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绘画艺术的普及读物, 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近百幅西方名画。这些作品别有洞天, 画面当中隐藏了与特定人物息息相关的象征物以及拥有独特含义的符号, 而这正是解读绘画的一把金钥匙, 让艺术爱好者更为细致地了解到名画的渊源, 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看不懂绘画不是因为你没有美术知识,而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我们看一幅绘画作品,首先看到的不是构图,不是色彩、光影或笔触,而是画面本身——画的是什么或者什么人?对西方历史文化不熟悉的人们,在欣赏西方绘画时,首先困扰他们的就是“画的是什么”“画中人物是谁”。本书通过归纳、分析西方绘画中常见的符号意向,以专业的表述、生动的配图,解读西方绘画的表现方式,揭示不同符号意向在神话、宗教、历史等背景中的起源与流变,既是实用的“看画指南”,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门手册”。
序论:解读绘画的修辞学 在鉴赏西洋绘画时,您是否曾为搞不懂画中人物的身份而烦恼?那是因为您事前缺了“符号、象征”这一课。“象征物(attribute)”一词常在日语中被翻译为“持物(JIBUTSU)”,是锁定人物身份的重要线索,换句话说,就是画中此人的专属所有物。 “持物”原是佛教艺术中所谓的“印”之一。与佛像的手势——“手印”一样,不同佛像搭配的法器、武器、乐器也是既定的,佛教称之为“印契”,自古以来在日本的俗称则是持物。后来,这个词被转用到西洋美术领域,同时有“JIMOTSU“和“JIBUTSU”两种读法。近来为了不与佛教艺术概念混淆,通常只采用“JIBUTSU”这个发音。 另外,英语的“attribute”源于拉丁语“tribuere”(意为给予、赋予)一词。顺带一提,音乐界所谓的“Tribute Album(致敬专辑)”也包含“礼物”的意义,是音乐人奉献给自己喜爱的艺术家,并表达尊敬、赞赏之意的专辑。同样的,绘画中所谓的“attribute”也意味着被人为赋予的特别属性及附属品,为了指示人物身份,人们习惯将与该人物密切相关的动植物或物品视为“attribute”。说到这里也许您发现了,既然动植物都被列入其中,那么其实指明人物身份的这件专属品,并不一定非得像字面上一样“持”在手中。 有一点请各位注意,英语中还存在着一个同形异义的动词“attribute”,意为“属于、归于”,其名词形态“attribution”则具有艺术作品归谁所有,也就是指明创作者是谁的含义。换句话说就是“作品归属”“确定作者”。 事实上,人们常常将“符号(symbol)”与“象征物(attribute)”混为一谈,甚至不少专业书籍也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导致读者在实际鉴赏绘画时产生误解。要知道,即便同样是动植物及物品,被视作象征物时与被视作符号时的意义也大相径庭。“符号(symbol)”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symbolon”,原意为“伴随而来之物”,代表着暗语、符号、信条的意思。这一含义被引申为“记号、印记”,并逐渐成为用语言或物品比喻特定人或物的整体的“象征”。例如,本书119页图②《基督洗礼》中登场的白鸽是代表圣灵的符号,而非指示基督身份的象征物。白鸽作为一个符号,也常常在“受胎告知”及“圣灵降临”的场面中出现,但并不起到特别指明某人身份的作用。两者的区别,其实从是否能单独发挥功能这一点就能简单辨明。举个例子,此时画面上出现一只白鸽,假如将其视作象征圣灵的符号,那么就算没有多余人物、场景的陪衬,我们也能知道这幅画与基督世界有关。可是如果把它当成指示维纳斯身份的象征物——侍从之鸽,那么画中要是没有女神登场,孤零零一只鸽子什么也说明不了,更别提发挥象征物的作用了。说白了,符号可以单独发挥功能,但象征物必须与其指示的人物配套出现。 关于象征物还有一个必须阐明的重点。人们在向他人解释美术作品中的象征物时,时常会举这样一个例子:“好比是我去见网友,我们不知道对方的相貌,所以事先约好在手里拿一本书,这样对方就能很快认出我。西洋美术里的象征物就相当于网友见面时我手中的那本书。”乍听之下,这的确是一个简单易懂又恰如其分的例子,然而大部分人都没意识到,以上这段解说正是接下来一连串错误的开端。为什么这么说呢?拿作者自己举例,如果要去见网友的那个人像我似的一年四季都保持着鸟窝头+眼镜的造型就没问题了,可是这种人想必少之又少,象征物也是这个道理。象征之所以为象征,是因为它并非一时的约定,刚刚那个例子中“我手里的那本书”如果要成为象征物,那么无论我与对方何时、何地见面,无论我们见多少次,我手里都必须拿着那本书。若是各位无视了象征物的恒定性,就很有可能如前文所述的《基督洗礼》的白鸽的例子一样,把某个“场景”中的符号误认为是象征物。 事实上,这一区别无论在象征学还是符号学中都至关重要,因为象征物与修辞学中的“换喻(metonymy)”具有密切联系。所谓换喻,具体而言就是用小红帽(头戴小红帽的女孩)、白摩托[ 日本交警统一骑白色警用摩托车执勤,因此被市民俗称为“白摩托”。](交通警察)、永田町[ 位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日本国会议事堂、首相官邸、各政党总部都设于此地,堪称日本政治核心。](国会议员、国家政治)、鸟窝头眼睛男(笔者)等具有关联性、邻近性的词语来指代本尊。而“象征物”与“换喻”一样,都是通过意象的替代来达到指示特定人、事、物的目的。