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艺坛往事的笔记小品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卷之中尽显知识性与趣味性,雅俗共赏,一编在手,读者可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作者曾参加南社,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本书不但将作者生前已经发表的作品集结,同时作者生前未曾发表的作者也收录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艺坛往事的笔记小品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卷之中尽显知识性与趣味性,雅俗共赏,一编在手,读者可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作者曾参加南社,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本书不但将作者生前已经发表的作品集结,同时作者生前未曾发表的作者也收录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早的铅印出版机构——墨海书馆
前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上海成立了一家铅印出版机构—墨海书馆,这是上海有铅印设备的**家。该馆设在麦家圈(即现在的山东路)。它除备有大小英文铅字外,并刻有中文铅字大小两种,大的等于现在的二号字,小的等于现在的四号字。
五口通商以后,英国**任领事巴富尔来到上海,带来两个教士,一名雒魏林,一名麦都思,作为随行人员。那时麦家圈一带,都是田垄河渠,没有市面。麦都思首先在那儿建造基督教堂。由于传教需要印圣经,他们就在附近创办墨海书馆,用铅字排印圣经和其他宗教宣传小册子。印刷机器拙笨得很,长一丈数尺,宽三尺,旁置有齿重轮二只,由两人掌握,用一头牛旋转机轴。当时人们感觉到新奇,纷纷前来参观。有好事的作了一首竹枝词:“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煞老牛浑未解,不耕禾垄耕书田。”接着他们又设立了华英书院,教授英文,把那儿的地皮逐渐圈了去,这就是麦家圈这一名称的由来。麦都思在墨海书馆旁边筑屋居住下来,作为终老之计。后来麦的儿子麦华佗任驻沪领事,麦都思又是工部局*早的董事之一,在文化侵略活动中,是个特殊人物。至于雒魏林也是不甘寂寞的,他创办了仁济医院,即现在的第三人民医院,当时规模没有这样大,是后来逐渐扩充的。
墨海书馆的编辑共两人,一个是外国人艾约瑟,另一个是中国人王韬。王韬很有才华,别署天南遁叟,着有《弢园文录》《蘅华馆诗》等数十种,有“长毛状元”之称。实则太平天国的状元,另有其人,和王韬无关。他和艾约瑟合译《格致西学提要》,又翻译了《六合丛谈》,那是伟烈亚力原稿,内容涉及面很广,举凡天文地理,动植矿物都有,所以译称“六合”。“六合”指东西南北上下而言,是无所不包的意思。王韬供职墨海书馆先后十多年,他所着的《海陬冶游录》《瀛海杂志》,就是由该馆铅字排印的。
夏瑞芳、鲍咸恩创办“商务”略记
解放前的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出版界的巨擘,刊行了许多图书,举凡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宗教、自然科学、应用技术、艺术、文学、史地等等,可谓应有尽有。抗日战争前,它曾以“一日一书”为号召,即每天刊行新书一种,数量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它创始时,没有意料到后来发展到这样大的规模。“商务印书馆”的名儿,望文生义,它原来主要无非想为商店印些招牌纸、发票、传单等等,梦想不到将来要出这许多图书,否则这局限性很大的“商务印书馆”的名儿,决不会取的。
我有一位老同学华吟水,他在商务印书馆服务数十年,掌握了许多史料。我曾经把他记载的关有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一些珍贵资料加以整理,觉得颇有参考价值:原来该馆发起人只有夏瑞芳和鲍咸恩二人。瑞芳字粹方,江苏青浦人。咸恩,浙江鄞县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幼年同过学,以后又同事于上海《捷报》馆,为外国人排字。瑞芳精明果断,咸恩谨慎勤劳,两人虽性情异殊,可是颇能友好合作。后来瑞芳娶咸恩的胞妹为妻,更从友好而结为亲戚。《捷报》(ChinaGazette)是当时上海一家有名的英文报纸,经理兼编辑为英国人。他性情粗暴,视中国工人为奴隶,动辄辱骂。瑞芳、咸恩两人不甘屈服,毅然脱离《捷报》,自谋出路。那时适在甲午战争之后,国人奋发图强,从事文化教育的革新,印刷事业,大有前途。他们两人多年在报馆工作,精于印刷之道,于是打定主意,开始筹备印刷机构。当时他们预计每月可以接到几笔商店、行号的小生意,如传单招贴之类,还可以替圣书会、圣经会、广学会印一些印刷品。每月如有六七百元的收入,克勤克俭,也可以维持生活了。
