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游记丛书(第3辑):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套装上下册)》翻译成中文必将首先有助于学界深入对李希霍芬的研究,其次也将帮助读者从一位外国地理学家的崭新角度了解清末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历史情况。此外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不单单出于学术目的,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德国殖民侵略搜集情报,为此李希霍芬甚至拥有直接给当时的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写信汇报研究成果的自由。在考察完舟山群岛后,李希霍芬就在日记中毫不讳言地写道:“如果普鲁士政权想在中国占领一座自由港的话,舟山是个不错的选择。”天津教案发生后,李希霍芬在给父母的信中,更是直接表示出,对中国“或许*后将不得不使用武力,那时我之前在中国的考察将会派上用场了”。可见李希霍芬身上的殖民色彩不容忽视,翻译这本旅行日记也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揭示清末欧美列强的殖民侵略历史。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著的《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主要部分来自李希霍芬所遗留的手稿,其中包含一些从未面世的内容,为读者能进一步了解彼时的中国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该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凡是标有日期地点的段落均出自李希霍芬生前的日记;出自信件的内容段落前单独标示;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蒂森根据遗留手稿并添加了相应内容编辑而成。此外书中还附上数十幅李希霍芬亲手绘制的风景人物草图,更直观地展示了他旅行中所见的中国的各种景象。
《世界著名游记丛书(第3辑):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套装上下册)》:1871年5月,我从日本回到了中国。我在日本总共待了9个月,部分时间是在其内地做怡人的旅行。而当我回到中国的时候,大约正是*不好的季节,因为此时你不知道该如何有目的地安排旅程。从6月到8月,举国酷暑,热得身体难以承受,以至于几乎没有一个欧洲人敢于在夏季深入中国的内地。在上海及其他沿海地区的欧洲人当中,猝死于暴晒的可谓屡见不鲜。秃着头在路上走几分钟就能导致猝死,只有戴上常见的用木髓制成的遮阳帽,再撑一把遮阳伞,人们才敢出门走上几步。但是即便有了这些防晒手段,外国人中还是罕有敢于出门走动的。我对于此时出行将要遭遇的痛苦所具有的认识与我想尽快完善自己对中国中部的认识的强烈欲望激烈交锋。所有的人自然都劝我不要去中部,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好去北部,从北京出发,或许行至蒙古南部为止。但我从自己1869年7~8月份的旅行中已然知道,北部地区继酷暑而至的瓢泼大雨将会构成旅行的巨大阻碍。我首先必须竭力避开因这些阻碍而可能产生的危险与困顿。而我之后也很庆幸当时没有听信众人的建议,因为1871年中国北部**次爆发了可怕的洪灾,并在随后几年的夏季接连爆发。洪水从6月份便已开始泛滥,随后的4个月里在中国东北部的任何地方都无法通行;交通中断,洼地没入洪水,小河也变成根本无法渡过的激流。然而在中国中部则是酷暑天气,那里虽常有短促的雷雨,但罕见持续不断的大雨。没有几分英雄气概是断然不敢在这个时候动身的,更何况我又必须放弃水路,因为觉得水路于地质学家极为不利。航行于水上尽管宜人,生活的供给尽管丰富,但是从河岸上看到的周围的环境却微乎其微。更不用说认识风土人情了。另外,我从1869年秋季的旅行中已经知道了东南部山脉大致的特殊结构,十分清楚只有经陆地横穿过去才能得到预期的收获。为此,我必须下定决心徒步旅行,因为只有我身先士卒,那些随从才会欣然地追随我左右;假如我坐在椅子上让人抬着,他们自然有理由倍感辛苦。从宁波或它以南的某处出发,向西北行至长江,如此横越众山在我看来是*佳的路线,因为我可以趁机认识那些平行山脉的内部构造。然而,由于对这一路上各个地方的情况报道很少,因此我对行将踏上的旅程也并不了然,所以也不能确定十分具体的旅行计划。只是知道须从宁波出发。6月12日,我登上从上海开往宁波的汽轮。这班船每天下午4点钟从上海出发,航行12小时,于次日清晨到达宁波。两地的交通十分兴旺,特别是中国人在两地问频繁地往来,货运量大大地增多,所以汽轮里往往塞满了货物与行人。这次随行的还是我的翻译保罗以及一个男仆。后者是我一年前在北京雇用的,满族人,在英国公使馆做护卫期间忠于职守,具有一般的中国人难以企及的品性。他颇有大无畏精神,做事积极,忠厚老实,还说得一口好英语,虽然并不流利。因为在北京洋泾浜英语不像在沿海城市那么流行,所以他以前的老师都是用地道的英语跟他交谈。可是他在同那些商业城市里成长起来的男仆进行交流的时候,对他们口中简便实用的洋泾浜英语却钦佩之至。还好这种影响未得继续,因为我在旅途中总是用准确的英语跟他交谈,于是他的英语便仍旧保持地道。他肤色深棕,常令人以为他是半个黑人,人长得并不漂亮。通过从1870年夏到1872年夏两年的相处,我只能对他的忠诚与勤力表示*高的赞扬。另外我还带着我的猎犬迪安娜(Diana),它让我们在路上省去了不少时间。我们到达宁波时,微风习习,凉爽宜人。这里的降雨远比上海的多,好天气很是稀罕。而眼下恰是晴朗天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小山的轮廓。必须在此地制订一个*终的计划。计划要去的**个地方就是金华府(Kinhwafu)。为了打听情况而后做必要的旅行准备,我便去拜访了麦卡锡(M'carthy)博士。可是他对我要去的地区也浑然不知。宁波西部和西南部的丘陵地区如此的人迹罕至,很是令人讶异。天气晴朗的时候,丘陵地区在你面前迷人地铺展开来,风光旖旎,民风柔顺,你会不由得相信宁波人无论如何也难以抑制进一步认识该地区并去那里做一番远足游历的热望。但我们对该地区的认识却仍局限于福钧(Fortune)在40年代经历过的事情。一个月之前倒是有两个德国人首次试图往内地深入一些,于是决定先去较近的天台山(Tien tai schan),但却半路折返,因为他们不能说服执拗的苦力带他们去那里。他们的受挫让我产生了也要先去那座名山的念头,这对我是一种别样的引诱,于是天台山便成了我**个要去的地方。……
