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简单生活大师译丛”系列书的一本,是16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蒙田的随笔选译。作者以随笔的形式探讨自身及周边的社会问题,反映出作者的思想、道德观及生活习惯,读者可从中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并自检自身性格的优缺点。本书译文优美,体现大家水平。
蒙田以一个智者的目光,观察和思考大千世界的
众生相,芸芸众生,林林总总。他从古希腊一直观察到
16世纪,从法国一直观察到古代的埃及和波斯,其文章
波澜壮阔。他博学多才,引古证今,鉴古知今,对许多
人类共同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
是奇特的见解,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能提高人
们对人生的理解。在这一部书中,零金碎玉可以找到
不少,只要挑选对头,就能够让我们终身受用。我认
为, 《(蒙田随笔集)》是一部有用的书,很有用的书。
——季羡林
“蒙田的随笔不管挑哪一篇来读,你都会觉得趣
味盎然,他对随笔这种体裁已驾轻就熟,对读者的兴
趣已了如指掌,所以你在那里将领略到他那种不拘一
格的文章精髓。”
——毛姆
序
本书的作者说,“我本人是这本书的原材料”。他在书中
所反映的思想、道德观和生活习惯,其实和我们的古代圣人
是共通的。他的许多主张,我们今天仍在实践着。这也叫古
今中外“心心相印”吧。当然我也相信,读了这本书以后,
大多数读者不会跟在蒙田后面,摇旗呐喊,拥护封建君主的
统治,除非完全扼杀了独立的人格,人云亦云,才会千军万
马挤上毁灭人性、毁灭文化的独木桥。
这个译本是《蒙田随笔》的选译。我初次接触蒙田的随
笔,拿到的是一个古文的原版,说实话只能看懂十分之一;
后来找了一个较新的版本,这次可以读懂一半左右了,但是
仍谈不上翻译;*后找到了古文今译的现代版本,才拿来作
为翻译的依据。所以,这个译本只能算是《蒙田随笔》的古
文今译本的中译本。在译毕交稿之前,我参考梁宗岱先生译
过的一些篇章作了修改。梁先生理解的深刻,文笔的优美,
令我望其项背而兴叹不已。
常常听见有一定外语程度的人说,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读原文,也不愿意读译文,译文再好,总觉得缺少了那
一点点味道,我很同意这种说法。翻译真的是很难啊,做翻
译实践的人要努力再努力,强调语言‘‘可译性’’的专家们是
否也多想想“味道”这个问题呢。
杨帆论“悲伤”①
我是*不受这种情感控制的人,虽然人们决意对它另眼
相看,仿佛签了字画了押一样,我还是既不喜欢也不认同。
人们认为悲伤是智慧、道德和良心的表现:多么不智和恐怖
的包装啊!意大利人比较有道理,他们所说的“悲伤”同时
表示惹人厌恶的事物②。因为,这始终是一种有害的、不理
智的态度,斯多噶派认为它懦弱和可鄙,所以禁止门徒有悲
伤的表现。
据传,埃及国王普萨梅尼特被波斯国王冈比兹打败并俘
获以后,看见同样被俘的女儿身穿女仆的衣服,在去打水的
路上从他面前经过,他十分镇静,一言不发,两眼直直地看
着地面。他身边的朋友此时无不泪流满面,哀叹不已。稍后,
又看见儿子被押赴刑场,依然面不改容。但是,当他远远看
见在俘虏队伍中有一名亲信的时候,却情不自禁地拍打脑袋,
表现出极度的痛苦。
这种情形可以和我们*近见到的一位亲王相比较:他在
特朗特得悉哥哥的死讯,他哥哥是全家的支柱和光荣,稍后
又得知他的另一个弟弟去世的消息,他前后遭受两次打击,
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力。几天以后,他的一名部下不
幸身亡,这*后的不幸事件把他击倒了。他信心顿失,痛不
欲生,怨天尤人,以至于有人得出结论,说这个打击才真正
触到了他的心中之痛。实际上,这是因为他的心里已经装满
痛苦,再多一点点就冲破了抵抗力的堤坝。我说,我们或许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评断前面的故事,事实是冈比兹问过普
萨梅尼特的想法,为什么他对亲生骨肉的生死无动于衷,却
无法忍受朋友的不幸,埃及国王回答说:“只有后一个痛苦
可以用眼泪表达,前面两个远远超出了任何的表达力。”
谈论这个题目,或许可以得到一位古代画家的创造,伊
菲革涅走上祭台,周围的人对于这位无辜的美丽少女的死的
关切程度各不相同。为了表现他们不同程度的痛苦,画家殚
精竭虑,动用一切艺术手段,当他画到少女的父亲时,父亲
的脸被藏了起来,仿佛任何表情都不足以体现他的悲痛。所
以,在诗人们的想象中,不幸的母亲尼奥柏失去了七个儿子,
接着又失去了同样数目的女儿,她不堪失去亲人的过度重负,
*后变成了石头,
痛苦把她变成了石头。(奥维德)
以表现大难当头并且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时,这种突然
控制我们,阴沉、无声无息的愚蠢感情。
实在说,痛苦的力量达至极点的时候,可以震动整个灵
魂,使其失去自由行动的能力。结果,一个突如其来的坏消
息会使我们身不由己,动弹不得,好像失去了任何的活动力,
我们的心会尽情地哭泣和呼号,我们的魂魄会不受约束地远
离而去,
痛苦终于为哀号让开了一条路。(维吉尔)
费迪南国王在布德一带发动战争,对付匈牙利国王约翰
的遗孀。前方运回来一具阵亡骑兵的尸体,这位战士在战斗
中的出色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德军将领拉伊西亚克感到可惜,
但是并不十分悲痛。他在惋惜之余像常人一样对士兵的身世
感到好奇,他帮死者脱去盔甲,发现面前躺着的竟是自己的
儿子。在众人的恸哭声中,他一言不发,没有掉一滴眼泪,
他直直地站着,目不转睛地看着尸体,直至心中的悲苦突然
凝固了他的“生命力”,砰的一声倒在地上。
说得清楚自己受多少煎熬,他受的煎熬其实不大。
(彼得拉克)
想表达难以忍受的相思之苦的恋人们是这么说的:
o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运动
