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获奖作品评语:一部壮观的散文长卷。韩少功将认识自我执著地推广为认识中国,以忠直的体察和宽阔的思考,在当代背景下发掘和重建了乡土生活的丰沛意义。
韩少功获奖感言:获得以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使我想起了先生当年的孤独、沉痛以及决绝。作为一名后来人,我愿在立国、立人、立心的文明薪传中奉献微力,哪怕*终成为可笑的吊客或失败的小卒。
这是一部长篇散文。韩少功在《山南水北》中记录了对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深入体察,作家细腻的笔调勾画了生动的人物和神奇的亲历,将历史的真相一步步揭示出来;在作品中,多种元素构成了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这是一本对生活与文化不断提出问题的书,是一个亲历者挑战思想意识主潮的另类心灵报告。韩少功力图将被轻率删减的乡村的意义加入正在迅速更新的对中国的想象和认同中去。他力图将那山、那水、那人民嵌入新的中国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去,这是韩少功赋予《山南水北》的重要意义。
词典撰写者——《山南水北》
李敬泽
1•《山南水北》,不知是小说还是散文。
两年前,读《暗示》的时候,我就认为,作为新时期以来在小说艺术上走得*远的小说家之一,韩少功可能已经深思熟虑、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小说——至少是走出了你我想象所及的那种小说。我愿意相信,当中国的小说家们正沉醉于“史诗”的宏伟规模、幻想着自己是托尔斯泰,至少是小若干号的托尔斯泰时,韩少功看到了小说的“不可能”,小说艺术的几乎所有基本假定都在这个时代备受考验。
我认为,韩少功之“不”小说与张承志之“不”小说,是90年代以来小说写作中的两个真正事件,他们的“不”相对于当下广大、热闹的小说写作,可能更透彻地表达着小说艺术的真实境遇和问题。
——这件事说来话长,暂且放下。
2•《山南水北》写乡居生活:一个城里人回到乡村,盖了幢房子住下来。但是,他在冬天又乘飞机回到城市,他在院子里种菜,但是他的生计并不依靠务农,他是个作家,他的作品的读者基本上都在城市,甚至法国或日本,也就是说,这个人在乡村也不在乡村,他的“经济基础”、他与这个世界的货币交换关系远在乡村之外。
韩少功对此有透彻的自我意识,在这本书中,他有时也许会把自己想象成归隐山林的文人,但他从未把自己当成农民,虽然他比如今绝大部分中国作家都离农民更近——农民是沉默的,农民成了被讨论和争辩的“问题”,大家七嘴八舌、慷慨激昂,但是,在慷慨激昂之前,很少有人做认识论的反思和澄清:我是谁,我的背景和我的真实的社会位置,我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个问题自己应该搞清楚,别人也有权搞清楚,否则我们就无法辨别什么是卓识什么是偏见、什么是热情什么是伪善。
所以,韩少功不把自己当农民,这是一种忠直的立场,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我的位置就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确切地划定我的问题场域。
在《山南水北》中,这个问题就是:对于一个城里人、一个现代化语境中的中国人来说,乡村究竟意味着什么?
3•至少在二十五年前,乡村对韩少功来说是因遗弃、背离而伤心、负罪之地。一九八一年,韩少功写过一个短篇《飞过蓝天》,其中一个下乡知青急于回城而出卖了、枪杀了象征理想的鸽子,他仰望蓝天,扪心自问:“你活着,你幸福吗?”现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山南水北》终结于仰望蓝天,而且,我们能够感到,多年前的疑问已经解决。
体认生命意义,这个问题在韩少功这里变成了体认城与乡,他执念于此,对他来说,斟酌自我与斟酌城乡是同一件事,吾道一以贯之,韩少功的“寻根”、回乡,他二十几年来的写作和生活,演绎着一个中国人在城乡之间的焦虑和选择。他把认识自我的问题执着地推广为认识中国的问题。
城市所体现的对中国的想象正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对我们来说,中国是高楼大厦的中国,是高速公路的中国,是互联网和超女的中国,是义无返顾迅猛向前的中国,乡村在这幅图景中变成了“问题”,它被怜悯、等待改造,它本身已经已经不生产意义,它的意义取决于城市。
但在《山南水北》中,乡村依然自有丰沛的意义。这本书很容易被理解为一部浪漫、感伤的挽歌,被归入那些对着乡村如对落日的脆弱咏叹中去,但这并非韩少功的意图,他是知行合一的,他力图提供另一种对中国的认识路径,他力图将被轻率删减的乡村的意义加入正在迅速更新的对中国的想象和认同中去。
艾默生、梭罗等人在高歌猛进的十九世纪美国做了类似的事,他们将自然和乡村的意义深深地嵌入了美国精神之中,他们克服了现代化的轻率和势利,他们使得农民的形象、伦理和精神成为美国认同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我猜想,这也是韩少功的志向,他力图将那山、那水、那人民嵌入新的中国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去。
4•所以,《马桥词典》的作者写《山南水北》时仍是在撰写词典。
词典是对世界的整理和编纂,词典是散文,而小说的根本旨趣其实通于词典。在我们这个时代,一部关于中国的庞大的新词典正被撰写——所有中国人都是撰写者,而韩少功,他要补足被我们遗漏或忽略的一系列辞条。
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杂志副主编(1982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年)、《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年)、《天涯》杂志社社长(1995年)、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年)、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年)等职。
主要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日夜书》,长篇随笔《暗示》,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
郁达夫海外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原编成于一九八五年,正逢他在印尼遭日本宪兵队杀害四十周年,由于各种原因迟至一九九○年才出版,而刘尊棋先生为本书写的序文和我写的《新...
