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余烬》这部厚达1000页的著作讲述了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59年间发生在幕后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动机,以及各方领导人展开的一系列磕磕碰碰,*终导致本可避免的、血腥和无休止的战争。作者罗格瓦尔花了长达10年时间,充分利用几个国家新解密的外交档案以及原始文献,深入研究了多方面的历史记录,以追踪在越南受到重创的两个西方国家——法国和美国。本书对美国无视法国在越南的失败教训而步步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过程做了精彩呈现。作者将法国在越南与美国在越南两个不同而又有着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勾连在一起,对历史的断裂与承续做了梳理和分析。
★ 32开精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甲骨文出品
★ 2013年历史类普利策奖、美国历史学家协会弗朗西斯·帕克曼奖、美国图书馆巴黎图书奖、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亚瑟·罗斯图书奖
★ 《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环球邮报》年度好书
★ 这部厚达1000页的著作讲述了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59年间发生在幕后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动机,以及各方领导人展开的一系列磕磕碰碰,*终导致本可避免的、血腥和无休止的战争
★ 本书对美国无视法国在越南的失败教训而步步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过程做了精彩呈现。作者将法国在越南与美国在越南两个不同而又有着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勾连在一起,对历史的断裂与承续做了梳理和分析
★ 对于法国殖民秩序摇摇欲坠、一连串美国领导人一步步探向全面战争的道路,这本历史著作做出了平衡而深入的研究。——2013年普利策奖评语
这部厚达1000页的著作讲述了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59年间发生在幕后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动机,以及各方领导人展开的一系列磕磕碰碰,*终导致本可避免的、血腥和无休止的战争。
作者罗格瓦尔花了长达10年时间,充分利用几个国家新解密的外交档案以及原始文献,深入研究了多方面的历史记录,以追踪在越南受到重创的两个西方国家——法国和美国。
本书对美国无视法国在越南的失败教训而步步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过程做了精彩呈现。作者将法国在越南与美国在越南两个不同而又有着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勾连在一起,对历史的断裂与承续做了梳理和分析。
精彩评论——
对于法国殖民秩序摇摇欲坠、一连串美国领导人一步步探向全面战争的道路,这本历史著作做出了平衡而深入的研究。
——2013年普利策奖评语
这本有关当代史的伟大著作融合了强有力的叙事推力、深厚的学术威信和淡定的阐述自信。
——2013年弗朗西斯·帕克曼奖评语
在《战争的余烬》中,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讲述了越南在20世纪的悲剧,从1919年巴黎和会遭到漠视,到1945年被法国重新占领,再到20世纪60年代不可避免地成为冷战祭坛上的牺牲品。这则史诗般的传奇论及的是错失的机会、自我中心与无谓的消耗,它指出的是愚蠢而非邪恶在人类历史事件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战争的余烬》深入详尽、笔法老辣,充满戏剧张力,是个强有力的警世故事。
——入围2013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决选名单,评审团评语
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的精彩著作《选择战争》(Choosing War,1999)记录了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对越战争如何逐步升级。而《战争的余烬》是一本更加令人钦佩的作品,它讲述的是法国在越南的冲突以及美越战争的开始……这是对该时期刻画得翔实的历史作品。……他有力地描绘了这场可怕而又徒劳的法国战争,美国人从中并未吸取多少教训,而是一点点滑向在越南的战争深渊。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之选),艾伦·布林克利(Alan Brinkley)
对(越南)1940~1960年这个关键的形成阶段的盖棺论定之作……清晰而生动……随着美国在越南干涉日甚,在越南战争问题上极受推崇的学者兼记者伯纳德·福尔写道,美国人“做着跟法国人不同的梦,走的却是同样的道路”。弗里德里克·罗格瓦尔有力地解释了这句话的来由。
——《旧金山纪事报》,加里·R.赫斯(Gary R.Hess)
关于法越战争、美国卷入以及美国主导的这场战争的起源,《战争的余烬》是目前翔实的专著……本书令人信服地讲述了两场越南战争中极度不道德的故事,比此前其他所有书都更为全面。由于其他很多同主题书籍(其中有些成书于50多年前)已经十分出色,这本书堪称成就斐然。
——《纽约书评》,梅兆赞(Jonathan Mirsky)
引人入胜的皇皇巨著……罗格瓦尔的写作带着雄心勃勃的视野和挖掘适当细节的直觉……如果说罗格瓦尔早期的作品是在一众著作中有其自身地位的话,《战争的余烬》一书就堪称一览众山小……如果当年能强制肯尼迪和他的政策制定者们阅读此书,将会发生什么?
