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很流行疗愈系书籍,这些书旨在为那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身心俱疲的人带来些许温暖慰藉。但是尼采却从来不试图给人安慰,不仅如此,他反倒极为严厉地鞭策着人们。今时今日,人们都为了享受无忧无虑的安逸生活而竭尽全力,可是尼采却说:“要活在险境当中!”“不要期待你的命运一路坦途,而应该希望它残酷多舛!”不期待安慰和同情,不要脆弱的意志,为了自身的提高和强化,我们需要痛苦而艰辛的生活。无所畏惧的意志,这才是尼采希望人类所具备的。当今世界,处处都在上演残酷的竞争,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生存下去,想知道我们的社会应该进行怎样的变革,那就有必要聆听尼采的箴言。
做个贪求安逸的“末人”?!还是做个气度不凡的“超人”?!尼采认为现代人因为过于崇尚安乐而变得弱不禁风,略微遭受一点困苦,就牢骚满腹,即使面对很小的挫折,也会做出夸张的反应。对于为了迎合社会、为了追求安乐而急功近利的我们,走在时代前面的超人尼采发出呐喊“成为你自己!”成为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做一个高贵且有气质的“超人”!成天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有时会产生质疑“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这样活着,对吗?”如果你问19世纪的哲学家尼采,人生的苦恼是什么,那他会怎样回答你呢?尼采会回答你说“活得危险一些!”“不要指望你的命运会平坦无忧,要希望更加残酷的生活。”并且还会加上一句,“爱上自己的命运吧。”“超人讲座”就是由那些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得不提出的10种质疑,以及尼采对此给出的答案构成的。当你抱怨道“我的人生为什么就这么艰难坎坷”时,尼采会答道“轻藐那些安然无恙的生活”,当你为寻找人生的意义而苦恼时,尼采会告诉你“人生的意义只有在无法产生那种质疑的状态下才能得到答案”。这就说明,尼采要求的绝非希望得到慰劳及同情的软弱的精神,而是要求我们为高扬自身,而要求痛苦艰难的命运的“超人”精神。在这整个社会都围困于激烈的竞争之中的时代,如果你是一个在我们该怎样生活,我们的社会应该朝哪个方向改革等问题而苦恼的人,规劝你不妨倾听书中尼采所说的一番话。有待我们思考的人生问题·我的人生怎么会这么累?·怎样活,才能活得有意义?·怎么没有一件心想事成的事呢?·怎样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不相信神,就会变得不幸吗?·人活着,就一定要有信念吗?·艺术可以改变生活吗?·死亡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吗?·活得像自己,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突破自己?
人生是摇摆于欲望和倦怠之间的钟摆某些哲学家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痛苦,亚瑟·叔本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实,在哲学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大部分宗教也把我们的人生看作苦痛。这一点,从基督教把今世比作泪谷,佛教称人世为苦海就可见一斑。其实完全不用放大到哲学和宗教范畴,几乎每个人都一度觉得人生道路遍布荆棘。我也有很强的厌世倾向,哪怕碰到一点儿困难就会感叹人生充满苦痛。前面提到,叔本华对于活着为何如此痛苦进行了深入彻底的研究。他用一句话论述了人生的本质。人生如同摇摆于欲望和倦怠之间的钟摆。人是一种拥有无限欲望的存在。对美食的欲望,想拥有美貌异性的欲望,读好的大学、找好工作的欲望,希望子女取得好成绩的欲望,等等。欲望由始至终支配着我们的人生,我们为了满足欲望而努力。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觉得痛苦,但是即使欲望得以实现,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持续很久。在没有欲望的前提下,满足感和幸福感自身是无法独立存在的。换言之,满足感和幸福感来自于欲望被实现的过程,所以在欲望得以实现的瞬间,它们就开始消失了。例如,我们很想吃炸酱面,当终于吃到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幸福。但是这种幸福感仅仅存在于这个欲望得以满足的过程中,伴随着饱腹感的出现,幸福感开始消失,厌倦随之而来。这种厌倦会持续很久,直至刺激我们欲望的新的事物出现,只有新的欲望才能消除这种厌倦感。然后,我们会再次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痛苦。通过孩子玩玩具的情景便很容易理解叔本华的观点。看到诱人的玩具,孩子会产生拥有玩具的欲望,于是便央求父母买,有时候还会因此受到责备。可是,即使是又哭又闹好不容易才拿到手的玩具,对于孩子来说,因此而产生的幸福感也只不过是一瞬之间的事情。不管多昂贵、多好玩的玩具,过不了一个月,他们就会玩腻了。玫瑰色的幸福感消失,孩子被灰色的厌倦所笼罩。于是他们开始跟父母耍脾气,觉得无聊,缠着父母陪他们玩。看到电视里比自己的玩具更好玩的新玩具,便又会产生占有欲望。看到孩子们的这个样子,就无法不对叔本华的“人生如同摇摆于欲望和倦怠之间的钟摆”这句话产生共鸣。这种现象难道只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吗?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只是欲望的对象不同罢了。孩子们渴望的是玩具,而大人们渴望的则是更富足的生活、更漂亮的异性,住小房子的人则想要更大、更舒适的公寓。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慨叹自己处境的不堪,倍觉痛苦。可是,即便经历千辛万苦,*终得到梦寐以求的公寓,那种满足感也不会持续很久。我们很快就会对新的公寓提不起兴致,再次被厌倦吞噬,新的欲望来袭,我们开始想拥有更大、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朴赞国,本科及硕士毕业于首尔大学哲学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博士。现任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并担任首尔大学哲学思想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以尼采和海德格尔为主的存在主义哲学。最近致力于钻研佛教与西洋哲学的比较。2011年,凭借《元晓与海德格尔的比较研究》获第五届“青松学术奖”,2014年凭借《尼采和佛教》获第五届“元晓学术奖”。主要著述有《田间路上的思想家,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是纳粹吗?》《内在目的论》《关于姬儿~德勒兹的》等等。另外还有《尼采Ⅰ,Ⅱ》《尼采全集16:遗稿(1882年7月~1883/84年冬)》《朝霞》《悲剧的诞生》《反基督》《象征形式的哲学》等多部译作。王宁,毕业于韩国延世大学国语国文系,韩国文学硕士。从事翻译工作多年。译有《库勒巴尔男爵的城堡》《闹闹腾腾的蔚蓝小区》、悦读版文学名著系列、姜草漫画《魔女》等三十余部作品。
