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

金泽

作者:李天纲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7-12

评分:8.4

ISBN:978710805936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李天纲

195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长期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宗教历史和上海地方文化研究。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系主任、利徐学社主任,兼任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

代表作有:《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与意义》《跨文化的诠释经 学与 神学的相遇〉〈明末天主教三柱石论教文笺注〉《历史活着》。译作包括:《中国民间崇拜》《清廷十三年》(2012)。主编〈徐光启全集》《增订徐光启年谱〉〈万国公报文选》《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马相伯卷》等。

作品目录

绪论 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民间宗教:渊源与反省
全球—地方化时代的信仰
世俗化与都市宗教
金泽古镇:现代的边缘,信仰的中心
江南、上海和世界
上篇 金泽的祭祀生活
第一章 市镇祭祀:地方性知识
江南宗教
金泽的祠庙
市镇信仰:空间的发现
回归,抑或内部转换?
第二章 众教之渊:金泽镇诸神祠
东岳大帝:从朝廷到地方
杨震庙:江南草根信仰
刘王庙:蝗神、水神和文神
二王庙:礼失求诸野
五路神:秩祀,淫祀?
城隍神:城市型地方认同
关帝庙:官民共奉的信仰
第三章 祀典:民间宗教与儒教
周孔之教与孔孟之道
祀典与淫祀
洪武改制:汉人信仰的重建
官民合作模式
方志中的祠祀改革
第四章 私祀:民间宗教的秩序化
中国宗教体系
县、镇、乡宗教生活的秩序
中国神祇的分类学
下篇 江南祭祀之源
第五章 佛道兼容:合一的基层信仰
颐浩寺模式:现代性问题
三种佛教:士绅的力量
民众佛教:基层的活力
佛教复兴:都市化革命
第六章 三教通体:士大夫的态度
三教通体
“鬼神之为德”
三教一源
合于民间宗教
第七章 社、会:民间祭祀的结构
市场圈:“施坚雅模式”的修正
祭祀圈:市镇祭祀共同体
庙会与方域认同
香汛:庙会、性别与组织
第八章 汉人宗教的基本形式
汉人宗教的基本形式
魂魄:儒学本体论
鬼祟:民间祭祀之源
血食:祈、报及“祭如在”
焚香:人神沟通之具
设像:非儒教主张
总论 中国的宗教与宗教学
“中国根柢”:江南祭祀的底色
宗教普遍性:傩、巫觋、萨满教
儒家宗教性:中国有宗教
宗教对话:中西会通之具
都市化:宗教的基本与变革
新路径: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主张
后记
参考书目
· · · · · ·

作者简介

李天纲

195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长期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宗教历史和上海地方文化研究。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系主任、利徐学社主任,兼任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

代表作有:《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与意义》《跨文化的诠释经 学与 神学的相遇〉〈明末天主教三柱石论教文笺注〉《历史活着》。译作包括:《中国民间崇拜》《清廷十三年》(2012)。主编〈徐光启全集》《增订徐光启年谱〉〈万国公报文选》《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马相伯卷》等。

精彩摘录

民间宗教(FolkReligion,Folklore,PopularReligion,etc.)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明清以前并不存在。19世纪以后,中外学者用现代学术标准,在中国人的儒、道、佛“三教”论述基础上,共同构建起这门新学科。明清之前,学者辨教,“三教”而已。三教人士将民众的祭祀、崇拜行为斥为“私祀”“淫祀”,但并不特别分类,并不统称为“民间宗教”。

——引自章节:绪论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天主教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来华后,和儒生对话,沾染了儒教色彩。他对民众崇拜行为的批评,和正统儒家对淫祀的鄙视接近,这类行为被称为“迷信”(Superstition)

——引自章节:绪论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