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邓小平》立足于邓小平生平,对他在长期革命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评述,涉及其成长历程、思想内容、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领导艺术等内容,也是继《评述毛泽东》一书出版之后,作精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评述中共领袖人物的义一部著作。《评述邓小平》不仅有助于读者领略邓小平的成长历程,感悟领袖人物的风范、气质和独特贡献,而且对于求学励志和启迪人十也有重要参考价值。一个人要取得进步、对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首先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学问基础,还应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又要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特别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敢于和善于坚持真理和纠正错误,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评述邓小平》集史料性、科学性和通俗性于一体,是一部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的重要力作。
《评述邓小平》:**章 远涉重洋确立信仰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其学习、志向、努力和社会实践等因素密切相联的。中国共产党**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者邓小平,也不例外。从牌坊村私塾的启蒙教育到望溪乡初级小学堂读书,再到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和县立中学学习提高,*后远赴法国留学继续深造,邓小平通过努力学习,不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学问知识,而且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从而为其后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作出卓越贡献,打下了比较深厚的基础。一、家世简介邓小平,原名邓先圣,于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州望溪乡姚坪里(现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一个小地主家庭。据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著的《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邓小平胞弟邓垦谈家世时说:“我们家是个小地主。破落地主,只有40亩地。40亩土地,在我们那里叫两百挑。”邓先圣的祖父邓克达、祖母戴氏,本为穷苦人家,房无几间,地无几亩,但他们为人勤劳而简朴,还靠纺线织布等方式积攒家业,其后置下田地十几亩,家境逐步殷实起来。邓先圣父亲邓绍昌,字文明,其时的人们都普遍叫他邓文明。根据邓小平家氏谱图记载,那时邓家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邓绍昌先后娶过四位妻子:她们是张氏、淡氏、萧氏和夏伯根。邓绍昌**位妻子张氏,婚后不到两年就去世了,没有生儿育女。第二位妻子淡氏,生了三子二女,长女邓先烈,长子邓先圣即邓小平,次子邓先修即邓垦,三子邓先治即邓蜀平,次女邓先珍(10岁时病死)。第三个妻子萧氏,为邓家生了第四个儿子邓先清后不久就病死了。第四位妻子夏伯根,与前夫生了一个女儿后其夫病死了,她便带着这个女儿改嫁给邓绍昌,她女儿的名字也随之改为邓先芙,并且又生了两个女儿邓先蓉(10多岁时病死)、邓先群。邓小平等率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2月解放重庆以后,他把继母夏伯根从广安老家接到重庆,其后夏氏一直和邓小平一家住在一起,直到2001春去世。《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邓垦谈到其继母时说:“夏伯根,劳动家庭出身,很能干,身体也很好,她跟我大姐的年龄差不多。她任劳任怨,大哥家的几个孩子她都带过,后来又到江西待了3年。……大哥家的几个孩子都很喜欢她,她也离不开孩子们,她对邓家是有功的,作出了很大贡献。”邓绍昌曾在成都法政学堂念过一年多的书,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虽算不上一个知识分子,但毕竟见过世面,加之为人豁达、交游甚广和思想开明等,因而在当地称得上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还当过望溪乡哥老会(清末和民国时期民间帮会组织)的首领,辛亥革命爆发时期参加四川革命党人起义,并在1914年左右担任广安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其家业更加兴盛,*多时拥有40亩田和几万株桑。《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他的父亲除了挣来的钱“可以补助家庭的需用外,还有每年几十石租及几万株桑的收入”,“所以家庭当时的生活可谓丰满已极”。邓绍昌因在广安任职时,得罪了一些政界人士.这些人使他不能在当地立足,他便逃难在重庆七八年,很少回家,但和家里人有通信联系,*后在1936年不满50岁时客死他乡,其家庭经济也随之逐渐破产。《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邓小平胞弟邓垦1994年5月回忆其父亲说:“他属于旧社会的人,有旧社会的一些坏东西,坏作风。但他对旧社会不满,对我们兄弟俩参加革命,一直采取支持、拥护的态度,从来没有反对过。”邓小平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一书中说:“我爷爷这辈人,真是没有福气,他们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终于乱世,连一天的太平盛世都没有赶上。”邓先圣生母淡氏虽然不识字,但为人贤惠能干、通情达理、尊敬长辈和爱护晚辈等,把家中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成为远近闻名的贤妻良母。淡氏对长子邓小平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邓小平自述》一书记载,邓小平说:“我的父母之爱我犹如宝贝一般。因为我自幼时资质就颇聪明,他们的爱我.自然是对我有很大的希望,希望我将来能够做官发财,光耀门庭。改换祖宗。”邓垦回忆说:“我母亲也非常爱小平,他是长子。当时因为我们家里困难很多,父亲长期不在家,当时维持这个家庭是困难的。她就是希望小平长大了以后,来管理家事。”《邓小平自述》也有记载,邓垦回忆说:“我的母亲生了我们5个孩子,同时要承担全家里里外外的繁重事务,得了痨病,吐血,1924年左右就去世了。”……
郭守敬-长篇历史小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的完全成长纪实,纪述了三岁丧父母,十七岁制成莲花漏,浑天仪,十八岁完成邢州北脉治水,被忽必烈誉为巧思绝...