譬如,画中有一位美貌的裸女,我们无从得知她究竟姓甚名谁,可是如果她身边摆放着摘下来的红色帽子,我们就能掌握她的身份了——曾经的小红帽。同样,如果画中是一个正在泡澡的男人,而浴缸旁边放着眼镜和鸟窝头假发……结论就不用多说了吧。 不过,这种基于邻近性而成立的换喻功能,如果说得极端点,事实上与其所指示的人物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仅仅依靠邻近性联结。这里可以以大天使加百列的标志“百合花”(17页图③)为例。百合花频繁出现在西洋画家*钟爱的绘画题材之一“受胎告知”中,是童贞玛利亚的象征物,而正因为邻近性,这种花朵也同时成了大天使加百列的象征物。也就是说,要判断是否具有邻近性,必须看两者是否时常作为搭档登场。当然,如此一来,前文所说的《基督洗礼》的例子就有些微妙了。因为不消我多说,各位也一定清楚有基督的地方就一定少不了白鸽,如果将白鸽视为基督的换喻,那么我们就无法一口咬定它绝对不是象征物了。不过各位读者可以先忽略这些复杂、暧昧的部分,原则上只要将单独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与具备换喻功能的象征物区分开来就足够了。 本书中用(菱形S)表示符号。关于象征物,在指示人物的标志中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及那个时代相关的内容用(神殿标志)标识,而基督教主题相关的内容用(十字架)标识。如此一来,各位就能明确把握哪些希腊罗马神话的象征物、符号日后被直接引用到了基督教的圣母信仰及圣人信仰中。 另外,关于希腊罗马诸神的名字,我会着意统一书写希腊神话的版本,同时为了防止发音的谬误,原则上省略长音标注[ 作者省略的是日语片假名中的长音,不影响中文译文;关于希腊诸神名的翻译,译者根据原作者的标注,采用市面上*常用的版本。](如德墨忒尔、珀伽索斯)。美杜莎、缪斯等为人所熟知的神话人物名将按照惯例书写。另外为了方便阅读,一些日常我们就习惯称呼其罗马名的神,如维纳斯(希腊名为阿芙洛狄忒)、丘比特(希腊名为厄洛斯)仍然采用罗马名。圣经人物名及典故,原则上使用新共同译[ 指1987年初版的《圣经》日译版本,由当时各宗派的成员组成的翻译会员会共同译制。]的版本。 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部分是“寓意(Allegory)”。“Allegory”来源于希腊语的“allos(借物喻事)”一词。美术作品中的“寓意”往往指意象的拟人化,用人物形象来表现正义、名声、季节、视觉等五感相关的抽象概念。其中大多以女性形象为主,也被称为拟人像、寓意像。本书统一称之为“寓意”,而指代寓意的标志用(圆形a)标识。 *后向各位介绍一下本书与其他论述“象征与符号”的书籍有何不同之处。其一,花、水果、树木、动物等各章节开头对通类概念进行了介绍。事实上,虽然某些意象曾有共同构成标志集合体的实例,但大部分相关书籍都彻底无视了标志集合体的存在。或许强调“幻想生物”及末尾的“物品与身体”的通类概念有些矫枉过正的嫌疑,但本书期望让各位读者能据此了解到标志还存在着集合体的概念。 其次,本书*大的特点是修正了部分基督教世界观中的偏见。举例来说,且不论介绍“标志、符号”的专业书籍,就连美术解读事典里也鲜少涉及“猫”这一意象。对猫的信仰文化在古埃及虽然兴盛,但埃及人曾经压制、囚虏希伯来人;基督教由希伯来人信奉的犹太教演变而来,因而在基督教世界中,猫是彻头彻尾的反面形象。另外也由于当初古埃及人过分崇拜猫,对猫的出口实施了限制,导致猫文化没能在古希腊罗马世界中扩展开来,而日后旨在还原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自然也缺失了猫的位置。不过猫这位天生的捕鼠能手与北欧神话的丰饶女神芙蕾雅关系紧密,这位女神平日里都乘坐猫车(是由猫拉的战车,不是《龙猫》里的猫巴士哦)出行。等到基督教将丰饶女神的形象连同象征物一起收入囊中,转化为圣母信仰的要素后,猫便伴随着圣母玛利亚一起出现在诸多画家的笔下。
关于猫与绘画史的详细故事,还请各位参见拙作《猫的西洋绘画》(东京书籍出版)。我想说的是,大多数西洋美术解说书都出于对基督教世界观偏见的服从,而将猫从象征、符号的队伍中排除了。的确,由于西洋美术原就是基督教文化圈的艺术,遵从基督教世界观中的偏执成见也很自然。然而除却表象,在西洋美术的激流之下横亘着古代东方的基层文化,而文艺复兴则令古希腊罗马文明再次焕发生机。其后,西洋美术的走向又受到中国、日本、埃及等各种文化圈的影响,本书在解说的开头部分也会简单介绍这些符号的诞生与起源。我希望尽可能地削弱基督教世界的固有偏见,更加贴近绘画艺术的本质。 本书主要介绍在西洋绘画中出现的象征物与符号,属于潘诺夫斯基[ 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美国籍犹太学者,著名艺术史学家,在图像学领域影响广泛。] 图像学的一部分。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以本书为切入口,进一步深入了解、学习图像阐释学。另外,穿插在书内各个章节的“专题”部分是作者本人对图像的解读,大部分猜想都尚未有定论,各位切勿偏听偏信,敬请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此外,本书介绍的种类繁多的符号意象,并不仅局限于绘画领域,在游戏、漫画、动画及电影等亚文化领域中也常被提及。如果能为各位在以上领域内解析象征意义或个人创作出一份力,本人深感荣幸。
平松洋,日本美术评论家、自由撰稿人。1962年生于冈山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策划、运营艺术展的同时也写艺术普及文章,在早稻田大学推广中心、朝日文化中心新宿教室等机构当讲师。主要著作有《名画中的符号》《美的反叛者:拉斐尔前派的世界》《名画中的莎士比亚》《艺术家临终图鉴》《完结的名画》等。
