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旅人芭蕉、露水的一茶、芜村、梅坑、杉田玄白、子规、岛崎藤村的私小说、啄木之歌、路女日记、小梅日记、观花、镜花、昔日的歌——梦二、一页、汤川秀树的京都等。
《尘世的梦浮桥》枕书生活在京都,“来到落柿舍前”,“路过宇治的竹林”,“到梨木神社的染井旁汲水”,或者“沿着山道一直走下去”,或者“沿着御所的外墙一路走下去”,总那么相宜。发一声叹,也恰到好处。京都跟东京不一样,东京是政治的,躁动,而京都静谧,是文化的。东京的文化也熏透了政治。京都骨子里是古代的,仿佛主要由女性体现的平安时代。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大都局限于东京,难免偏颇。
枕书现下在京都留学,闲来写出这些柔美的文字。芭蕉、芜村酷爱且通晓中国文化,而枕书的笔调还带有日本俳味儿,他们更不会感觉孤寂罢。
京都这座千年古都看上去古色古香,其实也现代化了,要真正看懂它的古,很需要点功底和工夫,尤其要谙熟中国的古代,枕书把知识、景致、情怀融为了一体。
且过下去罢,这尘世间的梦之浮桥。梦浮桥由此岸至彼岸,关乎尘世无常的生死。这也是要说的故事,那些梦浮桥中漂泊的旅人、逝去的岁月。
竹久梦二是日本极富盛名的画家、诗人,他的名字几乎代表了一个时代——但凡提及大正浪漫,就会想到他笔下那些孱弱哀愁、乌发妙目的美人。人们称他是“大正的浮世绘师”,将他与江户时代浮世绘师喜多川歌麿相提并论。他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也许是在早稻田读书时所拍,坐在窗边,怀抱某种近似吉他的小型弹拨乐器,双目微眄,似乎在等候着什么。轮廓清瘦,头发蓬乱,穿着小高领衬衫。纱质窗帘徐徐拂动,筛碎窗外流光。若干年后,失去爱人、从京都回到东京的梦二避居一间普通旅店,在人们的回忆中,他“长发垂肩,结着波希米亚式领带,穿高领衬衫,外出时必拄一支细杖。神经质的面庞,病人一样消瘦,显得很苍老。架子很大,孤僻,从不屑与学生同席吃饭”,许多年前的姿态如此重复,苍白、衰腐、疏离、经年不散的悲哀——时光消逝并没有带走他血液中的东西,它们在光阴之旅中互相辨认。
明治十七年(1884)九月十六日,他出生在冈山县邑久郡本庄村一户世代经营酒坊的人家,本名茂次郎。长兄一年前已去世,因此他成为事实的长子。他有一位年长六岁的姊姊松香,后来还有一位年轻六岁的妹妹阿荣。他与松香姊姊关系极厚,并终生敬爱她。松香十七岁时出嫁,梦二十分悲伤,在家中廊柱上默默刻下的“松香”二字至今仍清晰可见。姊姊是少年时期的梦二对美好女性的全部想象,温柔、宽容、细腻、哀楚。在后来的诗画中,他许多次提到“姊姊”这个意象。“未嫁的阿姊梳着桃割髻(少女的发式),在蚊帐内讲故事。她髻上簪着野菊花。”《春之卷》“和姊姊一起去吧!春太郎与姊姊一起走着,在二楼的位子上坐下来。”(《街之子》)松香**桩婚姻维持得并不久,离婚后仍住在母家。梦二小学毕业后曾寄住到神户的叔父家中,就读于神户初中。不久退学,与家人迁往福冈县远贺郡八幡村,跟随父亲在炼铁厂学习制图。想必孱弱敏感的梦二无法忍受这份工作,*终决计去东京。旅费与盘缠是母亲与姊姊凑出来,那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夏天,十八岁的梦二离家远行。这一年福泽谕吉刚刚死去,正冈子规活跃于文坛,东京街头流行各种新式样的木屐与造型夸张的蝙蝠伞,管道煤气刚刚开通,梦二“怀着对一切都无所谓的心情”行走在这梦想里光怪陆离的大都会中。
不过初到东京过得并不如意,进入早稻田实业学校本科后,迫于生计做过车夫,寄住在银行官员家中当看门人。十九岁时认识一位同样年长他六岁的贵族小姐小竹几久枝,他给她写过一张明信片,称呼“姊姊”,其信云:“生年仅十九载,不长不短,一直浮沉不定,如若孤舟漂泊。风来东西不定,如此不足道的生命。”
美术史家森口多里评价梦二:“竹久君的个性,总之是住在东京的乡下人的个性。那时如果他在东京住得更久些,多沾些所谓江户子的风气,大概画中人物就不会有那种孤独自我的情绪了。如果他过度沉迷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或者执著所谓的江户情绪,那么大概也不会形成梦二独特的性格。竹久君的情绪力与想象性,创造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人。这是明治末年到大正年间,憧憬自由奔放的青年感觉象征的一类人。以日本传统之美为基础,将异国风情自由尽情地消化,超越平俗世间审美的一类人。或者说他展现了一种完全的异国人的风情,又极为自然地移入自己的情绪,所有的一切都成为竹久君世界里的一类人”(《美术史中的梦二》)
“住在东京的乡下人”,这句话评得很贴切,但梦二自己却很不喜欢“乡下”的痕迹,包括“茂次郎”这个乡土气息浓郁的名字。*初换过不少笔名,“洦子”“幽迷儿”,后来定为“梦二”,亦有自嘲之句云:“若云花之江户乃为梦二,归乡则曰茂次郎”。
日人名字的汉字组合有另一种秩序,文人的笔名常有某种奇异的美感,比如“芜村”“荷风”“一叶”“春夫”,仿佛日边清梦。梦二对名字的执著也用到三位儿子身上。长子名虹之助——“虹”这个字在日本姓名中很少见。次子名不二彦,三子名草一。他写过一首《草之梦》:“露水已消散,一如遗忘的爱恋。想到的小孩子啊,川流之岸流逝的曙色,白日的草之梦。”
……
苏枕书,现居日本京都。耽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已出版小说《相见欢》《连生》《阑珊》《再见,如果还会再见》《长相思》等,历史人物评传《一生负气成今日》等。
