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是中国记协及其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新媒体服务引导,促进和推动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点智库报告。 本书分为年度报告、行业报告、专研报告、融合精品分析四个部分,围绕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追踪主流媒体贯彻落实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新实践与前沿趋势,客观分析媒体融合进程中的问题与规律。本报告为媒体从业者提供可学可用的学术参考,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总结成果经验,为有力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贡献智慧与思考。
作为中国记协所属专门工作机构和服务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专业性组织,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积极致力于强化政治引领,推动行业自律,打造工作平台,加强团结联系,拓展服务范围,团结引领新媒体及从业人员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衷心希望《报告》系列能够着眼大局,勇立潮头,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总结成果经验,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与重要部署、有力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贡献智慧与思考。
**章年度报告
**节??总报告 002
1.1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调查和重点问题探究 002
1.2 2020新媒体再出发:阶段性高点后的转型与挑战 030
第二节??重点聚焦 044
2.1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网民的媒介接触与使用行为报告 044
2.2 新冠肺炎疫情中用户媒介信息接触、认知与传播研究 070
第二章??行业报告
**节??技术篇 094
1.1 智能+:智能化媒体发展的N条线索 094
1.2 5G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对传媒的影响 111
1.3 算法新闻的推荐机制、影响及其伦理问题探究 124
第二节??内容篇 139
2.1 新传播生态下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创新探析 139
2.2 联动与破圈:短视频的融合发展新态势 148
2.3 产业共生视角下的新闻作品版权保护 159
第三节??体制机制篇 172
3.1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视角下的体制机制创新:现状与趋势 172
3.2 融合背景下国际媒体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83
第四节??平台篇 196
4.1 逻辑、行动与重构: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再路径化 196
4.2 中部欠发达地区县级融媒体建设现状与对策 210
4.3 平台化背景下移动新闻生产方式的实践、挑战与转向 233
第五节??用户篇 243
5.1 新传播形态下网络新闻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 243
5.2 新时代媒介用户的消费偏好“素描” 260
5.3 主流媒体的用户运营:传播逻辑重构下的用户关照与内容建设 272
第六节??队伍建设篇 289
6.1 主流媒体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289
第三章??专研报告
专研报告一:三大主流媒体构建技术和应用新系统 306
专研报告二:拓展媒体功能与助推社会治理 319
专研报告三:新媒体平台话题传播 333
专研报告四:省级融媒体云平台建设 349
第四章??融合精品分析
作品一:《“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 362
作品二:《鼓岭!鼓岭!》 371
作品三:《臊子书记》 378
作品四:《直击7·5泰国普吉游船倾覆事故现场救援仍在进行》 384
作品五:《父亲·我们·时代》 394
作品六:《幸福照相馆》 403
作品七:《H5|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 410
作品八:《ofo迷途》 417
作品九:《海拔四千米之上》 425
作品十:“麻辣财经” 433
作品十一:“讲习所” 445
Table of Contents and Abstracts 452
1.2??2020新媒体再出发:阶段性高点后的转型与挑战 胡钰 王嘉婧 摘要:中国新媒体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正处于深度调整和再探索的阶段。内容生产力被持续释放,媒介新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新媒体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从国内环境看,用户红利接近饱和,内容同质化严重,信息传播依然存在情绪化、低质化、偏见化等问题,网络治理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美国打压中国新媒体领军企业,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全球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正在经历着从开疆到深耕的转变,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这种转变尤其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网络治理;媒体运营 2019年至今,中国新媒体在发展至一个阶段性高点后,进入转型与升级期。技术的持续发展激发着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创新,接近饱和的用户参与让新媒体平台必须探索差异化生存和运营之路。疫情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媒体提出了挑战,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各个新媒体平台在探索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实现价值共荣。 一、工业升级与多元生态:新媒体发展的整体特点 (一)工业化生产模式形成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一方面让技术直接进行内容生产,另一方面保证普通用户能进入生产流程中,让新媒体生产力被规模化释放,新媒体内容生产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新媒体内容生产逻辑由个体式内容生产转向了工业化规模式内容产出,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力、质量把控力均得到提升。 (二)商业化特征日趋明显 新媒体商业模式日臻完善,随着用户红利的饱和,传统广告模式、流量分成、会员付费模式进入瓶颈,新媒体开始探索多样化赢利渠道。媒体平台化和内容边界的模糊,也为新媒体运营增加了多样化的可能。新媒体平台正在从广告智能投放、精品定制内容生产、电商引流、线下活动、平台转型等方面探索商业可能。 (三)生态型平台逐步丰富 新媒体已从单纯提供内容的“媒体”,向产业上下游扩展,负载着更加多元的功能,逐步形成生态圈。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为了满足大众的线上需求,媒体纷纷上线多元化功能,例如在线教育,推动媒体平台快速转型。 (四)用户导向思维成主流 新媒体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方式,形成了越来越清晰的用户思维。由此,也从资讯生产思维扩展为产品思维。新媒体从业者不只是简单的新闻生产者,而是从用户的兴趣出发,重塑了生产和传播流程,构建多样的服务用户的产品。 (五)泛娱乐化氛围浓厚 新媒体为贴合年轻人和大众的兴趣,呈现出泛娱乐化的氛围,不仅增加了娱乐化的内容,新闻等严肃信息也正尝试泛娱乐化的语态。同时,在线娱乐平台在疫情期间开始肩负起资讯平台功能,逐步发展成为新型资讯平台。 (六)疫情期间发展 疫情期间,传媒行业的“国民总时间”得以重新洗牌,在线内容消费大幅提升,促使新媒体整体行业活跃度上升。许多线下产业线上化发展,让新媒体迎来了重要提升期。在这种大的需求拉动下,媒介技术与应用的总体趋势都是朝向“云端”前行的,模糊着线上与线下的距离。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媒体和众多行业面临云端运行的“硬启动”。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运行开始逐步适应云时代。 (七)新媒体整体趋于自律 2019年至今,国家相继推出了《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极具针对性的管理规定,凸显了政府管理者构建健康传媒环境的目标。在多年的高速发展和喧嚣沉淀后,新媒体行业整体上也趋于自律,尤其是疫情期间,许多新媒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开设疫情专区、开展公益项目、跟进疫情信息、建立辟谣联盟,行业整体规范性、自觉性提升。 二、激发产能与资源链接:内容生产方式发展趋势 (一)科技赋能,内容生产呈现工业化方式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使内容生产进入标准化、规模化阶段。人机协同的数据汇聚、智能标引、算法挖掘、机器生成等新内容生产方式正逐步推广应用。伴随着生产力的激发,新媒体进入工业化内容生产时代。 人工智能正在很大程度上辅助甚至取代了记者的工作,已经深入新闻生产的全部流程中,例如素材收集、写作、制作和推送。目前,人工智能在体育、财经等领域已经开始大规模投入实践。新华社建立了智能化编辑部,以人机协作为特征,借此提高新媒体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生产传播效率。除文字之外,AI技术等开始在视频制作领域大量运用。央视运用AI剪辑开发新媒体版本国庆阅兵视频,这是央视新闻新媒体首次在短视频剪辑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机协作下,快速制作了各方阵每条一分钟左右的短视频。 疫情期间,云录制成为常态。优酷上线了《好好运动》《好好吃饭》,芒果TV上线了《还能这样吃》,爱奇艺则推出了《宅家点歌台》《宅家运动会》《宅家猜猜猜》,腾讯视频推出了《鹅宅好时光》和《咕Cloud》。技术的发展让云直播、视频连线等形式成为可能,在短期内扩充了内容供给,也为日后跨地区远程录制提供了预演和新思路。 技术赋能丰富了媒体报道的形式,让媒体能够承载更加多元化的功能。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客户端在“疫情24小时”专题页面开设了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建设的慢直播,利用VR技术还原真实的现场感。“慢直播+VR”的形式让人们通过真实的现场触达和可视化的控制感消解了担忧和焦虑,增加用户自主选择和参与的权利。疫情之后,由于线上常态化,VR/AR等具有较强现场还原性的技术需求被激发。 人工智能技术除了参与内容生产,还在内容甄别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识别的能力已经远不足以跟上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步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甄别力量能够帮助平台维持理性的信息环境。例如阿里达摩院开发出“AI谣言粉碎机”,投入谣言识别的工作中。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着疫情态势研判、精准防控、传播路径分析等功能。利用智能化技术对于碎片信息进行拼图,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价值判断,是未来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技术使区域性媒体服务得以提升。疫情期间,对于社区数据信息的需求激增,客观推动了区域媒体的数字化发展。技术增加了区域媒体的移动交互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媒体服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打通信息触达的*后一公里。 (二)MCN发展,激发众包式生产活力 新媒体内容生产和分发逐渐形成MCN模式,MCN形成内容的规模化、垂直化创作生态,通过工业化手段和流程控制,进行批量生产、质量把控和内容把关。值得关注的是,MCN仍然处于野蛮生长时期,大部分机构采取海量签约策略,没有严格筛选签约者,签约后培训与训练不足,同时高额抽成无法保证创作者合理收入和持续的创作热情。 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出海转变是互联网传播的一个显著变化。许多媒体虽然拥有广泛的媒体影响力,但是单兵作战的形式在互联网传播世界中显得形单影只。一些媒体开始布局MCN策略,通过培养子账号、与UGC或PUGC合作签约等形式,形成矩阵化的运营模式,扩充媒体声量和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人民日报在疫情期间发布了“疫”线Vlog专题视频,让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和普通武汉市民用自己的镜头讲述疫情期间的故事,形成了用户生产内容、专业媒体把关的生产模式,既激发了生产活力,增加了信息的多样性,又能够保证信息价值。除此之外,央视频、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抖音、快手、封面新闻等也都推出了抗疫Vlog专题。 除了对既有内容的开发,许多媒体通过MCN打开媒体边界,拓展更广泛的发声渠道,让媒体从新闻性平台,向泛内容矩阵拓展。2020年2月,江苏卫视成立荔星传媒。通过“荔枝星人计划”,招募垂直领域网络达人,涉及美食、彩妆、测评、母婴、健康、搞笑、娱乐、情感等多个领域。通过网络达人影响力和内容影响力与电商的深度结合,实现新兴销售的有效转化。
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7月27日成立,是中国记协所属专业工作机构,是服务于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专业性组织。主要职责包括:开展新媒体理论和业务培训;针对违反行业自律的行为组织专题评议;保障新媒体新闻信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组织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优秀作品及研究成果评选;开展调查研究,发布新媒体行业权威指数、年度发展报告;举办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研讨、论坛、年会等交流和联谊活动。
文献学概要-(修订本)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文献学概要(修订本)》内容有: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版本鉴定;明确撰写年代;历代私家藏书...
