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伤寒发微》是曹氏40余年对《伤寒论》探索的心得,论
述密切临床,精湛允当。曹氏研究仲景学说主要依靠自学,但
学术思想主要受张隐庵和黄元御影响:学宗张隐庵、黄元御,
但他既不守隐庵维护旧论之说,亦不守元御狃于五运六气之论,
惟于张氏之说药,黄氏之重阳,则每申其义而扩充之(《任应秋
论医集》)。仲景原书经王叔和收于荒残散乱之余,字句不无缺
失,任意增补,已不能吻合原著,加之数千年来传写之讹谬,
笺注者非惟不敢置议,抑且于不可解者而强解之。曹氏注释
《伤寒论》一洗空泛之浮论,专务实学,考据精详,凡无字之处
必反复探讨,一再解释。而仲景之不出方治者,综而核对,甚
为周密,提出方治,以启示后来。曹氏不但精于医理,尤精于
脉理。在以脉论病时,他说:“医道之失坠,咸由于传授之不
精,而误认于脉者,亦复不少,即以弦脉论之。今人皆知弦脉
为肝胆之脉,以条畅柔和为无病之脉,而非病脉。若弦属少阳
者,为疟、为饮邪、为水气、为肋下偏痛。夫疟脉自弦,汗液
积于皮里膜外,而太阳寒水非一汗所能尽也。合诸观之,则弦
脉属于少阳者,手少阳三焦为多。独怪近人一见弦脉,便称肝
阳,蒺藜、滁菊、金铃子、延胡索、沉香片、柴胡、白芍等杂
凑成方。吾正不解所治何病。”
曹氏《金匮发微》,在体例上*大特色,就是书中附录大量
个人治验,突显其“考验实用”,能于诸家注释之外独树一帜。
不为前贤所囿,于原文又多删订,计藏府经络篇1条,痉湿喝
篇1条,百合狐惑篇1条,疟疾篇1条,五藏风寒积聚篇7条,
痰饮篇l条,惊悸吐衄篇2条,疮痈肠痈篇l条,妇人产后篇2
条,妇人杂病篇4条,凡2l条。曹氏之学,提要钩玄,诠解精
当,其卓异之处在于,凡经文之错简必校订之,前人注释之谬
误必纠正之,复取平日经验方案附于经文之下,以明仲景方治,
效如桴鼓,使后学者,循是以求,不难人仲景堂奥,为其信而
有征。曹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精神,使他把
亲身实践老老实实地写出,没有经验的宁缺毋滥,绝不妄加评
判,但对临床验证过的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仲师对“虚劳
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主以崔氏八味肾气丸。然曹氏
曾用之,却绝然不应,便易以天雄散。他认为,原肾藏所以虚
寒者,则以肾阳不藏之故,肾阳不藏,则三焦水道得温而气反
升,水欲下泄,虚阳吸之,此水道所以不通也。方用龙骨、天
雄以收散亡之阳,白术补中以制逆行之水,桂枝通阳以破阴霾
之寒,于是天晴云散,水归其壑矣。所以他说:“治病不经实地
考验,往往失之悬断。”另外,世人皆论蒲灰为蒲黄,曹氏经临
床验证后指出蒲灰即溪涧中大叶菖蒲,味咸能降,味辛能开。
并举王一仁先生在广益医院治钱姓男子,腹如鼓,股大如五斗
瓮,臂如车轴心,头面皆肿,遍体如冷,气咻咻若不续,见者
皆曰必死。其取药房中干菖蒲一巨捆,炽炭焚之得灰半斤。随
用滑石和研,麻油调涂遍体,以开水调服一钱,日三服,明日
肿减大半。三日而肿全消,饮食谈笑如常人。又举自己治谢姓
小儿,茎及睾丸明若水碧,令制而服之,一夕得小便甚多,其
肿即消。经方之妙,不可思议。曹氏尝云:“药不由于亲试,纵
凭思索理解,必有一间未达尔。”他对药物的功用不但观察其效
验,而且对有毒中药必亲自尝试而后用之。这种为治学而不以
身家性命为念的精神,的确难能可贵。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是曹氏长期临床效验
的缩影和精华荟萃。曹氏一生治医专宗仲景,以善用经方闻名。
其间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医案存稿绝少,由门人姜佐景整
理,佐以说解,名日《经方实验录》。分上中下3卷,共计92
案,内有16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其中大多医案有一剂知,
二剂已,甚则覆杯而愈的效果。此外,还有《曹颖甫先生医案》
一书,是由王慎轩随曹颖甫侍诊时抄录整理汇编而成,为搜集
附列的治验。曹氏益信经方,并亲身体验经方愈病之奇妙,并
将其用于家庭。正如他在原序中言:“用大剂附子理中,则自先
母邢太安人病洞泄始;用皂荚丸,则自母氏病但坐不眠,时吐
浊痰始;用十枣汤,则自母氏病痰饮始;用甘草粉蜜汤,则自
家婢病蛔厥始;用大黄牡丹汤,则自若华母潘氏肠痈始。莫不
随时取效,其应如响。”曹氏以擅用峻猛之剂而闻名,他说:
“痰饮证之有十枣汤,蓄血证之有抵当丸,皆能斩关夺隘,起死