1958-1965-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本书特色阿赫玛托娃一生创作颇丰,出版的诗集主要有《 黄昏》、《念珠》、《白色的鸟群》、《车前草》、 《耶稣纪元,1921》...
岂有此理 本书特色 一部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奇书,作者被三代皇帝定为离经叛道、视为眼中钉,被迫逃亡数十载。一部被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钦定的禁书。岂有此...
在新疆 本书特色 《一个人的村庄》姐妹篇内地、香港大中小学生必读作家《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十大好书了解新疆,游走新疆,品味新疆,必读《在新疆》刘亮程创作三十...
局外人 本书特色 《局外人》(L'Étranger)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
从文自传 本书特色 本书是沈从文的自传作品,写了他20岁之前在湘西的那段岁月。有对故乡的记忆,对亲人的怀念,还有个人种种经历。无论是幼时的上学经历,还是少年的军...
纸上的江湖 本书特色 《纸上的江湖/学生推荐书系》是继东方出版中心畅销书《中学生推荐书系》之后新进推出《走进校园经典》书系之一,主要收录了著名作家南帆的40多篇...
1966-1976-中国当代新读编年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记述1966年1月至1976年12月在中国大陆发生的有关新诗创作、评论、出版、活动等史事。本书按有关史...
赵紫宸(1888-1979)是举世知名的中国神学家,著作不计其数。他曾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普世基督教协会主席,对中国本色神学建构及神学教育发展,作出许多深入...
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 本书特色 ★ 鲁迅研究室主任陈漱渝先生的心血之作,传递鲁迅的思想价值观念。★ 各类资料史实详尽全面,各类文人墨客的背后故事跃然纸上...
小窗幽记-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小窗幽记》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道,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
书里人生:兄弟忆鲁迅(二) 内容简介 丛书收集了二十世纪不同阶段海内外鲁迅研究的精华,全面展现一代文化思想巨人风貌,深刻揭示鲁迅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其中专著四部...
袖珍唐宋词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这种集选本、讲析、查检功能于一体的鉴赏辞典,由于荟萃了中国文学的精华,而又深入浅出、资料丰富,已成为莘莘学子和文学爱好者案头**的...
《谁的到来,恰逢花开》内容简介:《谁的到来,恰逢花开:摇曳在宋词里的锦瑟年华》的作者精心选取了宋词中的精品之作,并从词中的
《分析与思考》内容简介:本书是黄奇帆教授在复旦大学所做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讲座合集。本书共收录了12次讲座,根据主题分为“宏观调
西方19世纪后期文学 本书特色 王福和、肖淑芬、徐亚杰主编的《西方19世纪后期文学(上下)》是“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外国卷”系列书之一。主要通过讲述西方19世...
一人独洒一江愁-楚辞的美丽读法 内容简介 看,那南楚山川中走出来了一群诗人,就是他们领起了文人独自赋诗的浪潮。香草,美人……楚辞开辟了一个纯洁美好的世界,一个后...
震撼(战地手记) 本书特色 我是一个比较消极、被动的人,但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干这行这么多年我**次主动请缨。——敬一丹灾区需要我们更长久的关注和更持续的救助...
中国最佳散文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泥沙俱...
美人恩 本书特色 《美人恩/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运用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淋漓尽致的把洪士毅对小南的无私的爱表现了出来。同时,经过岁月...
山腰上的记忆:红旗渠访问笔记 本书特色 《山腰上的记忆:红旗渠访问笔记》是“中国20世纪文化遗产聚焦”丛书之一,本丛书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出版资助。红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