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变成为一个时常心存留恋的人,这本书细微记录,轻省回望,关于云朵、光线、广场的烟火,雨水以及消失踪迹的爱人,关于心与时间的边缘,不可测量及无可追寻的情感,沉默对峙,清醒探询。
一直未曾明白生活的意义所在,却对它有充沛而无法诉诸于任何形式的情意。
渐渐地变得沉默。渐渐地习惯拍一些平淡而微小的照片,仿佛是在记录时间。一只佳能相机用了快两年,一直放在包里,外壳逐渐磨损,但却仿佛是*知己的老友,分享内心所有细微感受。太慢慢会学会对物沟通,而不是对人。那或许,对人,我们终究是会慢慢淡漠下去。就像置身的这颗蓝色星球,人会像麦茬一样自生自灭,它的转动却从来不用情。每个人总归是活在自我的深渊之中。是。某一天我们都会变老和死去。幸福,也许终究是一个终极象征,并不带来解脱。
只是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使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无声感伤,却没有任何悔改。有一些事情,一些人,提醒我们曾经照耀彼此眼目,粉身碎骨般剧烈,并依旧在念想。
此时此地。这就是生命的神性所在。
你始终都不知道它治如何降临及带来的终局。
它的高贵丝毫不能被探测。仿佛隐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些伤和回忆。
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时光,对美,对痛楚。仿佛我们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不管是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书中采用新颖的日历式的断章排列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阅读,同时,作品中还收入了丰富的、打着安妮个人印记的照片,无论是拖鞋、床单、白棉衫等私人物品,还是光线、云朵、白梨花等瞬间写真,均出自作者的镜头。正如安妮所说:“拍了非常多关于云朵和光线的照片。不同时分,不同质地,不同色调。相同的是,当一个人看着云和天空的时候,仿佛生命一样无常却又恒定。”这些照片和文字相映成趣,处处弥漫着独特的安妮风格。
前言前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感觉到自己,成为一个时常会心存留恋的人。在飞机上,看到窗外的白云,大朵大朵,厚重起伏。连接成一片白茫茫的海洋。知道我与它的邂逅,只在于这六月夏日的高空。早晨八点。从南到北。天空透蓝明亮。不可测量,也无可追寻。如此良辰美景,在彼此的沉默相对中,就是一种完满终局。在我把脸贴在封闭玻璃之后,凝望它的这个时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为一个时常会抬起头看看天空的人。拍了非常多关于云朵和光线的照片。不同时分,不同质地,不同色调。相同的是,都很平淡无奇。仿佛生命一样无常却又恒定。即使,当一个人看着云和天空的时候,也许他会觉得孤独至死。除夕夜晚,在江南一个小城市的广场里看烟火。凛冽寒风中,裹着厚厚的大衣和长围巾,拍了整整半个小时的色焰盛宴。风把裸露的脸和手指吹得刺痛。满地余烬。年轻情侣们站在街角的阴影中热烈亲吻。拿着自己的相机,走进肮脏的小吃店要一碗热馄饨。凌晨一点,耳朵里依旧有隆隆的轰响声。想起一些人。他们就像在我的世界里盛开过的烟花,被逼迫窜到高空痛楚盛放,然后消失。仿佛彼此邂逅的意义,只在于交会的光华瞬间。剩下来的,那不过是一些惨淡的事情。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于是轻轻地想起他和她来。内心温暖。我拍走过的每一个城市和村庄。它们的气味和色彩。拍雨后窗台上的潮湿痕迹。僻静小巷的自行车和晒衣架。树在墙上的光影。瞌睡的小狗,怀孕的猫。以及孩子。酒吧街醉生梦死的垃圾和夜色。某个人的皮肤和褐色圆痣。自己睡眠中的眼睛。收集光线和影子。去偏远的山村旅行,偶然邂逅暮色中洁白梨花,盛放在空旷山谷里。那些花朵不卑不亢,不惊不乍,让人为它而动容。知道它们即将会凋落,心里就会有了寂寞。围着它们不停地按动快门,然后坐在树下抽根烟,看着晚霞金红的天边渐渐被夜色覆没。台风过境滂沱大雨的夜晚,坐在一辆横穿过奔腾大江的公共汽车上,浑身湿透,相机藏在有体温的干燥内衣里。远处灯火闪耀,雨水贯彻整个发出回声的城市。突然不知道自己坐着的车要开往何处,于是就用双手蒙住脸,伏下头掉了眼泪。一直未曾明白生活的意义所在,却对它有充沛而无法诉诸于任何形式的情意。 渐渐地变得沉默。