——《国家利益杂志》
全面、清晰地回顾40年的历史,美国在东南亚的冒险*终不可避免……罗格瓦尔的语句洗练、逻辑紧凑、口吻严厉、视野深远,同时又不乏同理心。
——《越南杂志》
我们是那么轻易地忘记了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事件不断累积,每天有新的战役打响,随时需要做出新的决定——很快,一切都开始加速发展。康奈尔大学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从边缘后退了一步:不同于大多数越战研究将核心放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上的做法,他一直回溯到二战,为美国如何设想自身加入越战提供了一幅新颖的画卷……《战争的余烬》为大量越战论著中只用几句或几段匆匆带过的论述骨架增添了丰富的血肉……非常惊人。
——《越战老兵杂志》
对于法国殖民秩序摇摇欲坠、一连串美国领导人一步步探向全面战争的道路,这本历史著作做出了平衡而深入的研究。
——2013年普利策奖评语
这本有关当代史的伟大著作融合了强有力的叙事推力、深厚的学术威信和淡定的阐述自信。
——2013年弗朗西斯·帕克曼奖评语
在《战争的余烬》中,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讲述了越南在20世纪的悲剧,从1919年巴黎和会遭到漠视,到1945年被法国重新占领,再到20世纪60年代不可避免地成为冷战祭坛上的牺牲品。这则史诗般的传奇论及的是错失的机会、自我中心与无谓的消耗,它指出的是愚蠢而非邪恶在人类历史事件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战争的余烬》深入详尽、笔法老辣,充满戏剧张力,是个强有力的警世故事。
——入围2013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决选名单,评审团评语
出类拔萃……极具洞察力……《战争的余烬》是令人惊叹的跨国研究结晶,写作清晰而又全面。全书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分析视角……一部杰作。
——《华盛顿邮报》,戈登·戈德斯坦(Gordon Goldstein)
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的精彩著作《选择战争》(Choosing War,1999)记录了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对越战争如何逐步升级。而《战争的余烬》是一本更加令人钦佩的作品,它讲述的是法国在越南的冲突以及美越战争的开始……这是对该时期刻画得翔实的历史作品。……他有力地描绘了这场可怕而又徒劳的法国战争,美国人从中并未吸取多少教训,而是一点点滑向在越南的战争深渊。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之选),艾伦·布林克利(Alan Brinkley)
对(越南)1940~1960年这个关键的形成阶段的盖棺论定之作……清晰而生动……随着美国在越南干涉日甚,在越南战争问题上极受推崇的学者兼记者伯纳德·福尔写道,美国人“做着跟法国人不同的梦,走的却是同样的道路”。弗里德里克·罗格瓦尔有力地解释了这句话的来由。
——《旧金山纪事报》,加里·R.赫斯(Gary R.Hess)
关于法越战争、美国卷入以及美国主导的这场战争的起源,《战争的余烬》是目前翔实的专著……本书令人信服地讲述了两场越南战争中极度不道德的故事,比此前其他所有书都更为全面。由于其他很多同主题书籍(其中有些成书于50多年前)已经十分出色,这本书堪称成就斐然。
——《纽约书评》,梅兆赞(Jonathan Mirsky)
引人入胜的皇皇巨著……罗格瓦尔的写作带着雄心勃勃的视野和挖掘适当细节的直觉……如果说罗格瓦尔早期的作品是在一众著作中有其自身地位的话,《战争的余烬》一书就堪称一览众山小……如果当年能强制肯尼迪和他的政策制定者们阅读此书,将会发生什么?