*初开办的资本额,原定四千元,分为八股,每股五百元,由发起人认购,可是资金不够,未能如数凑足,只得邀请教友沈伯芬认二股,计一千元,其余的股份,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咸恩之弟)、徐桂生四人各认一股,计二千元,高翰卿、张蟾芬、郁厚坤三人各认半股,计七百五十元,总数只有三千七百五十元,数目虽不大,但当时发起人都是职工,没有多少积蓄,筹集到这笔钱已很不容易了,且瑞芳的一股,还是由他的妻子向一个女同学处挪移来的。
正式创办商务印书馆的议约,订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三月初三日,在三洋泾桥(现在的延安东路江西路口)的一家小茶馆楼上。股金收到后,即着手购置机器。但由于资金不足,仅购得三号摇架二部,脚踏架三部,自来墨手扳架三部,手揿架一部,以及中西文铅字工具等,所有资金几乎耗尽,后由股东沈伯芬筹划了流动金二千元,才得以周转。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阴历正月初十日正式开业。*初的地址,是在江西路宁波路口德昌里末弄三号,为三幢房屋,租金每月五十余元。夏瑞芳、鲍咸恩、郁厚坤三人工作不分职位,通力合作。无奈流动金还感不足,临时添办些材料工具,如青铅、连史纸等,往往欠账,还要请高翰卿担保,那时高已升任美华书馆的中方经理,帮了他们不少的忙。后来营业日益有了起色,得到了各方面的信任,经济情况逐渐好转。翌年,因房屋倾塌,且不敷应用,于是迁至北京路庆顺里口,为六幢屋子,陆续添置了大阪铸字炉、花旗印书机等。还买了四匹马力火油引擎一只,又设立了木工部。从此,它的业务中心也由印刷转到出版,在管理上全用新法,与当时官办书局袭用的旧法不同。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日本人经营的上海修文印刷局,因故停办,所有机器工具全部贬价出让。“修文”原本投资近十万,由于历年亏损,乃由印锡璋介绍,经过几度磋商,卒以一万元代价归商务收买,计有大小各号印刷机,二、三、四、五、六号铜模以及其他机件工具铅字材料等。商务购买了这些东西之后,业务便大加扩充,印书始用纸型,发展成为一家初具规模的出版机构。当时他们感到我国的印刷技术比较落后,便派鲍咸昌东渡日本进行考察。鲍咸昌归国后大力革新印刷技术,因此营业更加蒸蒸日上。同时推夏瑞芳为总经理,鲍咸恩为印刷所所长,其他发起人亦逐渐进馆办事,出版了好几种书籍,销路*好的,如《华英字典》《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一、二、三、四、五集(由胡洪赉译注),以及《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等等。它的部分书籍改用有光纸印行,比原用毛边纸、连史纸印,便宜三分之二,因此销路益畅。
该馆在创办初期,不分官利和余利,所有盈余都并作营业资金,直到张菊生、印锡璋等投资加入时才重新估值。那时张菊生在南洋公学任译书院院长,他因印件关系,时常与该馆接洽业务。这时夏瑞芳正想扩充业务,准备设立编译所,拟聘张菊生主持,双方一谈,意见相合,同时印锡璋亦有意参加,就由原发起人邀请张、印二人在福州路书锦里口聚丰园菜馆商谈合资经营的办法。*后决定资本额为五万元,除原发起人每股照原数七倍升股外,余以新股招足,这是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的事。
张菊生进馆后,先在北福建路西长康里设立编译所,请蔡元培担任编译所所长,又请了几位学者翻译外文书。为了继续发展,不久又将编译所迁至城内唐家衖,编着和翻译各种参考用书,创刊《外交报》(杂志性质),共出十卷,译印《帝国丛书》和《地理丛书》等,又印行《华英音韵字典集成》两厚册。嗣后出版严复着的《英文汉诂》,**次使用中文书横行排版,开始应用新式标点符号及着作权印花证。
毁于战火的东方图书馆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夜十一时,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进攻上海闸北地区,狂轰滥炸,使上海遭到空前浩劫。我国*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及其附设的东方图书馆,惨遭炸毁,烧了三天三夜,纸灰飘扬,甚至南市和徐家汇一带,上空的纸灰像白蝴蝶一样随风飞舞。这是我国文化无法弥补的损失。
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虽在一九二六年,但图书的收藏,于前清光绪年间商务印书馆建成新屋于宝山路后,就已开始,时为一九〇四年。
据闻归安陆氏皕宋楼藏书出让时,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张元济索得陆氏书目,请示于该馆经理夏瑞芳。那时该馆的资产仅数十万元,夏瑞芳慨然拨现金八万元收购,以备编辑所参考之用,事虽未成,也可见他致力于文化事业决心之大。此后陆续收进会稽徐氏熔经铸史斋、长洲蒋氏秦汉十印斋、太仓顾氏闻斋散出的藏书,辟涵芬楼以储藏。未几,辛亥革命成功,清宗室盛昱意园、丰顺丁日昌持静斋、江阴缪荃孙艺风堂藏书散出,商务又各购得数千百种。凡二十年间,广事搜罗新旧图书,已达数十万册之多。
