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乔治·吉辛的优秀随笔集《四季随笔》, 主要叙述了隐士赖克罗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 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 对于大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 文笔优美, 行文流畅, 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珍品之一。本书买中文版赠英文版。
★32开平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乔治·奥威尔、郁达夫、施蛰存、周作人、梁遇春等作家喜爱的散文名篇
★知名画手“老树画画”精美插图30幅与原著水乳交融,妙不可言
★著名翻译家马永波、张云海全新完整译作,译本准确流畅
★醇美男中音、CRI资深主播弥亚牛诵读中译本精华选篇
★“金话筒奖”得主、EZFM资深英文主播沈汀地道发声,纯正演绎英文原版全书,长达八小时,看原版,听原版,一次满足
★音频后期配乐精选莫扎特、李斯特、亨德尔等各种古典音乐,与内容相得益彰
★读书人的全部理想在《四季随笔》中变成了现实——“天降横财,让人饱暖无忧,白天可出外赏花赏草,夜晚可回家”拥书偷欢“……
这是一部享受闲暇时光和大自然馈赠的散文集,读来有如清风拂面,居于云端。
这是一部纯粹为了自我满足而写的书,却成就了吉辛的不朽文名。
《四季随笔》是奠定英国作家乔治·吉辛文坛地位的经典佳作,也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珍品之一。这本半自传体散文集原名《亨利·瑞克罗夫特杂记》。吉辛在书中虚构了一个叫亨利·瑞克罗夫特的人物,此人酷爱读书,写作20余载,却被贫穷以及其他不利于脑力工作的环境所困扰。他在50岁时有幸得到一笔巨额遗产,自此他隐居乡野,过着一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纯粹生活,一种读书、喝茶和漫步田间的宁静生活,一种保全个性和品格的理想生活。
在书中,主人公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对于大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
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文笔优美,行文流畅。随手翻开一章,除了对四季流转有精妙的描述外,更是年轻人应当如何幸福度过青春的人生指南。
★恶语相向没有任何意义,只要对方回一句“你也是”,那么你的任何指责都失去了意义。但一个诚实和智慧的人应该有一张“毒辣”的嘴,让他说话,并且毫无保留吧!
★我们的生活除了不断地争取时间以外还能是什么?大多数人,用一只手抓住时间,用另一只手把它扔掉。
★再也没有比长期的担忧、焦虑、烦乱和恐惧对记忆的损害更大的了。
★阅读和记忆的目的究竟在何处?阅读是为了愉悦自己、安慰自己或强化自己。
★是对生活的熟悉让你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过了中年以后,人们没有多少需要学习也没有多少期盼。今天就像昨天,昨天也像明天。享受每一天吧,看呐,它只有一瞬间那么短暂。
★我昨天还是个年轻人,为未来做着打算,充满希望,把人生当作没有尽头的职业,那么精力充沛,那么藐视一切,今天居然到了靠回忆往事生活的地步?这怎么可能?我什么都没干,我也没有时间了,我一直都是在准备自己,我只不过是一个生活的学徒。
★一个年轻人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年轻人应当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一心一意,不被物质享受诱惑,不因眼前的利益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将饱满的精力和时间很好地用在生活和事业中,这样就是很好地投资了自己的青春。
★艺术可以定义为:生活激情的表达、满足和持久保存。
★不幸的是,真正的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事;不管你多么努力,终只有小部分人从教育中受益。想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丰美的庄稼是徒劳的。平庸的人终还是平庸的人。
★不管景致多么可爱,天空多么美好,如果人的精神、心灵和生命没有与之产生交流,它们就终归没有益处。是心灵创造了我们周围的世界,即使面对同一草地,我眼中所见非你眼中所见,我心所想也非你心所想,对你产生感动的东西不会同样感动我。
★想想人的生命不过是一瞬间,所以离开时请温顺而满足:就像一个熟透的橄榄落地时感谢滋养它的大地,感谢曾哺育过它的枝头。
【作家简介】
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英国小说家,23岁发表部长篇小说。出生于约克郡威克维尔特一户药剂师家庭,10岁时读狄更斯的《老古玩店》,开始对文学产生兴趣。父亲对儿子的鼓励和家庭图书馆帮助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根基。12岁那年父亲去世,是他遭遇的第*次重大人生打击。15岁获得奖学金就读于欧文大学。他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赢得了各种大奖,包括16岁时的诗歌大奖,18岁时的莎士比亚奖学金。19岁,他的学术生涯因为爱上一个名叫内尔的年轻女人而断送。传闻内尔是妓女,但并无证据可以证明。他为了帮她赎身不惜铤而走险去偷窃。结果事情败露后,吉辛不但被欧文大学开除,还被判入狱一个月。同年秋天,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前往美国,然而吉辛在芝加哥的生活却潦倒而痛苦,只能以教书和给报社投稿勉强维持生计。20岁那年,吉辛离开美国返回英国,与内尔定居伦敦,两年后完婚。婚后9年内尔病逝。34岁,吉辛开始第二段不幸的婚姻,结婚6年后分居,有两个孩子。诸多痛苦的经历使得这位颇有天赋的作家无法走出悲观绝望的人生观,也无法走出为生计而疲于奔命的困窘处境。直到晚年,吉辛的生活境况才稍有好转,但长期的劳苦和抑郁已经摧毁了他的身体,没过多久他便因病离开了人世。