渐渐地习惯拍一些平淡而微小的照片,仿佛是在记录时间。一只佳能相机用了快两年,一直放在包里,外壳逐渐磨损,但却仿佛是*知己的老友,分享内心所有细微感受。太慢慢会学会对物沟通,而不是对人。那或许,对人,我们终究是会慢慢淡漠下去。就像置身的这颗蓝色星球,人会像麦茬一样自生自灭,它的转动却从来不用情。每个人总归是活在自我的深渊之中。是。某一天我们都会变老和死去。幸福,也许终究是一个终极象征,并不带来解脱。 只是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使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无声感伤,却没有任何悔改。有一些事情,一些人,提醒我们曾经照耀彼此眼目,粉身碎骨般剧烈,并依旧在念想。 此时此地。这就是生命的神性所在。 你始终都不知道它治如何降临及带来的终局。 它的高贵丝毫不能被探测。仿佛隐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些伤和回忆。 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时光,对美,对痛楚。仿佛我们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不管是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写了一些字。拍了一些照片。想说的话就是这些。 安妮宝贝北京 2004年9月
一日 栀子
在街边老农的箩筐里,看到白棉线捆起一小把一小把的花。绿叶硬朗青翠,花瓣洁白芬芳,浓郁如丝缎。青翠的花苞结实饱满,芳香如同带有毒性的辛辣。闷热的夏夜,栀子花带来关于南方的回忆。
带一把盛放的花朵回家。不知如何相待。左右看着都是欢喜,只用清水灌溉。心怀不舍沉沉睡去,忘记用相机把它们拍下来。次日早晨醒来,便发现一把花均已死去。越是美,死便越显惨淡。发黄萎谢,如同废纸。一日都不能拖延。
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
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
这白色香花代表夏天的开始。如同一个女子不可被捉摸的个性,无法调和的缱绻决绝。
就是要这样地。被你无法得到地深爱着。
二日 海啸
黑暗大海。再一次,听到潮水的声音。仿佛来自地球内核的幽微深处,有沉闷的震动回音。一波,又一波。空旷夜幕有大片云块的灰白阴影。星星明亮而低垂。脱下鞋子,卸去负累。赤裸的脚趾逐节伸展。细腻质感的砂粒之间还留有白日剧烈日光的残余温度。沙滩像蔓延出去的白色梦田。是。那是你在梦中见到过的田地。荒芜沙丘。自由自在。每一个在深夜来到海边的人,灵魂是脱去衣服的孩子。
……
继一月安妮宝贝推出长篇小说《二三事》之后,她的最新小说散文集《清醒纪》又于近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据出版方介绍,《清醒纪》是安妮宝贝在文体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与尝试。
《清醒纪》以城市为核心,将小说和散文糅合在一起,展示了一个时空错落、缤纷杂乱的世界。在书中作者探讨了时间与人、孤独与爱、隐秘与盛大等生命问题,并将文字配上了作者自己拍摄的各种图片:既有拖鞋、床单、白棉衫等细小的私人物品,也有光线、云朵等自然界瞬间变幻的景象。
同时,本书采用了日历式的断章排列形式,据作者透露,这种文体形式是对片断思维形式的一种瞬间纪录,也是一种便于读者随时阅读的形式。无论是文字还是与文字相映成趣的照片,安妮宝贝惯有的语言风格与叙述风格在《清醒纪》中都有所体现。
———甘丹 《人民网》
东方网10月28日消息:继长篇小说《二三事》之后,安妮宝贝的最新作品《清醒纪》本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悄然推出。
据该书责任编辑静子介绍,《清醒纪》一书的设计灵感很多都出自作者安妮本人。安妮宝贝此次在文体上同样进行了重大的创新与尝试,以城市为核心,将小说和散文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一个时空错落、纷杂缤纷的世界,对时间与人、孤独与爱、隐秘与盛大等生命
主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对于种种相关话题,刚从雅鲁藏布大峡谷旅行归来的她,昨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新书瞬间表达“孤独与爱”
青年报:新书《清醒纪》采用了日历的形式,是否代表了写作风格的转型?
