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邓小平》立足于邓小平生平,对他在长期革命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评述,涉及其成长历程、思想内容、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领导艺术等内容,也是继《评述毛泽东》一书出版之后,作精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评述中共领袖人物的义一部著作。《评述邓小平》不仅有助于读者领略邓小平的成长历程,感悟领袖人物的风范、气质和独特贡献,而且对于求学励志和启迪人十也有重要参考价值。一个人要取得进步、对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首先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学问基础,还应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又要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特别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敢于和善于坚持真理和纠正错误,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评述邓小平》集史料性、科学性和通俗性于一体,是一部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的重要力作。
《评述邓小平》:**章 远涉重洋确立信仰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其学习、志向、努力和社会实践等因素密切相联的。中国共产党**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者邓小平,也不例外。从牌坊村私塾的启蒙教育到望溪乡初级小学堂读书,再到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和县立中学学习提高,*后远赴法国留学继续深造,邓小平通过努力学习,不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学问知识,而且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从而为其后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作出卓越贡献,打下了比较深厚的基础。一、家世简介邓小平,原名邓先圣,于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州望溪乡姚坪里(现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一个小地主家庭。据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著的《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邓小平胞弟邓垦谈家世时说:“我们家是个小地主。破落地主,只有40亩地。40亩土地,在我们那里叫两百挑。”邓先圣的祖父邓克达、祖母戴氏,本为穷苦人家,房无几间,地无几亩,但他们为人勤劳而简朴,还靠纺线织布等方式积攒家业,其后置下田地十几亩,家境逐步殷实起来。邓先圣父亲邓绍昌,字文明,其时的人们都普遍叫他邓文明。根据邓小平家氏谱图记载,那时邓家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邓绍昌先后娶过四位妻子:她们是张氏、淡氏、萧氏和夏伯根。邓绍昌**位妻子张氏,婚后不到两年就去世了,没有生儿育女。第二位妻子淡氏,生了三子二女,长女邓先烈,长子邓先圣即邓小平,次子邓先修即邓垦,三子邓先治即邓蜀平,次女邓先珍(10岁时病死)。第三个妻子萧氏,为邓家生了第四个儿子邓先清后不久就病死了。第四位妻子夏伯根,与前夫生了一个女儿后其夫病死了,她便带着这个女儿改嫁给邓绍昌,她女儿的名字也随之改为邓先芙,并且又生了两个女儿邓先蓉(10多岁时病死)、邓先群。邓小平等率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2月解放重庆以后,他把继母夏伯根从广安老家接到重庆,其后夏氏一直和邓小平一家住在一起,直到2001春去世。《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邓垦谈到其继母时说:“夏伯根,劳动家庭出身,很能干,身体也很好,她跟我大姐的年龄差不多。她任劳任怨,大哥家的几个孩子她都带过,后来又到江西待了3年。……大哥家的几个孩子都很喜欢她,她也离不开孩子们,她对邓家是有功的,作出了很大贡献。”邓绍昌曾在成都法政学堂念过一年多的书,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虽算不上一个知识分子,但毕竟见过世面,加之为人豁达、交游甚广和思想开明等,因而在当地称得上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还当过望溪乡哥老会(清末和民国时期民间帮会组织)的首领,辛亥革命爆发时期参加四川革命党人起义,并在1914年左右担任广安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其家业更加兴盛,*多时拥有40亩田和几万株桑。《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他的父亲除了挣来的钱“可以补助家庭的需用外,还有每年几十石租及几万株桑的收入”,“所以家庭当时的生活可谓丰满已极”。邓绍昌因在广安任职时,得罪了一些政界人士.这些人使他不能在当地立足,他便逃难在重庆七八年,很少回家,但和家里人有通信联系,*后在1936年不满50岁时客死他乡,其家庭经济也随之逐渐破产。《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邓小平胞弟邓垦1994年5月回忆其父亲说:“他属于旧社会的人,有旧社会的一些坏东西,坏作风。但他对旧社会不满,对我们兄弟俩参加革命,一直采取支持、拥护的态度,从来没有反对过。”邓小平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一书中说:“我爷爷这辈人,真是没有福气,他们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终于乱世,连一天的太平盛世都没有赶上。”邓先圣生母淡氏虽然不识字,但为人贤惠能干、通情达理、尊敬长辈和爱护晚辈等,把家中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成为远近闻名的贤妻良母。淡氏对长子邓小平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邓小平说:“我的父母之爱我犹如宝贝一般。因为我自幼时资质就颇聪明,他们的爱我.自然是对我有很大的希望,希望我将来能够做官发财,光耀门庭。改换祖宗。”邓垦回忆说:“我母亲也非常爱小平,他是长子。当时因为我们家里困难很多,父亲长期不在家,当时维持这个家庭是困难的。她就是希望小平长大了以后,来管理家事。”《邓小平自述》也有记载,邓垦回忆说:“我的母亲生了我们5个孩子,同时要承担全家里里外外的繁重事务,得了痨病,吐血,1924年左右就去世了。”……
望尽天涯路-当代学人自述 本书特色 《望尽天涯路(当代学人自述)》编著者葛剑雄、丁东、向继东。本书汇萃的学人自述,篇幅不一,短则数千字,长则数万言。不...