上海沦陷时期《万象》杂志研究 本书特色 上海沦陷时期市民大众杂志《万象》前期小说形态上,立足市民“融合新旧”:以从市民大众根本利益出发为新的统一的叙事立场,体现...
稗稿且存 本书特色 《稗稿且存》是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刊系列之九,由杨应芹编写,书中主体内容分为古籍整理研究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两部分。每部分的编排或按内容相...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 内容简介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多样性研究、促进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构建,同时也为了迎接2008年国际民族学与人类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在...
世纪前沿-大众传媒与美利坚帝国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1969年,是批判传播学领域内的经典之作。它首次联系大传播的两大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全面剖析了美国大...
大家西学-婚姻二十讲 本书特色 《婚姻二十讲》全面展示西方婚姻观念的流变,同时也是对人类历史的别样解读。大家西学-婚姻二十讲 内容简介 婚姻是人类永恒的向往,也...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三、背景我们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解释学,如神学的、哲学的、法律的、革新的或浪温的。作为阐释的方法之一,解释学在神学和法学领域...
土生说字-为官之道 本书特色 作者根据汉字的特点,据形说义,将汉字置于历史的演变中,还原先民造字的本意,赋予汉字以新的时代内涵;解释字音、字义时,援引经典,介绍...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本书特色 萧克(开国上将)将军作序忆往昔早于斯诺的《西行漫记》一年向世界介绍中国红军……只要他讲的东西是真实的,有史料价值,揭了我们...
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 本书特色 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艺术,经常被后人看作是色彩专家德拉克洛瓦和注重线条的高手安格尔之间的论争。他们的论战意味着重新开启了已持续几个...
★社会学者小熊英二继《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民主”与“爱国”》等著作之后,研究日本集体社会意识的又一力作★正式雇佣=终身雇佣,论资排辈=稳定升迁,应届毕业生批...
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 本书特色 《开创者的心愿——访左漠野》;《磊落的人生崇高的情怀——国际广播元勋张纪明》;《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襟怀——记余宗彦》...
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当前流浪儿童的群体状况、当前流浪儿童现象的原因分析、当前政府救助流浪儿童的基本状况、存的的主要因素及问题等。中国流...
媒体的真相-致年轻记者 内容简介 透视媒体运作的内幕,揭示金牌记者成功的秘诀。美国资深传媒人带你走上新闻业的成功之路!弗里德曼的这本书对当代新闻业的好、恶、丑的...
观察-26位热点人物解读中国话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记者马国川对26位社会名人的专题访谈录。这些热点人物,既有政治家、法学家,也有社会学家、改革家,还有文化名...
龚育之回忆:“阎王殿”旧事 内容简介 《龚育之回忆"阎王殿"旧事》主要选编龚育之关于不同人物的印象记,同时,兼及人物传记。采取集中描写同一主题的方式,或个人一生...
电视节目声音与制作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特点鲜明:一是作者多为中央电视台各电视领域的资深人士;二是内容全面,涉及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播出及收看等全过程的理论与方法;三...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修订版) 本书特色 胡耀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绕开的人物。他有着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献身精神;他有着密切联系群众、关...
新闻文本与文化生态-媒介话语的框架性解读 本书特色 《新闻文本与文化生态:媒介话语的框架性解读》:国家985工程Ⅱ期资助项目,“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研究丛书。新...
现代民族学-(全四册) 内容简介 民族学在自身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传统民族学向现代民族学的转变。本书结合中国和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情况,从学科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