一九二四年,该馆出其历年盈余中所提存的款项,计规银十一万余两,在总厂对面宝山路西兴建五层钢骨水泥大厦,移涵芬楼所藏图书,充实其中,名为东方图书馆,一九二六年对外开放。一九二九年,添设儿童图书馆,一九三一年,复设流通部,以贯彻服务社会的初旨。
东方图书馆的五层大厦,*上层为杂志报章保存室,及商务历年出版图书保存室。四层为普通书库,占地四千六百方尺,置书架五十六排,共三百七十余架,统长一万四千八百余尺,可藏书四十余万册。四层一部分及三层为善本室,内藏涵芬楼善本书及全国地方志。二层为阅览室、杂志陈列室及事务室等。下层为流通部藏书室及事务室。馆南空场为花圃,南面建西式平房五间,为儿童图书馆。
东方图书馆在“一?二八”之前,藏书五十一万八千余册,图表照片五千余种,居当时全国各地图书馆之首(据杨家骆的《图书年鉴》上载,当时北京图书馆藏书仅四十余万册)。其中除普通书籍外,善本书中,有宋版一百二十九种,二千五百一十四册。元版一百七十九种,三千一百二十四册。明版一千四百一十九种,一万五千八百三十三册。清代较精版一百三十八种,三千零三十七册。钞本一千四百六十种,七千七百十二册,名人批校本二百八十八种,二千一百二十六册。稿本七十一种,三百五十四册。杂本三十一种,三百八十三册。如以旧四部分类而言,计经部三百五十四种,二千九百七十三册。史部一千一百一十七种,一万一千八百二十册。子部一千种,九千五百五十五册。集部一千二百七十四种,一万零七百三十五册。此外一九三一年,还收进扬州何氏藏书四万余册,部分版本正在整理,尚未计算在内。全国地方志约二千六百六十五种,二万五千八百三十八册,内元代纂修者二种,明代纂修者三十九种,清代及民国时期纂修者二千五百二十四种,册数更多。其中有很多孤本,如万历年《吴县志》五十四卷、《旌德县志》十卷、《临江府志》十四卷、《荆州府志》五卷、《黄冈县志》十卷、《大昌县志》六卷、《建阳县志》八卷、《南皮县志》十七卷、《宝鸡县志》三卷。还有,仅有的钞本和原稿如李钟峨的《通江县志》、张凤孙的《泰宁县志》,魏嵉的《长泰县志》,周的《信宜县志》、宋锦的《崖州志》,胡勋裕的《始兴县志》、周叙彝的《安南县志》、孔尚标的《同官县志》、端方的《砖坪厅志》、武全文的《崇信县志》、德俊的《两当县志》、杨镳的《复州乡土志》等,以及仅国外美国国会图书馆有藏的罗定权《资县志》、北京图书馆所藏尚缺卷五的苏佳嗣《长沙府志》全部,科学院所藏尚缺一至四卷的呈麟《南溪县志》全部。至于稀少珍本,更不及备录。外文图书二万余册,其中有十五世纪前出版的西洋古籍多种。
外国杂志报章,也极完备,著名的有荷兰出版的《通报》,英国亚洲文化协会所出版的《学报》,德国出版的《大亚洲及中国》等杂志,都是研究我国国故的参考书,且属全份,尤为珍贵。此外还有福州及上海出版的《教务杂志》,及一八三二年至一八五一年间香港出版久已绝版的《中国汇报》《哲学评论》《爱丁堡评论》等杂志全份,尤为难得。该馆所藏的科学杂志,也很珍贵,如出版已达一百多年的德国李比希《化学杂志》的初版全套,就是远东惟一孤本。
至于我国出版的日报,如上海的《时报》《神州日报》《民国日报》,天津的《大公报》《益世报》,以及清末光绪、宣统之间与《京报》并行的《谕折汇存》,均藏有全份。上海的《申报》《新闻报》,该馆所藏,也都达三十年以上。我国杂志之备有全份者,为数更多,如《新民丛报》《国闻周报》,以及该馆出版的《外交报》《东方杂志》《绣像小说》《小说月报》等等,都是不易搜集的。
赛铜字模的发明
我们读了《梦溪笔谈》,知道隋代已有木版印刷。毕升在一〇四一年,即创始用活字印书。德国人戈敦保于一四四〇年开始用活字版,比我国落后了四百年。这是我们足以自豪的。
商务印书馆的印刷,举凡凸版、平版、凹版,都是很完备的。铅印书册,是利用凸版的,这种印刷,必先浇铸铅字,而浇铸必先有字模。我国文字繁多,《康熙字典》有四万七千多字,《中华大字典》四万八千多字,即通常用的,也有几千个字。如果每个字制一个字模,工作就很不简单,且代价很大。加之字有头号、二号、三号、四号、小四号、五号、小五号、六号、七号等九种,字体有仿宋、楷书、扁字等等,又有长形、方形的区别,要备齐的话,是很不容易的。
至于电镀铜模,那是美国长老会派姜别利(Gamble)来华主持宁波美华书馆印刷教会书报时传来的,先以黄杨刻阳文字,镀制紫铜阴文,镶入黄铜壳子,于是制成大小铅字七种。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年),商务印书馆请字学家把姜氏字体加以厘正,然后如法炮制。奈制造非咄嗟可以立办,且镀制字模,通常用直流发电机来发电,电压在1.5伏特以内,也有用隔膜电池来制字模的。备着一缸,缸的外围,悬挂着预备镀制的铅字,与饱和硫酸铜溶液;内围悬挂锌条和稀硫酸溶液。缸中电压在1伏特以内,经过二十天左右,字心才得成功。再经锯磨锉刨,把字心嵌入铜壳,每个字又须半小时。故每副字模制造时间,约一个月。
商务制版厂厂长唐凌阁及照相股股长张沾卿、工友林九龄,经过共同研究改革,于一九三五年发明了赛铜字模,又名培珀字模。这种字模有铜模的效用,却无铜模的缺点。且制成仅须一刻钟,成本也很低廉。从此大大地推动了商务印刷事业的发展。
……
郑逸梅(1895-1992),苏州人,本姓鞠,名愿宗,后改姓郑,谱名际云,号逸梅,笔名冷香。32岁入上海影戏公司,并参加南社,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
《跳出思维陷阱》内容简介: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轻松化解争端,快速达成共识?怎样把握时机,不做亏本买卖?怎样用最省钱省心的方
