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古美术店主田中昭光(号“无法庵”)采撷原野之花,搭配古董或旧藏花器,集结成《如花在野》四季插花图鉴。七十七岁的田中昭光历时一年,探访花叶逾百种,以“如花在野”为训,琢磨花与器的平衡,呈现花的自然之姿,营造“如同在野外绽放”般的插花效果。寒红梅、辛夷、菖蒲、随意草、昼颜、半夏生、木槿、桔梗、芙蓉、秋牡丹、芒草、侘助山茶、寒樱、笔柿……搭配高足杯、德利酒壶、备前花器、信乐烧、弥生土器、油壶、竹篓、香炉……总有一些花对一个器皿是恰到好处,毫无造作。书中穿插“无法庵往昔物语”,回顾与家人、文人、茶友、刀剑客、僧人等旧友的往来交集,忆旧时插花、品茶、赏春、观月、题词之乐。呈现古稀花道家的人生花趣、茶趣、书趣和禅趣。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茶道七则”中有一则“花要插得如同在原野中绽放”。田中昭光的《如花在野》遵循的正是这一理念。
作为古美术店主,田中昭光知器;二十余岁开始插花,迄今五十载,田中昭光懂花。器求名品华饰,总是多余;花若千修百剪,未免造作。田中昭光的花与器,求随性,求野趣,求自然。
没有什么能够比在原野中盛开的野花更美的了。 ——田中昭光
邀你领略一位古稀花道家的花趣与人生。
插花之际
需要铭记于心的事
昭和三十四年(1959)我二十二岁,结婚刚一年。我在奈良春日野町开了家店,坐落在东大寺和春日大社附近,是块宝地。然而无论摆上怎样的商品都无法大卖,无奈之下,我索性摆上自己喜欢的古美术品供客人欣赏。许是因为我没什么欲望,顺其自然的这种心态,总算是撑到了现在。在店的正对面正好是国立博物馆,许多学者和雅屋的主人们常常光顾本店,让我受益良多,心怀感激,于是偶尔也会在别院招待大家。此时回首,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插花,也是因日日生活所迫。有幸我生活在一个可以随时亲自去感受四季花草魅力所在的环境里。一方面是为了生意,加之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我一入手喜欢的古器就想插上花来招待客人,如此才有了现在的我。我如今也像松永耳庵先生所赐的“无法庵”的寓意一般,也终于在插花中自得其乐了。
有句古话叫作“花是靠脚插出来的”,我年轻时前辈们也经常这么跟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靠自己的脚出去寻花,观看花朵盛开的样子,然后再把它摘回来插好。
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中长出来的花比人工培育出来的花更有气势,花的颜色也十分美丽。我尽可能到深山去寻找花材插花,秉着这条原则一直走到了今天。
考虑着花和花器间的平衡感,尽可能不去修剪花材而使其达到和花器融为一体的效果,另外要仔细思考如何使剪下的花尽可能长地存活下去,哪怕只长一天,这是对花的慈悲,对大自然的感恩。生四季之花,从花里得到生气,内心也更加充实,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感谢之情,无法言喻。
千利休居士所说的“如花在野”应该就是指我们要仔细观察花朵盛开的自然之态,随性插花吧。我不太擅长无论何事都要刻意向别人学习,更喜欢效仿符合自己感性之事,进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愉快地享受花儿带来的乐趣。
后记
彷徨着寻求原野之花
去年的时光如梦似幻
承蒙淡交社的厚意才能够出版这本书,对此表示万分感谢。古话说有一技之长方可存活立世,现在想想不知当初是哪位的推荐,使我多年以来以插花为乐的形象留在了世人眼中。昭和五十九年(1984)十月拙著《如花在野茶花十二月》(文化出版局)出版了,那之后各家出版社也都来拍摄过我插花,但作为一本书出版的,这次是第二次。
本书的原型是平成二十四年(2012)淡交社出版《茶花》一书中我所负责的“寻求原野之花”板块。因为年龄大了的原因,对于需要花费一年时间的工作也不是那么自信,但每个月都沉浸在全心全意插花的喜悦中,当然也是多亏了内人和儿子的帮助。我身体不是很好,内人也是一样,和年轻时不同,体力有点跟不上,我们都在努力让这一年可以健康平安地度过。
我是那种被拜托了一件事就会全神贯注,倾注全部的人,不太会劳逸结合,十分固执任性,因此内人十分不易。我们年轻时结了婚,一直相互扶持着走到了现在,岳父田中明像朋友一样地和我相处,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岳父和我的生父古井友三郎不同,是个无拘无束的人,他在战后致力于铸造刀剑,可能因为内人是个独生女实在不适合做生意,于是转而开垦山田,建造庭院以自娱自乐。在岳父同意我们的婚事时,他曾对我说:“要像个人一样昂首挺胸地活下去。”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岳父与生父不同的人生态度:“人生不应该局限于此。”岳父十分博学,手脚灵活,但却从不插嘴我做的事情,刀剑界的本间顺治先生也十分敬重我的岳父。我跟随岳父学习了建造庭院的方法,另外把茶室从老家移建到现在的地方,也是和岳父一起花了很长时间一点点完成的,过程让人受益匪浅。
我刚入这行时是自己给茶屋起的名字,取亲生父亲名字里的“友”,岳父名字里的“明”,象征两家老人的德行永留我心,于是“友明堂”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了现在。不知是祖先庇佑还是平时积攒的功德,我有幸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学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人曾说过一句话“不拒不追不竞不随”,十分符合我这样任性放纵的人。我想要随性地走过我的人生之路,今后也会保持着这样的初心慢慢老去。
在本书出版之际,十分感谢摄影师宫野正喜,淡交社编辑局的森田真示、竹内文子对我的帮助。之前在《淡交别册茶花(炉编)》和《淡交别册茶花(风炉编)》两本书中,也用到了我的插花,那时的负责人也是森田先生,也许是同为奈良出生的缘分吧。在此也要感谢内人和亲友对我的帮助。今年我七十七岁了。
回首已是古稀年
惜花已是垂暮迟
感慨
这真是古稀之年无上的纪念。
无法庵 田中昭光
