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曲文艺分典》是《中华大典·艺术典》七个分典之一。根据《中华大典》的编纂通则、《艺术典》的凡例和本分典的具体情况,制订了相应的编纂体例。
(二)经目:《戏曲文艺分典》设理论总部、词曲总部、演习总部共三个三级经目。
(三)分典各总部,理论总部下设法规部、剧说部、戏史部、编剧部、曲律部、演艺部等六个四级经目,词曲总部下设戏曲集部、戏剧家部两个四级经目,演习总部下设体类部、声腔部、艺人部、戏班部、剧场部等五个四级经目。
法规部:选录该部内关于戏曲文艺发展的诏令、法规、文化政策等的文献资料。
剧说部:选录该部内历代有关戏曲文艺及作家作品的重要专论。
戏史部:选录关于戏曲的形成、流变、盛衰等的文献资料。
编剧部:选录关于戏曲的编剧诸方面的文献资料。
曲律部:选录关于戏曲的宫调、曲牌、格律、曲谱的文献资料。
演艺部:选录关于戏曲的艺术本体的文献资料。
戏曲集部:以集名标目。按所收作品的时段定其归属,跨时段者,置于作品所属的*后时段。
戏剧家部:下设元代戏剧家分部、明代戏剧家分部、清代戏剧家分部三个五级经目。以姓名标目,以戏剧家带作品,不能确定作者的统一归属在无名氏下。大体上按生卒年顺序次第排列,生卒年不详者,遵从历史习惯排列。跨时段者,视其主要创作活动年代而定。
体类部:选录关于戏曲形式或剧体的文献资料。
声腔部:以声腔、剧种或体类标目。收录关于戏曲声腔、剧种的文献资料。
艺人部:下设金前艺人分部、金代艺人分部、元代艺人分部、明代艺人分部、清代艺人分部五个五级经目。以姓名标目。大体上按生卒年顺序次第排列,生卒年无考者,遵从历史习惯排列。跨时段者,视其主要演艺活动年代而定。
戏班部:下设唐代戏班分部、宋元戏班分部、明代戏班分部、清代戏班分部四个五级经目。以戏班名标目。收录关于戏班的文献资料。
从历代戏曲文艺文献中选录Z有价值、Z具代表性的整部、整篇或整段原始资料,以1911年为下限,按时间为序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而成的一部类书,下设理论总部、词曲总部、演习总部等三个三级经目,总部之下分为法规部、戏曲集部、体类部等十五个四级经目,各经目下设题解、论说、综述、传记、纪事、著录、艺文、杂录、图表等九个一级纬目,繁体直排。
《中华大典》是一部沿袭古代传统而按现代学科分类的新型类书O《艺术典》是其二十四个学科典之一。《中华大典·艺术典》运用现代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辑录一九一一年以前有关艺术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分类整理之后加以汇编。
一、本典编纂之目的,在于为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提供详细、准确的专题资料,资料之辑录汇编遵循如下原则:
对于历史上重要的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资料,在辑录时兼收并蓄,并做到客观毒兀整和全面。
注意版本的选择,精选古本和善本。做到精心分类、选编,使所收资料不漏不滥。尽可能地吸收和运用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遵守学术规范,认真点校,防止转录失误。
凡艺术活动涉及的制度、政策、设施、思想、理论、现象、范畴等,均在收编之列。
收录的范围和对象为一九一一年以前刊印的文献资料,马力求全面不遗,除各类艺术专书,包括经、史、子、集诸书,旁及碑传、石刻中的有关部分。
经目与纬目相交织,统一框架结构。在*小经目之下酌情设置若干纬目,在纬目之下按类别编排资料。
本典属《中华大典》二级经目,下设的分典属三级经目。分典之下的经目称部,按门类划分。部下设条目,条目为*小经目。在部与条目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可酌情增设分部。受制于艺术类学科专业性强、相关古籍资料分布广泛而零散、编纂难度大等各种实际困难,本典拟设定《陶瓷艺术分典》《戏曲文艺分典》《服饰艺术分典》《书法艺术分典》《音乐艺术分典》《绘画艺术分典》《工艺美术分典》等七个分典。
本典共设如下九个一级纬目:
题解:对本典的名称、概念、含义、特点等作概括性介绍。
论说:系统归纳和滙集本典中有关理论部分不同学派及观点的资料。
综述:全面、系统、准确地滙集有关本典的主要资料。表述学科特点、地位、发展情况。
传记:真实、全面收录本典有关代表人物的传记资料。
纪事:真实、全面收录本典有关活动和重大事件。
着录:收录本典中重要人物或文献的有关着作资料,如专集、序跋、史籍、藏书题记,以及各种着作的成书经过、版本源流等。
艺文:收录本典相关重要的散文和韵文。
杂录:凡未收入题解、论说、综述、传记、纪事、艺文,而又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资料,一律收入杂录。
图表:注意《艺术典》的特色,重视各分典的图表收录。
资料交叉处理原则。各分典内部和各分典之间,可能有交叉、重复问题。处理原则是,以艺术性质、活动的具体特点为基本选择原则,尽量安排一处,避免重复。
二、本典编纂工作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拟定引用书目。引用书目要在审查基础上拟定,分人分段起草初稿,广泛征求意见,集中讨论,由主编*后定稿。引用书目,要注明所采版本,并应选善本作底本;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亦可选用适当的常见易得本。
其次,建立数据库。把引用书目中的全部资料做成电子数据库,直接为《艺术典》编纂服务。引用书目中,已有电子数据的,充分加以利用;无电子数据的,则须重新录入。二者都要根据底本认真校对,准确标点,使数据库的资料可以直接引作依据。为了便于与底本核对,数据库做成文字录入和扫描图像相互对照形式。编委会委托有关人员负责数据库的施工,同时由编委会和出版社联合组成数据库工作小组,全程跟踪和监理数据库工作,负责学术指导、资料供应和质量检查。
再次,为避免重复劳动,材料普查工作打破分典界限,由主编统一安排,分段分类把任务分配到分典,任务落实到参加编纂的工作人员,实行主编与个人双重负责制。
凡属框架所设置的部及纬目专题范围者,均在收集之列,不得重此轻彼。所收资料,均按各分典、部的细目,予以分类。
