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酒徒》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对倒》:一个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忆中怀旧的中年男子;一个是香港土生土长,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游荡在70年代的香港街头,带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远去,仅有的一次邂逅,也是擦肩而过……“对倒”指一正一负双连邮票,借用此形式,作者于1972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对倒》,后又浓缩为短篇,本书为长、短篇合集。2000年,《对倒》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 《寺内》:十四篇新颖多彩的中短篇小说,熔想象与诗意、古典与现代于一炉,或为故事新编,如《寺内》《除夕》;或表现香港现代都市之人与事,如《对倒》《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圣水》等;或探求生命哲理,如《蟑螂》……这部结集于1977年的经典小说集,篇篇有创意,篇篇是佳构,以“求新求异”的文体实验,彰显现代小说的新锐与性灵,至今令人惊艳而掩卷慨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32开精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版2印
★其中一册扉页钤有刘以鬯先生印章一枚,更具收藏价值
★《酒徒》:“写一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
★《对倒》:一个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忆中怀旧的中年男子;一个是香港土生土长,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游荡在70年代的香港街头,带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远去,小说书写两人在同一时空中的不同心理片断,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
★《寺内》:十四篇新颖多彩的中短篇小说,或为故事新编,如《寺内》《除夕》;或表现香港现代都市之人与事,如《对倒》《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圣水》等;或探求生命哲理,如《蟑螂》……至今令人惊艳而掩卷慨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我无意写历史小说,却有意给香港历史加一个注释。——刘以鬯 如果这样谈论刘以鬯,说他承受着香港商品经济浪潮铺天盖地的冲击,以始终不懈的艺术真诚,在南天一隅出奇制胜,率先使华文小说与世界新锐的现代主义文学接轨。那么他在香港甚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就凸现出来了。——杨义 香港文坛应该为出了刘以鬯而骄傲,他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东方诗化意识流艺术,属于东方,又属于现代,代表着香港探索文学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杨义 我对刘以鬯先生的认识,是从《对倒》这本小说开始的。 ——王家卫 二十多年前,因文学之缘而认识了刘以鬯先生,总觉得他永远都保持着上海文化人的习惯,西装革履,梳着整齐的发型,钟意饮咖啡、吃西点、品尝美食,谈吐文雅,对西方文学流派及其手法十分熟悉,对内地、香港的文坛更是如数家珍。读他的小说,似乎可以看出他浓浓的上海情意结。——孙立川《酒徒》写于1962年,里面提到中国新文学的小说或外国小说,都强调它们的创新和艺术性。这在当时的中国大陆,或作为商业化社会的香港,都是不被采纳的标准,所以作者只能假酒徒醉语,说出心中真话,我觉得《酒徒》是一本关于小说的小说。——梁秉均 刘以鬯的作品《酒徒》虽然成书于六十年代,但其糅杂的语文、技巧和表现手法是后现代主义的,十分迫近“杂烩”(Pastiche)式的前卫作品。而且,他一面写小说,一面在小说内论述小说的理论,已有强烈的后设小说(meta-novel)倾向。因此,我认为《酒徒》这部小说有足够理由获得批评家的重视。——陈云根 刘以鬯之所以被视为香港文学的代表,不仅是因为他的文学展开于香港,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记述了另类的香港历史。——林少阳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七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一九四一年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哲学)毕业。一九四八年底定居香港。一九四一年至二〇〇〇年,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任报纸副刊编辑、出版社和杂志总编辑。其中,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七至一九六二年,任《香港时报》副刊(《浅水湾》《快活谷》)编辑;一九六三年至八十年代,任《快报》副刊(《快活林》《快趣》)主编;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至一九九一年四月四日,任《星岛晚报·大会堂》主编。一九八五年一月综合性文学月刊《香港文学》创刊,他即出掌主编一职,直至二〇〇〇年七月一日退休,在任共出刊一百八十八期。在超过半世纪的编辑生涯里,他笔耕不辍,迭有新猷,发掘并栽培了许许多多文学新人,为发展香港文学贡献至钜。
他一九三六年开始进入文坛。一九四八年,首部小说《失去的爱情》(中篇)在上海问世;迄今已有逾四十种文学著作,主要包括小说集、散文和杂文合集,还有文学评论集等。作品屡获奖项,入选海内外多种选本、鉴赏辞典和大学教材,并被译为英、法、意、荷、日、韩等多国语言。一些小说如《酒徒》《对倒》在各地均有多种版本先后销行,还被改编搬上银幕。
刘以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九八五年与其他三十名文艺家共同发起成立“香港作家联会”,先后当选副会长、会长。一九九四年受聘为香港临时市政局“作家留驻计划”D一任作家,主编完成香港文学界Q所未有的大型《香港文学作家传略》。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五年,先后荣膺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教授及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书展及文学节首届“年度文学作家”、香港艺术发展局“杰出艺术贡献奖”“终身成就奖”、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和铜紫荆星章等荣誉与奖项。
《Spark 3.x大数据分析实战(视频教学版)》内容简介:本书基于Spark3.2.x版本,从Spark核心编程语言Scala讲起,涵盖了当前整个Spa
苏童精选集 本书特色 《苏童精选集》:幽暗的空空的仓房里再次响起一种撕裂的声音你听出来一部历史已经翻完掉到地上了刘老侠摸着他的脚想是我养活了你们这群狗男女你们却...
