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竖琴》是已故有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随笔的精选。共分六部分:一、影评和剧评。二、回忆自己过往的文章。三、回忆师友的文章。四、书评。五、序,访谈文章。六、翻译的认知。董乐山先生作为一个大翻译家,他翻译以外的文字朴实为主,言语谦逊。可以看出董先生极强的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对于专制批判态度的鲜明和决绝。这是他翻译以外*重要的素养。
《沉默的竖琴》是已故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随笔的精选。共分六部分:一、影评和剧评。二、回忆自己过往的文章。三、回忆师友的文章。四、书评。五、序,访谈文章。六、翻译的认知。董乐山先生作为一个大翻译家,他翻译以外的文字朴实为主,言语谦逊。可以看出董先生极强的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对于专制批判态度的鲜明和决绝。这是他翻译以外*重要的素养。
《浮生六记》与《香妃》·话剧电影化 从《杨贵妃》开始,费穆在舞台上逐渐形成了他的特殊的作风,他的作风显著的特征,便是话剧电影化。《浮生六记》的演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要具体地说明怎样是话剧电影化是很困难的,我在这里只是扼要地指出话剧电影化的几个具体的表现方式,尤其是有关于费穆个人作风的。这便是剧本的传记化与演出的抒情化。 一般传统的话剧剧本,都是按照看戏剧的原理与方式,着重于整个“戏”的发展。可是传记化了的剧本,重心安排在一二个主要人物的一生主要的遭遇上。比如《杨贵妃》是抒写杨贵妃与唐明皇之悲欢离合,《梅花梦》是记述彭玉麟的一生际遇,而《浮生六记》则是强调沈三白与陈芸姑的一生坎坷,半世蹭蹬。其中故事情节俱很平凡。可是怎样把这个平凡的故事搬上舞台变成不平凡,便须赖演出的抒情化。首先他强调了悲剧的气氛,这种气氛的造成,大部分是依靠着音乐的伴奏。费穆的音乐合作者黄贻钧,自《杨贵妃》以后,两人所走的路向都是互相吻合的,便是有一贯的中国民族作风。即使小而言之,就费穆个人风格的建立而论,黄贻钧有着不可抹杀的建树。其次,除了音乐外来的帮助以外,抒情化目的达到的*重要手段,还是费穆本身的优美的台词与动作,这使他的作品仿佛是一首清丽隽永的抒情诗。他的台词中没有什么绮丽的辞藻,而都是口语化的,可是较辞藻远为绮丽。他不免在台词中抒发个人的牢骚(比如“人情不如秋云”等),然而却博得观众的同感与共鸣。关于动作的优美,《浮生六记》中整个戏都是如此,在**幕中已可约略窥得,而感人至深的,却是第三幕母子别离一场。往往,费穆为了动作的美而忽略舞台的地位,这也是他与传统戏剧所不同的地方。 《浮生六记》的改编只应用了其中的二记——《闺房记乐》与《坎坷记愁》。从一部风趣盎然的隽永小品,创出一部凄艳绝代的悲剧来,使我们不得不惊异,而且创作过程的时间又是那么短促。有人说费穆是鬼才,而我却这么揣测:我想这个悲剧在费穆的意念中一定酝酿长久了,甚至潜伏在一个艺术家的整个生命之中。其实,每一个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意念中,都潜伏着这个悲剧的一鳞半爪,只是他们缺乏诗人的敏感与艺术家的手腕。而费穆却具有了,他有较常人更远为强烈的苦闷感。于是,可能在他思维了一个长时间后,却在使人惊讶的短促时间中,创出了这个悲剧来。 我为什么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意念中颇多潜伏这个悲剧的影子呢?因为《浮生六记》的作者沈三白是一个没落的地主阶级,他的淡泊名利,与现代知识分子中一部分际遇坎坷者不谋而合。再加以在舞台上的沈三白,与《浮生六记》原著中的沈三白,多少已有些不同了,前者是一个愁人,后者却是既风趣又风雅的闲人。这样舞台上的沈三白更与现实一致了。 把《香妃》与《浮生六记》放在一起谈,是因为它们的倾向是一致的,《香妃》也是一种电影化了的话剧。可是在对比之下,《香妃》却不如《浮生六记》。 同样是利用电影技巧与手法,费穆的立足点还是舞台,可是朱石麟的却是银幕,因此,《浮生六记》的剧本称得上是舞台剧本,而《香妃》则仅是电影分场脚本了。其实,作为一个电影脚本来看,《香妃》也是不够戏剧性的,平铺直叙,情节平淡乏味,没有戏剧性发展与高潮,分幕只是表明故事的段落与换景之用,不如说分场来得确当。而台词,也是仅仅叙述一个故事,没有性格的描写与刻画,甚至连模糊的类型也分不清的。 《杂志》1943年11月号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工作。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小说旧闻钞 本书特色 鲁迅辑。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史料集,全书内容均采自宋元明清笔记。据一九二六年北新书局刊本影印。作者1920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
羊脂球-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课外阅读书目羊脂球-插图典藏本 内容简介 《羊脂球》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作品...
