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逵(1904-1944),是20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史上一位重要学者。在体质人类学、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和边政学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曾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是继蔡元培1926年在中国首次提出“民族学”及其界说之后,积极将德国民族学——主要是德奥传播学派的理论与方法系统介绍到中国,并开展一定规模的实地调研的**人。他不仅继承了20世纪德国民族学对“精神”的关注,也将历史特殊论和传播论带进中国的实地研究当中。他的民族志具有深厚的文化史底蕴,其中所倡导的文化论复原了文化的精神本质,阐述了文化作为生命体存在的规律、文化与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与国族的非对应性。陶云逵以经验研究与观念分析为路径,批判了对文化进行功利化和国族化的实用主义解释。同时,他也是少数能够得到当时燕京学派社会学和中研院两大学术阵营承认的学者,是双方学术沟通的桥梁,也是边政学的重要奠基人物之一。《车里摆夷之生命环(陶云逵历史人类学文选)》编选了陶云逵的重要代表作,并由编者撰写长篇导读,书后附有陶云逵生平及其著述目录。
★云逵是从德国人类学家Fisher大师门下出身的。德国学派和英国学派有很多地方刚刚是针锋相对。前者注重历史、形式、传播,从各方法的相异之处人手;后者注重现代、功能、结构,从各方法的相同之处人手。德国学者不肯相信文化不过是满足凡夫俗子平常生活的工具;英国学者却不愿相信文化是有它内在发展的铁律,是天地精华的不住外现——我不想在这里申引两派文化论的差别,只是想说云逵和我二人师承不同,因之见解也有不同。因为我们在基本出发点上有些不同,所以讨论时也更显得有趣味。——费孝通★生于1904年的陶云逵,曾留学德国;1933年回国之后,长期在西南边疆从事人文研究。陶云逵身上有着老一代欧化学者的风范,他同时有选择地汲取了德奥民族学与国内古史论的养分,融会贯通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民族志具有深厚的文化史底蕴,其中所倡导的文化论复原了文化的精神本质,阐述了文化作为生命体存在的规律、文化与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与国族的非对应性。陶云逵以经验研究与观念分析为路径,批判了对文化进行功利化和国族化的实用主义解释。这种批评不仅在当时富有预见性,在今天亦同样有力量。1944年,陶云逵刚迈入不惑之年即因病逝世。他的早逝,是中国学术的不幸。我们的“现代心学”之失落,与他的过早离世有着密切关系。——王铭铭
《车里摆夷之生命环:陶云逵历史人类学文选》:第四章 婚姻制度与婚嫁仪式在第二章中,我已经把摆夷的家庭组织说了一个梗概。在那里我们看到:(一)摆夷通常一夫-妻。但多妻俗不为非。贵族多妻者较多。(二)平民入赘的习惯颇盛行,贵族中入赘的很少。(三)在理论上贵族不得与平民通婚,但若通婚这个概念包括纳妾,则事实上贵族男子往往娶平民女子为妾。娶之为正妻者则为少数。贵族女子下嫁平民者也极少见,但不是没有。反之,平民男子入赘于贵族,则有之。贵族女子下嫁平民,变为平民,生子亦为平民,但平民男子人赘贵族,则变为贵族,生子仍为贵族(但有限制,详上)。此外,(四)凡非嫡亲兄弟姊妹(即同父母),均可通婚,如汉族亲族制度名称所谓表姊妹兄弟、嫡堂或从堂兄弟姊妹均可。有叔父娶亲侄女,舅父娶亲外甥女,或侄娶姑母,甥娶姨母者。虽为数不多,但习惯上是允许的。我曾调查了三个土司的历代婚媾的系统,代他们各作了一个家谱,每个都有几件汉人所谓“乱伦”的婚姻。(五)婚姻是自主的,虽正式婚嫁,须经家长同意。实际如本人彼此愿意,父母无不赞同。只是因为有贵族与平民阶级的关系,发生些阻力。但,(六)贵族,如土司,如爱某平民之女而彼女子不愿嫁之,则土司往往有用势力迫嫁之事。惟如女子别有所恋,则急与之婚,婚后,则土司不得强迫。(七)婚前,男女社交,极其自由,性交亦所不禁(但不得怀孕生育,此则认为大耻)。不重处女贞。但婚后妇与人通,妇并奸夫受处罚。(八)结婚年龄。贵族较早,男在十七八岁女在十六七岁;平民因经济原因,颇多在二十以后者(详下)。(九)离婚。夫或妇死,均可再娶嫁。现在我从摆夷的男女社交说起,一直到结婚,以及纳妾、离婚、再醮等习俗与仪式,并社会对非法结合而怀孕之处罚方式。在必要时,贵族与平民分别叙述。**节 未婚男女之社交未婚男女之社交,绝对自由。贵族平民阶级间也无任何阻碍。男女认识的机会很多,陌上、山间、河边、路口,遇有机会,男子便可用话来挑问女子,女子不以为非礼。但是陌生男女相识的*好机会,(一)为夜间,当女子一人或二三人在住房左近的纺线间中纺线的时候。(二)为每年过新年(摆夷新年及旧历新年)“抛彩球”的时候。(三)为出入雨季节,办佛事的时候。(四)“街子”天赶“街子”的时候。夜间纺线房及过年抛彩球的情形,我都很侥幸地亲自观察到。甲、纺线房。日落之后,年长的人们多半回到住房去闲谈,或到卧房去睡觉。年龄到了十四五岁以后的女子,便到纺线房去纺线。纺线房普通是在一所房子*靠近楼梯口的那一间,有些地方若孟连,是在正房的附近另筑的一间竹茅屋。关于摆夷的房屋及其分配,下面还要详述。女子去纺线房纺线,有时一个人,有时集合两三个女伴。将火生起,为光,为暖,也用以煮茶(车里一带,仍是大陆气候,日与夜的温度差别很大。日间虽极炎热,到太阳落后便很寒)。我在那一带调查时是冬季。入夜,全坝子为浓雾笼罩。火光融融,火圜恰好照到纺线人的脸面跟纺线机。这时候,青年男子们一个或两三个,也就开始闲游了。都披着毛巾,毛巾很大(是从暹缅输入),顶在头上,拖到颈背。……
陶云逵(1904—1944),原籍江苏武进。1924年就读于南开大学,1927年赴德国,先后于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攻读人类学、遗传学和民族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1934年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编辑员。后应当时云南省教育厅邀请,赴丽江、中甸、维西及滇缅、滇越边境地区做田野调喳,长达两年余。抗日战争期间,寄居昆明,先后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南开大学文科研究所边疆人文研究室主任,主编《边疆人文杂志》。1943年以历史人类学教授之名接受南开大学聘书,此为全国首例。1944年1月26日,因感染回归热去世,年仅四十岁。曾昭抡沉痛写下:“此等学者,死去不需一秒钟,再生产一位,却要几十年。”杨清媚,人类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学术史、宗教人类学和政治人类学,曾出版专著《最后的绅士——以费孝通为个案的人类学史研究》。由于对费孝通与陶云逵在魁阁时期的学术对话产生兴趣,博士后期间开始做陶云逵研究,并多次到西双版纳地区做田野调查。现致力于佛教社会的比较研究。
