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王润华的代表性作品集。
越界跨国的学术视野。
重新诠释现代文学。
新马华文文学的反殖民主义书写。
书中研究老舍的后殖民文学理论与《小坡的生日》、新马华文教科书中的鲁迅作品、郁达夫在苏门答腊的流亡生活、周策纵的海外新诗运动。
《越界跨国》为知名学者王润华的比较文学专著。本书涉及东南亚华人文学、海外五四诗学,为其研究成果精华。本书*辑以东南亚语境和视野重新诠释中国现代文学,比如将老舍的经典文本《骆驼祥子》《小坡的生日》置于后殖民文学理论的观照之中,考证、分析新马地区对鲁迅文学的接受情况,研究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后的流亡生活。第二辑研究东南亚华人文学,由鱼尾狮、橡胶树等典型意象出发,分析新马华人文学中的现代性以及其中的反殖民主义书写;第三辑研究海外五四诗学,尤其以周策纵、卢飞白为研究对象,以深厚的学理和深情的笔触整理、分析、记录两人的五四诗学,是关于此二人研究的珍贵文本。
王润华:1941年生,新加坡华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文学博士,历任新加坡作家协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与主任、元智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与中语系主任。现任马来西亚南方大学资深副校长。著名诗人、散文家、中西比较文学、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学及世界华文文学之著名学者。创作与学术著作丰富,以《王润华南洋文学选集》与《越界跨国文学解读》为代表作。
《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内容简介:《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是《船夫日记》的续篇,写于1991到1995年,是凯尔泰斯日记体哲思文集
《色铅笔基础教程》内容简介:色铅笔画是一种易于掌控的绘画形式,它不像水彩画难于修改,而且叠色手法更加灵活。所以,有一定素描
《Android开发进阶实战:拓展与提升》内容简介:本书通过给Andorid开发人员讲解一些可以提高开发效率的知识,让大家在作者的带领下
意象的暗记-席慕蓉手绘插图珍藏散文集 本书特色 席慕蓉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她构建的世界唯美、曼妙、深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的诗集在内地风靡一时,影响了一代人的...
马哈茂德·达尔维什是当代巴勒斯坦诗坛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巴勒斯坦的声音”。达尔维什为和平而奋斗终身,通过在诗学中寻求
诗经诠译(增订本)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大象出版社出版★ 三位作者俱为学有专长的文史研究者。华锋先生乃先师华锺彦先生季子,边家珍、乘舟对《诗经》颇有研究★...
中国历代诗词分类品读(咏志卷)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诗词作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优秀篇章,令人...
逝水年华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的《人世文丛》一册,《人世文丛》选编了中国现当代学者、作家和艺术家漫谈人生的美文佳作,《人世文丛》依据出版计划,酌情收入了蔡元培、梁...
风骨随身 内容简介 作家秉承知行合一的信余,一路走来。风骨随身:沉潜多年后推出此部力作。视野广及古今中外文化,在比较透视中。还原着历史,还原着思想的精义。更彰显...
缘缘堂集外佚文-丰子恺散文精品集-(下)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定名为“丰子恺散文精品集”,其中包括《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
本书精选金子美铃童诗187首,分为“夏”、“秋”、“春”、“冬”、“心”、“梦”六卷,并配有精美温馨的彩绘插图。金子美铃的诗
风从天上来 本书特色 《风从天上来》:崔济哲的文章读过就能记住,有些还放不下还迫着你再去读,能够再读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风从天上来 内容简介 崔济哲诚挚而沉静,崔...
《宋词三百首笺注》内容简介:词的创作极盛于两宋,历代宋词的选本众多,清末朱彊村(上彊村民)先生编选的《宋词三百首》以量多、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李煜-怡情书吧 本书特色 1.现代人精神的需求。忙碌于纷纷扰扰的现代社会的现代人,当白天的匆忙沉入夜晚的宁静,他们执著地关注心灵的成长,渴望阅读、欣赏那些疏导情...
《日子》内容简介:本书精选陈忠实的中短篇小说《蚕儿》《马罗大叔》《毛茸茸的酸杏儿》《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两个朋友》《日子》
中国文学经典--汉魏六朝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展示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隋时期诗歌创作的成就,反映了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倾向和特点,探讨了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内部的时空 本书特色 在《内部的时空》中,作者一再地在批评话语中援引个人的记忆与经验,使理论问题与必要的自省结合起来。内部的时空 目录 序:用批评讲述的“自传*...
刘亮程散文-中华散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刘亮程的文字具有哲学的思维和广袤的视野,使得一件或简单或平常的事物,能够散发出沧桑的历史感与震撼力。《刘亮程散文(中华散文...
傅雷家书-三联初版纪念本 本书特色《傅雷家书》一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于1954年到1966年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是作者一生辛勤治学经验的总结,也表现了一位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