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张曼菱的一本中篇小说选集, 收入五篇作品。《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云》、《北国之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流浪》。这五篇小说写作时间不同, 小说的时代背景和表现主题也各异。
《青春祭》是张曼菱的一本中篇小说选集,收入五篇作品。《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讲述的是云南知青下乡傣族村寨的经历,小说曾被改编成电影《青春祭》。《云》描写了女主人公参加工作后在人生道路上的搏战,在爱情和事业上的追求。《北国之春》讲述的是恢复高考后*批大学生在学校里在理想和爱情上对信念的坚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曾获天津鲁迅文艺奖,描绘了新疆风土人情。《为什么流浪》描写了一批“下海南”的青年人的生活。这五篇小说写作时间不同,小说的时代背景和表现主题也各异。作者张曼菱以自己一贯充满激情和信念的风格,给读者讲述了五个具有时代典型性的故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四季郁郁葱葱,遍地是涓涓的清流。
多年以前,在鞭炮和锣鼓声中,列车载着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城市。
从火车换乘大卡车,从一个城里出来的大群被分成了小群。一种失落的感觉越来越强……汽车绕过峡谷,忽然,有一个轮子滑下公路。车身猛地一震,我们几乎要被簸入深谷。车上一个女孩子突然喊叫起来:“司机,翻车吧!我们不活了!”
我有点诧异。我从没有绝望。每逢停车,我都用手绢在山泉里洗洗风尘。她的喊叫给了我一种悲惨的实感。也许,一切比我想象的更可怕。
在那青山绿水之间,我忽然看到一个深邃幽暗的峡谷,像一张要吞噬我的大口,在等着我。
在县革委门前的场地上,早已云集着许多马车、马帮。主人们有的蹲在那里用舌头舔着薄薄的纸片做烟卷——后来我们的男同学几乎都学会了抽本地烟;有的在井台上磨一把匕首——在山寨生活中它是这样的实用、漂亮,知识青年们很快就弄到了这种匕首,一种新的身份的象征。
我们三五成堆地和自己的行李站在一起,由几个县干部拨拉着,分给一个个威严的马车和马帮首领。他们那黑色的脸膛、奇异的装束、当家的气派,使我暗自把他们称作古代的部落首领。
我们又再次被分成了更小的群,踏上更加细小和崎岖的道路。
马铃铛在幽谷里响着。对面山上青烟袅袅。有一队马帮在就地做饭。对面山道上,几个知识青年也在眺望。我们隔着山谷挥手,然后各奔前程。那个大喊“翻车”的女孩好像也在其中。
黄昏时分,这队人马到了目的地。我命定要在那里经历种种悲欢离合的小寨,隐藏在竹林之中。在一百米之外,我还没发现它的存在。狗吠声,缭绕于竹梢的缕缕炊烟,使那沿途伴随着我们的热带鸟的长鸣声减弱下去。走过小路的*后一个拐弯,密集的竹丛豁然开朗。
在空地上长着一些大树。它们一棵离一棵很远。那虬伏在地面上的粗大的根茎,像终生劳作的老人苍劲的手指。而那浓郁青翠的巨伞形的绿枝,却充盈着青年人的炽热的生命力,遮天盖地,无休无止地滋长。
夕阳在大树中间投下金子般的光斑。有一棵树上缠绕着十几条红布带。它裂开的树皮像一道伤口,正在流出鲜红的血样的树液。这就是龙树。如果有一天它拔地而出,化为五爪金龙飞入云霄,霹雳暴雨就会随之而起,把这个江畔的小寨淹没。每当人们发现大树中的一棵忽然流血,就立刻用红布条把这条正在蜕变的龙给拴住。
在*初的夜晚,这些不得飞升的巨龙曾带给我多少恐怖啊!当我外出归来,手电的微光总把我引离了小路,于是那地上的龙爪便阻挡着我的脚步。停留在树根上的磷火,被人惊起,张皇地、一飘一飘地窜过树林,往田野上空飞去。滴答!滴答滴答!几粒圆圆的果实打在我的肩上。
“谁?是谁?”
我喊了几声,几乎透不过气来。没有人答应,只听见一阵雨点般的声音,又是一片小果子向我投下。
月光似乎一下子分明起来。我正要向亮处走去,忽看见月光中出现了一个怪物,长大漆黑,好像大狗熊。它向我招招手,还发出“唔唔呀呀”的声音来。
野兽?坏人?特务?