胡兰成传 本书特色 《胡兰成传》张爱玲与胡兰成倾城之恋,总会引起大家热论。而胡兰成是何许人?怕也多半是喜爱张爱玲的人知晓。他是民国时期的文人,还是投日的汉奸?是...
德川家康-乱世终结者-战国四雄 本书特色 他,不是武田信玄般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也非织田信长般汪洋恣肆的天才人物,更不是丰臣秀吉般敢作敢为的草莽英雄。在猛如虎狼的...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毕生从事著作和教育活动,对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高端访问伍-解密18位文化名流的本色人生 本书特色 在这里你可以真实了解到:与2556岁圣贤聊“心得”的于丹、以个人心迹贴近伟人足迹的龚育之、向世界报道“开...
《刹那芳华,念念不忘:林徽因传》内容简介:林徽因笑容如水,眼神铿锵,有着树的风骨,花的姿态,是清雅灵动的才女佳人。她自由独
丁文江的传记 本书特色 丁文江是胡适先生的好友,胡适当年有二十年不谈政治之说,丁断然不允许胡这样将自己超然世外,拉着胡和其他好友办《努力周刊》和《独立评论》。丁...
我的父亲傅作义将军 内容简介 1948年12月,一个多雪的冬天,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时任国民党守军*高司令官的傅作义将军,在中共中央及当时的中共北平地下党及...
碧娜.鮑許一九四○年出生在德國西部以金屬加工製造業聞名的索林根市。十五歲即進入至今仍以音樂與舞蹈聞名的福克望學校學習舞蹈
顾维钧从袁世凯时期直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在政界外交界任要职,曾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后又长期出使法、英、美等国。他的这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内容简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当我们回首共和国六十年历史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沧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晚年在病榻上以回忆录的形式写成的一部自传,也是她有生之年写成的最后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曾志追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在西南联大 本书特色 在扬州,朱自清顺利地读完小学和中学,1916年,在他十九岁那年秋天,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第二年又跳级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
中国书籍史传馆·流年碎影:老舍的京韵传奇 本书特色 老舍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多部。本书作者于昊燕多年来...
★不伪装,不修饰,不隐瞒,不怨恨,且看一位名女人的真性情★真实,勇敢,诚恳,坦然,达观,感激,分享一个平凡人的生命感悟★
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家书、家训——看先贤如何齐家 本书特色 任何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成事原则。曾国藩作为晚清时代的名臣也是如此,透过政治光环来感悟他们的齐...
政治杀手陈立夫 本书特色 陈立夫,浙江省吴兴人,名祖燕,号立夫。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
教子信札:一部英国的“傅雷家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选译了作者写给儿子的信札102封,作者通过写信的形式,把自己积累的宝贵人生经验传授给儿子,*终把儿子培养成为一...
永不放弃 本书特色 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所做的关于二战的一次次演讲,是二战中zui鼓舞人心的讲话。每一篇演讲都以政治家的勇气和视野,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
秦始皇传 内容简介 该书利用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多视角、多角度地再现了一个有“个性”地秦始皇;在客观介绍秦始皇的一生,品评他的功过得失时,还为读者解读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