要走就要够狠 内容简介 多明尼卡·巴兰是个金发的哈佛女生,她是家中的独生女,也是个女性主义者。可她居然一个人背着旅行包,闯入*男性主义的社会。由波士顿到伊斯坦堡...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内容简介:十年又十年,严明数度转行,几易人生,他站过乡镇高中的讲台,也曾跻身摇滚教父的乐队,在纸媒
最漫长的十四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实录与纪实 本书特色 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通俗、震撼、独具阅读性的文本之一!通过为数不多仍健在的幸存者的证言、大量参与...
新编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上下册) 本书特色 在对大量古代诗文、史料等文献资料及出土文物进行解读和考证的基础上,以清丽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复原古代名物的形态和...
月落乌啼.霜满天-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 本书特色 《月落乌啼·霜满天/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为其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冯玉奇的作品在民国年间风...
朱自清说诗 本书特色 《领导干部读经典》辑选晚近人文精粹,为领导踱索“价值”和“判断”提供治国理政的思想,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丛书。《朱自清说...
枣树里的阳光 本书特色 《枣树里的阳光》的作者徐贵祥是散文中的军旅阳刚派,他的作品文风朴实,情感真挚,读后能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并且同时审视自我。本书分为谈文说艺...
2013年-散文随笔选粹 本书特色 每个年度,文坛上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体裁的新作涌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它们之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精品,然而,时间的波涛不息,倘...
彩色详解纳兰词 (4本套装)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全彩图文,配有大量与纳兰词相得益彰的古风插图★ 装帧别致,采用平装半包设计,有书签之妙用,使阅读更加方便...
《出路》内容简介:本书是“左联”作家戴平万的作品集,收录了《出路》《流浪人》《激怒》《小丰》《陆阿六》《交给伟大的事业》《
培根卷-培根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教育部语文新课标必读推荐丛书!★《论美》入选九年级语文课本★完整收录《论人生》中的经典篇目《论美》《论读书》...
名家散文经典译丛:开小差的狗 本书特色 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除写作小说外,对寓言、箴言、随笔、日记、笔记、对话等体裁均有涉及,且这些体裁的文字在他...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独一无二。◎开创19世纪西方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先河的文学艺术大师,生前三度(1911年、1912...
2014-沉默的大多数-最佳诗歌-II 本书特色 《沉默的大多数@2014》由当代*名文学批评家张清华精选2014年年度***诗歌编辑成书,书稿所录的诗歌,均为...
《以文学为志业》内容简介:《以文学为志业》是三位“80后”学人的文学对话录。该对话录从自我的阅读经验、文学趣味、知识型构谈起
主编黄菊,撰稿人,定居成都。曾就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现为微信公众号“行李”(TravellingWith)主编,“瓦舍”旅行酒店媒体总监。受访者奥古斯丁...
《彭斯诗选》内容简介:《彭斯诗选》属于“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第三辑,收入苏格兰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罗伯特·彭斯的六十首诗歌。
《夜窗鬼谈·东齐谐》内容简介:此书系日本汉文小说,原文即为全汉文。《怪谈》之滥觞;日本之《聊斋志异》与《子不语》完美合一。
唐诗三百首 本书特色 当时《唐诗三百首》的选本不下十余种,然而在众多的选本之中,以蘅塘退士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流传*广、影响*大。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
《先知》内容简介:《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