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游记丛书(第3辑):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套装上下册)》翻译成中文必将首先有助于学界深入对李希霍芬的研究,其次也将帮助读者从一位外国地理学家的崭新角度了解清末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历史情况。此外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不单单出于学术目的,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德国殖民侵略搜集情报,为此李希霍芬甚至拥有直接给当时的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写信汇报研究成果的自由。在考察完舟山群岛后,李希霍芬就在日记中毫不讳言地写道:“如果普鲁士政权想在中国占领一座自由港的话,舟山是个不错的选择。”天津教案发生后,李希霍芬在给父母的信中,更是直接表示出,对中国“或许*后将不得不使用武力,那时我之前在中国的考察将会派上用场了”。可见李希霍芬身上的殖民色彩不容忽视,翻译这本旅行日记也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揭示清末欧美列强的殖民侵略历史。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著的《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主要部分来自李希霍芬所遗留的手稿,其中包含一些从未面世的内容,为读者能进一步了解彼时的中国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该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凡是标有日期地点的段落均出自李希霍芬生前的日记;出自信件的内容段落前单独标示;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蒂森根据遗留手稿并添加了相应内容编辑而成。此外书中还附上数十幅李希霍芬亲手绘制的风景人物草图,更直观地展示了他旅行中所见的中国的各种景象。
《世界著名游记丛书(第3辑):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套装上下册)》:1871年5月,我从日本回到了中国。我在日本总共待了9个月,部分时间是在其内地做怡人的旅行。而当我回到中国的时候,大约正是*不好的季节,因为此时你不知道该如何有目的地安排旅程。从6月到8月,举国酷暑,热得身体难以承受,以至于几乎没有一个欧洲人敢于在夏季深入中国的内地。在上海及其他沿海地区的欧洲人当中,猝死于暴晒的可谓屡见不鲜。秃着头在路上走几分钟就能导致猝死,只有戴上常见的用木髓制成的遮阳帽,再撑一把遮阳伞,人们才敢出门走上几步。但是即便有了这些防晒手段,外国人中还是罕有敢于出门走动的。我对于此时出行将要遭遇的痛苦所具有的认识与我想尽快完善自己对中国中部的认识的强烈欲望激烈交锋。所有的人自然都劝我不要去中部,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好去北部,从北京出发,或许行至蒙古南部为止。但我从自己1869年7~8月份的旅行中已然知道,北部地区继酷暑而至的瓢泼大雨将会构成旅行的巨大阻碍。我首先必须竭力避开因这些阻碍而可能产生的危险与困顿。而我之后也很庆幸当时没有听信众人的建议,因为1871年中国北部**次爆发了可怕的洪灾,并在随后几年的夏季接连爆发。洪水从6月份便已开始泛滥,随后的4个月里在中国东北部的任何地方都无法通行;交通中断,洼地没入洪水,小河也变成根本无法渡过的激流。然而在中国中部则是酷暑天气,那里虽常有短促的雷雨,但罕见持续不断的大雨。没有几分英雄气概是断然不敢在这个时候动身的,更何况我又必须放弃水路,因为觉得水路于地质学家极为不利。航行于水上尽管宜人,生活的供给尽管丰富,但是从河岸上看到的周围的环境却微乎其微。更不用说认识风土人情了。另外,我从1869年秋季的旅行中已经知道了东南部山脉大致的特殊结构,十分清楚只有经陆地横穿过去才能得到预期的收获。为此,我必须下定决心徒步旅行,因为只有我身先士卒,那些随从才会欣然地追随我左右;假如我坐在椅子上让人抬着,他们自然有理由倍感辛苦。从宁波或它以南的某处出发,向西北行至长江,如此横越众山在我看来是*佳的路线,因为我可以趁机认识那些平行山脉的内部构造。然而,由于对这一路上各个地方的情况报道很少,因此我对行将踏上的旅程也并不了然,所以也不能确定十分具体的旅行计划。只是知道须从宁波出发。6月12日,我登上从上海开往宁波的汽轮。这班船每天下午4点钟从上海出发,航行12小时,于次日清晨到达宁波。两地的交通十分兴旺,特别是中国人在两地问频繁地往来,货运量大大地增多,所以汽轮里往往塞满了货物与行人。这次随行的还是我的翻译保罗以及一个男仆。后者是我一年前在北京雇用的,满族人,在英国公使馆做护卫期间忠于职守,具有一般的中国人难以企及的品性。他颇有大无畏精神,做事积极,忠厚老实,还说得一口好英语,虽然并不流利。因为在北京洋泾浜英语不像在沿海城市那么流行,所以他以前的老师都是用地道的英语跟他交谈。可是他在同那些商业城市里成长起来的男仆进行交流的时候,对他们口中简便实用的洋泾浜英语却钦佩之至。还好这种影响未得继续,因为我在旅途中总是用准确的英语跟他交谈,于是他的英语便仍旧保持地道。他肤色深棕,常令人以为他是半个黑人,人长得并不漂亮。通过从1870年夏到1872年夏两年的相处,我只能对他的忠诚与勤力表示*高的赞扬。