我抢上小路,头也不回地跑回寨子。
第二天,那个面容温良的、总是细心地照应着我的小普少普少:傣语,姑娘。娃宝来找我,交给我那支失落的手电。是布比叫她来的。布比?就是那个放牛的老哑巴?他鬓发苍苍,身体粗壮,总是赤着紫铜般的背。谁也说不准他的年龄。他没有家,只有一个老姐姐嫁到江下游的外国去了。
原来是他,是他吓坏了我。娃宝说他去找牛,可我不要听。我觉得他是故意埋伏在那里吓人的。我不理他。当我看到恶作剧的孩子溅水在他身上,或是向他扔小石头,把牛群赶散,害得他跑来跑去地吆牛,我并不制止。娃宝总是跑上去呵斥、怒骂,有时给小孩们一巴掌。
我们站在寨子的公房前,每个人守着自己的行李,被人们围观着。
孩子们挤在竹篱上。我一朝那边望,他们就轻声地哄笑着,“哗”地又挪个地方。不看他们了,他们又在轻轻地叫唤着。这些细小的穿着筒裙的身子,有浅黑的脸色,戴着项圈还戴了耳坠。
有位老人在路上来回地敲铓锣,一面喊着傣话。后来我才知道,他喊的是:“知识青年来了!毛主席给我们送姑娘儿子来了!”
政府的政策常常在语言翻译中被重新创造。知识青年向社干部请假,他会说:“*高指示,伟大领袖教导我们:农民没有星期天。”但如果你真有事,他也就忘了这条“*高指示”。
“毛主席给送姑娘儿子来了!没姑娘的来领姑娘,要儿子的来领儿子。”在许多地方宣传的都是这两句话。寨子里那些戴黑包头的老奶奶,拉着知识青年悄悄地问:“爸爸、妈妈有哇?”我们被当成了孤儿。
一个年纪稍长的女学生,被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领了回去。这一家刚死了妈妈。父亲让孩子们来叫“大姐”,然后拿出一串钥匙交给她,说:“妈妈没有了,就是大姐管家。这是谷仓,这是红糖、白酒、烟叶,这是钱、布票……”
一个男生分到了一双年轻夫妻家。那个血气方刚的汉子指着牛栏说:“兄弟,这条小牛是你的。等大嫂帮你喂大了,你就使它吧。”
他们对这些突然加入傣寨生活的汉族男女没有怀疑。他们以为我们将在这块土地上长住下来,传宗接代。
围观我们的人群让开了,那些有资格挑选我们的人走到跟前来。小孩子们也一下子鸦雀无声。“首领”带着他们。走到我身边的时候,“首领”皱了一下眉,指着屋檐下对我说:“你到那边去。”
人很快就分完了。小孩们看见自己家领了一个,就欢呼雀跃着离开伙伴,跑去帮拿东西,回头向孩子群用傣语喊:“我们家的!我们家的!”那些自己家里没领人的孩子,便三三两两地跟着别人。
我担心,“首领”是不是把我忘了。同时,发生了一种牵强而又自然的联想:我父亲已经被送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去了。他的作品被批判。母亲在临别时叮咛我:“千万自己小心,你跟别人不一样……”
我跟别人不一样。
“首领”来到我跟前,没有再看我一眼,就一把扛起我的行李包。这是个五十多岁的瘦削男子,长脸,中等个,裸着的脚杆和手臂像青铜一样发亮,穿着布扣繁多的傣家衣裳。他眼睛有鹰的特征,总向前方凝视。
“首领”头也不回地在前面走,只在转弯的路口停一下等我。寨子里都是青石板铺路。每家都有院子。完整的傣家院落分为前院后院,带着牛栏、水井、菜地和果园,有的人家还把小河也圈进去一部分。
在小河里洗衣服,直到穿破,褪色,也显出一派皎洁,从不发乌泛黄。有什么在小河里洗不干净的啊!小河水总是这样的清亮。
“首领”的家就是这样一座“田园城堡”。
傣家陈设简朴,四壁空空,随时洒扫。丰饶的大自然培育了他们无牵无挂的天性。他们不善积攒,有了余款常是卷成一卷塞在瓦罐、墙缝里。往往竹楼起火,就烧得一文不名。然而,在傣乡看不到叫花子。老辈人说,早些年间,这里更是地广人稀,稻米种出来,不及收获,就让它一片片烂在田里,所以土地十分肥沃。傣家的大米饭晶莹剔透,自己冒油,好像人们需要的一切营养都在里面了。
吃得傣家的菜,住得傣家的寨。傣家口味以酸为主。酸醋、酸笋、酸菜、酸果……种种的酸,可以杀菌解暑。
收工回来,男人提回来犁田捉的黄鳝、泥鳅,女人从小竹箩里倒出拾来的田螺。黄鳝甩进灶膛,在灰里“砰砰”地跳。螺蛳带壳煮。这些奇特的吃法令城里人骇异。多数知识青年只吃在城里吃过的扁豆、瓜茄之类。
也许是我的好奇心特别强,我急切地想进入这个新鲜的世界。另外,在那个人口简单的家庭里,我不忍违背那位高龄老奶奶的美意,也不愿扰了大爹的口味。我怀着一种热情扑向盛在瓦钵里、土碗里的各式难以分辨的菜肴。
劳动、流汗,带来好胃口。我也和小普少们一样采水芹,拾田螺。不久,我已经特别喜欢吃这些菜。我觉得神清目朗,开始时那种皮肤发痒,体温升高的“水土不服”症候消失了。
……
我写的东西是我感受到的;
我写的历史是活人讲的;
我的游历是我亲眼见到、亲自调查的。
我不是成天在故纸堆里,
从纸到纸。
——张曼菱
张曼菱,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天津作协做专业作家。1998年返回云南,致力于“国立西南联大”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青春祭》;散文集《北大才女》《北大回忆》 《中国布衣》;评论集《张曼菱点评〈红楼梦〉》;电视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音像制品《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著作《西南联大行思录》。我写的东西是我感受到的;
我写的历史是活人讲的;
我的游历是我亲眼见到、亲自调查的。
我不是成天在故纸堆里,
从纸到纸。
——张曼菱
五十年前读北大 本书特色 十多年前,开始受益于王则柯教授的经济学文章,后来因缘巧合,和他两位出色的孩子成了好友,慢慢了解和观察到他在家庭教育乃至生死观上的通透超...
