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以降的社会发展相比,从所跨越时间和演进速度这两个方面看,夏商西周的社会历史演进过程相当漫长,演进的速度则较为平缓。然而,和我国的原始时代相比,夏商西周的社会历史演进却又是较短的,演进的速度却又很快。在我国自远古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夏商西周正是连结两个巨大时代的不大不小的一环。如果说秦汉以降的我国杰出而辉煌的古代文化是铜铸铁造的历史丰碑,那么,激烈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是铸造这一丰碑的铜液和铁水翻滚沸腾的时刻,而夏商西周便正是为这一历史的浩大工程做出完善的准备。因此,深入考察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情形,对于我们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晁福林多年研究夏商周历史的集成之作。
晁福林,1943年生,196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方向为先秦史。代表作有《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先秦民俗史》、《先秦社会思想研究》《上博简〈诗论〉研究》等,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先秦民俗史》一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先秦社会形态研究》一书获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材被评为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本書主要以「戰爭期」(1937-1945)推動的大東亞文學圈為主軸,探討關於大東亞的「文學共榮」議題,從「跨界」的視域進行東亞文學
《重装集结:二战美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全景式地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研制的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及其变形车辆的发展历
《知识变现》内容简介:本书由职业培训师、咨询顾问、声音教练和垂直自媒体“配音那点事”的创始人韩朝宾老师,根据自己丰富的跨界
王毓铨史论集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卷。**卷,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第二卷,莱芜集;第三卷,莱芜续集;第四卷,明代的军屯。王毓铨史论集上下 目录 序**...
史记十五讲-中国典籍与文化·第六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史记》是一部继往开来的百科全书、《史记》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史记》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史家之绝唱...
鱼羊野史-第5卷 9-10月 本书特色 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跟高晓松一起,重温故国、故城、故...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是全国各重点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必读专业书。《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第一版出版
明代的社会与国家 本书特色 中国与欧洲绝对主义国家形成过程的不同,要求我们有一种相对的观点。中国国家超前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社会力量限制国家发展为绝对权威的顽强...
中国近代史新编-(上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著,具体包括了:清朝腐朽统治下的封建社会、战前的中外贸易与罪恶的鸦片输入、反对英国鸦片侵略的...
《安娜的新大衣》这个二战题材的故事里,“安娜的妈妈尝试用家传的几件贵重物品为安娜换取一件新大衣……,整个情节发展的基调很
《板桥杂记·幽梦影·浮生六记》内容简介:本书是《板桥杂记》《幽梦影》《浮生六记》的合集。《板桥杂记》是余怀流传最广且影响巨
甲骨文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欧洲故事,却也是关于美利坚起源的故事。故事的中心是一座岛——荷属曼哈顿,它是美国海滨地区早期的欧洲殖...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内容简介 对于渴望进入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说,《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几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的途...
欲望是把双刃剑-太平天国的人性透视-2 内容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也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惊世浩劫。这场运动历时十四年,死亡数千...
晚晴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研究:以山东为例:taking Shandong as an example 本书特色 《晚清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研究--以山东为例》 从自...
贵州图经新志(点校本)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1版1印★ 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编★《贵州图经新志》是贵州现存...
努尔哈赤 本书特色 重大谜案小心求证·历史玄机大白世人清朝巨人身世诡谲惊悚·历史谜题真相烂漫迷人观点新锐·史实确凿&m...
天下得失-蒋介石的人生 本书特色 1. 此为国内**本真正意义上用蒋介石日记研究蒋介石生平的著作。2. 三位作者都是研究民国史的大家,在学界有较高的口碑。3. ...
三国志 目录 卷一 魏书一武帝操卷二 魏书二文帝丕卷三 魏书三明帝睿卷四 魏书四三少帝齐王芳高贵乡公髦陈留王奂卷五 魏书五后妃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文德郭皇后明悼...
本书主要以晚清时期(1840-1911年)的海外旅行写作为研究对象,这一文体作为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当时逐渐形成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