他在23年里一共发表了23部小说。主要代表作有《四季随笔》《新格拉布街》《狄更斯的研究》等。吉辛广为人知的,也是确立其文坛地位的作品,就是这本散文小品集《四季随笔》。
【译者简介】
马永波,诗人、学者,出版诗歌、散文、评论及翻译著作60余部,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代表译著有《艾米·洛厄尔诗选》《史蒂文斯诗学文集》等。
张云海,诗人,翻译家,出版译著有《丛林书》《旅行书简》等。
【绘者简介】
老树,新浪微博“老树画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本名刘树勇,1962年生于山东临朐。21岁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0年代初自习绘画,师从梁崎、王学仲、霍春阳诸师。后致力于视觉语言与叙事方式的比较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45岁重操画业。
【朗读者简介】
弥亚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一级播音员,“为孩子朗读”公益活动发起人。他创办并主持人文历史类经典栏目《非常纪录》,每天向全球20多个城市讲述中国故事。作品曾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国际广播金话筒奖”等多项奖项。
沈汀,轻松调频著名英语节目主持人,荣获中国播音“金话筒奖”广播播音作品奖,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纽约联合国总部首席记者。
作品目录一九一二年怀旧一九一九年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一九二四年又是“古已有之”通讯(致郑孝观)一九二五年诗歌之敌关于
回望汪曾祺-夜读汪曾祺 内容简介 《夜读汪曾祺》由王干著。《夜读汪曾祺》是“回望汪曾祺”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夜读汪曾祺》关键词:汪曾祺(1920—1997)、文...
王蒙,生于1934年,曾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14岁入党,19岁发表处女作《青春万岁》,至今一版再版,经久耐读。22岁发表《组织部...
程毅中文存续编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学者、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先生继《程毅中文存》之后续编的个人论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有关学术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的文章,以及学术...
流言 本书特色 读《小团圆》,不能不看张爱玲散文全新修订,华丽上市!散佚作品《不得不说的废话》等七篇首次收录,*新增补《炎樱衣谱》《寄读者》两篇文章。读《小团圆...
二十四桥明月夜-唐诗经典解读 内容简介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瑰宝。有唐一代,就有无数诗星飞升太空,熠熠生辉,出现了一派繁星丽天的璀璨景观。而像李白、杜甫、王维、李商...
《演讲与口才(双色版)》内容简介:本书分为语言基础与训练、演讲口才与训练、职场口才与训练三大模块,各章的训练项目含近百个训
伦敦的叫卖声 内容简介 从英国散文的不朽篇章中,掇英三十一篇,出自18-20世纪的十四位作者的手笔。突出地反映了作者们独有的平和而丰富的情怀,幽默并略带讥讽的语...
舒婷的诗--中国文库.文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诗人创作于1973~1990年间的众多诗作,共130余首。内容包括:致大海、海滨晨曲、珠贝——大海的眼泪、船、初...
可居室藏书翰·罗振玉 本书特色 ★ 作者王贵忱认为,在考古、存古、释古方面,罗振玉都是近代第*人,于甲骨文、敦煌学、汉简的研究上,罗也开风气之先★ 信札、题跋、...
《气场的秘密》内容简介:人与人之间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这本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气场”力作中,全球最受推崇的气场大师泰德
伤心咖啡馆之歌 本书特色 如同所有原创天才作家,麦卡勒斯小姐令我们认识到,我们对真实世界中某些明显的东西视而不见……她是一位有着罕见洞察力的大师,无与伦比的小说...
世界头号间谍:第三帝国心脏里的弗里茨.科尔贝 本书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激烈的间谍战,没有任何一名外国外交官,无论其官阶高低能够像这个人一样接触如此之多的情...
阿波利奈尔精选集 本书特色 被视为20世纪上半期法国*杰出的诗人,以其才情、智慧、敏锐、开创精神以及远见的理论视野,指引着二十世纪诗歌新潮流。由他开创的“超现实...
这是首次在中国出版的勃朗宁诗选。19世纪英国诗人勃朗宁是世界一流的重要诗人,他在浪漫主义衰落后另辟蹊径,开创一代诗风,作为
幸福杂货铺 本书特色 真正的“享乐”,不是短暂的炫惑声色之娱,也不是一味金钱或地位的堆积,而是需得认真地涉猎、深度地累积,需得花些时间,花些功夫,方能从心灵到视...
对李贺诗歌的注释,在宋代即已开始,到清代为止,共有注本十余种之多。清人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对以往各家之说,颇能博取
英华沉浮录-3 本书特色 《英华沉浮录(3)》系董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明报》的同名专栏文章结集,主要记述作者读中文英文的心得,包括阅读、文物、文化、语文、人...
五十年文坛亲历记(1949-1999)(上下册) 内容简介 五十个春秋,作者曾长期处身于中国文学工作**线,度过了初晴乍雨,后来又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艰难曲折的...
作者 |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