清嘉录 本书特色 《清嘉录》是历史上*部系统记述江南地区岁时风俗的经典著作。作者顾禄,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江苏吴县人,与父老乡亲闲谈吴地风俗,经年累月,所见所闻,都...
如此江山-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 本书特色 《如此江山》是张恨水的一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三个年轻人的恋爱心路历程描写得很生动,也很有趣...
一人独洒一江愁-楚辞的美丽读法 内容简介 看,那南楚山川中走出来了一群诗人,就是他们领起了文人独自赋诗的浪潮。香草,美人……楚辞开辟了一个纯洁美好的世界,一个后...
巴黎茶花女遗事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巴黎茶花女遗事》★...
鲁迅书信(全四册) 本书特色 除已见于鲁迅自编文集及《集外集拾遗》的书信不再编入外,当时所发现的鲁迅书信都已收入。2005年版以1981年版为基础,删去其中重收...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94:殷夫 胡也频 冯锵卷 本书特色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
我的台湾之旅 内容简介 《我的台湾之旅》是叶永烈长篇纪实新作。作者的长子、长媳在台湾,陪同作者在台湾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所以作者在台湾既是作文化交流,又是探亲、采...
赏书记 本书特色 书是希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梁实秋少年时候,我学习是为了自我炫耀;后来年岁渐长,便为了追求知识;现在则是为了自娱...
云游:陆小曼回忆徐志摩 本书特色 《云游(陆小曼回忆徐志摩纪念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介绍了,在情感上,陆小曼和徐志摩是相互依恋的,以致徐志摩的离世对陆小曼造成...
冰鲜 本书特色 《冰鲜》作者陈彤,作品:《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一本无耻的书在畅销》、《我动动谁的奶酪》、《风情万路》、《灰姑娘》。冰鲜 内容简介 冰鲜是一...
《八十梦忆》内容简介:本书是刘梦溪先生书稿,概述其对学界先贤学术思想的研究、讲述其与中外学界名人的交往、评点诸多学人的学术
中国涉外事件秘闻 内容简介 作者从事外交工作五十多年,曾在外交部任王炳南、敌冠华等部长的秘书,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历史大事件。尘归尘,土归土,随着...
狐狸尾巴 本书特色 《狐狸尾巴》:这小男孩叫什么名字?只见他忙于嬉戏,一手一脚堆砌牢不可破的沙堡垒,把坏巫师和恶恐龙拒于千里之外。抓一把小石子,慷慨撒进浪,吓跑...
在生命中追寻的爱 本书特色 《在生命中追寻的爱》:附刘墉画作精品,有什么比、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年轻、一起老去、更真实的事,这才是爱,只有真真实实的生活与生...
布拉格 给我一个微笑 本书特色 本书写字的人:细毛,自由设计师。说起来设计应该是主业,可做得跟副业似的,一年花在上面的时间不超过四个月。喜欢写字,365天都在写...
《斯宾塞《牧羊人月历》阅读与赏析》内容简介:本书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三部代表作之一——《牧羊人月历》
魏晋文学的多维观照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有关魏晋时期的有关、历史、文化、政治、风云人物、的代表性的人物以及一些典型群体的研究,比如建安时期的文化裂变;建安七子的...
积木书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继2015年登上国内众多年度好书排行榜的《抚顺故事集》之后,2017年,作家赵松推出了风格迥异的新作——《积木...
斯台芬·茨威格作为小说家和传记作家早已风靡中国,享有盛名,但他的散文,包括评论、演讲和书信还介绍得不多,而这些文章恰好可以让我们看到茨威格的性格特点、社交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