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变成为一个时常心存留恋的人,这本书细微记录,轻省回望,关于云朵、光线、广场的烟火,雨水以及消失踪迹的爱人,关于心与时间的边缘,不可测量及无可追寻的情感,沉默对峙,清醒探询。
一直未曾明白生活的意义所在,却对它有充沛而无法诉诸于任何形式的情意。
渐渐地变得沉默。渐渐地习惯拍一些平淡而微小的照片,仿佛是在记录时间。一只佳能相机用了快两年,一直放在包里,外壳逐渐磨损,但却仿佛是*知己的老友,分享内心所有细微感受。太慢慢会学会对物沟通,而不是对人。那或许,对人,我们终究是会慢慢淡漠下去。就像置身的这颗蓝色星球,人会像麦茬一样自生自灭,它的转动却从来不用情。每个人总归是活在自我的深渊之中。是。某一天我们都会变老和死去。幸福,也许终究是一个终极象征,并不带来解脱。
只是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使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无声感伤,却没有任何悔改。有一些事情,一些人,提醒我们曾经照耀彼此眼目,粉身碎骨般剧烈,并依旧在念想。
此时此地。这就是生命的神性所在。
你始终都不知道它治如何降临及带来的终局。
它的高贵丝毫不能被探测。仿佛隐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些伤和回忆。
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时光,对美,对痛楚。仿佛我们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不管是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书中采用新颖的日历式的断章排列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阅读,同时,作品中还收入了丰富的、打着安妮个人印记的照片,无论是拖鞋、床单、白棉衫等私人物品,还是光线、云朵、白梨花等瞬间写真,均出自作者的镜头。正如安妮所说:“拍了非常多关于云朵和光线的照片。不同时分,不同质地,不同色调。相同的是,当一个人看着云和天空的时候,仿佛生命一样无常却又恒定。”这些照片和文字相映成趣,处处弥漫着独特的安妮风格。
前言前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感觉到自己,成为一个时常会心存留恋的人。在飞机上,看到窗外的白云,大朵大朵,厚重起伏。连接成一片白茫茫的海洋。知道我与它的邂逅,只在于这六月夏日的高空。早晨八点。从南到北。天空透蓝明亮。不可测量,也无可追寻。如此良辰美景,在彼此的沉默相对中,就是一种完满终局。在我把脸贴在封闭玻璃之后,凝望它的这个时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为一个时常会抬起头看看天空的人。拍了非常多关于云朵和光线的照片。不同时分,不同质地,不同色调。相同的是,都很平淡无奇。仿佛生命一样无常却又恒定。即使,当一个人看着云和天空的时候,也许他会觉得孤独至死。除夕夜晚,在江南一个小城市的广场里看烟火。凛冽寒风中,裹着厚厚的大衣和长围巾,拍了整整半个小时的色焰盛宴。风把裸露的脸和手指吹得刺痛。满地余烬。年轻情侣们站在街角的阴影中热烈亲吻。拿着自己的相机,走进肮脏的小吃店要一碗热馄饨。凌晨一点,耳朵里依旧有隆隆的轰响声。想起一些人。他们就像在我的世界里盛开过的烟花,被逼迫窜到高空痛楚盛放,然后消失。仿佛彼此邂逅的意义,只在于交会的光华瞬间。剩下来的,那不过是一些惨淡的事情。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于是轻轻地想起他和她来。内心温暖。我拍走过的每一个城市和村庄。它们的气味和色彩。拍雨后窗台上的潮湿痕迹。僻静小巷的自行车和晒衣架。树在墙上的光影。瞌睡的小狗,怀孕的猫。以及孩子。酒吧街醉生梦死的垃圾和夜色。某个人的皮肤和褐色圆痣。自己睡眠中的眼睛。收集光线和影子。去偏远的山村旅行,偶然邂逅暮色中洁白梨花,盛放在空旷山谷里。那些花朵不卑不亢,不惊不乍,让人为它而动容。知道它们即将会凋落,心里就会有了寂寞。围着它们不停地按动快门,然后坐在树下抽根烟,看着晚霞金红的天边渐渐被夜色覆没。台风过境滂沱大雨的夜晚,坐在一辆横穿过奔腾大江的公共汽车上,浑身湿透,相机藏在有体温的干燥内衣里。远处灯火闪耀,雨水贯彻整个发出回声的城市。突然不知道自己坐着的车要开往何处,于是就用双手蒙住脸,伏下头掉了眼泪。一直未曾明白生活的意义所在,却对它有充沛而无法诉诸于任何形式的情意。 渐渐地变得沉默。渐渐地习惯拍一些平淡而微小的照片,仿佛是在记录时间。一只佳能相机用了快两年,一直放在包里,外壳逐渐磨损,但却仿佛是*知己的老友,分享内心所有细微感受。太慢慢会学会对物沟通,而不是对人。那或许,对人,我们终究是会慢慢淡漠下去。就像置身的这颗蓝色星球,人会像麦茬一样自生自灭,它的转动却从来不用情。每个人总归是活在自我的深渊之中。是。某一天我们都会变老和死去。幸福,也许终究是一个终极象征,并不带来解脱。 只是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使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无声感伤,却没有任何悔改。