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游记丛书(第3辑):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套装上下册)》翻译成中文必将首先有助于学界深入对李希霍芬的研究,其次也将帮助读者从一位外国地理学家的崭新角度了解清末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历史情况。此外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不单单出于学术目的,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德国殖民侵略搜集情报,为此李希霍芬甚至拥有直接给当时的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写信汇报研究成果的自由。在考察完舟山群岛后,李希霍芬就在日记中毫不讳言地写道:“如果普鲁士政权想在中国占领一座自由港的话,舟山是个不错的选择。”天津教案发生后,李希霍芬在给父母的信中,更是直接表示出,对中国“或许*后将不得不使用武力,那时我之前在中国的考察将会派上用场了”。可见李希霍芬身上的殖民色彩不容忽视,翻译这本旅行日记也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揭示清末欧美列强的殖民侵略历史。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著的《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主要部分来自李希霍芬所遗留的手稿,其中包含一些从未面世的内容,为读者能进一步了解彼时的中国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该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凡是标有日期地点的段落均出自李希霍芬生前的日记;出自信件的内容段落前单独标示;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蒂森根据遗留手稿并添加了相应内容编辑而成。此外书中还附上数十幅李希霍芬亲手绘制的风景人物草图,更直观地展示了他旅行中所见的中国的各种景象。
《世界著名游记丛书(第3辑):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套装上下册)》:1871年5月,我从日本回到了中国。我在日本总共待了9个月,部分时间是在其内地做怡人的旅行。而当我回到中国的时候,大约正是*不好的季节,因为此时你不知道该如何有目的地安排旅程。从6月到8月,举国酷暑,热得身体难以承受,以至于几乎没有一个欧洲人敢于在夏季深入中国的内地。在上海及其他沿海地区的欧洲人当中,猝死于暴晒的可谓屡见不鲜。秃着头在路上走几分钟就能导致猝死,只有戴上常见的用木髓制成的遮阳帽,再撑一把遮阳伞,人们才敢出门走上几步。但是即便有了这些防晒手段,外国人中还是罕有敢于出门走动的。我对于此时出行将要遭遇的痛苦所具有的认识与我想尽快完善自己对中国中部的认识的强烈欲望激烈交锋。所有的人自然都劝我不要去中部,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好去北部,从北京出发,或许行至蒙古南部为止。但我从自己1869年7~8月份的旅行中已然知道,北部地区继酷暑而至的瓢泼大雨将会构成旅行的巨大阻碍。我首先必须竭力避开因这些阻碍而可能产生的危险与困顿。而我之后也很庆幸当时没有听信众人的建议,因为1871年中国北部**次爆发了可怕的洪灾,并在随后几年的夏季接连爆发。洪水从6月份便已开始泛滥,随后的4个月里在中国东北部的任何地方都无法通行;交通中断,洼地没入洪水,小河也变成根本无法渡过的激流。然而在中国中部则是酷暑天气,那里虽常有短促的雷雨,但罕见持续不断的大雨。没有几分英雄气概是断然不敢在这个时候动身的,更何况我又必须放弃水路,因为觉得水路于地质学家极为不利。航行于水上尽管宜人,生活的供给尽管丰富,但是从河岸上看到的周围的环境却微乎其微。更不用说认识风土人情了。另外,我从1869年秋季的旅行中已经知道了东南部山脉大致的特殊结构,十分清楚只有经陆地横穿过去才能得到预期的收获。为此,我必须下定决心徒步旅行,因为只有我身先士卒,那些随从才会欣然地追随我左右;假如我坐在椅子上让人抬着,他们自然有理由倍感辛苦。从宁波或它以南的某处出发,向西北行至长江,如此横越众山在我看来是*佳的路线,因为我可以趁机认识那些平行山脉的内部构造。然而,由于对这一路上各个地方的情况报道很少,因此我对行将踏上的旅程也并不了然,所以也不能确定十分具体的旅行计划。只是知道须从宁波出发。6月12日,我登上从上海开往宁波的汽轮。这班船每天下午4点钟从上海出发,航行12小时,于次日清晨到达宁波。两地的交通十分兴旺,特别是中国人在两地问频繁地往来,货运量大大地增多,所以汽轮里往往塞满了货物与行人。这次随行的还是我的翻译保罗以及一个男仆。后者是我一年前在北京雇用的,满族人,在英国公使馆做护卫期间忠于职守,具有一般的中国人难以企及的品性。他颇有大无畏精神,做事积极,忠厚老实,还说得一口好英语,虽然并不流利。因为在北京洋泾浜英语不像在沿海城市那么流行,所以他以前的老师都是用地道的英语跟他交谈。可是他在同那些商业城市里成长起来的男仆进行交流的时候,对他们口中简便实用的洋泾浜英语却钦佩之至。还好这种影响未得继续,因为我在旅途中总是用准确的英语跟他交谈,于是他的英语便仍旧保持地道。他肤色深棕,常令人以为他是半个黑人,人长得并不漂亮。通过从1870年夏到1872年夏两年的相处,我只能对他的忠诚与勤力表示*高的赞扬。另外我还带着我的猎犬迪安娜(Diana),它让我们在路上省去了不少时间。我们到达宁波时,微风习习,凉爽宜人。这里的降雨远比上海的多,好天气很是稀罕。而眼下恰是晴朗天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小山的轮廓。必须在此地制订一个*终的计划。计划要去的**个地方就是金华府(Kinhwafu)。为了打听情况而后做必要的旅行准备,我便去拜访了麦卡锡(M'carthy)博士。可是他对我要去的地区也浑然不知。宁波西部和西南部的丘陵地区如此的人迹罕至,很是令人讶异。天气晴朗的时候,丘陵地区在你面前迷人地铺展开来,风光旖旎,民风柔顺,你会不由得相信宁波人无论如何也难以抑制进一步认识该地区并去那里做一番远足游历的热望。但我们对该地区的认识却仍局限于福钧(Fortune)在40年代经历过的事情。一个月之前倒是有两个德国人首次试图往内地深入一些,于是决定先去较近的天台山(Tien tai schan),但却半路折返,因为他们不能说服执拗的苦力带他们去那里。他们的受挫让我产生了也要先去那座名山的念头,这对我是一种别样的引诱,于是天台山便成了我**个要去的地方。……
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 本书特色 星期五晚上,你们偷走了一条出色的生命,我的生命之爱,我儿子的妈妈,但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你们想要我害怕,想要我以怀疑之眼看待我的...