安妮宝贝:纪,代表的就是一个时间的过程。一个一个瞬间的组合。它是一本沉静的书。风格依旧是清凉淡定的。但在叙述的题材和角度上,有多方面多层次地延伸和深入。
青年报:很多读者认为,你现在的文字更简单淡漠,也更精辟伤凉,这是否是对过去写作风格的故意突破?
安妮宝贝:这不是我的目标,而是一个作者自然风格的形成。我一直认为,简洁单纯的东西是更考验人的功底的。它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类似于繁华之后的返朴归真。
青年报:在书中你开始尝试一种和以往不同的语言,有人称它为“小说散文”,是新的文体实践吗?
安妮宝贝:在语言的锻造上,这本书有独特的突破。但它不是一本日记。有散文、小说,采用一种自由组合的结构方式,突出现时现地的瞬间感,是有虚构的。
青年报:从第一本小说《告别薇安》开始,这么多年,你始终在讲述“孤独与爱”,会不会担心走入重复自己的旋涡?
安妮宝贝:我不觉得自己会面临重复的旋涡。孤独与爱是盛大的主题,人类尝试了无数种表达方式去触摸和表达它们,但始终探测不到它的边界。所以,那么多人在写作。写作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但写作的核心,一个作者独特的哲学观最重要。
写作为了探索“光”的所在
青年报:你曾说过,写作从来不是为了某个时代,而只是自己内心的表达。这是否因为对于时代或者时间从来不自信?
安妮宝贝:我在书里写过,我们的写作前提,是为丰盛敏感的内心,不是为任何其他大而无当的背景或时代。即使涉及背景或时代,也只有在个人性的体验里,才凸显它可信任的一面。对内心的记录,就是对时间最真实的记录。这与自信无关。与一个人的真诚度有关。
青年报:《彼岸花》里,你曾经说过,想要为灵魂找一个出口,彼岸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意义是否找到?
安妮宝贝:意义是不可能被轻易找到的,所以寻找的路途才因为漫长和坚定而具备了另外一种更大的意义。
青年报:听说你这段时间一直在修读《圣经》?
安妮宝贝:人随时都需要修行。修行是用以保持自己精神的洁净和坚定。
青年报: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想过的生活是怎样?
安妮宝贝:做一个善良,洁净,沉着,坚定的人。过简单的生活。这是一种想要的状态。
青年报:清醒不代表能控制结果,如果触摸到的生命注定是深渊,面对更长更暗的世界,又该如何?
安妮宝贝:继续往前。带着自己对光的向往,一直走到黑暗深处。这是属于生命终极的问题,也是宗教及哲学在探索的问题。不是能简单解释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我写作的一个很大动力。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
1998年开始发表小说,因作品风格独特引起广泛关注。
所有作品均持续进入书店系统畅销排行榜,并进入全国文艺类书籍畅销排行榜。
作品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并介绍到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等地区和国家。
现居北京。从事写作,摄影采访,媒体策划编剧等工作。
2000年1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
2001年1月,出版短篇小说及散文集《八月未央》
2001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彼岸花》
2002年9月,出版摄影图文集《蔷薇岛屿》
2004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二三事》
2004年10月,出版小说散文集《清醒纪》
爱默生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爱默生,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本书收选了他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四十一篇,基本体现了他的思想性髓和文风。爱默生擅长以朴实的语言、浅显而...