回生。”他验证了蓄血证当用抵当汤而用桃核承气汤的不足,并
警示后来:“世有畏方剂猛峻而改用轻剂者,请以是为前车之
鉴。”还佐证了仲师猪发膏煎治黄疸,桂枝汤治脑疽,矾石汤治
脚气,猪胆汁导法治吐血患者瘀结大便不通,小半夏汤失效的
原因是用制半夏而未用生半夏等等。自己还发明了枯痔散治外
痔,羊肉当归汤治男子精冷不育,并言屡试而效,阅者尚能传
布,功德莫大焉。
曹氏注重临床实践,常借临床验案阐发病症变化机理,并
以此进一步验证仲景经方的临床实用价值,对理论与临床的结
合,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点校说明:
1.《伤寒发微》、《金匮发微》底本为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
社据千顷堂纸型《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经方实验录》底
本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姜佐景医庐铅印本。为保持原貌,
对于每部书的内容不删节,不改编,只做标点、句读和校勘,
对较少数难懂字句,做了简明的注音和训释方便起见,为检索
作调整对目录标题略。
2.原书系繁体字体,今一律易为规范的简化字;通假字或
异体字,或径改,或保留,并在点校栏中加以说明;原书系竖
排本,现易为横排本,依照惯例,书中的“右”或“左”,一
律改为“上”或“下”字。为保持原著原貌,药名、处方及用
量,原则上照原书不改;为尊重作者处方原样,书中出现犀角、
牛黄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药,仍予保留,读者临证时可处以相应
的替代品;古人引书往往撮要旨而删繁节,作者在引用他著在
实质上没有重要差别,不影响文义者,一律不予校补以保持
原貌。
点校者
2007年10月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问日: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
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日:其人素盛今瘦,水
走肠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
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
谓之溢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首节先辨四饮之名,次节进求四饮之义。水与津液并居,
则为痰饮;痰粘胸膈,水湿流入痰囊,倒悬肠间,则为悬饮;
水溢四肢,则为溢饮;水痰为冲气上激,支撑胸膈,则为支饮,
是为四饮定名。夫所谓痰饮者,太阳寒水,失于开泄,外不达
于皮毛,内不行于下焦,于是留积成痰;人体水分与血分平均
则盛,水气不达于皮毛肌腠,血肉中水分不充则瘦,、故病痰饮
者,往往素盛而今瘦;水痰下注大肠,则漉漉有声,此肺病延
入大肠之证也。所谓悬饮者,水至中焦,阳气不足,不能直达
下焦,于是结于胁下而病支满,咳则痛引胸胁,此下焦不通之
证也。所谓溢饮者,表汗不泄,与太阴之湿混杂,即身体为之
疼重,疼重者,脾阳不运,肌肉为水气所痹也;水流四肢,则
四肢肿,谓水从中道外溢也;所谓支饮者,冲气从下上逆,支
撑无已,故咳逆倚息不得卧;表里水气壅塞,故其形如肿。此
则四饮之义也。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
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
在肾,心下悸。
心为君主之官,居清阳之位,诸脏可以有水,而心脏不当
有水。所谓水在心者,直以水气凌心言之,水气不能作汗外泄,
内陷中脘,则心下坚硬而短气;恶水不欲饮者,心阳被遏而中
气寒也。肺主皮毛,卫气充,则太阳寒水,外泄皮毛而为汗;
卫气虚,则太阳之气留于胸中而为水。胸中阳气蒸化,乃一变
而成似痰非痰之涎沫,吐之不已;津液日耗,乃欲饮水,水人
不化,涎沫益多。脾主一身肌肉,而为湿脏,水湿混杂,伤及
中气,肌肉不禀中气,故少气而身重。肝脉布胁肋,水在胁下,
故日水在肝。太阳之脉,夹脊抵腰中,与三焦水道并行,中焦
水道瘀积,则胁下支满。胁下为寒水之脏,水道痞结,故嚏而
痛,其实病不在肝也。肾水上泛,水气凌心,故心下悸。是谓
五脏饮。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胸中有留饮。其人