手写体 内容简介 散文在小说和诗歌之中充当着间奏部分,它宽泛、明亮,有尾随事物发展的耐力,有“乱”的一切要素。本书精选了作者所有作品中的精品,包括《鸟境》、《游...
《城市国学讲坛(第八辑)》内容简介:《城市国学讲坛》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贯彻“文化塑校”办学理念、弘扬国学、培育师生本土文化
树知道 本书特色 离开生活片刻,带我虚度光阴,短暂篇章,微波时刻。《树知道》收入了《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与村庄有关的一头牛》《清塘荷韵》《清明不是节日》《露...
扫起落叶好过冬 本书特色 本书分成五辑:**辑是美国的历史故事;第二辑是有关法制国家立法规则的故事;第三辑是就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有关司法过程的故事;第四辑主要...
《中医减肥》内容简介:不必痛苦减肥,对症调理就能瘦一大圈。很多人为了把体重减轻,用了各种方法也瘦不下来,也有的人瘦下来了反
伊本.白图泰游记-(上下册)-(精编本) 本书特色 伊本·白图泰生活的时代正是摩洛哥历史上繁荣的马林盛世,阿拉伯帝国正处于不断扩张的时期,伊本&m...
茶当酒集 本书特色 我们民族用文物证明的历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绝不飘渺。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在先人的手中部有灵性,跨越时空,送达至今。关键看我们有无能力解释...
卞之琳作品新编 内容简介 《慰劳信集》内容简介: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
不成样子的扯淡 本书特色 这是中国著名批评家、《文学评论》副主编李建军的一本批评文集,也是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判书。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莫言、余华、刘震云等……无...
《歌以言志》内容简介:一首诗歌的背后,应当有一个人的心事,这心事或大或小,或清明或糊涂,倘若自己能够辨识清楚,甚至再将之记
沧海月明:李汉荣心灵散文 本书特色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多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语文教科书以及中考、高考语文试题。 帮助学生作文写作,纾解心灵压力,领略生活之美。...
宋词名篇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是宋词精华的集萃,精选的就是宋词“婉约”与“豪放”两派的名家名作。通过这个选本读者可以大体领略宋词的不凡风彩。作为赏析集,意在努...
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 内容简介 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特别是许多青年文学爱好者,正在尝试用哲理诗...
唐宋八大家名篇鉴赏 本书特色 “唐宋八大家”是人们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这八位古代文学家的合称。他们的作品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都...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收文学作品的时代,自先秦迄于近代,共分四卷: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近代卷。...
暗夜的举火者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的主要是贵州诗人黄翔、哑默和北京诗人灰娃在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内容包括《美与真》;《海鸥》;《夜路》;《想起了一件事》等。暗夜的...
长联雅藏 内容简介 本书将长联按题赠、喜庆、趣联、换联等分类,收录了大量经典的长联,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趣味横生,使人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其乐无穷。长联雅藏 ...
点燃心灵之灯-致恩师.先辈.挚友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作者对恩师、先辈、挚友的悼念和追思,字里行间饱含真情。既有对平时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也有对大时代背景下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