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两部分:陈三立评传、陈三立作品集
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义宁镇桃里竹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之父,另一子陈衡恪为画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后一位传统诗人。
《围城》里董斜川还说:“当然是陈散原**。这五六百年来,算他*高。”此非董之臆造,而是当时老派人所公认。众名家对散原之诗评点甚多,如:
陈衍:“散原为诗,不肯作一习见语,于当代能诗钜公,尝云某也纱帽气,某也馆阁气,盖其恶熟恶俗者至矣。少时学昌黎,学山谷,后则直逼薛浪语。并与其乡高伯足极相似。然其佳处,可以泣鬼神,诉真宰者,未尝不在文从字顺中也。而荒寒萧索之景,人所不道,写之独觉逼肖。”(《近代诗钞》),“陈散原诗,予所不喜。凡诗必须使人读得、懂得,方能传得。散原之作,数十年后恐渺过问者。早作尚有沉忧孤愤一段意思,而千篇一律,亦自可厌。近作稍平易,盖老去才退,并艰深亦不能为矣。”
张慧剑:“故诗人陈散原先生,为中国诗坛近五百年来之**人。”(《辰子说林》)
汪辟疆奉之为“及时雨宋江”:“见一善,尝挂口,退而视之无所有。江湖上,归恐后,阅世高谈辟户牖。”(《光宣诗坛点将录》),“散原能生,能造境。能生故无陈腐诗,能造境故无犹人语。凿开鸿蒙,手洗日月,杜陵而后,仅有散原。”(《展庵醉后论诗》)。
梁启超:“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饮冰室诗话》)
狄葆贤:“(散原诗)奇语突兀,二十字抵人千百。”(《平等阁诗话》)
林庚白:“虽囿于古人之樊篱,犹能屹然自成其一家之诗”(《今诗选自序》),“方面太狭”(《丽白楼诗话》上编),“非学子所宜取径”(《角声集自序》)。
*后一位古典诗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传来枪炮声。不久,故都北平沦陷。
北平西四姚家胡同3号:诗人陈三立的生命已渐近尾声。
他病卧在床,拒不服药,每每向人问讯战争情况。当听到有人
说“中国终非日本敌,必被征服”时,耄耄之龄、风烛之年的陈三立
愤然斥之:“中国人岂狗彘不若,将终帖然任人屠割耶?”①其忧愤
之心、爱国之情,令人想起死前三呼“过河”的宗泽,又像“但悲不见
九州同”的陆游。亲友们不禁忆起几年前“一·二八”之后,“日寇侵
占上海闸北,沪战遂作,先生居牯岭,日夕不宁,于邮局定阅航空沪
报,每日望报至,至则读,读竟则愀然若有深忧,一夕忽梦中狂呼杀
日本人,全家惊醒,于是宿疾大作。”②
9月10日(阴历八月初十),陈三立病逝。
他活了85岁。
他死了,带走了忧愤交加的悲怀和创巨痛深的家国身世之感,
带走了阅尽世事的人生经验和在这个世间的种种恩怨与牵绊。
他留下了他的诗和他的儿子。
陈三立(1852—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竹
霞里人。
关于陈三立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现存资料甚少。他逝世后吴宗
慈应其诸子所请作《陈三立传略》,也只有“少博学,才识通敏,倜傥
有大志”等极为简略的介绍。而陈三立为少年时代朋友朱云翮所作
墓志铭中有这样的回忆:
余年十四、五,始出应州试。其时姻娅朋伍寻逐过从,尤相
得者则云翮朱君也。……尝与君登郭后鸡鸣山寺。方春时,花
树萝竹荫被崖径,紫彩翠光葳蕤荡摩,香蔼四极。两人者徒陟
降以杂哦吟竟日,晚不顾返。君归途复指谓曰:“异日益植桃杏
数千万株,花时望若火山,然吾侪即老惫当续为兹游矣。”
该“墓志”后有“铭”曰:“都试喧喧翘两童,倾襟结佩嗤子公。帘
疏酌清颜颊红,君弥温理侔璜琮,师儒差异朋士从。小山连蜷嬉春
天,形影绚映淑意同。”这是对故友的凭吊,也是对自己少年梦幻的
凭吊。陈三立日后“寤寐时时有所谓儿时鸡鸣山者也”,而我们可以
想见少年陈三立“倜傥有大志”的风发意气。
陈三立20岁时娶妻罗氏,七年后妻子病逝。他在《故妻罗孺人
状》中忆及夫妻相处的情况,也能使我们窥见青年陈三立的性格:
“余尝醉后感时事,讥议得失,辄自负,诋诸公贵人,自以才当出诸
公贵人上。入辄与孺人言之,孺人愀然曰:‘有务为大言对妻子者
耶?’余为面惭,不能答。然酒酣耳热,中郁发愤,复不禁,往往为孺
人言之也。”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内容简介:销量30万册的“微习惯”系列新作; 针对拖延症、自卑感、强迫症、纠结心、讨好型人格……想法再
朱健诗选 目录 序1943-1949夜啊青羊河小曲——给寿一、传说二、土地恋歌三、冬夜四、项圈问讯骆驼和星早晨,我开始写诗沉默雾——给黑生不知道**支歌中国的诗...