——《国家利益杂志》
全面、清晰地回顾40年的历史,美国在东南亚的冒险*终不可避免……罗格瓦尔的语句洗练、逻辑紧凑、口吻严厉、视野深远,同时又不乏同理心。
——《越南杂志》
我们是那么轻易地忘记了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事件不断累积,每天有新的战役打响,随时需要做出新的决定——很快,一切都开始加速发展。康奈尔大学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从边缘后退了一步:不同于大多数越战研究将核心放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上的做法,他一直回溯到二战,为美国如何设想自身加入越战提供了一幅新颖的画卷……《战争的余烬》为大量越战论著中只用几句或几段匆匆带过的论述骨架增添了丰富的血肉……非常惊人。
——《越战老兵杂志》
笔法精妙,对我们在越南的悲惨经历做出了全新诠释,有理有据。
——《书单》
罗格瓦尔巧妙地呈现了这场战争的根源,那就是美国对法国的殖民经历做出了自己的回应。
——《出版人周刊》(星级书评)
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搜集了大量美国、法国和越南的文献资料,精彩地讲述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九年战争,以及在此期间美国的议员们何以放任这个国家一点点地深陷泥潭。
——《闪亮的谎言》(A Bright Shining Lie)作者、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尼尔·希恩(Neil Sheehan)
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FredrikLogevall),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劳伦斯·D.贝尔弗教授(the Laurence D.Belfer Professor),同时在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历史系任职。他有9部作品,本书获普利策图书奖。弗雷德里克的随笔和评论文章经常被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以及《政治家》《每日野兽》《外交事务》上。他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曾是美国对外关系历史学家协会主席,以及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以及美国历史学家协会成员。弗雷德里克现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
詹涓,武汉大学传播学硕士毕业后任职多家媒体,负责编译及审校工作。业余主要从事二战和战后历史著作翻译。
2016-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 本书特色 本书紧密联系全面深化改革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决议,对全面建成小...
阎小骏,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现任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2012年荣获全球中国研究学术期刊、英国《中国季刊》(The Chin...
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及其变化 目录 引言**章不抵抗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一不抵抗政策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二不抵抗政策的出台和产生原因三不抵抗政策的实施与调整四不抵抗政策的...
《中国古代的士兵生活与征战》主要讲述了: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
具海根(Hagen Koo),系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学教授,曾编著《当代韩国的国家机器与社会》等较有影响的书籍。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中国外交-2009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外交》由外交部各地区业务司撰稿、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自1987年以来每年出版一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卢梭与《社会契约论》 本书特色 本次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政名著精要》,主要遴选西方18世纪以前*具代表性的法学、政治学著作,以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为蓝本,对...
保障不力的哀叹-名将败战深度解析 本书特色 《保障不力的哀叹》由傅香如、胡冠男、张应二主编,本书的编写是一件军史研究和知识普及中的好事。古语称“兼听则明”,过去...
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代早期欧洲的国家与政权建设) 本书特色 《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代早期欧洲的国家与政权建设》:东方编译所译丛。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
甲午海战钢笔画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甲午海战的几个重要战场, 包括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三个部分。同时通过钢笔画的形式再现了当年海战的惨烈, 也思考...
政策型思考与政治 本书特色 从地区规模到全球规模,今天的政治景观已发生了彻底转变,新的政治状况需要新的政治理论。松下圭一编写的《政策型思考与政治》基于“...
走过带伤的岁月-星星读史 本书特色 毕星星的文字老道、凝练、幽默、传神,可谓熔美文与批评于一炉,合叙事与思辨于一身。他的写作领域上触民国,下抵当今,参照半个多世...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从荷马时代直至罗马帝国晚期的奴隶制度,展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奴隶制兴起、发展、衰落的全过程。古希腊罗马奴隶制 目录 序言**...
《谁偷走了美国梦》内容简介:本书是史密斯发表于2012年的非虚构著作。虽然作者著作颇丰,并且屡获大奖,但他个人却认为本书是他最
《明代军政考选制度研究》内容简介:书稿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明代军政考选制度产生的原因、起源和演变,内容主要包括:对明太
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本书特色 《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西学文库·希腊文明译丛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内容简介 古典希腊时期的艺术、政治与哲学理念...
中国雄师 华北野战军:名将谱·雄师录·征战记 本书特色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史上,曾有一支与四大野 战军齐名, 并与四大野战军一起构成了我军五大野战军主力的英 ...
恸问苍冥-日本侵华暴行备忘录 本书特色 他们为什么要杀人——在记录日本侵华暴行的时候,我无数次担心它们会玷污我的笔和纸。我不得不经常强压住自己的情感,不让泪水模...
武汉会战 本书特色 在上海沦陷、南京弃守之后,武汉实际上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中国人民要保卫武汉,坚持抗战,日本侵略者要夺取武汉,结束战争,这就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