有一些事情,一些人,提醒我们曾经照耀彼此眼目,粉身碎骨般剧烈,并依旧在念想。 此时此地。这就是生命的神性所在。 你始终都不知道它治如何降临及带来的终局。 它的高贵丝毫不能被探测。仿佛隐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些伤和回忆。 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时光,对美,对痛楚。仿佛我们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不管是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写了一些字。拍了一些照片。想说的话就是这些。 安妮宝贝北京 2004年9月
一日 栀子
在街边老农的箩筐里,看到白棉线捆起一小把一小把的花。绿叶硬朗青翠,花瓣洁白芬芳,浓郁如丝缎。青翠的花苞结实饱满,芳香如同带有毒性的辛辣。闷热的夏夜,栀子花带来关于南方的回忆。
带一把盛放的花朵回家。不知如何相待。左右看着都是欢喜,只用清水灌溉。心怀不舍沉沉睡去,忘记用相机把它们拍下来。次日早晨醒来,便发现一把花均已死去。越是美,死便越显惨淡。发黄萎谢,如同废纸。一日都不能拖延。
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
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
这白色香花代表夏天的开始。如同一个女子不可被捉摸的个性,无法调和的缱绻决绝。
就是要这样地。被你无法得到地深爱着。
二日 海啸
黑暗大海。再一次,听到潮水的声音。仿佛来自地球内核的幽微深处,有沉闷的震动回音。一波,又一波。空旷夜幕有大片云块的灰白阴影。星星明亮而低垂。脱下鞋子,卸去负累。赤裸的脚趾逐节伸展。细腻质感的砂粒之间还留有白日剧烈日光的残余温度。沙滩像蔓延出去的白色梦田。是。那是你在梦中见到过的田地。荒芜沙丘。自由自在。每一个在深夜来到海边的人,灵魂是脱去衣服的孩子。
……
继一月安妮宝贝推出长篇小说《二三事》之后,她的最新小说散文集《清醒纪》又于近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据出版方介绍,《清醒纪》是安妮宝贝在文体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与尝试。
《清醒纪》以城市为核心,将小说和散文糅合在一起,展示了一个时空错落、缤纷杂乱的世界。在书中作者探讨了时间与人、孤独与爱、隐秘与盛大等生命问题,并将文字配上了作者自己拍摄的各种图片:既有拖鞋、床单、白棉衫等细小的私人物品,也有光线、云朵等自然界瞬间变幻的景象。
同时,本书采用了日历式的断章排列形式,据作者透露,这种文体形式是对片断思维形式的一种瞬间纪录,也是一种便于读者随时阅读的形式。无论是文字还是与文字相映成趣的照片,安妮宝贝惯有的语言风格与叙述风格在《清醒纪》中都有所体现。
———甘丹 《人民网》
东方网10月28日消息:继长篇小说《二三事》之后,安妮宝贝的最新作品《清醒纪》本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悄然推出。
据该书责任编辑静子介绍,《清醒纪》一书的设计灵感很多都出自作者安妮本人。安妮宝贝此次在文体上同样进行了重大的创新与尝试,以城市为核心,将小说和散文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一个时空错落、纷杂缤纷的世界,对时间与人、孤独与爱、隐秘与盛大等生命
主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对于种种相关话题,刚从雅鲁藏布大峡谷旅行归来的她,昨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新书瞬间表达“孤独与爱”
青年报:新书《清醒纪》采用了日历的形式,是否代表了写作风格的转型?
安妮宝贝:纪,代表的就是一个时间的过程。一个一个瞬间的组合。它是一本沉静的书。风格依旧是清凉淡定的。但在叙述的题材和角度上,有多方面多层次地延伸和深入。
青年报:很多读者认为,你现在的文字更简单淡漠,也更精辟伤凉,这是否是对过去写作风格的故意突破?
安妮宝贝:这不是我的目标,而是一个作者自然风格的形成。我一直认为,简洁单纯的东西是更考验人的功底的。它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类似于繁华之后的返朴归真。
青年报:在书中你开始尝试一种和以往不同的语言,有人称它为“小说散文”,是新的文体实践吗?
安妮宝贝:在语言的锻造上,这本书有独特的突破。但它不是一本日记。有散文、小说,采用一种自由组合的结构方式,突出现时现地的瞬间感,是有虚构的。
青年报:从第一本小说《告别薇安》开始,这么多年,你始终在讲述“孤独与爱”,会不会担心走入重复自己的旋涡?
安妮宝贝:我不觉得自己会面临重复的旋涡。孤独与爱是盛大的主题,人类尝试了无数种表达方式去触摸和表达它们,但始终探测不到它的边界。所以,那么多人在写作。写作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但写作的核心,一个作者独特的哲学观最重要。
写作为了探索“光”的所在
青年报:你曾说过,写作从来不是为了某个时代,而只是自己内心的表达。这是否因为对于时代或者时间从来不自信?