耶路撒冷抑或雅典:施特劳斯四论 本书特色 政治哲学在今天是颇为含混的概念,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学业在当代大学系科中的位置亦不无尴尬。例如,政治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系还是...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脉络与连贯》的核心观点——连贯是一个语言哲学问题——这一论断别具新意,而且正确可靠……该书探索了新的研究方法...
高楠顺次郎(1866-1945),日本佛教学者。原姓泽井,后因入赘高楠孙三郎为婿,得其资助留学英国,1897年学成回国,任东京帝国大学
中国哲学常识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常识/常识圆桌派》是中国哲学开山之作,一本中国哲学入门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
南怀瑾选集(第五卷)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
哲学的精神 内容简介 哲学能使人对于宇宙人生,有理智底了解,亦能使人,对于宇宙人生,有情感上底满足。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
新时期文学的道家话语 内容简介 本书以“道家话语”作为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切入点,采用了话语理论、阐释学、发生学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重点讨论四个大问题:新时期文学的...
儒道会通-王弼《老子注》之思想建构 本书特色 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潮是玄学,其“三玄”经典之一就是《老子》,而王弼作为玄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所注《老子》被认为是历史...
幸福之路 本书特色 《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拥有广泛的读者。罗素在书中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
尼采百年解读系列--情遇尼采 内容简介 俄国将军的女儿,与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交往甚密,曾婉拒尼采的求婚,作为自由女作家,本书表明了作者同尼采的私人关系,并对尼采...
本书的组织构架是按作者个人的哲学编纂学观点建立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利科本人的思想在西方以兼容并蓄著称。在
中西视野中的古今伦理-何怀宏自选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何怀宏,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其著作《良心论》曾在学术界...
回返人性-论胡塞尔对科学合理性的重建 本书特色 特殊的人性问题在过去并不总是被排除于科学领域之外,并不总是不考虑人性问题对所有科学,甚至那些不以...
国学与巴蜀哲学探索 本书特色 这是作者与唐赤蓉教授二十多年研究巴蜀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个成果结集,所收论文曾发表在海内外的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刊物有加拿大的《文...
汉代学术史略--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内容简介 顾颉刚作为史学“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本书以作者所擅长和主张的古史辨伪思想与方法,对纷繁芜杂的汉代学术...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第1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出版★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由德国柏林“批判理论研究所”组织编纂,始自1983年...
哲学导论(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论述哲学本身、引导人们进入哲学思考的专著性教材,系统探讨了哲学与宗教、哲学与艺术、哲学与常识、哲学与科学的...
十三经大辞典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吴枫教授主编,是国家特殊贡献津贴与吉林省英才奖章获得者,多年致力于隋唐五代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工...
西方哲学史(上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类 本书特色 罗素所著的《西方哲学史(上)》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
ThisbookpresentsahistoryofspiritualexercisesfromSocratestoearlyChristianity,an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