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上下册 本书特色 《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套装上下册)》是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上下册 内容简介 “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
何天平,广播电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获中国人民大学与日本爱知大学双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
中国目录学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够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的著作。本书从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分类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读书(2017年合订本) 本书特色 一本富于活力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一向引入思想潮流,反映学术界、知识...
晚学盲言-钱穆先生全集-(全二册)-[新校本] 内容简介 余八十生辰,即撰述八十忆双亲一文,嗣又续撰师友杂忆一书,毕生往事常在心头者,几若无遗。八十三、四岁,双...
思想史研究-思想史的元问题(第一卷) 内容简介 如今的知识越来越表现出专门化和特殊化,回归更具普遍性的思想便成了当前各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思想史研究》应...
文本情感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本书特色在web2.0时代里,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可作为情感语料数据原型的评论,如何高效**的获取基于这些语料的情感信息,并依此进行相关...
自由-观念读本 本书特色 何怀宏编的《自由(观念读本)》试图穿越我们盛衰多变的历史景观,去追索自由观念的缓慢进程,描述那些触及良知本质的深邃思考如何促进了一种维...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通向强盛之路 本书特色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被记者当街追问,恐怕就更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不过,德国人的幸福是...
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耶魯大學中國史博士,博士論文獲頒瑟隆.費爾德獎(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是美...
君主论 本书特色 《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思想家、外交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指南...
《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内容简介: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认为,《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一书,“专论文人之画亦南宗之一派。文凡两篇,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二卷)-古典思想中的矛盾:马克思和涂尔干 内容简介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是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理论史著作,也是作者建立其新功能主义研究纲领的...
作者简介:黛西•伯德(Daisy Bird),这是一个笔名(作家给自己起的名字)——我们不能告诉你太多关于她的信息,因为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是谁。她有时候住在伦敦,...
《薛定宇教授大讲堂(卷Ⅲ):MATLAB线性代数运算》内容简介:本书按照线性代数教材的编排方式,系统论述了基于MATLAB语言编程的方
思念与思考 本书特色 《思念与思考》是前新闻出版界领导宋木文的一部回忆性文集,共收录思念故人文章和有关出版的论文30余篇。该书联系历史背景,以回忆人物为主题,如...
随泰坦尼克沉没的书之瑰宝 本书特色 该书以《鲁拜集》的出版经历为主线,描述世界上*豪华的书随泰坦尼克沉没的因缘际会,并由此展开英国书籍装帧艺术高峰的艺术成就,涉...
包乐史(Leonard Blussé)系荷兰莱顿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客座教授,是荷兰著名的汉学家和华侨史研究专家,通晓英语、中文、日语...
国际名人看中国:中国人的精神 本书特色 本书原著是辜鸿铭*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品,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
西谛藏书善本图录(附西谛书目) 内容简介 西谛先生素志恬淡而爱书成癖,常自称“喜欢得弗得了”。一生节衣缩食,积书至十万册之巨,赵万里《西谛书目序》认为“就数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