溪山话本:林冠夫小品文集 本书特色 《溪山话本:林冠夫小品文集(特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溪山话本:林冠夫小品文集 内容简介 NULL溪山话本:林冠夫小品文集 ...
绝妙好词笺 目录 前言绝妙好词笺《绝妙好词》原序《绝妙好词笺》序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绝妙好词笺》七卷《绝妙好词》纪事卷一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西江月...
《去你梦想的方向,过你想过的生活》内容简介:阅读经典是使人生达到至高境界的一种锤炼方式,这些经典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艺术上醇厚
《颜氏家训》内容简介: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序志》篇里阐明了自己写这本《家训》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
谈诗论文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先秦至近代论诗谈文的篇章,所取都是在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价值的作品,兼顾其学术意义和美学成绩,力图呈现出中国古代诗文评的传...
《暗物质探索者:密室黄金之谜》内容简介:本系列是两极科学家、科学文学作家位梦华所著的儿童科幻小说。书中的爱斯基摩小伙子小摩
里尔克在诗歌读者的心目中一直是个被上天选中的诗人,他的诗歌总是升华到接近神的领域。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里尔克的吸收能力,
毛笔信-中国诗歌-(第7卷) 本书特色 《毛笔信·中国诗歌(2010第7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笔信-中国诗歌-(第7卷) 目录 头条诗人生活(组诗)卡座...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中
师 本书特色 中国素来是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亦不胜枚举。散文一体,论者尽有不同解释,但涉及风格之丰富多样,语言之精...
经典国学读本:诗经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
全宋词审稿笔记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全宋词》修订本的审稿笔记,为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次子王仲闻先生审核《全宋词》修订稿时与唐圭璋先生互相探讨的记录,其中包含了增...
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1858~1940)是瑞典的优秀女作家,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拉格洛夫生于瑞典西部的一个陆...
子恺日记 本书特色 为方便读者阅读,也为了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走进丰子恺的文艺世界和精神世界,海豚出版社将丰子恺的文学和艺术教育类作品,按照一定的“主题”予以分门别...
乡关何处-传世散文经典 本书特色 本套书从中国现代散文作品中精选了数百篇佳作,按照爱情、友情、乡情等不同主题,分别成册。在这些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传世作品中,你...
给阅读留一份纪念:一位学人的读与思 节选 :生命的遇合(自序) 200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我出了本书——《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解读》。书出版后,...
《机场里的小旅行》内容简介:2009年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他可以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
莎士比亚文集[全四册] 本书特色 本套文集精选莎剧中*精彩、*受欢迎的14部作品,朱生豪先生的经典译本、吉尔伯特等画家的著名插图,全4册每册前面都有彩色插图16...
杜甫集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圣贤智慧的缩影,全书简单明了,内容丰富,是本让你一见就知圣贤思想的读物。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就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