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教授将《桐城派十二讲》书稿送给我看,托我写篇序。我遵嘱拜读《桐城派十二讲》稿之后,深感它仿佛在我面前展现出一幅桐城派研究蓬蓬勃勃、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景象,犹如春风扑面、百花竞放,使我满目生辉;桐城派研究后继有人、人才济济,如同雨后春笋,竞相破土而出、势不可挡。这令我备受鼓舞,不禁为之拍手点赞。令我感受深、感到值得点赞的是,《桐城派十二讲》具有“四性”的特色:资料的丰富性。《桐城派十二讲》作者不仅把视野扩展到过去很少涉及的桐城派作家,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历史资料,而且对*近十几年来桐城派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累累成果,皆作了翔实的搜集和列举。这为我们今后把桐城派研究引向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许多便利。视野的广阔性。《桐城派十二讲》不仅以主要篇幅把桐城派作为文派来阐述,而且把视野扩展到了桐城诗派和桐城学派。在研究对象上,也不再局限于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及姚门四杰、曾国藩及曾门四大弟子,而是扩展到戴、方之前的方以智、钱澄之,与曾国藩同时期或稍后的邵懿辰、孙衣言、刘蓉、孙鼎臣、李元度、俞樾、郭嵩焘、马其昶、高步瀛、李景濂、严修、谷钟秀、籍忠寅、王振尧、邓毓怡、常堉璋、梁建章等过去很少引人注目的桐城派作家。其视野之广,所涉及作家之多,研究领域之深,皆实属罕见,足以制胜。阐述的概括性。《桐城派十二讲》虽然只有十二讲,篇幅不长,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对桐城派研究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作家的生平、思想、成就和特色,还是流派的创始、形成、发展和衰落,无不作了概括的阐述和介绍,为我们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桐城派,提供了一幅颇为简明扼要、一览尽知的蓝图,堪称要言不烦,弥足珍贵。
“桐城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厚重安徽地域文明的一个突出亮点,《桐城派十二讲》从不同角度对桐城派的历史和艺术特质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将了解桐城派的发生、发展路径及桐城派作家的学术思想及成就,也使“桐城派文化”得到很好地推介和弘扬。
《桐城派十二讲》:于经学之外,桐城派史学研究成果亦十分丰硕。清代是古代《史记》研究的高峰期,无论是在考证方面还是文学品评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桐城派一直持有研习《史记》并以太史公笔法为宗的传统,自归有光、方苞至吴汝纶、林纾,都为《史记》研究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如方苞《〈史记)注补正》、吴敏树《(史记〉别钞》、郭嵩焘《〈史记)札记》、吴汝纶《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等。同时,桐城派作为清代*大的古文流派,亦贯以韩愈、欧阳修、归有光等人崇尚《史记》的传统,于清代考证《史记》盛风外,开《史记》文学性研究之生面,对其文章的审美价值、行文之法及艺术风格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以此作为其派文论的重要来源,进一步发掘了《史记》的文学内涵。同时,于学术其他门类上,桐城诸子亦有涉及。如清末著名学者、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以宗经为本,撰《三经谊诂》,自谓为文而不求之经是无本之学。同时,其亦兼及子史,旁及佛典。其在道家经典研究方面的代表作《老子故》《庄子故》,以严谨翔实的考据及简练深远的义理阐发赢得当时学者的认同,严复《侯官严氏庄子评点》、钱穆《庄子纂笺》都多有参考《庄子故》之处,刘文典、闻一多等学者的注解亦常征引马其昶的观点。可见其影响深远。其研究先秦典籍的代表著作《屈赋微》,大量搜集桐城派前人对屈赋的评价,形成桐城派屈赋学的总结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甲午战争后,变法维新思想高涨,西方文化大规模传人,坚守理学阵营的桐城派面临严峻挑战,但是“历史毕竟前进到非从根本上打破理学传统不可了”①,以理学经世为理论基础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西学之争成为主要矛盾。在过往的评价体系中,晚清时期的桐城派经常被视为排斥新学的顽固派而受到猛烈抨击。事实上,吴汝纶、姚永概等人都是当时新式教育的引领者,他们主动接触西学以求救亡图存之法,绝不应以“守旧”“顽固”等欲加之罪一言蔽之。吴汝纶为同治四年(1865)进士,授内阁中书,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人曾国藩幕府时曾协理“洋务”,后入李鸿章幕府接触了更多的西方书籍,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他的思想比较开通,主张研习西学,“观今日时势,必以西学为刻不可缓之事”①。其主讲莲池书院时,曾特聘英文、日文教师,又为严复译《天演论》《原富》和美日学者多种著作写序,倡导启蒙,“窃谓今后世界与前古绝不相同,吾国旧学实不敷用……非有实在本领,不足与外国人才相抵”②。除此之外,吴汝纶还倡导以废除科举为首要的教育改革,他认为只有教育上破旧立新,方能转变社会风气和士人思想,培养“经世致用”的合格人才。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发轫于隋唐,中经宋、元、明等朝,到了清代已经承袭一千多年。这种考试制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的命题来源,以“八股文”为主要的选才方式,制度僵化后所选拔出的人才已难堪抵御西方列强炮火的大任。他认为,应该向日本那样深入地学习西方知识才是为谋富强之正道。严复赞:“吾国人中旧学淹贯而不鄙夷新知者,湘阴郭侍郎后,吴京卿一人而已。”③姚永概也接受了新学创办的使命,并亲自前往日本学习,可见其并非完全固守从前的旧思想体系。如果桐城派是一个彻底的顽固守旧派,又如何不辞辛苦远涉重洋去考察?……