罗伯特.F.肯尼迪美国理想主义的终结-美国传记 本书特色 传记作家约瑟夫·A.巴勒莫是《自己的权利:参议员罗伯特·F.肯尼迪的政治奥德赛》(InHisOunRi...
华夏盛轩暂(ZZ)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本书特色 ☆完整记录陈云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再现中共70年曲折历程 ☆陈云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
他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本书特色 默默所著的《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是一部讲述西方文艺界传奇女性的散文集,作者选取了二十位西...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冯桂芬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清末思想家、政治家冯桂芬生平活动及主要学术思想,尤其对采纳西学、劝行赋税、被诬舞弊、乞师援沪、借师助剿等事件...
陈独秀全传(签名本) 本书特色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以及中共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在中国曾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1929年,他因转向托派而...
陈维崧年谱 内容简介 本书以存世的陈维崧著作为基础,通过对各类文献的相互考索、排比参证,详尽地勾画了陈维崧一生的行迹,反映了陈维崧的思想及创作发展的道路,尤其是...
沧海文丛西潮与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本书特色 《西潮》所谈的是从1842年香港割让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的10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故事。前半段是作者“亲...
费里尼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塔尔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
报人风骨徐铸成传 本书特色 本书语言平实流畅而又不乏精妙,结构宏大而细致入微,情节跌宕而激流奔涌,堪称近年传记文学又一佳构。报人风骨徐铸成传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
在咖啡馆遇见王尔德 本书特色 《在咖啡馆遇见王尔德》由默林·霍兰德著。穿越时空,在巴黎街角的咖啡馆里,坐下来,跟王尔德喝一杯吧!这位维多利亚时期衣着*时髦的作家...
林风眠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独具医心,通过采用综合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史实再现和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手法,对海内外历史文献的钩沉发微,严谨考据,相关人物专访,以弥足珍...
李调元研究 本书特色 “四川省李调元学术研讨会”在李调元的故乡——罗江县隆重举行。研讨会汇聚了来自省内外研究李调元的专家学者60余名,收到学术论文32篇。围绕开...
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凭着自己的顽强、勤劳和诚恳,创建了拥有2000多名营业员,年收保费数亿元的惊人业绩。其个人年收入达到一个
现代非洲文学之交-钦努阿.阿契贝 本书特色 在当代的国际文坛,钦努阿·阿契贝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名字。他被誉为“现代非洲小说之父”,因为他**次写出了“发自非洲人内...
林徽因画传 本书特色 林南编著的《林徽因画传》简介:她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情人,一个让...
太极-一代宗师张三丰 本书特色 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季儒者、道士。而被世人熟知的张三丰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绝顶高手,金庸也在书中描述张三丰...
《抗战时期的外国友人》内容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抗战时期来华帮助或直接间接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国友人。除了绪论和结语外,本书主
曾国藩家书 本书特色 ★ 16开函套线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全书四卷977页,共135万字,所收家书时间为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 每封家书配有译文与精练的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作家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500万字,正文1627页,另有长达119页的姓名笔画索引★ 辞条内容详备,内容包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