译者简介
俞隽,80后,自由译者,坐标上海。本职为日企白领。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始了日文艺术类书籍的译者之路,热爱艺术、历史和二次元。希望能通过文字的转化,将艺术之美传递给更多的人。
冯晓雪,浙江大学古代文学出身,新锐作家,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图书《写给孩子的古都历史之旅》,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2021年最值得推荐的50种童书(冬...
中国历代画目大典 战国至宋代卷 内容简介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唐人的这两句话,对于做学问的人都有用。然而,做学问,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也有限,故所谓"...
江村纪事(纸上纪录片) 内容简介 “纸上纪录片”是一套纪实摄影系列丛书,包括《希望》、《火车上的中国人》、《江村纪事》、《上海人》、《茶铺》、《寻常》等六册,这...
素描头像默写范本 目录 一、素描头像的评分标准/2二、平面与空间/2三、透视/3四、空间与面/3五、解剖/4六、五官/5七、黑白灰的塑造/6八、写生与默写/7九...
全球知名学者撰稿,摄影爱好者必备通识经典。从19世纪20年代的早期摄影,到如今全球每年拍出的300亿张照片,摄影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
壁画线描法海寺-实用白描画稿-完整线稿 局部放大 壁画彩图 本书特色 法海寺的壁画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高超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尤其是壁画中的人...
写生百竹图 内容简介 国人对竹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墨客都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发出了:“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李人毅更是...
光与影之舞(莫奈作品赏析) 本书特色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
五颜六色(徐昌酩画坛述事) 内容简介 上海画坛近几十年可谓是沧海桑田,从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时期,到今日钟鸣鼎食的百年盛世,这期间舞文弄墨的画家们在世事上的曲...
Containingreal-lifefootageofthefield,emergencydepartments,andoperatingrooms,this...
《工业产品设计手绘与实践自学教程》内容简介:本书基于立体几何的基本原理及手绘的要点方法,解决设计手绘学习难、深入难、设计实
中国书画装裱500问 本书特色吴学英编著的《中国书画装裱500问》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从装裱的起源人手,简要介绍了它的流传,重点讲解装裱,对专业工具、少见的装裱...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全新修订彩色典藏版 本书特色 ◎ 如果去博物馆只能带一本书,那么就带这一本。◎有人通过这本书欣赏世界,有人通过这本书寻找本心。◎品鉴美术作品...
徐丹油画艺术 作者简介 p>徐丹,1965年生,四川成都人。19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居成都,职业画家。 1993年&l...
向大师学油画-20位油画名师的绘画技巧 本书特色《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向大师学油画——20位油画名师的绘画技巧》为你带来了20位广受赞誉的当代油画大师的独门...
《小于一》内容简介:《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长文为主,夹以若干短文,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
豪華な写真集や分厚い雑誌に出てくるようなインテリアに、いったい僕らのうちの何人が暮らしているのだろう。でも小さい部屋にご
冯索瓦.史奇顿觉醒的异度城市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铜版纸全彩图文,印质上佳,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冯索瓦·史奇顿,比利时著名漫画家,昂古莱姆漫画大奖得主...
中国传世花鸟画-全4册 本书特色 ★ 16开线装,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每幅画作不仅标明材质、尺寸、馆藏地,部分另附局部放大图★ “国宝传奇”栏目,介绍了画...
花鸟小品繁复构图-白描画稿入门模本 本书特色 王永利主编齐红霞绘的《花鸟小品繁复构图》面向工笔画初学者、爱好者。在内容上,全部为工笔花鸟题材,精选了优秀工笔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