另外我还带着我的猎犬迪安娜(Diana),它让我们在路上省去了不少时间。我们到达宁波时,微风习习,凉爽宜人。这里的降雨远比上海的多,好天气很是稀罕。而眼下恰是晴朗天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小山的轮廓。必须在此地制订一个*终的计划。计划要去的**个地方就是金华府(Kinhwafu)。为了打听情况而后做必要的旅行准备,我便去拜访了麦卡锡(M'carthy)博士。可是他对我要去的地区也浑然不知。宁波西部和西南部的丘陵地区如此的人迹罕至,很是令人讶异。天气晴朗的时候,丘陵地区在你面前迷人地铺展开来,风光旖旎,民风柔顺,你会不由得相信宁波人无论如何也难以抑制进一步认识该地区并去那里做一番远足游历的热望。但我们对该地区的认识却仍局限于福钧(Fortune)在40年代经历过的事情。一个月之前倒是有两个德国人首次试图往内地深入一些,于是决定先去较近的天台山(Tien tai schan),但却半路折返,因为他们不能说服执拗的苦力带他们去那里。他们的受挫让我产生了也要先去那座名山的念头,这对我是一种别样的引诱,于是天台山便成了我**个要去的地方。……
经典国学读本:李白诗选 本书特色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概,今天有探幽访胜之思。经典国学读本:李白诗选 内容简介 ...
《机器学习:基于OpenCV和Python的智能图像处理》内容简介:本书利用Windows系统下的Anaconda搭建环境,并基于OpenCV框架和Python...
《资管大时代》内容简介: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私募、互联网等各路诸侯纷起争雄、各领风骚,市场发展在
灵魂的自由 内容简介 徐志摩的散文作品,除了抒写性情的篇章之外,大抵是他对中国社会与人生问题的坦率的,也是精湛酣畅的表述。从文学上说,他的散文作品,政论性的与抒...
鲁迅小说全集-最新点校本 本书特色 《鲁迅小说全集(*新点校本)》旨在展现鲁迅小说的全貌。共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篇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部...
沈从文:看过无数的云.却只爱过一个你 本书特色 本书是沈从文先生经典散文代表作,是一首首关于爱情哀婉凄美的牧歌。在一代大师独特风格的散文中感受“湘西...
猎狮人 本书特色印象派画家马奈有一幅名作《猎狮人》,画面上长着络腮胡子的实为军火商的猎人姿态幼稚。为什么马奈,如此才华横溢的马奈,会跑去给这个长着死鱼眼的笨家伙...
新世纪诗典-第一季 本书特色 当代*具锋芒诗人——伊沙编选打造新诗史,每行字句都是时代的变奏。不以姿态、立场、资历、辈分取舍作品,只以作品质量为唯一评价标准,《...
《冠军早餐》内容简介:◆ 地狱笑话大师冯内古特送给自己的50岁生日礼物,一本很不正经却可能很伟大的小说。◆ 美国大学生枕边书,
我与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文学体裁分为两部分: 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散文。梁晓声是著作作家,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
美了千年 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本书特色 诗无邪思三千载,物生尘缘世世情。1.“书中书”形式再现日本学者细井徇撰绘《诗经名物图解》原稿2.《毛传》《陆疏》《本...
新评新注--宋词三百首 内容简介 《宋词三百首》主要内容:自唐代以来,社会上流行一种新的音乐——燕乐。它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热烈活泼。配合流行音乐的歌词也相应地...
人生如歌 目录 人生集句(代序)**辑 珍爱人生生日故事甘露花青花瓷碗同命鸟人生如歌洒中人一生正逢时"二流堂"现象 洼地里的炼狱弱女子归家的孩子认识演员鬼楼以人...
符号车间:流行文化关键词 本书特色 《符号车间--流行文化关键词》选择当代中国* 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内容涉及流行的“器物符号” 、“视觉符号”、“空间符号”、...
《中国好家风:温良恭谦让》内容简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人生的学校;一个家庭所承袭的优良家风,不仅是个人的小事、家
《吴伯箫散文选》内容简介:吴伯箫散文的成就和影响是公认的,我们从本社1983年版《吴伯箫散文选》中精选了三十篇适合学生阅读的经
韩愈集--集部经典丛刊 内容简介 本书是“集部经典丛刊”丛书之一。收录了韩愈的作品共四十卷,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有诗词、散文、碑文、书信、联句、状、疏、杂著等。...
《模糊性的道德》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本书特色 卡尔维诺在准备启程前往哈佛大学 发表“诺顿讲座”前夕,不幸因脑溢血 辞世,本书因此被视为这位小...
一个和八个 本书特色 在这北方农家的一条炕上, / 八条大汉正等待着死亡。 / 八张发绿的脸冒出油汗, / 十六只手被紧紧地倒绑。/ 一个战士在门口看守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