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辞通义》是一本学习、创作、研究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也是一部集历代古文之学之大成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分为六篇。其中《解蔽篇》说古代散文写作*常见的弊病及其解蔽之方,《究指篇》说学习、写作古文的“宜定”、“宜求”、“宜行”之事,《识途篇》说古文的“读法”、“讲法”、“作法”、“格法”以及文家“性质之对照”和创作中的“经历之境界”。《总述篇》说古文体、用的“归宿”问题。既用“三种统系说”剖析历代流派、作家和不同时代古文的特点,又从创作主题(涉及作者地位、人品、气质、情感)角度,时代、地域文化角度,以及古文和经、史、子关系的角度细说问题特征和古文发展历史,还从审美角度言及评论家品评古文的“艺术总要之述”。《关系篇》说古文创作的“难”、“易”论,三类题材的研究法,以及告语文、记载文、解释文、议论文的作法。《义例篇》则介绍古文写作中引书、称谓、标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编辑别集总集的一般方法。
★16开精装,厚达89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王葆心,我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对经学、文学、史学、哲学、方志学、民俗学、教育学、目录学均有深入研究。治学主张义理、辞章、考据三者寸巨重,尝谓“有棱有脊,方可言学;有本有源,方可言识”。生平著述100多种
★《古文辞通义》原名《高等文学讲义》,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版。而《高等文学讲义》以其1900年前所作《汉黄德道师范学堂文学讲义》为基础订补而成
★出版后,广受欢迎,被广西、河南两省各学堂采用,马其昶、姚永朴、林纾、陈衍等学者都对这部讲义赞誉有加,林纾称为“百年无此作”
★再版后,更是受到学界的美誉,王先谦称之为“今日确不可少之书”,众多同仁“为诗纪之”
★书中“文之总以地域者”专章,首倡文学与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持“夫文者,时与地与人,三者相积而成者”的观念,系统考察文学与地理的关系,在地理影响文学的途径、历代文学家地理分布、南北文学相竞相合的历史发展规律等方面多有创见
《古文辞通义》是一本学习、创作、研究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也是一部集历代古文之学之大成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分为六篇。其中《解蔽篇》说古代散文写作*常见的弊病及其解蔽之方,《究指篇》说学习、写作古文的“宜定”、“宜求”、“宜知”和“宜行”之事,《识涂篇》说古文的“读法”、“讲法”、“作法”、“格法”以及文家“性质之对照”和创作中的“经历之境界”。《总术篇》说古文体、用的“归宿”问题。既用“三种统系说”剖析历代流派、作家和不同时代古文的特点,又从仓。作主体(涉及作者地位、人品、气质、情感)角度,时代、地域文化角度,以及古文和经、史、于阗系的角度细说文体特征和古文发展历史,还从审美角度言及评论家品评古文的“艺术总要之术”。《关系篇》说古文仓。作的“难”、“易”论,三类题材的研究法,以及告语文、记载文、解释文、议论文的作法。《义例篇》则介绍古文写作中引书、称谓、标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编辑别集总集的一般方法。
王葆心(1869-1944),字季,号晦堂,又号青坨,湖北罗田人。早年肄业经心书院、经古书院和两湖书院。1903年乡试中举(癸卯科举人)。1907年举贡考试名列第一,同年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兼图书馆编纂,后任学部主事,又被聘为礼学馆纂修。辛亥武昌首义,与革命党人周泽春等在天津筹组天民社,任《天民报》主编。1912年任湖北革命实录馆总纂,主编《湖北革命实录》。1922年至1926年,执教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均为武汉大学前身名称)。1928年至1934年,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任教期间,曾于1923年兼任湖北省国翠馆馆长,1932年任湖北通志馆筹备处主任,与甘鹏云、龚宝琳共同主编《湖北文征》。1934年任《湖北通志》总纂。1938年避难故里,任罗田县志馆馆长,兼《罗田县志》总纂。1943年9月,抱病前往罗田天堂寨考察宋、元、明末民族英雄据险抗敌遗迹,次年3月去世。讣告传至重庆,各界人士举行追悼会,董必武亲往吊唁,并送挽联云:“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
王葆心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对经学、文学、史学、哲学、方志学、民俗学、教育学、目录学均有深入研究。治学主张义理、辞章、考据三者寸巨重,尝谓“有棱有脊,方可言学;有本有源,方可言识”。生平著述100多种。代表作有《历代经学变迁史》、《经学研究法前编》、《经文杂记》、《经学讲演录》、《群经图志》、《非常异义举例》、《古文辞通义》、《文学源流》、《中国文学历朝体派略》、《晚唐诗研究》、《宋诗派别考》、《艺林演雅》、《渎蒙小记》、《虞初支志》、《湖北诗征长编》、《中国历史讲义》、《讲授中国历史脞论》、《史学表》、《宋季淮西六砦纪事》、《明季江淮七十二砦纪事》、《天完志略》、《续》、《再续》、《三续》、《燕京古今朝市丛载》、《先秦诸子学案长编》、《心灵学类证》、《方志学发微》、《土民丧礼通纂》、《民俗证古》、《中国教授史》、《教育原理》、《金石书目》、《小说提要》等。其中,《历朝经翠变迁史》中的《经学九变图》被曰人北村泽吉引入《儒学通论》,广为东亚、欧、美学者所重。《古文辞通义》,被古文专家称为“百年无此作”(林纡语),“今日确不可少之书”(王先谦语)。《方志学发微》更是近现代方志学的开山之作,乃“集方志学之大成”(张春霆语),是“旧时代方志遗产的总结,新时代方志革新的先驱”(闻惕生语)。