安妮宝贝:我在书里写过,我们的写作前提,是为丰盛敏感的内心,不是为任何其他大而无当的背景或时代。即使涉及背景或时代,也只有在个人性的体验里,才凸显它可信任的一面。对内心的记录,就是对时间最真实的记录。这与自信无关。与一个人的真诚度有关。
青年报:《彼岸花》里,你曾经说过,想要为灵魂找一个出口,彼岸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意义是否找到?
安妮宝贝:意义是不可能被轻易找到的,所以寻找的路途才因为漫长和坚定而具备了另外一种更大的意义。
青年报:听说你这段时间一直在修读《圣经》?
安妮宝贝:人随时都需要修行。修行是用以保持自己精神的洁净和坚定。
青年报: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想过的生活是怎样?
安妮宝贝:做一个善良,洁净,沉着,坚定的人。过简单的生活。这是一种想要的状态。
青年报:清醒不代表能控制结果,如果触摸到的生命注定是深渊,面对更长更暗的世界,又该如何?
安妮宝贝:继续往前。带着自己对光的向往,一直走到黑暗深处。这是属于生命终极的问题,也是宗教及哲学在探索的问题。不是能简单解释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我写作的一个很大动力。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
1998年开始发表小说,因作品风格独特引起广泛关注。
所有作品均持续进入书店系统畅销排行榜,并进入全国文艺类书籍畅销排行榜。
作品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并介绍到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等地区和国家。
现居北京。从事写作,摄影采访,媒体策划编剧等工作。
2000年1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
2001年1月,出版短篇小说及散文集《八月未央》
2001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彼岸花》
2002年9月,出版摄影图文集《蔷薇岛屿》
2004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二三事》
2004年10月,出版小说散文集《清醒纪》
杜甫与杜诗学研究 本书特色 杜甫有“诗圣”之美誉,杜诗因为杰出的艺术成就被称为“诗史”,被认为有着“集大成”的艺术成就。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杜甫诗歌和杜诗学的论文...
李太白集-图文版 本书特色 李白,字太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开启唐代诗歌盛世。诗歌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通过一种积极向上昂扬热...
TheCollectedPoemsofW.B.YeatsincludesallofthepoemsauthorizedbyYeatsforinclusionin...
兵谣 本书特色 纯朴忠厚、勤劳刻苦的农民的儿子古义宝,对未来满怀憧憬,又富有农民心计。当兵一心想当个好兵,当官一心想当个好官。环境和个人欲念的契合,使他差不多到...
《知识密码》内容简介:第一部分是形而上学的视角,梳理知识的本质和缘起,介绍帕拉图的“知识就是回忆”、康德形而上学的理论。第
康巴作家群评论集 本书特色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国内的一个文学现象,该评论集对许多康巴作家群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忻、评论,集中展示了康巴作家群的特点、气质,以...
文史拾荒 本书特色 《文史拾荒》的主要内容包括:平心谈;从黄膘李三说到响马;“刀光灿烂”的日子;剪灯偶笔;小军机;官亲;惩贪史片;这个老印象要改改;爱国不分贵贱...
《逐陆记4·现代卷》内容简介:本书全景式地描写了闻名世界战争史的美日太平洋战争,生动逼真地还原了一场欲望的搏杀与毁灭。从偷袭
李锐散文 本书特色 《李锐散文(插图珍藏版)》: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李锐散文 内容简介 《李锐散文(插图珍藏版)》内容简介...
《半小时漫画《史记》2》内容简介: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手绘漫画的形式,鲜活生动地演绎了史
看不见的大陆 本书特色 《看不见的大陆》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二〇〇六年的散文作品。这是一本反思失落的文明的书。勒克莱齐奥的大洋洲拉迦岛之旅,为我们开启了这块地球人...
《AI生态:人工智能+生态发展战略》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即战略背景、战略设计和战略保障。战略背景从国内外人工
《小津》内容简介:这本书是西方首部系统研究和介绍小津安二郎电影艺术的专著,也是著名日本电影专家唐纳德·里奇的代表作。里奇通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下册) 本书特色 1.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授权;2.本书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文字脚本整理润色;3.《中国诗词大会...
《远行译丛:世界最险恶之旅Ⅰ》内容简介:1910年,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率领探极队员乘“新地号”由英国出发前往南极,尝试挑战世
今生-经受与寻找 本书特色 何士光,1942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曾出版过《青砖的楼房》、《草青青》、《雨霖霖》、《如是我...
仗舰走天涯 本书特色 2015年4月3日,作者随中国海军152舰艇编队从舟山出发,执行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和环球访问任务。152舰艇编队圆满完成海军第二十批护...
隋唐五代文学 本书特色 唐王朝在走过这令人眩晕般的辉煌之后,便带着长长的叹息,在纷纷攘攘的五代十国的喧闹声中,消失于历史的深处,但它却把这辉煌的文学遗产留了下来...
漫漫古典情-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本书特色 名著·名篇;名人·名评;古典诗词鉴赏启蒙读本;考据严谨·点评精辟·阐释深刻;与“戏说”“歪评”“误读”划清界线;倾听·...
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第一卷-小说集 本书特色 在今天,鲁迅的作品仍有恒久的生命力或无可替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读鲁迅,可以疗治肤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何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