工作开展前,分片组织研讨,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做查阅、分辑、点校、建卡之样板,使参加人员掌握工作的各项要求。
材料以复印件或原书数码复制者为准,尽量避免手抄转录。不得已只能手抄者,应覆校两次以上,以保证质量。
所选材料,尽量保持完整,但不宜分制过于琐细。
每则资料,建立一卡,把资料粘贴在统一规格的纸张上,并按统一要求,填好题目、类别、出处、时代等项。
经常进行检查,严格把好质量关。
*后,分类编排。
总主编:金维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典主编:李修生,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寿碑-(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特藏.梁启超旧藏碑帖精选) 内容简介 《张寿碑》是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特藏,梁启超旧藏碑帖精选之一。该丛帖所选的都是梁启超所作的名...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Chades-EdouardJeanneret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考古工作,完全改写了湖北的历史,证实这里同样是中华文明的生长点。两个完整的、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
黑川雅之的产品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设计新视点丛书中的《黑川雅之的产品设计》分册。书中以大量的实物图片及文字说明,介绍了黑川雅之独具特色的产品设计作品。 本书内...
颜真卿《多宝塔碑》-上 内容简介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
冯时编著的《中国古文字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为中国古文字学的通论性著作,系统阐述中国古文字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公民艺术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集结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的探索性成果★ 本书呈现大量儿童个体与儿童艺术教学个案,及对儿童公民身份的...
中国历代经典 名帖集成:自叙帖 内容简介 《自叙帖》历来公认为怀素的代表作。此帖真正是龙飞凤舞,笔底生风,抒情纵意,浪漫之极;尤可贵者能于无法中见法,可以陶醉千...
蟋蟀谱集成-王世襄集 本书特色 《蟋蟀谱集成(王世襄集)》由王世襄纂辑,主要内容:养蟋蟀之风古已有之,历代不衰。王世襄从全国各地图书馆及藏书家那里搜集到三十多种...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研究》内容简介:杨近编著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研究》通过对我国工业化不同时
中国电影短片研究 本书特色 微电影的流行呼唤微电影的理论。电影短片(近年又称为微电影)不以长度占优势,却以实验探索特性自成一脉。本著将中国电影短片置于全球电影和...
在这个世界上,艺术有自己的力量,它在今天全球政治中发挥的力量和曾经冷战时期政治舞台上具有同样的力量。著名理论家鲍里斯·格洛伊斯提出:艺术几乎是无力的商品,受到艺...
中国传统工艺-英文 内容简介 中国各式各样的传统工艺有着技术和文化的双重价值。本书将分门别类地介绍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停留在对...
王尔德论艺术 本书特色 以往的艺术教育大多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去理解文化,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一种文化史的方式去理解艺术,即我们应该打开或重建艺术背后的那部尘封已...
《雕刻灵魂的表情》内容简介:具有700年历史的古典戏剧——日本能乐于2001年与昆曲同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
憑著獨特的編劇技巧及數部劇情片的實務經驗,DavidMamet在本書說明了電影是如何構組而成的。他從不同的面向----自劇本發想到剪接
中国早期电影史事考证 本书特色 什么是考证?考证即考据,是指在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对事实进行的考核与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结论。说白...
★“牛津艺术史”系列★近距离观看古希腊城邦的艺术生活,全面深入探索西方艺术传统之源头公元前800年至前300年,即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古希腊艺术家们开创性地实验...
《未来已来》内容简介:本书论述了数字化时代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以及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详细讲述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企业如何
孙明远,2008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澳门理工大学艺术及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日两国的平面设计、活字字体史。2004年至今,在中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