叶赛宁抒情诗选 本书特色 这是俄罗斯著名诗人叶赛宁的诗歌选集,共收录叶赛宁的代表诗作206首,大多是诗人的名篇佳作。译者顾蕴璞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教授、当...
鸳鸯香炉 本书特色 如梦如幻如绝响,人间有味林清玄林清玄经典作品系列 原汁原味 醇正呈现!以菩提之心凝视人生,开启现实智慧!林清玄荣获台湾“中山文艺奖”的名作!...
《5G时代:经济增长新引擎》内容简介:2017年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要加快5G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的台湾之旅 内容简介 《我的台湾之旅》是叶永烈长篇纪实新作。作者的长子、长媳在台湾,陪同作者在台湾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所以作者在台湾既是作文化交流,又是探亲、采...
大学者随笔书系—书生本色 周一良随笔 本书特色 《书生本色:周一良随笔》内容包括我所了解的陈寅一溶先生、回忆两件事纪念吴晗同志、纪念陈寅恪先生从《陈寅恪诗集》、...
春季卷-2014年季度精选集-读者-原创版 本书特色 《读者 原创版》2014年季度精选集-春季卷内容全面,装帧精美,汇集了杂志2014年春季人气文章精华的篇章...
我读故我在 本书特色 “我读故我在”源自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读”和“我思”是*好的对应。著名出版人俞晓群搜集两年多专栏文章,除后记外共计九十九篇文...
大树的重心 本书特色 乡村记忆和现实世界的交织,种种童年场景和隐秘文化符号之间的联系。人的各种记忆实际上记录了世界的基本图象,充满象征和暗示。从不同的角度上,揭...
林辰文集:壹:鲁迅事迹考 鲁迅传 本书特色 《林辰文集1(鲁迅事迹考鲁迅传)》收录《鲁迅事迹考》与《鲁迅传》。《鲁迅事迹考》书中各篇作于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之...
世纪情仇-黄埔将领恩怨录 本书特色 他们是黄埔军校的师生或同窗,是东征北伐中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抗日战争中共御外辱的兄弟,是为信仰分道扬镳战场厮杀的对手,是为民族...
魍魉世界(上下册)-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 本书特色 张恨水著的《魍魉世界(上下)》是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区老先生一家人的境遇...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本书特色徐志摩的文风别具一格,诗歌构思精巧、新奇瑰丽,散文清新美妙、深厚沉郁。《*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中读者不仅能读到文采华美、连吐珠玑的志摩...
小泉八云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末,日本在欧美人士的心目中还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一个英国人作为美国出版公司的特约撰稿人来到日本,一边从事英语...
幽灵飞机 本书特色 2014-2018创作的诗,以及部分诗学随笔。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面对更丰富更具活力的境地,写作的界限已经消失,作者在尽力理解这个时代的渺小和...
智者,无疑是他当之无愧的冠冕:希望和失望、亢奋和凄冷、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交替更迭,如环无端,不知所终,
普罗旺斯的别致生活 本书特色 bbc明星卡萝尔·郡克沃特(carol drinkwater)营建橄榄农庄的治愈系自传,200余幅自拍照分享现实乌托邦的质感细节。...
秋水的论〈金瓶梅〉,要我们读者看到绣像本的慈悲。与其说这是一咱属于道德教诲的慈悲,毋宁说这是一咱属于文学的慈悲。即使是那
春的林野-许地山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许地山散文精选:春的林野》精选许地山的多 篇散文精品,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具有某种小说化 倾向,别有一番艺术魅力。春的林野...
时代幻象 本书特色 《时代幻象》:仿佛一个瞎子上场——我看见了黑暗我在摸索着风。羽毛。雪。钢铁。寒冷。温暖尊严和自由。时代幻象 目录 **章白与蓝第二章时代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