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和影迷人手一本的MOOK品牌,《青年电影手册》青春片专题,贾樟柯、姜文、侯孝贤、韩寒、许鞍华导演诚挚推荐,徐静蕾亲提书名,只有电影可以让青春永恒,因为电影永远是青春的梦想】
●本书是国内电影界影响力极大、连续出版的《青年电影手册》系列第七辑,由著名电影人程青松主编。《青年电影手册》连续出版近十年,在广大电影爱好者和青年人中有着持续的影响力。
●青春与电影的光影交织。本辑的关注焦点为青春电影。封面人物为王小帅、岩井俊二两位大师级导演,书中有他们的专访,在手册聚焦中则采访了新锐青年演员董子健和春夏。主体内容为18位青年影评人解读的影视100佳青春电影。
●众多明星大腕背书推荐。贾樟柯、姜文、侯孝贤、韩寒、许鞍华导演诚挚推荐,本辑由徐静蕾亲自提写书名。众多导演、演员给本书录制了祝福视频。
这是一本电影文化类图书,综合了电影评论、人物访谈、文化事件等多元素。本期《青年电影手册》为你呈现影史100佳青春片。青春究竟由怎样的底色构成,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投射到大银幕上,摇曳多姿,顾盼生辉。那么多导演难以抗拒青春的容颜,在他们的青春光影世界里,不仅有虚拟的梦 过度的热情,还有残酷的血与自我的放逐。我们邀请18位年轻的影评人,为你读解影史100佳青春电影。
程青松,电影编剧、导演、影评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青年电影手册》年度华语十佳、中国电影金扫帚奖创办人。
展示陈列与视觉设计 本书特色 《展示陈列与视觉设计(展示设计基础理论通用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胡以萍编著,本书从展示陈列设计的视觉创意与表...
《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陈述》作者在书中跟踪了在20世纪世界建筑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些建筑思想轨迹,言简意赅地描述了2
电影形态学 内容简介 《电影学新论丛书:电影形态学》全面分析了构成电影形态的方方面面,从电影声画组成元素,到镜头间的各种组合方式,到各种电影样式,都力求用深入浅...
书法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为毛笔与钢笔书法,主讲楷书与行书两种书体,同时简要介绍了书法的实际应用和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全书注重书法理论和书写练习...
弗雷·奥托所著的《占据与连接——对人居场所领域和范围的思考》城市、土地和道路系统的发展变化无常,进而难以规划。尽管新技术
故事策略 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本书特色 2012年亚马逊剧本类畅销新书,《故事策略——电影剧本**的23个故事段落》教你如何用故事塑造人物,又通过人物...
艺术的故事 本书特色 大师告诉我们,科学与艺术——一切和我们生存有关的知识——都可以是非常有趣的。 《艺术的故事》可以激起您的阅读兴趣,从而让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VR艺术设计(理论篇)/容旺乔/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十三五规划教材数媒/动画类 内容简介 VR艺术(Virtual Reality ART)...
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梳理喜(富)连成社科班存在的历史,同时追溯其继承的前代京剧艺术传统,探讨京剧教育史上“科班”这一类重要人才培养机构...
一部尝试之作,将考古学,考古工作,以及考古学者的生活与追求通俗地介绍给读者的一个努力。即使是那些描述最陌生、最久远的事物
柳公权《玄秘塔碑》书法艺术.碑帖欣赏 本书特色 本书以柳公权《玄秘塔碑》为中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重视书法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系统介绍柳公权的生平和《玄秘塔...
这部里程碑式著作中的260幅作品,显示出对美国社会各种各样令人困惑的事物妙趣横生的、毫不虔敬但极为深刻的洞察:战争、性、暴力、政治、名人、女权运动、电视、体育、...
前言: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考古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令人震撼的重大考古发现几乎是接踵而至。并且与以往不同,这些重大考古发
不准调头 本书特色 本书选择救赎作为总引线,从十位电影大师处挖掘了人性中极具普遍意义的十个“救赎母题”,试图从大师储量丰富的油矿里,集中...
《问渠哪得清如许》内容简介: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以“初心”为主题,
又见大后方影剧明星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话剧史家石曼第三本关于抗日大后方影剧的专著。作者以《又见大后方影剧明星》为题,回顾当年影剧界彪炳于史册的人和事。郭沫若、...
a+u杂志以前做过两次伊东丰雄的专辑:2004年5月的“建筑进行中”和2005年6月的“超越图像”。本期专辑将延续前面的两期,介绍伊东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 第二批 全五册(2011/3) 本书特色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共5册)》由李致主编,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书中所选剧目内容涉及广泛,反映出诸...
多维视野-当代欧美电影研究 内容简介 《多维视野:当代欧美电影研究》是“电影创作及理论译丛/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参考丛书”之一,该书共分为4章,分别对法国电影、苏联...
京剧学前沿 内容简介 在北京这个阴雨绵绵的夏季编辑这部文集,就像在检视自己走过的一段人生和学术道路。 我从2004年接受中国戏曲学院的邀请,调入这所在国内独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