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迅速从琉球小国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为什么敢以区区弹丸之地四处侵略毗邻国家?日本为什么从向中国学习变成了向中国开炮?令人费解的谜一样的国度。难道我们真的只能从世人口口相传中半知半解?难道我们真的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固有认识?难道我们真的把握不准它的脉搏?一本《简明日本史》会让你在历史的团团迷雾中找到答案。
《简明日本史》分为上下两卷,共二十四篇。*篇至第六篇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地位、民族的由来以及社会之演变等内容。第七篇至第二十四篇分述日本从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此外,《简明日本史》中还罗列了一系列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研究参考之用。
陈恭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江苏省丹徒县高资镇人,早年入扬州美汉中学、南京金陵大学就读,在此期间,经大量研究,开始著述《日本全史》;1926年,任南京明德中学教师,写成《印度通史》;1928年9月,至金陵大学讲授中国近百年史;1933年夏,任武汉大学教授,出版《中国近代史》,数月内售至四版,被列为当时大学丛书之一,其后又重印再版多次,在当时学界影响极大;后又出版了《中国近百年史》;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牵至皖南,后抵成都,饱尝艰辛,深受国难加愁之苦,除授课外,撰写部分《中国通史》。自1951年后一直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一生治学严谨、求实,致力于历史教学与研究。
以獨一無二的寬廣度和精彩度,呈現一場異端者的盛會。在近年出版的文化史作品中出類拔萃,是當代一個大歷史家的至高成就。本書集
清宫二年记 内容简介 一、回国二、宫中的**天三、御剧场四、和太后同餐五、接见俄国大使的夫人六、做了太后的侍从七、宫中的插曲八、宫眷们九、光绪皇帝十、温雅可亲的...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丝绸之路首倡者——李希霍芬的中国旅行日记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68年至1872年间对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考察,足迹遍...
洛阳与丝绸之路 目录 一 引言二 上古时代中外社会交往的历史回顾1.早期中国丝绸流播西域的文化遗迹及其史献记载2.三代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3.西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
《悖逆的“幽灵”》内容简介:本书以清朝乾隆时期孙嘉淦伪稿案表达政治异见的媒介奏折切八个案研究,作为一个移动的政治媒介,孙嘉
《Web安全攻防:渗透测试实战指南》内容简介:《Web安全攻防:渗透测试实战指南》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前流行的高危漏洞
《打造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内容简介: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井冈山革命老区的要素禀赋、发展基础、规制现状、政策环境、
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函谷关 本书特色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
20世纪欧洲社会史 本书特色 欧洲一直是一个“分裂的大陆”,没有比本书更能使人了解欧洲的复杂性; 西欧历史学家解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一个个历史片段,一种种特...
《成功励志100篇》内容简介:本书的100个励志故事包括四个部分:美德故事、励志故事、管理故事和服务故事,有中外故事,也有华天集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内容简介:《文徵明行书西苑诗》,藏经纸,乌丝栏,纵二十八点四厘米,横四百四十七点四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写给青少年的魏晋史 本书特色 魏晋史:不断更迭的政权,朝令夕改的制度,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让这三百多年的时光,成为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历史漩涡。写给青少年的魏晋史...
老照片-第七十五辑 本书特色 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
《MATLAB程序设计》内容简介:MATLAB是一款用于科学与工程计算的高级编程语言,是科学家与工程师必备工具。本书强调MATLAB软件的精
《毛泽东外交文选》内容简介:为了反映毛泽东在外交工作方面的贡献,学习、研究和继承他的外交思想,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华人民
中国历史大讲堂两晋南北朝史话 内容简介 两晋是西晋和东晋。继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公元265年,司马氏从曹魏手中取得政权,建立了西晋王朝。西晋在公元280年灭...
《有些事,一想就流泪》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带给你力量的温暖之书。总有一次哭泣,让人瞬间长大。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内容简介:《塞尔登的中国地图》是知名海外汉学家卜正民最新力作,2014年《经济学人》推荐图书。一幅被称为“
“沈崇事件”真相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简介:1946年12月24日晚,在北平东单发生驻华美军海军陆战队伍长皮尔逊强奸中国女学生沈崇的案件,史称“沈崇事件”。事件发...
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近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