《指尖花事》内容简介:绘制花卉是学习色铅笔绘画的首选,花卉不仅常见、美观,还是一种简单、易上手的绘画题材。本书与一般的花卉
呼啸山庄-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本书特色 爱与复仇的经典之作呼啸山庄-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内容简介 《呼啸山庄》是一个讲述爱与复仇的故事,乡绅厄恩肖把弃儿希思克利夫带...
《Visual C++数字图像模式识别典型案例详解》内容简介:本书详解了数字图像模式识别中部分典型案例,全书共分3篇14章,第一篇分2章
朱正,1931年生于湖南长沙,职业编辑。1956年出版了《鲁迅传略》。后在冯雪峰的鼓励和帮助下撰写了《鲁迅回忆录正误》,订正了许广平等人鲁迅回忆中的若干重要史实...
最美宋词鉴赏 本书特色 宋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想要一朝尽享其风韵或者通过一本书就能遍览其精粹,其难度堪比撼动乾坤。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全宋词》中辑录的一千三...
平生欢-经典纪念版 本书特色 一座江边的小城,一间工厂,一群大院子弟。故乡消失在命运的交错迷网之中,他们辗转千山万水,走遍世界各地,有过失落和庆幸,经历选择和后...
谈修养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写给文艺青年的修身指南,1943年结集出版以来,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枕边书。如果你为拖延症所困扰,如果你每天勤奋且低效地...
宋词纪事 节选 照 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格非之女,趙明誠妻。 醉花陰 九日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在春风里·剑河倒影 本书特色 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因为有春风,才有绿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
一个人的朝圣-只为途中与你重逢 本书特色 一个今生痛失爱人的女子,沿着逝者的足迹,在转世爱人的陪伴下重新走过木里、贡嘎岭神山、千碉之国丹巴、色尔坝藏寨、色达……...
闲书 本书特色 《闲书(精)》是郁达夫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著作,写于作者在福州的行旅之中,是郁达夫遇害前的*后一部散文集。1936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首...
诗是行者的夜歌-古诗里的旅行攻略 本书特色 以山川地理为经,以诗词解析为纬,或对诗人的命运思量,或对绝妙好诗的品味。我在卷轶浩繁的书页里渐渐看清含蕴丰富的山水我...
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 本书特色 《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二部文学批评集,曾入围“美国图书评论奖”,这本书再次确认了他的卓越,证明了...
作品目录目 次译本序枕 草 子卷一第一段 四时的情趣第二段 节令第三段 正月元旦其二 除目的时候其三 三月三日其四 贺茂祭的时候
第1卷分析心理学 • 荣格文集第2卷原型与原型意象 • 荣格文集第3卷积极想象 • 荣格文集第4卷梦的分析(上)• 荣格文集第5卷梦的分析(下)• 荣格文集第6...
李敖杂写:二:李敖随写录前集 李敖随写录后集 李敖报刊集 李敖书序集 本书特色 台湾著名作者李敖先生,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学贯中西,写作勤奋。作品独...
《纽约餐桌》内容简介:回味无穷,0糖0卡!纽约餐饮界幕后,大都会中的50个美味之梦! “在餐厅用餐时,我们一般不太在意后厨里究竟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内容简介:销量30万册的“微习惯”系列新作; 针对拖延症、自卑感、强迫症、纠结心、讨好型人格……想法再
名家散文经典-周作人散文精选 目录 1910年代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1920年代新文学的要求自己的园地西山小品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济南道中济南道中之二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