春天已经触手可及-屠格涅夫散文选 本书特色 在他笔下,大自然散发出芬芳迷人的气息 他让异乡人理解了俄罗斯的草原、星空、河流和森林, 像在山林里畅快地奔跑和呼吸无...
我的德国笔记 目录 前面的话1、来自德国的邀请2、我屋里的风景画3、告别祖国和爹娘4、飞越千山万水5、雷格尼茨河的随想6、我在德国的家7、我常走过的街道8、当前...
红楼艺术 内容简介 《红楼艺术》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论析《红楼梦》艺术特点的代表作,以中华传统文学艺术理论深透细腻地解析《红楼梦》的艺术特点,探微抉秘,发前人之...
名诗名译插图本--自由颂 本书特色 普希金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在他身上,俄国大自然,俄国灵魂,俄国语言,俄罗斯人的性格反映得如此明晰,如此纯美,就像景物反映在...
《从唐诗走进历史》内容简介:◎以诗为媒,简读唐史 ◎感受历史的生动,看见唐朝的29个侧面。“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汉语世界首部《里尔克诗全集》★首次依据德语国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收录里尔克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译文精准,注释翔实,
《跨国公司海外股权治理模式研究》内容简介: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全球生产组织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全球供应链的
高寿的乡村 本书特色《高寿的乡村》是著名作家阎连科*新散文自选集,收录了以乡村为主题的散文21篇,共分两辑。作家重返忧思难忘的乡土,用质朴的文字,平实的笔调,对...
米格尔·埃尔南德斯(1910-1942),十四岁辍学,在家牧羊,为居民送奶。十六岁开始诗歌创作,经常出入他的好友拉蒙·希赫主持的文
月在花飞处-解读古代诗词背后的故事 本书特色 走过千古,走不出唐风宋韵汉文明,走不出《诗经》的古雅,走不出唐诗宋词的余韵。古旧的历史底片上,无数的文人骚客高咏低...
津门诗话五种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莲坡诗话》《铜鼓书堂词话》《榕巢词话》《藏斋诗话》《潜公词话》五种津门文人诗作, 对丰满天津文学史研究, 展现天津地域文学嬗...
忆往谈旧录 本书特色 我认为凡事不作则已,要作便须责任分明,章法清楚。我只是一个自己有思想又且本着自己的思想而行动的人,其他都说不上,如我所见,我们所缺短的东西...
冯骥才散文-中华散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冯骥才散文》几乎囊括了冯骥才的经典散文创 作。冯骥才散文就像一首闲适诗,娓娓而谈,很少有 情感的大波大澜,平缓而舒畅,像...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内容简介: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
汶川大地震:从震撼到崛起 本书特色 《汶川大地震:从震撼到崛起》让你感受行进式追踪采访震中人物命运一周年发展轨迹,深度全景展现汶川大地震,凸显在巨大灾难面前人性...
对话博尔赫斯(精装) 本书特色 维多利亚·奥坎波因创办传奇性文学杂志《南方》(Sur)而闻名于世,也创作出版过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无疑是她所在的时代...
本书系国学大师刘师培的代表作。所谓“中古”也就是自汉末至宋、齐、梁、陈这一时期,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非常活跃的时期,亦是
放下武器 本书特色 《放下武器》是作家许春樵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是用作者自己的内心和情感来写,这里面包含着一份难得的真挚,因为这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体验,作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