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散文家和人文主义
者。从1572其父去世。蒙田开始写作随
笔并持续20年之久,随笔的内容包罗万
象,散发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映射出一
种乐观、积极和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教
给我们一种生活的艺术。《蒙田随笔)是
欧洲近代哲学散文三大经典之一,本书是
《蒙田随笔)的精选版。
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特色 王小波杂文精选集!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自由理性、特立独行、黑色幽默,二十年来...
千家诗 本书特色 《千家诗》是一本流传很广的古代儿童学诗的启蒙读物,它*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便于背诵。《千家诗》所选诗歌以唐宋近体诗为主。基本上按七言...
《血族:圣器与王座》内容简介:苗疆蛊术,传内不传外,传女不传男。黑苗女为脱离家族掌控,使用换皮之术将自己改变成西方人的样貌
清影集 本书特色 作者陈子善是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清影集(精)》是他近期所写关于现代文学作家...
警卫战士的红色记忆 本书特色 郭连江,70年代曾在北京卫戍区某部服役并一直在天安门广场值勤。参加过无数次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及迎送国宾的警卫工作。作者通过多方采访,...
爱在西街等我 本书特色 西街就像是月下老人,储存了,酝酿了很多很多的爱,等待着有缘的人来双双认领. 是的,爱会在西街等我--不在渡江边就在遇龙河,不在月亮山就在...
鲁迅作品故事新编 本书特色 《故事新编/鲁迅作品》收录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写于1922—1935年间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
《镇墓兽Ⅰ:北洋龙》内容简介:镇墓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兽面鹿角,形态各异。是为帝王将相镇守陵墓地宫、免其灵魂受到
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 本书特色 《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是梁晓明三十多年来诗歌写作与思考的一个总结,收录了他的代表作品《开篇》《告...
在这个地球被称为“村”的时代,我们当然可以有多重方式了解世界。打开电视、浏览网页,甚至翻看书籍听起来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无论是哪一种载体,总会不免有一些让人摸不着...
日瓦戈医生 本书特色 1.这是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名著,《日瓦戈医生》通过塑造日瓦戈医生这一人物形象,描述他的波折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生活,反映了整个时代俄国...
十步香草 本书特色 《十步香草》是刘绍棠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讲述的是发生在通州一个僻静胡同里的故事。主人公云兰渚虽念过两年大学,却一直背着黑锅,长期在一家造纸厂...
《数字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内容简介:数字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使契合数字经济时代以及国家数字
李家坟 本书特色 《李家坟:一件让我想了四十多年的事》40年如昨,只因那终生忘也忘不掉的知青记忆!《李家坟:一件让我想了四十多年的事》天涯网点击过240万,令无...
南海九章 本书特色 出生于湖北赤壁的刘汉俊,却以海南主题文章闻名。他让我们懂得,好的散文,是一切文体之上的文体,它们以匍匐的姿态,阐释昂扬的力量,终将浮出历史的...
丰子恺全集(全50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海豚出版社2016年出版,本次出版尚属丰子恺全集初次面世★ 作为现代中国的重要作家、画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
刘醒龙自选集 内容简介 刘醒龙,代表作有小说《凤凰琴》《痛失》《弥天》。有多种小说在英语、法语、日语和韩语地区翻译出版。新近出版有三卷本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并...
非典十年祭-北京保卫战-SARS 本书特色 抗击非典十周年的**部纪念作品中国当代纪实文学著名作家何建明临危受命,身赴“抗非”一线的采访实录数十张珍贵图片将记忆...
吴晓铃集(共5卷)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吴晓铃著名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家、《金瓶梅》研究专家、著名印度文学专家、藏书家、目录学家、翻译家、博...
1940-1945-我曾是希特勒的保镖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罗胡新·米施曾是希特勒的贴身保镖,1940年至1945年间,从柏林的总理府到希特勒的私人住宅,从“鹰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