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时间的学校里学习告别,
学着接受生离,学会适应死别,向一切告别。
---
★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 法国美第奇文学奖非虚构大奖 |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 | 《卫报》评选本世纪百大图书
《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埃莱娜·费兰特挚爱好书,梁文道、许知远、鲁豫、蒋方舟推荐
★ 坦诚书写丧恸,献给丈夫,献给女儿,也写给自己——
只要我还在写,我就依然以某种方式与他联系在一起。
★ 写给“冷静的未亡人”们——
我必须把一切写下来,因为从未有人告诉过我,我会有这种感受。
★ 写给习惯隐藏悲伤的人——
以个人经历书写人生无法回避的痛苦,她书写的不再是她自己,而是我们所有人。
★ 狄迪恩以文字模仿时间潮水,回忆如深水炸弹不定期对未亡人进行打击;以不断复现的语词模仿叹息,创造属于思念的独特韵律节奏。
“我想要的多过一夜回忆与叹息。/我想要尖叫,/我想要他回来。”
★ 与遗忘抗衡,用私人密语、医学论文、诗歌、散文、精神分析著作编纂一本私人哀悼辞典。涉过语言的河流,抵达个人记忆的岛屿。
---
丈夫去世的第一年,我脑海里充斥着荒唐念头,拒绝理解他已经死去的事实。在他离开十个月之后,我才终于能够拿起笔记录我的思念,我的丧恸,我的无力,还有我的奇想之年。
他会不会已经向我暗示过了自己即将死去,只是我一直不愿面对?
我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和他再次说话?
我必须独处,这样他就能回来。
他的鞋子也必须留下,这样他回来的时候就能用上。
进行尸检,知道他的死因,这样我就能做什么,让他不死。
我知道这一切很荒唐。出于理性,所有这些我都知道。
然而我做不到理性地生活。
---
一次对个人恐惧和丧亲经历的准确、坦诚而具有穿透力的记录,作者勇敢地说出了事实。
——《纽约时报书评》
《奇想之年》充溢着令人震惊的直率和打动人心的细节,是一次对失去和悲哀的难以磨灭的描写。
——角谷美智子(普利策评论奖得主)
简约、优美的散文语言,与敏锐的才智相结合,构成了狄迪恩的标志性风格,这也为她在美国文学领域赢得了经典的地位,也赢得了一代代作者与记者的喜爱。
——美国国家图书协会颁奖词
这既是一本沉思死亡的书,也是一份对当代社会如何处理死亡(或者说漠视死亡)的观察。——《西雅图时报》
琼·狄迪恩(Joan Didion,1934.12.5-2021.12.23)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更是美国一个时代的标志与文化偶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狄迪恩步入文坛,在长达五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她以出色的小说、剧本、杂文和文学性新闻写作奠定了其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005年,琼 ·狄迪恩凭借《奇想之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2007年,因其对美国文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为其颁发的年度奖章。2013年,获美国艺术与人文国家奖章。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授予狄迪恩奖章时,称其为“几十年来,美国政治和文化领域最尖锐、最受尊重的观察家”。
“妈的,”约翰合上书,对我说道,“以后别跟我说你没有写作的才能。这句话是我送你的生日礼物。”我记得泪水涌上了我的眼眶。我现在还能感受到它们的湿润。回顾往事,这便是我的预兆、我的信息,那提早而至的降雪,那份没有其他人可以送我的生日礼物。约翰的生命还余下二十五个夜晚。
——引自第166页
你是否在为金色丛林的落叶而丧恸不已?以及人类生而向死,玛格丽特,你为之丧恸的正是你自己。我们是带有瑕疵的凡人,终有一死,即便将这个想法推开,我们还是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况且人的复杂性也会逼迫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哀悼逝世的亲友时,我们多少也在哀悼自己。哀悼我们的曾经。哀悼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哀悼我们终有一天也将不在人世。
——引自第197页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座巨大的發電廠,可以持續放送熱誠,讓生命保持恆溫。吳若權要透過真切的文字與情感告訴你:只要回歸最簡單的
居住-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分册-(第三版) 本书特色 《建筑设计资料集》是建设领域的**工具书,被誉为行业“天书”;《建筑设计资料集》(...
邹静之,男,1952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编辑。著有诗集《幡》散文集《美人与匾》《酒话》《一地景象》《风中沙粒》;小说诗文集《骑马上街的三哥》等十余种。创...
藤本典子:出生于日本神户。京都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毕业。曾在神户市社会福利儿童馆工作26年,现为绘本作家。绘本作品有《变成蛋糕!》《变脸!》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
精彩摘录索綏夢東有二角書詣綏,大角朽敗,小角有題韋囊角佩,一在前,一在後。紞曰:「大角朽敗,腐棺木。小角有題,題所詣。一
※※书稿在尊重余国芳女士译本的基础上做了全文校译,特别向苇欢、叶枫、宁蒙致以谢意。※※同时期击败库切、鲁西迪,撼动欧美文坛的北欧文学大师!※国际IMPAC都柏林...
如果一定要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寻找一部电影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无疑应当是《广岛之恋》。《广岛之恋》以其现代意义的题材,暧昧多义的主题...
语嫣(淘宝网前总裁)、李一诺(一土教育创始人)倾情作序,俞敏洪、马东联袂推荐。◎国内首部人力资源行业CEO视角、80后传奇创业者许单单首次披露“反常识成长方法论...
AyouthsatuponalogbyaclearstreamintheValleyofVirginia,mendingclothes.Heshowedskil...
这是一部紧紧围绕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讲述晚清政局的历史读物。作者笔下的北京胜迹,皇宫御苑、王府宅邸、街头巷尾,都曾经是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活动的舞台。作者用极富感染...
亦舒,生于上海。曾在《明报》任职记者担任电影杂志采访记者和编辑。后赴英国留学,任职酒店公关部。进入香港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七年后辞职。现为全职作家及家庭主妇,...
AsJaneMarplesatbaskingintheCaribbeansunshineshefeltmildlydisconnectedwithlife.Tr...
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拘留营,47人被报告死于急性出血热。微生物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亨利·帕森斯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前往那里调查。他的发现震惊全球——一名新病毒感染者正前往麦...
Designedtobeusedasbothaclasstextandaresourceforresearchersandpractitioners,"Arts...
阿尔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1885年生于一个犹太医生家庭,1931年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的戏剧家、小说家,也是最...
陈占彪,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巴黎第十大学访问学者。著《五四知识分子的淑世意识》《五四细节》《自由及其幻象:当代城市休闲消费的发生》《当...
作品目录#1 AKIRA OF THE DEAD#2 BUCKET LIST OF THE DEAD#3 BEST FRIEND OF THE DEAD#3.5...
余光中亲编英文课本重磅出版 一代中文大师的英文博雅读本编辑推荐:※隐藏的外文名家 余光中乃外文系出身,曾就读于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和台湾大学外文系,在台湾、香港和...
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