在男校读书的绪纯,鞋柜里每天都塞满了情书。虽然他不满地表示:“要和我交往就光明正大地来。”但是他的青梅竹马凑,却无法就这样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9章,包括:“中国土地 炎黄子孙:台湾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透视”、“中央王朝体制下的台湾历史沿革”、“沦丧与光复...
团购:鲁迅与萧红作品民国初版影印本6部 本书特色 ★ 外文出版社出版,鲁迅作品、萧红自编诗稿初版首次面世★ 均完全依据蓝本原大、原版式、原封面影印,以保留初版本...
六言诗体研究 本书特色 《六言诗体研究》: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河南系列。六言诗体研究 内容简介 六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较有影响的一种体式,是一种珍贵...
孤单的三十岁生日,林寒鼓起勇气到同志酒吧召妓,终结自己的处男生涯。一夜情过后,他又包下叶修拓一整个月,虽然享受到虚拟情人
医灯续焰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潘楫所撰,共21卷。宋代崔嘉彦撰成《四言脉诀》一卷,后经明·李言闻删补,更名《四言举要》,潘氏在此基础上逐句予以注释撰成此书。该书...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
中国小说戏曲的发现 本书特色 《中国小说戏曲的发现》是由罗书华和苗怀明共同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小说戏曲的发现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一百多年小说戏曲文...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好吃还能成家!这是我
粮食输送机械与应用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作为轻工、粮食类院校的教学用书,亦可供输送机械厂、加工企业、粮库等单位技术人员自学、参考,并可作为企业的职工培训教材。粮食...
文学史的命名与文学史观的反思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是对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文学史的命名和文学史观的反思,借助“民国文学”这一较具启发性的概念,作者重新梳理了文...
最后的浪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7章内容即:*后的浪漫:20世纪90年代文学潮流、“全球化”陷阱与文化认同焦虑、穿越世纪的城市季风等。最...
中国小说理论史 本书特色 这部书从小说概念初生,写到现代小说理论形成之前,总结了我国小说理论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学术界对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发展很快,成果累累。本...
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 本书特色 《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 内容简介 《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共分五...
肿瘤的蛛丝马迹 本书特色 尽管人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诊法手段日新月异,生命预后也大有改观,但是离彻底控制这种令人为之色变的疾患尚有较大距离,尤其...
本书是布老虎中篇小说书系中的一册,书中所选的中篇小说,大多是那些表达“沉默的声音”的作品,写的是所谓的“属下”阶层,仍然
艳遇这种事情,福祸难料。至少对于生活态度严谨的杜冉而言,简直是场天外飞来的灾难。他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和合作的艺人发生
跟大师学国学-中国小说史略 本书特色 思想家 胡适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作家 郑振铎这本书校辑的周密精详,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追得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审美的激变 内容简介 陈晓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是北大中文系教授。本书汇集了作者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近期的有代表性的...
检察机关侦查实务3:《讯问对策.询问技巧.翻供翻证》卷 目录 讯问对策1.如何做好检察机关侦查案件的讯问工作一、讯问概述二、讯问应遵循哪些原则三、如何避免指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