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留饮之来源不同,证情则往往相类。阳气痹于外,则水邪
停于里,此其握要之区,不可不察也。大抵病之所由成,莫不
起于形寒饮冷。形寒者当发汗,汗出太过,内脏燥实,是病阳
明;汗出不彻,即为留饮。饮冷者中气先病,水陷于胃与大肠,
转为濡泻,是病太阴;水气停蓄上膈,亦为留饮。以手人冷水
浣濯,亦多病此,为其阳气痹也。以上二端,病根皆中于太阳,
太阳阳气微,则汗尿俱少,始则水停心下,心下当胃之上口,
久留不去,寒气遏其心阳,甚则为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之乌头
赤石脂丸证;轻则背冷如掌大,而为小青龙汤证。夫饮入于胃
之水液,由脾肠从小肠吸收(此脾脏,西医谓之辟,胰液所出),上输胸
中,是为中焦;由胸中散布皮毛,是为上焦(二焦皆上行);散布
不尽之水液,还入内脏(伤寒所谓津液还人胃中),由肾走膀胱,是为
下焦。下焦不通,则留积胁下,水停腰部,而痛引缺盆(缺盆,
俗名琵琶骨,在肩内齐头处),咳嗽则痛不可忍,故欲咳而辄已。已
者,中止之谓(辄,原作撤,音近之误)。此为支饮之十枣汤证。胸膈
阳微,不能作汗,则水留膈上,阻塞肺脏出纳之气,因病短气;
水在胸中,津液不得上承,故渴(必喜热饮);水不循三焦故道下
行,乃流溢四肢而历节痛,此为当发汗之溢饮证,于麻黄加术
为宜。水寒不得阳热之化,则其脉沉弦,故日脉沉者有留饮。
若脉不见沉而浮,则犹为风湿证耳。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
其人振振身囗,剧必有伏饮。
伏饮之证,以痰满喘咳为见端,一触外寒,即突然呕吐涎
沫,寒热交作,背痛腰疼,呕吐剧时,目泪进出,全身日囗动。
所以见寒热者,伏饮本起于太阳,加以新寒,则太阳标本同病。
太阳之脉在背,夹脊抵腰,以呕吐牵动经脉,故疼痛;气进于
头,故目泣自出;阳衰气弱,故全身振振啁动。今之医家,动
以囗动为肝风,殆不然也。(按:此证仲师不出方治,似宜真武汤加五味干
姜细辛,未知然否。)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
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里虚。脉偏弦者,
饮也。
曹颖甫与丁甘仁为莫逆交,常探讨医理,甚为相得。所著医书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等,理论透彻周详而又切实用。曹氏还能书、善画、工文章。擅画梅,毕生风骨寓于画意,傲气凌然。八一三事变,曹避居故里,拒绝出任维持会会长,坚贞不屈而被日军杀害,其史迹载入江阴忠义祠。
曹颖甫三书出版前言
曹颖甫(1866—1937),江苏江阴人。讳家达,一字尹甫,
号鹏南,晚署拙巢,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经方派医
家。曹氏一生致力于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研究,强
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提出“经方实践”,即在临床实践中验证
经方的主张;他在研究经方的同时,并不反对时方,认为《伤
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lI缶床辨证论治的根本,强调“经
方”是后世方剂的基础,中医应当从源寻流而不应该舍本逐末。
《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是他研究仲景医学的结晶
乙型肝炎良方1500首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治疗乙型肝炎秘方、验方、经效良方1500余首,其中有全国著名肝病专家关幼波及董建华、潘澄濂、路志正、颜德馨、时振声、关...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一) 本书特色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1)》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法律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诲军学术...
