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的取名,得自于李白的诗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和感慨。全书共六卷:**卷《闺房记乐》记录沈复与陈芸情趣相投、恩爱意浓的夫妻生活;第二卷《闲情记趣》写作者纵情诗酒、浪迹湖山的闲情雅兴;第三卷《浪游记快》记作者“游幕三十年”,遍历大江南北的所见所闻;第四卷《坎坷记愁》记录作者屡屡不见容于家庭,被迫流落在外坎坷度日的愁苦经历;第五卷《中山记历》记录出使琉球的奇闻轶事;第六卷《养生记道》叙述作者的养生之道。按不同的专题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注重自我意识、追求心灵自由的真性情真面目。《秋灯琐忆》讲述作者与妻子秋芙诗书唱和、山水纵情的琐事,全文以“秋芙来归”开篇,以“愿世世永为夫妇”“证明佛前”收尾,秋芙始终为主角。《秋灯琐忆》的命名,透露了作者的立意也概括了作品的特点。“秋”自然指秋芙;“灯”则暗含“青灯古佛”,不仅实写当时作者的誓愿,也透露了所记内容不关功名利禄、经济世用,而与遁世逍遥有关。全篇皆为夫妻、朋友间纵情诗酒、浪迹湖山的闲情逸致,专注于闺中生活的细节描绘、闲情雅趣的极度渲染,不仅与“文以载道”“微言大义”无关,即使是他们经历过的社会变故、政治动乱也都一概略去,真可谓一个“琐忆”完全彻底。《浮生六记》与《秋灯琐忆》历来被爱好者相提并论。清末民初,有人将冒襄的《梅影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垣的《秋灯琐忆》,并称“闲书四种”。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先后将它们翻译成英文,朱剑芒主编《美化文学名著丛刊》将二者并列一处,新时期以来,也有众多的论家和出版物将二者合为一处。这种现象并非出于巧合,《浮生六记》与《秋灯琐忆》的确是两部可以并立媲美的佳作妙品。
这是两部别具风格的笔记体自传。《浮生六记》记录沈复先甜后苦的一生经历,从家庭到事业、从闺情到漫游,夫妻温存与坎坷生计、习幕作贾与撰文绘画、世态炎凉与颐情养性,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及。深情直率地叙述夫妻闺房之乐、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一个真情真性、有血有肉的沈复,真实可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但与一般的自传文不同,《浮生六记》不是按时间顺序结构文章、按人生经历的起落沉浮划分段落,而是将一生经历划分成若干个方面,按不同的主题依次写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中国自传文学开创了一种新的体例。《秋灯琐忆》讲述蒋垣与秋芙妇唱夫随、欢乐谐和的闲适生活,选取赋诗、联句、下棋、作画、抚琴、会友、云游、寻禅、问道等生活片断,在一种异于常人的幸福美满中,活画出一个才华出众、超凡脱俗的秋芙。秋芙是主角,蒋垣只是一个讲述者。时间的顺序清晰可见,人生的经历却并不完整,内容的选择只在于展示秋芙的闲情雅兴、天纵之才。《秋灯琐忆》属于忆惜故旧之作,却完成于传主就在眼前之时,显得尤为特别,为中国记传文学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成功范例。林语堂曾作《两个中国女子》专门分析陈芸和秋芙赞赏她们是“中国古代可爱的两个女性”。
五序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琵琶行》:唐代诗人自居易所作长篇叙事诗,描写一个歌妓沦落为商人妇的悲惨经历。,即能成诵。四龄失怙失怙:失去了依靠。这里指失去了父亲的庇爱,意即父亲去世了。,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娴女红:熟悉缝纫刺绣。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缝纫、刺绣等针线活。,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修脯:肉干。古时弟子用来送给老师做见面礼。“修”为“脩”之误。无缺。一日,于书簏书簏:竹制的书箱。簏,竹箱。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年—十三,随母归宁归宁:古时指已出嫁的妇女回娘家。。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窃恐:暗地里担心。窃,暗中,私下。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约指:戒指。缔姻:缔结婚姻。此处指求亲订婚。焉。此乾隆乙末乾隆乙末:清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同齿:同年。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堪师者:可以作为老师的人。堪,可以,足以,能。,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夭寿之机:短命的先兆。夭,指未成年的人死去。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漏三下:指时刻已到半夜三更。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腹饥索饵,婢妪婢妪:年老的使女。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
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
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
