心观察,代书先生运笔时的提按转折都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回到家里就学着涂鸦,虽然耗费了不少笔墨纸张,却也颇有收获。虽然后来吴子复以隶书名世,但年幼的他尚无书体的概念,只是觉得哪种好看就依样画葫芦地学那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不同了。1911年,他人读观城高等小学,逐渐对隶书情有独钟,*终竞至一发而不可收。第二年,一位世伯见他对隶书如此着迷,便送给他一本清代著名书家何绍基临写汉《张迁石卑》的字帖。他欣喜若狂,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并且很快就“进入角色”。不久,他听说世间还有《张迁碑》的原拓本,出于少年人喜欢寻根究底的天性,他决心寻找。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本残旧斑驳的《张迁碑》原拓本终于如愿以偿地到了他手中。正是这件东汉名迹,揭开了这位现代隶书大家艺术生涯的序幕。也许祖父料定吴子复日后必成大器,对他的书法爱好非常支持。祖父与附近的南纸店相约,允许吴子复随时赊取宣纸使用,年终才一起结账。祖父的帮助,为吴子复的习书提供了有力的纸源保障,使他在挥毫泼墨之际更加投入。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吴子复尚未到弱冠之年,就已经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这群好友当中,有不少日后也成了书画篆刻名家,如冯康侯、冯缃碧、黄君璧、卢子枢等。……
繁华散尽 许你一场地老天荒-李清照的才情.美丽与哀愁 本书特色 本书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生为主线,以她的词为引子,写出了她初长成时的羞涩与美丽、与夫君赵明诚的伉...
林徽因画传 本书特色 林南编著的《林徽因画传》简介:她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情人,一个让...
混搭-你是我的励志书 本书特色 李静戴军唯一合著的作品,一本别开生面的 “二人传”不是夫妻却是比夫妻更默契的搭档以饱满情感记录携手走过的世路与心路历程,姚晨、乐...
林徽因的会客厅 本书特色 30年代的每一个星期六,都会有一个“周六聚会”,地点在一个太太的客厅,而这太太客厅的女主人就是她,那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
想念大师丛书系列五:想念史念海 本书特色 《想念史念海(1912-2012)》主编张世林经过了长时间与大师的接触,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史念海百年诞辰之际,约...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张居正大传 本书特色 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惊心动魄的王朝改革故事,*激励人心的精英成长经历,*纷繁芜杂的官场斗争传...
熊十力传 内容简介 熊十力,我国杰出的爱国思想家和坚贞的民主革命战士。 本书以熊先生的生平为主线,运用“长藤结瓜”的手法,从家庭到社会,从童年到老年,从戎马生涯...
《铁棺材》从一个二战德军潜艇艇长的角度,采用回忆录的方式,为读者介绍了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西洋上的潜艇作战细
理查德.林德纳-世界名画家全集 本书特色 《理查德·林德纳》:前波普绘画大师《世界100大画家》简述从13世纪乔托至21世纪波瞢画家安迪·沃霍尔,八百年来活跃在...
未曾公开的我:欧文自传 内容简介 [前言]前言那是在里斯本的夏天,一个炎热的夜晚,我站在光明球场的罚球点前,小腿不停地抽筋。主裁判的哨音响过之后,我飞起右脚,踢...
魏源研究著作述要 本书特色 ★16开布面精装,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湖湘文库”丛书编辑出版以“整理、传承、研究、创新”为基本方针,其内容涵盖古今★魏源,清代启蒙...
宋任穷纪念文集 本书特色 本纪念文集的主要内容,按三部分编排。**部分“回忆与怀念”,收录缅怀、纪念宋任穷同志的文章(包括生前采访宋任穷同志的文章)50余篇,分...
学贯中西(李善兰传) 内容简介 李善兰,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从小喜爱数学,“方年十龄,读书家塾,架上有古九章,窃取阅之,以为可不学而能,从此遂好算” ,...
此心光明-王阳明传 本书特色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后世亦多以王明阳称之。 王阳明生于明中期,是明代著名的思...
隐匿中的奇才: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传 本书特色 作为一部思想性的传记,本书主人公既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可供消遣的趣闻逸事,这似乎使本书少了些可读性。...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内容简介:全世界都知道她是侦探小说女王,熟识她笔下的名侦探、有趣的故事,以及曾神秘失踪两星期。而身
《吉姆·莫里森诗集》内容简介:本书是吉姆·莫里森生前唯一出版的诗集,分为《众神》与《新生物》两部分。其中,《众神》主要是对
寂寞陈寅恪 内容简介 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先后留学于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通晓梵文、突厥文、满文等多种东西方语言文字。归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等数...
《黑镜与秩序:数智化风险社会下的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内容简介:本书从现代科技伦理的隐喻“黑镜”出发,系统而深入地剖析全球人
杂记赵家 内容简介 赵元任的太太杨步伟女士的自传《杂记赵家》,值得今天许多人好好读读。我以为该书的好处至少有两处,**,提供了丰富的近现代史料。由于作者交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