萧红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萧红有三部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这里尽收精粹,时代潮流、作者身影与白山黑水风物跃然纸上。中短篇小说、散文也是萧...
鹅 鹅 鹅 本书特色《鹅鹅鹅》是80后诗人二冬,继《借山而居》之后的全新力作。全书收录了二冬在终南山上实现诗意栖居后创作的55篇散文作品。内容围绕二冬在山中栖居...
金性尧集外文编:第2卷 本书特色 金性尧(1916—2007),浙江定海人,著名文史学家、散文家、编辑家。金性尧生前出版的各种文集已收入《金性尧全集》(9卷),...
李商隐诗词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本书特色《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李商隐诗词赏析》选取唐代诗人李商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性诗80首。所收诗以《全唐...
★ “只要有光源的存在,纵使强风也罢、寒气也罢,绝对无法令人类的斗志和影子消失。”★ “河流三部曲”终章,参透静默中失落的人生意义。★ 同名电影原作,深井欣二执...
地上有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 本书特色 这本《地上有草》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也即本书作者周大新亲自编选,权威收录了周大新的经典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25...
寂寞的冬日 本书特色 漫天飞舞的雪花晶莹,剔透两个曾经陌路的心灵终于不再寂寞寂寞的冬日 内容简介 有人说人生路上有两条船,一条是名,一条是利;杨小云却认为还有第...
《中国近代思想脉络中的民族主义》内容简介: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与中国近代相始终,并贯穿于其他各种思潮
我们飞 本书特色 《我们飞》出版于二〇〇八年,英文版入围二〇一三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短名单,体现了彼得·施塔姆作为当今欧洲著名作家的写作水准。他以不动...
我和你.有着最深的情谊 本书特色 我和你,并非手足,却胜似兄弟;我和你,并非夫妻,却心有灵犀。这段情,如高山流水;这种爱,似玉壶冰心……我和你.有着最深的情谊 ...
“地名古今”丛书可惜从此无徽州 本书特色 “地名古今”丛书是海天出版社继“寻找中国”丛书之后精心打造的一套人文历史丛书,丛书定位于“地名,我们回家的路”的主题,...
《图说工厂品质管理》内容简介:《图说管理系列:图说工厂品质管理(实战升级版)》在《图说工厂品质管理》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工作内
乘槎笔记-航海述奇 本书特色 《世界著名游记丛书(第二辑):乘槎笔记 航海述奇》讲述了: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据此获得在中国一些城市设...
黄雨/中经典精选(软精装) 本书特色 西班牙“新小说”代表人物西班牙“国家文学奖”得主胡里奥·亚马...
《一边说着 “给我个痛快” 一边乖乖看医生》内容简介:“银发川柳”是一种以老年人生活为题材的俳句作品,用自嘲的口吻描写幽默又
又见昨天 内容简介 这是我国当代所见散落于民间*为完整的个人档案,其研究价值自不待言。 而面对这厚厚六册记录了自己饱经政治磨难的原始文本,杜高先生何以言说? 一...
《叶慈诗选(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叶慈(叶芝),爱尔兰有史以来至为伟大的诗人,也是近世极受重视、极受喜爱的诗人之一。他精美
1992-1995-时光长安-贾平凹散文全编 本书特色 “贾平凹散文全编”是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重磅打造的文学大师贾平凹的散文集,由八卷本组成,分...
红楼梦弹词开篇集 本书特色 弹词开篇者,词藻清丽,韵味农郁。或庄雅厚重,遒劲苍凉;或质朴豪放,宽豁开朗。缠绵悱恻,如泣如诉;低徊激荡,自怨自艾。错落如珠走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