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编著的《中国古文字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为中国古文字学的通论性著作,系统阐述中国古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涉及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研究史、古文字学理论与考释方法、音韵学、训诂学、甲骨学、商周金文、简帛与其他古文字材料,以及古器物学与商周史研究,提出诸多重要见解。作者提出中国文字起源两源论,揭示了六书理论的本旨,并将文字纳入语言的背景下加以研考,尤重语音对于古文字研究的作用。作者强调古文字资料作为直接史料的特殊价值,论释其对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意义。
绪言
第一章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字起源的一统观
第二节 多源文字的并存
一 夷夏文字
二 巴蜀文字
三 新石器时代刻划符号的性质
第三节 汉字的发展
一 文与字
二 词汇的发展
三 书面语形式的变化
思考题
第二章 汉字研究的历史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汉字研究
一 古文与籀文
二 《史籀篇》及其影响
三 文字学理论的建立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汉字研究
一 小篆的创制
二 隶书的定型
三 秦书八体与新莽六书
四 汉代的古文经学
五 汉代的字书
第三节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汉字研究
一 “《苍》《雅》学”与“《说文》学”的发展
二 字样学与字原学
三 音韵学的创立与韵书的编纂
四 汲冢竹书与石鼓文的发现
第四节 两宋时期的汉字研究
一 大小徐对《说文解字》的勘正与研究
二 汉字结构的研究
三 古文资料的汇集
四 金石学的建立
五 字书、辞书与韵书
第五节 元明时期的汉字研究
一 元明两代的文字学
二 明代的字书
第六节 清代古文字学研究
一 上古音韵的研究
二 《说文》学研究的深入
三 金石学的复兴与古文字学研究
四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思考题
第三章 古文字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六书理论
一 象形
二 会意
三 指事
四 形声
五 转注
六 假借
第二节 古文字形旁的通用
第三节 古文字声旁的通用
第四节 古文字形体的简化
一 变图形为符号
二 省略重复的偏旁
三 截取原字
四 以形体简单的偏旁替换形体复杂的偏旁
五 以简单的字形取代繁复的字形
六 随文简化
第五节 古文字形体的规范
一 古文字结构的规范
二 古文字形体的规范
第六节 秦代“书同文”的意义和影响
第七节 古文字的考释方法
一 字形的因袭比较
二 辞例的推勘
三 偏旁的分析
四 历史的考证
五 掌握古文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六 审音求义
思考题
第四章 音韵学概述
第一节 音韵学与语音学
一 语音学名释
二 音韵学名释
第二节 中古音韵
一 《切韵》时代的声母系统
二 中古音的韵部
第三节 上古音韵
一 上古音的声纽
二 上古音的韵部
三 商周古音探索
第四节 上古音知识的应用
思考题
第五章 训诂学概论
第一节 训诂学的形成及其意义
第二节 训诂学的基本方法
一 形训
二 音训
三 义训
第三节 训诂释例及训诂法则
第四节 训诂学的主要著作
一 《说文解字》
二 《玉篇》
三 《尔雅》
四 《广雅》
五 《方言》
六 《释名》
思考题
第六章 甲骨文研究
第一节 甲骨文的科学发掘
一 殷墟甲骨文的发掘
二 西周甲骨文的发掘
第二节 甲骨文资料的整理著录
第三节 占卜制度与甲骨文例
第四节 甲骨文断代及其主要方法
一 商王世系
二 庙号与亲属称谓
三 贞人与书契人
四 坑位
第五节 殷商年代学与甲骨文研究
一 交食研究
二 商代历法
第六节 周祭问题
第七节 甲骨文选读
一 殷墟甲骨文
二 周原甲骨文
思考题
第七章 金文研究
第一节 青铜器的发现与著录
第二节 古器物学研究
一 古器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青铜器纹样研究
第三节 青铜器铭文的整理研究
第四节 青铜器的定名、分类与礼器制度
第五节 青铜器铭文分代研究
一 商代金文的分代标准
二 西周铜器断代
三 西周历法
第六节 三代封建与金文分域研究
一 三代封建之政治制度
二 文字与器物的从同与趋异
三 分域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第七节 族氏铭文研究
一 国、族、氏的区分
二 “亚”的含义
三 商周日名、族徽应用的普遍性
第八节 兵器铭文研究
一 兵器铭文的发展
二 兵器铭文所见物勒工名制度
第九节 青铜器铭文选读
一 商代金文
二 西周金文
三 东周金文
思考题
第八章 简帛及其他古文字文献研究
第一节 简帛文献
一 战国简帛的发现与研究
二 先秦简牍制度
三 简帛文献的校勘正读
第二节 盟书
一 侯马盟书
二 温县盟书
三 侯马盟书与温县盟书的关系
第三节 石刻文字
一 早期石刻文字
二 东周石刻文字
第四节 古玺、封泥与陶文
一 玺印的起源与早期古玺
二 古玺的著录与研究
三 封泥的著录与研究
四 陶文的著录与研究
第五节 货币文字
一 货币文字的著录与研究
二 东周货币类别与分国特征
第六节 简帛及其他古文字文献选读
思考题
语境提供者-媒体艺术含义之条件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世界知名的16位新媒体艺术家、理论家共同撰写的14篇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本书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实践性...