散论金庸 本书特色 《陈墨评金庸:散论金庸》辑录作者有代表性的论文编撰而成,旨在由一部书而尽可能地对其研究加以归纳深化,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有关金庸作品和金学研究...
肖开愚是最典型的90年代诗人,如果90年代诗歌能够在诗学意义上成立的话。由于对纤巧诗风的厌恶,也由于对"现时"所采取的乐观
中国红旗渠 本书特色 红旗渠故事:携手并肩,九死一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2015年3月27日,在林州,中纪委书记感叹:看到红旗渠,我很震撼,在这里我想到的是中华民...
我想变成一本书 本书特色 与“采桑文丛”的已出诸种一样,内容定位仍为“既关注读书,又关注生活”。无论写香港报人周石、梁小中(《红梅谷》)、写诗人辛笛(《声音自草...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本书特色 作家宗璞的散文情、趣、理、文俱佳,很多入选语文教材和各种高考、中考试卷。本书精选宗璞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散文作品45篇。分为&ldqu...
再别康桥-徐志摩经典诗歌 本书特色 传世的不仅是你的诗情,还有绵延深远的爱的绝唱:怀念的不仅是你的容颜,更是清澈见底的纯粹信仰。再别康桥-徐志摩经典诗歌 内容简...
《万历传》内容简介:万历帝十岁登极,少年天子励精图治,与张居正联手打造万历盛世。张居正死后,却对其抄家清算,掀起数十年党争
风吹来星星:安娜.布兰迪亚娜诗选/诗苑译林 内容简介 本书为罗马尼亚当代女诗人安娜·布兰迪亚娜的抒情诗集,收录作者代表性作品134首。作者为当代女诗人,以其对当...
李璟李煜集-历代名家精选集 目录 前言李璟集诗选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江王景逷、齐王景达、进士李建勋、中书徐铉、勤政殿学士张义方登楼赋词选浣溪沙(手卷真...
朱自清文集 本书特色 朱自清一生著作有27部,近200万字,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虽然朱自清的作品体裁多样,包括攻文、诗歌、文学批评和学术论著等,但是...
四时之美:丰子恺节令书 本书特色 感时应物是中国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本书以春、夏、秋、冬四季及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体现丰子恺先生在不同时节的生活情趣,表达人与自然...
布宜诺斯艾利斯传 本书特色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是南美第二大城市,更是座伟大的城市,它本身就是一个宇宙,有自己的重心、自己的气...
我的人间喜剧 写画六十年 内容简介 作者的画充盈灵动,动人心弦,虽不无讽喻,读之却常怀欢喜——趣味后面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天籁。读其文而思其...
与你相遇的美好-李清照的爱情札记 本书特色 初识李易安,大概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一直很喜欢她的诗词,却未尝想过,去看一看她一生的经历,去品一品她一世的酸楚。写《与...
湘夫人的情诗 本书特色 《湘夫人的情诗》是湘夫人写给她情人的诗歌,全书108首情诗,生动地保留着湘夫人恋爱中的脉搏与体温,坦荡自如,真挚纯朴,热情奔放,美丽动人...
归去来兮-世界华人文库 本书特色 作者对“老公”的温情与她对孩子的挚爱随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而她幽默的文笔常会引起读者莞尔。作者虽是侨居美国的现代女性,归根结...
中国近代名人家书选 内容简介 “家书”一般是指父母、夫妻、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因异地而居,为表达相互关怀、互通各种音讯的往来书信。本书选编家书三百多篇,是一本比...
《马略卡之春:雪花满篮》内容简介:马略卡岛上迷人的特拉蒙塔纳山区里,经营农庄的凯尔一家迎来了橘子丰收季。为了适应西班牙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