平成二十五年九月
田中昭光,号“无法庵”,奈良古美术店“友明堂”店主。昭和十一年(1936年)出生于奈良市,22岁开始经营古美术店,并对奈良茶道提起兴趣,费尽精力收集与奈良有缘的古董。浸淫日本茶道、花道近五十载,著有《如花在野 茶花十二月》。
“友明堂”就在奈良国立博物馆正对面,位于奈良市春日野町,因能品尝到主人亲手制作的和式点心和抹茶而闻名。主人经常自己寻来野花,插花以款待客人。
名摄影师眼中的世界:黑白卷 内容简介 一位摄影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的人走了一千里路,看到的东西却还没有只走了一里路的人多。”我们这此芸芸众生通常都属于这一种...
中华龙谱-实用白描画稿 本书特色 本书龙题材作品,画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创作,画出多幅不同构图、丰富多彩的龙题材作品,具有很好的学习参考价值。中华龙谱-实用白...
《跨越世纪清华梦》内容简介:王大中于1994-2003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这期间,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提出并实施“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
在镜头背后假装大师 本书特色 《在镜头背后假装大师》讲述今天,所有人都在玩儿的摄影。这是摄影历史上从来不曾发生过的情况。除了婴幼儿,还没亲手拍过照片的人,...
国画门诊室2 本书特色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绘画迈进了新的门槛,我们有太多的思绪需要整理,现代画坛有太多的芜杂需要剔除,作者并不想为当代中国绘画提供一...
手绘峨眉山-手绘中国 本书特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名山气象万千。每一座名山都见证了时代的风云际会,饱含深厚的文化积淀。攀登名山,如同是对古老文明的精神朝圣;...
豪華な写真集や分厚い雑誌に出てくるようなインテリアに、いったい僕らのうちの何人が暮らしているのだろう。でも小さい部屋にご
那是很久以前就梦想过的这一天哨音锐化成背景,欢呼氤氲成光环左手是安静的篮球,右手是无限的未来这就是了在久远的过去,我听到他们说总有一天,你会在世界的最高处,上演...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等摄影教程(第7版)》内容简介: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是全球艺术家和设计师最为集中的社会团体之一,本系列书在英
《破茧成蝶》内容简介:本书是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入门读物,从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从事用户体验设计的学习方法、
(精)工笔画艺术 内容简介 《工笔画艺术》画册收集了花鸟、山水、人物画等门类的百余位作者的二百余幅代表作品于一书。作者大多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能甘于寂寞,执着地...
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何纪争作品 内容简介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中国画是自成独特体系,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民族绘画。数千年以来,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造就...
敦煌壁画-学院经典临摹 本书特色 “学院经典临摹”的作者们有自己的不凡专业抱负和鲜活的生活姿态。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深知学习的好奇心多会随年龄增长递减消退。尤其...
《旧戏新文》内容简介:本册收文五十篇,分为四辑,每辑以文章发表时间排序。最终入选之文各有用意,希望通过不同年代、不同背景、
葡萄草虫图-中国历代绘画珍本 本书特色 宋代花鸟画是我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当时画院和民间名家众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画法画风不拘一格,或双勾、或没骨、或点...
世界艺术大师.克里姆特 内容简介 奥地利画家居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父亲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克里姆特是家中的长子,在...
历代名家绘画:溪山清远图 南宋夏圭 本书特色 《溪山清远图》是南宋夏圭的山水画长卷,画面上山势起伏绵亘,危峰如削;平丘如砥,岩树茂密,溪流回旋,草庐竹林边有高士...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本书特色 本书以傅雷30年代在上海美专授课的讲义为底本写成,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美术家及其名作,以生动洗练的文字讲解艺术风格和人品操...
百鱼画谱-中国画线描 本书特色 在中国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线和如何运用线来作画是该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线的节奏、粗细、顿挫...
“乡土社会”的内部力量被称之为“草根力量”。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多样性与鲜活性,他们顽强延续的民族习俗和文化的卓越与悲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