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是黑塞1930年出版的力作,是作者本人很喜欢的小说之一。在法国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里,有两位年轻的试修士,一个名叫纳尔奇思,一个叫作歌尔得蒙。年轻的纳尔奇思才华过人,深得院长达尼埃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得蒙却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精神上的知己,但歌尔得蒙无视纳尔奇思的说教,偷偷去村里饮酒作乐、与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从事雕塑艺术。后来,歌尔得蒙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尔奇思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实则也可看作是每个人内心关于禁欲与享乐的矛盾,后来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了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 被誉为“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 《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译者,著名翻译家杨武能倾情献译,完美呈现原著神韵。 更多经典世界名著精品推荐: 《豪夫童话全集》 《赌运》 《亲和力》 《局外人;鼠疫》 《浮士德》 《爱的教育》 《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 《安徒生童话集》 《瓦尔登湖》 《新经典译文呼啸山庄》
《纳尔齐斯与歌尔得蒙》精彩试读*一章玛利亚布隆修道院的大门前,有一个由成对的小圆柱支撑着的拱顶;拱顶外边,紧挨着大路,耸立着一棵栗子树——一位气质高贵、树干粗壮、孤孤单单的南国之子,是多年以前一位罗马的朝圣者,把它带到这里来的。圆形的树冠柔软地伸展到大路上空,微风吹来便婆娑地抖动、摇曳。春天,周围一片绿色,连修道院内的核桃树都已经长出淡红色的嫩叶,这棵栗子树却仍然光秃秃的;到夜晚短的夏季,它才从一簇簇树叶中开放出泛着淡青色微光的、形状与众不同的花朵,散发出一股股酸涩的闷香;十月里,水果和葡萄已经收完,秋风才从那渐渐变黄了的树冠中把那些带刺的果实摇落,出生在意大利邻近地区的修道院副院长格雷戈尔便用自己房中的壁炉烤食这些果实,院里的男孩子们便为争夺它们而扭滚在一起;可是栗子却并非每年都能成熟的。这棵栗子树的树冠,在修道院入口处的上空奇特而多情地拂动着,宛如一位来自异乡的思想细腻而又多愁善感的客人;在它和大门口那些修长的、成对的小圆石柱之间,在它和拱窗上那些石头雕饰、壁架和立柱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亲缘关系,同样受到意大利人和拉丁文学者的喜爱,但却让本地居民视为异己。在这棵来自异国的树下,已经走过好几代的修道院学生;他们腋下夹着习字板,一边走,一边谈笑嬉闹,争论不休,而随着季节的变换,有时赤着脚,有时穿着鞋,有时嘴上叼着一枝花,有时口里咬着一枚核桃,有时手中攥着一个雪球儿。新的学生不断到来,隔几年就换一批面孔,但大多数却彼此相像,都是些金黄色的小卷毛。有的毕业后留下来,先当试修士,再当修士,削了发,穿上修士衣,系上丝腰带,研读经典,指点学生,直到老,直到死。另一些学习期满就由父母领走,回到骑士的城堡,回到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家中,奔向世界,享乐的享乐,干活的干活,偶尔回修道院来做客,后来成了家,又送自己的小儿子来当神父们的学生,并且仰头向这棵栗子树瞥上一眼,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充满感慨,后又各自归去。在修道院那一间间的卧室里和大厅中,在那端庄的圆拱窗和红石凿成的笔直的成对圆柱之间,总有人在生活、授课、钻研、管理、统治;在这儿曾从事各种各样的艺术和科学,并且代代相传,有虔诚的和世俗的,有光明的和阴暗的;也编写和诠释书籍,想出来种种的体系,搜集古人的著述,临摹名画的真迹,培养民众的信仰,嘲笑民众的信仰。博学与虔诚,单纯与狡诈,福音的智慧与希腊人的智慧,圣迹与邪术,在这儿统统得到一定的施展,各自适得其所;这儿既可隐居和苦修,又可进行社交和享乐;至于是前者占上风或是后者大行其道,都取决于当时的院长是个怎样的人以及时代的潮流如何。这座修道院之所以出名和朝拜者不断,有一阵子是因为它有一些驱魔师和能识别精怪的修士;有一阵子是因为它有美妙的音乐;有一阵子是因为它的某个神父妙手回春,能治百病;有一阵子又因为它的梭子鱼汤和鹿肝包子可口得很,总之,它在每个时代都总是有所擅长。而且,在它众多的修士和学生中间,在这些或者虔诚,或者冷淡,或者吃斋,或者肥胖的人中间,在这些留在修道院中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中间,任何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特殊人物,大家要么爱他,要么怕他;他显得出类拔萃,叫大家久久惦念,虽然同时代的其他人早已被忘记得干干净净。眼下,在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里,也有这样两位与众不同的特殊人物,是一老一少。在那些充斥在寝室、教堂和课室的同伴中间,他俩是无人不知道、无人不敬重的。老的一位是院长达尼埃尔,年轻的一位是个叫纳尔奇思的学生;这小伙子前不久才当上试修士,但由于才华出众,特别是希腊文异常好,已经被破格任命为教师。这两个人,一位院长和一位试修士,在院内都举足轻重,都为众人所瞩目和好奇,钦佩和羡慕,同时也暗中受到诽谤。院长为大多数师生所热爱,他没有冤家,为人极为善良、忠厚、谦虚。只有院里的学者们在对他的爱戴中带有一点轻蔑,因为达尼埃尔院长尽可以成为一位圣者,却不是一位学者。