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马一夫(马泽),陕西绥德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延安大学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路遥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新时期文学觅踪》《孙子兵法译评》,主编《路遥研究资料汇编》《路遥纪念集》《路遥再解读》。
《发现团队的力量》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体验式学习理论本源的追求和探索,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体验式学习的发展历程,了解体验式学习
春灯公子 本书特色 ★小说家张大春化身说书人,说市井豪侠江湖快意★历时十二年,读者翘盼已久,中文简体版首度完整呈现★说书人张大春重返众声喧哗的说书现场,重述大历...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全译本 内容简介 《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例如在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
《中国的智慧》内容简介:《中国印度之智慧》撷取了印度、中国文化中颇为精髓和深刻的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两册。《印度的智慧》通
了不起的盖茨比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外国文学爱好者★全新译本,繁体版豆瓣评分高达9.3分★采用经典原版封面,装帧精美★附赠完整版英文别册★迷惘的一代、“爵士年...
《人口战略》内容简介:本书分析了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影响社会创新活力的主要机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人口情况和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
不就是个球吗? 本书特色 如果你想知道球星的八卦趣闻,如果你对伪球迷的头衔深恶痛绝,如果你想让球迷朋友对你刮目相看,或者你只是想度过一段轻松时光,请看此书。我们...
当代文坛点将录-2 本书特色 作家对作家,舌尖对笔尖。一部逸闻趣事里的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坛点将录-2 内容简介 当代文坛点将录系列丛书共5本,是一套极具权威性的...
唐诗名篇鉴赏(2008/11) 目录 虞世南蝉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宋之问渡汉江张敬忠边词骆宾王在狱咏蝉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王之涣凉州词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莎士比亚全集(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小说集,书中收录了一些莎士比亚所写的作品。书中的作品情况感人,文笔流畅,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文学的气息,给人予一种美的享受...
眼底沧桑-在历史的残蜕间行吟 内容简介 《眼底沧桑——在历史的残蜕间行吟》由郑骁锋编著。《眼底沧桑——在历史的残蜕间行吟》由遗迹切入,以当前的现场怀想曾经的现场...
千曲川风情 本书特色 《千曲川风情(圆角途书馆)》是作者岛崎藤村在信浓山区居住时对当地景物、人物、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速写集。作者由城市移居乡村,在乡村居住三四...
觅词记(精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韦力著的这本《觅词记(上下)(精)》中包含了四十余位词人,四十二处遗迹,百余幅古籍书影,近三百张实地图片,几千里路风尘,数载光阴...
丹·布朗(Dan Brown, 1964—),美国著名畅销作家,毕业于阿默斯特大学,曾是一名英语教师。1996年开始写作,先后推出了《数字城堡》《骗局》《天使与...
乐府 本书特色 乐府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奔放的想像、新鲜的活力表现出心灵的真实感动,并影响后来的文学创作,导向中国文学国度中灿烂的风景诗词。它的影响源远流长...
唐宋八大家散文 本书特色 《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
读史杂说 本书特色《读史杂说》是作者毛佩琦通俗解读历史的文章合集,分为三个部分:“轻松读历史”“明史拾片” “书生碎语”。作者以其深厚的历史功底,深入浅出地解析...
梁晓声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梁晓声关于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思索的经典散文篇目。 这里有理想主义者梁晓声犀利的一面——用文字叩问社会良知,探寻...
陈三立 本书特色 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义宁镇桃里竹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与谭嗣...
无名亦英雄 内容简介 六十一甲子,“弹指一挥间”。在迎接新中国、新上海六十华诞之际,陶柏康教授花费了数年心血,潜心研究,力求以准确、客观的史料撰就《无名亦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