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谈戏说艺:百位老艺术家口述百年京剧史》的续编,汇集了四十位当代京剧艺术家的口述实录,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编。从书中不仅能够看到经典剧目的传承,流派传人的体会及表演方法,京剧界尊师学艺的道德品行,戏班及后台管理的规律,方方面面,开卷受益。更重要的是,大家能从中感悟到:京剧,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京剧,要继续发展下去,当务之急应该做些什么!
《谈戏说艺: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剧传承史(续编)》汇集了四十位当代京剧艺术家的口述实录,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编。从书中不仅能够看到经典剧目的传承,流派传人的体会及表演方法,京剧界尊师学艺的道德品行,戏班及后台管理的规律,方方面面,开卷受益。更重要的是,大家能从中感悟到:京剧,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京剧,要继续发展下去,当务之急应该做些什么!
《谈戏说艺: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剧传承史(续编)》:在亲朋好友的策划和帮助下,我父亲之后又到北京去闯荡,首演《四郎探母》,一炮而红。从那以后我父亲经常来往于京津两地,他为了进一步提高,拜了鲍吉祥先生,鲍先生教了我父亲很多戏,要求精益求精。上世纪30年代初,我父亲认识了高庆奎先生,高先生希望我父亲跟他学戏,我父亲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鲍先生,鲍先生说要是拜了高先生,咱爷俩这辈分怎么论?我父亲*终就没拜高庆奎先生。但高先生由于对我父亲十分偏爱,还是亲授了他不少高派剧目。由于我父亲在京津两地已经很有声望了,逐渐地南方也开始约我父亲,40年代,我父亲差不多每年都到上海演出,他演的《四郎探母》《逍遥津》《斩黄袍》《辕门斩子》,观众特别欢迎。有时候一天唱五六出戏,演六七个角色,媒体给我父亲送个绰号叫“铁嗓钢喉”。1944年7月,上海有一个纪念活动,演义务戏《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周信芳的鲁肃,我父亲的孔明,姜妙香的周瑜,裘盛戎的黄盖,林树森的关羽,真是群英荟萃,可见我父亲当时是有一定艺术地位的。我父亲为人做事也非常厚道,爱帮衬人。裘盛戎先生孩子特别多,早年全仗着演出养家糊口,我父亲当时就尽量给裘先生提供演出机会,一到上海去,就请裘先生一起合作。再有像高盛麟高先生,他是非常优秀的武生演员,但是40年代的时候非常潦倒,连彩裤厚底都没有,我父亲也请他合作,帮他置办演出服装。在上海演出的时候,他还提携过不少年轻人,像后来在台湾很有名的旦角顾正秋,那时候我父亲就提携她,一起演《打渔杀家》《大探二》《四郎探母》。我父亲艺术上不保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也有革新意识。1948年排演《琵琶行》,这是田汉写的剧本,导演是李紫贵,演完了以后非常轰动,连着在北京演了七八场。后来刘秀荣、张春孝、朱秉谦这些四维戏校的,还跟着我父亲一块儿演了这个戏。后来成立戏曲改进局,也就是中国京剧院的前身,我父亲就参加了京剧院,从此结束了个人挑班的生涯。参加京剧院以后,他排了很多戏,比如《江汉渔歌》《五侯宴》等。1952年,我父亲随代表团赴朝慰问,去了有四个多月。1955年,又随着中国京剧院的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一些艺术家去欧洲和南美访问演出。由于我父亲在旧时代艺术上已经有了一定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怀,经常到中南海演出,为领袖们表演《辕门斩子》和《盗魂铃》。《盗魂铃》里他扮演的猪八戒,又唱老生,又唱老旦,又唱花脸。当时毛主席看我父亲演这个戏,乐得前仰后合。到了“文革”时期,很多老艺术家都受到了冲击,我父亲仍然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认为京剧不会灭亡,积极参加“戏改”,参演现代戏。“四人帮”倒台前夕,我父亲接到上级领导通知,说毛主席要求把有些好的传统剧目留下来,要在十天之内,让他把《空城计》《盗魂铃》《大探二》《斩黄袍》这几个戏排出来拍成电影,结果我父亲很快就圆满完成了任务,他的基础深厚可见一斑。1984年,我父亲带着我们弟兄到天津。那时候他已经是七十一二岁了,身体特别不好,在天津广播电台盛情的邀请之下,我父亲积极参加演出活动。连演五天,《龙凤呈祥》前乔玄后鲁肃,之后几天是《击鼓骂曹》《逍遥津》《辕门斩子》。我父亲这五天戏演下来,每场演完就是不停地谢幕,观众都“炸窝”了。他的身体那么不好,但是上台以后,就跟变了个人一样。1988年在北京,举办军民共建文化站活动,演两场义务戏,一天是《大探二》,一天是《四郎探母》,我父亲调门就没下过F调,两天戏演完了特别轰动。我感觉首先从态度上,父亲一直是非常非常认真的,绝对不是一知半解,不会就是不会,但足不会我得把它学会,不懂一定要把它弄懂。谈到我父亲的艺术特色,一般评论说我父亲是高派继承人,其实他对别的派别,比方谭派、余派、马派,都有研究。除了继承高派的艺术特色外,他还对唱段细小的处理上进行润色,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比如《逍遥津》,要求调门高、难度大,讲究一腔一拉,得会气息运用。高先生唱“父子们”是一气呵成的,我父亲就继承了这个,唱出来的效果真是催人泪下,把汉献帝对曹操的愤恨都表现出来了。导板后面的回龙,高先生处理得比较简单,我父亲唱得更细腻。再比如《辕门斩子》,导板“忽听得老娘亲来到帐外”,我父亲和高先生唱得也不完全一样,他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更突出重点,处理上非常巧妙。接下来唱“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一句,有软有硬有长有短,显得特别感人,把当时杨延昭特殊的心理都体现出来了。我父亲认为演员的责任就是要把戏演好,一定要让观众过瘾。他既有人缘,又有台缘,他对艺术的态度,他的学识和经验,作为我们年轻人来讲,可以说是取之不尽。“文革”后父亲帮我重新下挂,比如《空城计》《失空斩》《大探二》《打渔杀家》《逍遥津》《斩黄袍》,这都是父亲重新手把手教的,我事业上后来能取得一点成绩,受到观众肯定,都是托他老人家的福,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现在通过回忆他的艺术生涯,希望能够启迪后人,了解艺术前辈的艰辛与贡献,不断继承发展,共同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尹湾汉简:神乌傅 内容简介 竹简《神乌傅》不仅故事写得哀婉动人,寓意深刻,而且书写技巧也很有特色。在西汉晚期,流行的隶书已进入成熟期,书全文字正呈现出向隶草体、...