庭园之心-造园家眼中的日本十大名园 本书特色 作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全书的关键性问题:何谓“日本庭园”,日本庭园的特点是什么?在世界园林艺...
英语手写体钢笔字贴强化训练 内容简介 经过英语手写体的的基础训练之后,临习者可以一鼓作气地进行强化训练使笔法变得更为熟练、老道。临习时切记:字体始终要保持...
《阅读日本书系:黄金的世界史》是一部以黄金为中心的人类发展史的通俗读本。全书共分7章,**章古代的黄金;第2章地中海世界与印
梅兰芳艺术谭 本书特色 在舞台上,单单是梅兰芳的这一双手,就可以变幻出“露滋”、“陨露”、“并蒂”等几十种美妙姿式。它们总是羞答答地藏到水袖之中,等到必须露面的...
欧阳询皇甫君碑-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本书特色 孙宝文编的《欧阳询皇甫君碑》为“彩色放大本中国*名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
赵孟頫妙严诗记精选百字卡片 本书特色 1.书法名家韦斯琴老师长期研究赵孟书法,并爱赵体遒媚多姿、神清骨秀的艺术风格,让书法爱好者深入赵体书法艺术之美,体验赵孟...
中国艺术讲谈 本书特色 《中国艺术讲谈》:郑振铎先生接触大量原物或原作之后讲谈中国传统艺术的心血之作读者能从飞扬的文字中感觉到作者的心跳和情绪亲炙文化大师对中国...
《古代玉器通论》作为“能论”兼“史论”的形式和内容,论述了中国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近8000年玉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概况。中国
随着中国电影近年来在各大国际影节上屡获殊荣,西方批评界对于中国电影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西方
极简中国书法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从文字的起源与功能变化、书体的演变发展与兴衰更替、书写主体的变化及书家的风格特点与文脉传承、帝王的喜好风尚及其影响等方面出发,清晰...
电影表演控制论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们编辑出版的《电影学新论》系列丛书之一种。作者长期从事电影表演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戏剧导演表演及电影、电视艺术实践中,积累了...
隋代书法史 内容简介 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中,隋代并非仅仅是六朝风气的延续,而是“上接六朝,下开三唐”,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隋代石刻书迹分为墓志铭、造像题记、碑...
郭店楚简于一九九三处冬出土于湖弱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虽数经盗扰,仍幸存有信百余枚,其中有一少部分无字简,有字简据整理后
李阳冰三坟记-中国碑帖名品-[六十三] 内容简介 《中国碑帖名品》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该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和经验基...
最适合微电影剧作初学者的实战指南直面实际创作的难题分析翔实的正反案例紧抓循序渐进的练习本书是最适合微电影剧作初学者的实战
赵孟頫行书心经 本书特色 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采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赵孟頫行书心经 内容简介 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
混大成人:宁浩林旭东访谈录 本书特色 1.《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的**本书——宁浩首次以文字的形式阐释他的电影理念,讲述他的成长历程和《疯狂的石头》等电影背后的...
《超好看:最暖作文》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作文书,书里全是孩子笔下最暖的生活、最暖的情感、最暖的心灵。众多亲切温馨的
赤壁 本书特色 历时2年走访海内外百位三国学者,力图写实《赤壁》建筑、战船、兵器、服装、生活……看叶锦添如何用艺术再现后汉三国!赤壁 内容简介 这本书通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