法兰西文学大师十论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作者对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左拉、萨特等法国文学巨匠评论与鉴赏的研究成果。 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史,归根结底,就是作家作品...
中国文学家辞典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本书荣获第十一届国家图书奖★ 编纂者汇集了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如王运熙、程俊英、陈伯...
十二岁左右的男孩埃德加随着母亲来到塞默林疗养,在这里遇上一位男爵,马上和男爵成为朋友。后来男孩发现男爵的兴趣并不在于自己
风云第二部-6 本书特色 《风云》是香港漫画宗师马荣成的代表作,该漫画集武侠、科幻、神话于一身, 为香港漫画销量之冠。更先后改编为小说、电影、游戏、电视,都曾引...
现代家庭实用宝典--麻将入门 内容简介 在家庭上学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难题,人们往往希望能找到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快捷方法。以便能更好的生活。随着生活水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词学/民国诗学论著丛刊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词学以词话、词选、词籍序跋、论词诗词、论词书札为主要文献载体,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进而衍生出不同的词...
河豚 内容简介 开始时讲述的很像一个传统的寻宝故事,不过很快就在这个故事进而套上与尼姑的情感有关的弈棋故事,接着又套上了一个盗窃一百万现金的故事,这样就使得伤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新的裂变与新的挑战、我对当前文艺创作状况的若干认知与思考等内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
悬疑小说创作指导-弗雷的小说写作坊 本书特色 詹姆斯·n·弗雷是一系列畅销全球的写作指南的作者,常年执教于高校和写作工坊。本书将引导你进行头脑风暴、制订计划、设...
百年中国散文经典--挚爱卷 目录 序言 林非/001藤野先生 鲁迅/001我的母亲 邹韬奋/006一个人在途上 郁达夫/010背影 朱自清/015赠李唯建 庐隐...
美的变迁 本书特色 本书对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的意象在目前国内读者*广的三种莎剧汉译本(即朱生豪译本、梁实秋译本和方平译本)中的传递进行了审视。分析方法是将各种译...
郦道元评传 内容简介 公元五世纪末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南北交流、民族融合的时代。生活在这一时代中的郦道元是当时*著名的地...
本书从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政治哲学的关联性角度,对于中国“现代”政治哲学问题进行探讨。全书以理性、批评的眼光描述、分析
Thehigh-spiritedcorrespondencebetweenNewYorkTimesbestsellingauthorPaulAusterandN...
神经疾病影像学图鉴 本书特色 《神经疾病影像学图鉴》:卫生部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试命题专家参加撰写,是临床各科及影像学医师提高诊断水平和职称晋升的*佳参考书。神经...
经典常谈 本书特色 《经典常谈(外一种:论雅俗共赏)》: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
寻找外景地 本书特色 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活跃着一群龙的子孙,在中原的沃土上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本书的背景选择在中原大地上,以这里的人物展开故事的发生,讲述了一...
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研究 目录 **章 绪论**节 背景和问题一、我国老年人口的状况及特点二、目前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的问题第二节 缘起和现状一、养老模式研究的缘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