就算他的忠厚是一种智慧,可他的拉丁文毕竟很糟,而对希腊文干脆一窍不通。这为数不多的学究偶尔嘲笑嘲笑老院长学识浅薄,可对纳尔奇思却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位神童,这位美少年的希腊文非常漂亮,风度举止也潇洒大方,无懈可击,且长着一双沉静而深邃的思想家的慧目,两片线条俊美的薄嘴唇。他的希腊文顶呱呱,学者因此喜欢他。他高尚文雅,院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因此爱戴他,许多人简直对他入了迷。他老成持重,彬彬有礼,只有少数人看不惯他这副模样。院长和试修士,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肩负着一个杰出人物的命运,以自己的方式驾驭着其他人,以自己的方式忍受着痛苦。比起院里的其他人来,他们都觉得相互更加亲近,都受着对方更强烈的吸引;尽管如此,他们却走不到一块儿,无法向对方表示温情。院长对青年极为关怀,极为照顾,就像关心一株珍奇而脆弱的幼苗,一个也许过于早熟,也许已遭到危险的弟子。青年呢,对院长的任何命令、任何建议、任何称赞都竭诚领受,从无怨言,从无不快。要是院长对他的品评正确,他*一的缺点就是高傲的话,那么他也很善于藏而不露。他立身行事确实无可厚非,确实是个完人,比大伙儿都要优越。只不过在学者圈子之外,他很少有真正的朋友;他只是孤芳自赏,感到四周的人们都是冷冰冰的。“纳尔奇思,”有一次院长在听完告解后对他说,“我承认自己对你的批评失之过严。我常常认为你高傲,也许我这样讲冤枉了你。不过,年轻人,你很孤单寂寞,尽管有些崇拜者,却没有朋友。我曾经希望,有什么理由可以时不时地责备一下你就好了,可是我找不到这样的理由。我很希望,你什么时候也能像你同年龄的小伙子似的淘淘气,可你从来也不是这样。我有时真为你有些担心啊,纳尔奇思。”青年抬起头,黑色的眸子望着老院长。“敬爱的神父,我非常希望别让您担心。是的,我可能是高傲,神父。我请您因此处罚我。我有时候也很想惩罚自己。送我进苦修室去吧,或者罚我干一些低贱的差事。”“你这两种想法都太幼稚,我的孩子。”院长说,“何况你能说会道,又善于思考;要是我罚你做低贱的工作,那岂不是浪费了主的恩赐吗?看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位教师和学者。难道你自己不愿意这样吗?”“请原谅,神父,我对自己的愿望并不十分清楚。我始终会喜欢科学的,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不过我不相信,科学会成为我*一献身的事业;决定一个人命运和使命的,并不会总是他的愿望,而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前定的东西。”院长倾听着,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但他苍老的脸上立刻又泛起笑意,说道:“就我对人的了解而言,我们大家,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些喜欢把神的意志和自己的愿望混为一谈。既然你以为已经知道自己的天职,那你告诉我,你究竟认为自己的天职是什么?”纳尔奇思眯缝起黑色的眼睛,把眸子隐藏在了长长的黑色睫毛背后。他沉思着。“讲啊,我的儿子。”院长在长久的等待以后催促道。纳尔奇思垂着眼帘,用低沉的声调讲了起来。“我以为自己知道,尊敬的神父,我首先是注定了该过修道院生活的。我会成为——我相信——我会成为修士,成为神父,成为副院长或者也许是院长。我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无意于担任要职。可是将来,这些职务会加在我身上。”两人久久地不再言语。“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念呢?”老院长迟疑地问,“在你身上,除了博学,还有别的什么品质促使你这么想呢?”“有这样一种品质,”纳尔奇思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能感觉出人们的类型和天赋,不仅仅对我自己,对其他人也是一样。这种品质迫使我去为我所管辖的人造福。倘若我生来不该过修道院生活,那我准会成为一名法官或者政治家。”“有可能。”院长点点头,“可是,你这种辨别他人和知道他们命运的才能,有没有在谁身上试验过呢?”“我试验过。”“你乐意给我举个例子吗?”“乐意。”“好。因为我不愿在我的弟子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探听他们的秘密,那你也许可以告诉我一些你认为知道的我本人的情况——你的院长达尼埃尔的情况吧。”纳尔奇思抬起眼睑,看着院长。“这是您的命令吗,神父?”“我的命令。”“要我讲很难啊,神父。”“我强迫你讲也很为难,孩子。不过我还是要这样做。说吧!”纳尔奇思低下头,很轻很轻地说:“您的情况,我知道的不多,尊敬的神父。我知道,您是一位主的仆人,您宁肯去牧放羔羊,在苦修所里敲铃,听农民忏悔,而不愿来掌管一所大修道院。我知道,您对圣母玛利亚特别热爱,向她祈祷得勤。您常常祷告,希望院内别因为研究希腊人的科学和其他种种科学,扰乱和危害您的弟子们的灵魂。您有时还祈祷,希望自己对格雷戈尔副院长不要失去耐性。您有时也祈祷获得善终。我相信,您的祈祷会被圣母听见,您会得到善终的。”在院长小小的接待室里鸦雀无声。然后,老人开口了。“你是一个幻想家,有幻想。”白发老人和蔼可亲地说,“不过,虔诚与美好的幻想也会骗人;你丢掉幻想吧,就像我那样别去相信它。你看得出来吗,我的小幻想家,我对这件事心里有什么想法?”“看得出来,神父,您的想法出于一片好心。您在想:‘这个年轻弟子受了坏影响,他想入非非,沉思默想得太多了。我也许可以处罚他一下,这对于他没坏处。不过,我在处罚他的同时,也要同样地处罚自己才是。’——这就是您刚才想的。”老院长站起身,微笑着向试修士挥手告别。“是的,小伙子,”他说,“对你的这些幻想可别太认真;上帝要求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个。让我们设想一下,你为了使一位老人快乐,预言他会获得善终。让我们设想一下,这位老人非常乐意地听了一回你的预言。这就够了。可你明天在早弥撒以后,得多念一遍经,要诚心诚意地掐着念珠祈祷,不可马虎了事;我自己也会同样地去做。好,去吧,纳尔奇思,咱们谈得足够了。” ……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译者简介 杨武能,重庆人,著名翻译家,曾师从冯至,主修歌德研究。已出版《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格林童话全集》《纳尔齐斯与歌尔得蒙》等经典译著三十余种,编著的《歌德文集》《海涅文集》等十余种译作影响深远。