二十世纪福州名人墨迹 内容简介 福建世代人杰辈出,近代史发端的重要人物林则徐就是福州人。步入20世纪之后,福州的文人志士更是层出不穷,各界各行都有足具影响、声名...
爱是最好的颜料。一部艺术史,就是用画笔写成的情书。11段闯入艺术的爱情,11位走不出爱情的艺术家。关于艺术,他们更加浪漫!关于绯闻,他们是认真的!———————...
砖瓦陶文书法百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历代出土砖瓦陶文精品100种,每件砖瓦陶文均有作品简介、作品释文、作品赏析。砖瓦陶文书法百品 目录 苏解为陶盖丽山臥官壶盖咸...
伊恩·海顿·史密斯,影评人、作家、记者,著有《电影简史》《电影明星编年史》《50位邪典电影制片人》《50位邪典作家》《摄影简史》等,主编《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
牛郞织女 本书特色 王母娘娘为了破坏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爱情,硬把牛郎砭到人间。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把织女带到了人间。他们结为夫妻,生下一儿一女。王母娘娘得知后,派...
余华,浙江海盐人,祖籍山东。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
中华书法一本通 本书特色 唐代大书法家张怀瓘有言:“是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有知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法而得其能者。”为了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
新艺术经典-世界当代艺术的创意与体现 本书特色 ★ 本书两位作者Alexander Brandt和杨青青, 一位是德国当代艺术家,是上海早期当代艺术自由展览策划...
台湾电影史话-(修订版) 内容简介 《电影史话(修订本)》为原《电影史话》的修订增补本。全书以编年史分期方式撰述,将电影放在政治经济框架下研究,探讨电影产生、重...
《古代玉器通论》作为“能论”兼“史论”的形式和内容,论述了中国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近8000年玉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概况。中国
欧阳询楷书入门基础教程-九成宫醴泉铭 本书特色 本系列图书从历代传世法帖中精选范字,根据初学者的认知能力及学习习惯精心编排,从基本笔法,到笔画、部首...
100国家公园 内容简介 数百万年来,地球始终自然的演化,直到人类的现代义明开始干扰它的自然平衡,使得地球上的物种大量而迅速的灭绝消失。人类对这个迫在眉睫的危险...
蜀素帖-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本书特色《中国历代经典碑帖:蜀素帖》书自咏五言诗四首、七言诗四首,绢本,纵二十七点八厘米,横二百七十点八厘米,为米芾行书代表作。计七十...
我的建筑之旅--行走欧洲 内容简介 欧洲是我们每一个学建筑的学子*向往,*想去朝圣的地方。古典以及现代的建筑精品,很多都在欧洲。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是环境的艺术。...
隶书教程 本书特色 书写一道,原来只是重在文字形体,以满足文化思想交流为其主旨、职责,尔后艺术价值逐渐显示了它的作用,于是一门以汉字的书写为艺术形式及理论的书法...
篆法百韵歌 本书特色《篆法百韵歌》以五言韵语写成,以便学习者诵读,故名曰百韵歌。本书将篆字的偏旁或点画逐一分析解剖,说明其篆体构成的原因,以辨别篆书楷书不同之处...
《改变历史进程的那些美文》内容简介:《环球时代美文读本》(Global Times Readers)系列丛书旨在为广大英语中高阶学习者提供一套
玩石指南 本书特色 俞莹所*的《玩石指南》既按照国家颁布的《观赏石鉴评》,对各类观赏石的主要特征和鉴评要素做了具体分析,又对已经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国宝大观(豪华本)(精)/五角丛书描述一个出身平民的无敌小仙女,化身千娇百媚的大韩太子妃;一个冷若冰霜的英俊皇太子,内心却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