江小角,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桐城派、近代思想文化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在《文物》《文学遗产》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张英全书》《张廷玉全集》等专著数部。 方盛良,文学博士,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桐城派、清代经学与文学、清代地域文化。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献》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盛险峰,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桐城派、中国古代史。在《史学集刊》《安徽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吴怀东编著的这本《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是时代学术坊丛书之一,收录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的研究三曹及魏晋文学的论文十九...
(精)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古文辞通义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厚达89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王葆心,我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对经学、文学、史学、哲学、方志学、...
长江流域诗词史论 内容简介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介主编)、...
科技新闻讲坛 内容简介 美国英语广播教学系列丛书简介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美国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我国广大群众直接向美国人学习地道、...
粮食输送机械与应用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作为轻工、粮食类院校的教学用书,亦可供输送机械厂、加工企业、粮库等单位技术人员自学、参考,并可作为企业的职工培训教材。粮食...
在遥远的北美异国,高力伟走过了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灵魂的漂泊比躯体的漂泊更令他刻骨铭心。作者阎真以他特有的相关素细腻的文
中国文史经典讲堂-先秦散文选评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择取的是汗牛充栋的中国文史作品中*光辉灿烂的精华,它们不只文采斐然,更代表了所处时代的思想先声。国内*权威的学...
《合同法总则研究(全2册)》内容简介:《合同法》总则编是总结我国立法经验、吸纳世界各地先进制度的产物。它不仅是整部《合同法》
文学评论精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内容简介 由王蒙担任主编、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选编的《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由《中篇小说精选》、《短篇小说精选》、《小小说精选...
塑造引人注目的个人形象 目录 一、引言二、感谢三、**部分:塑造引人注目的个人形象四、第二部分:与众不同:如何引人注目的诸战略五、第三部分:劝说的学问:使其为你...
大地脉动 内容简介 这既是一部从国土资源角度切入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是一部宏扬新时代的主旋律之作。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既直面现实又表现了改造现实的勇气和力量。作品围...
女のヒモだった久は、かつての同級生・小田と偶然再会する。仕事や住むところが見つかるまで自分と暮らせばいいという小田の申し
《大众的反叛》诞生在20世纪30年代,这是“大众民主”正在成为欧洲政治生活主导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公众逐渐取代传统的社会精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奥地利人、犹太人、小说家、传记作家、和平主义者、世界主义者。他在青年时期就显露出
琼瑶全集10--一颗红豆 内容简介 本书精彩片段:凌晨。天色才只有些儿蒙蒙亮。可是,夏初蕾早就醒了。用手枕着头,她微扬着睫毛,半虚眯着眼睛,注视着那深红色的窗帘...
当灯火逐盏熄灭,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听遗落了的一切,终于,只能成为,你的昔日,我的昨夜……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生于四川
绘画与文学-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丰子恺所著的《绘画与文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共4章,分别为文学中的远近法、文学的写生、绘画与文学、中国画与远近...
名家图说薛宝钗-(图文版) 本书特色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
徐评外科正宗校注 内容简介 片断:漫肿难治焮肿易,总论中间法可凭。漫肿者,肉肿疮不肿也;焮肿者,疮肿肉不肿也。疮之阴阳于此分,症之顺逆于此决。凡疮初起,理当升发...
历史莽原中的这一半与另一半 本书特色 女术视野审视女性写作奥秘,女性主体语言解读女性生命潮汐。历史莽原中的这一半与另一半 内容简介 历史是一个混乱的过程,置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