中华传统审美一百句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精神是传统文...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1、中国《红楼梦》知名学者10余年研究结果,大量研究、反复修订,30多位《红楼梦》专家提供顾问支持,一部*权威*全面的《红楼梦...
李先良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李先良在崂山抗日期间,保持民族气节。特别是在环境险恶之时,敌人几次威逼利诱,封官许愿,继而疯狂扫荡,不断施...
送你一匹马 本书特色 她以一支笔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从遥远的撒哈拉到敦煌戈壁,她不随波逐流,也不诠释人生,只做生活的见证者;她是我们心中浪漫、洒脱、...
唱我逍遥调:黄霑的歌影江湖 本书特色这是一部电影与音乐的随笔集,是对过去时光的感悟。时光中总有人和事。事是影像,人是霑叔。黄霑跟金庸、倪匡、蔡澜并列为“香港四大...
翰墨千秋:雅尚·汉字:elegant taste·Chinese character 本书特色 中国书法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以特有的造型...
本书选取古代中国文学史上120种最重要的诗词和散文的总集(包括选集)、别集和诗文评著作,梳理这些文献的成书、刊刻、流传,考察
一读三叹:朽木杂文随笔选 本书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这种生物,生来就是“读者”读人,读事,读物,读历史,读社会,读人生,无一天不在“读”着。正缘如此,我们把人...
毒 本书特色 《你好,忧愁》三年之后,萨冈生平唯一一本日记,直面死亡、虚空和孤独。“要想让这本日记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我的这段生活,我恐怕还得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我渐...
诗经举要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家选评中国文学经典丛书”之一种。丛书共12种,体例主要包括选文、注释、评析。本书稿精选《诗经》风、雅、颂三部分诗歌一百二十余篇,加...
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 本书特色 简·奥斯汀著的《傲慢与偏见》,初稿写于1796年1O月至1797年8月,原名《初次印象》,十几年后,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
《乐府诗集》是现存成书最早的、流行最广而最完备的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总集。其网罗宏富、编辑精当,成功地展现了历代乐府诗
罪与罚-全译本 本书特色 俄罗斯文坛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之作。罪与罚-全译本 内容简介 《罪与罚》描写了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计...
☆ 美国当代文坛重要作家安妮·普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荣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 入选BBC评出的“100部鼓舞人心的小说”☆ 小说...
修订重排本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是在初版的基础上,增添篇目内容,加重艺术分析,改写而成的。书中全收了各种版本《红楼梦》
历史透镜看今天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知名学者雷颐先生近年来对社会现实的分析、评论文章。作为历史学家,从历史的眼光透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别具洞见。社会转型...
诗歌-2007年中国诗歌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2007年选系列丛书”的诗歌集,精选了2007年度在报刊公开发表的*优秀的诗歌作品,尽显...
《创业情商》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写给致力于在中国成功创业的创业者的实用指南。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奇迹”
《国学教育家唐文治》内容简介:唐文治(1865—1954),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国学大师,曾主掌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14年、
《移动互联网概论(第2版)》内容简介:《移动互联网概论第2版》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