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is a 2017 book by journalist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 Robert Wright. As of August 2017, the book had peaked at The New York Times No. 4 bestseller in hardcover nonfiction.
In Why Buddhism is True, Wright advocates a secular, Westernized form of Buddhism focusing on the practice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stripped of supernatural beliefs such as reincarnation. He further argues that more widespread practice of meditation could lead to a more reflective and empathetic population and reduce political tribalism. In line with his background, Wright draws heavily on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o defend the correctness of Buddhism's diagnosis of the causes of human suffering. He argues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 idea of the modularity of mind resonates with the Buddhist teaching of no-self (anatman).
Robert Wright is an American journalist who writes about science, history and religion, including The Evolution of God, Nonzero: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 The Moral Animal, Why Buddhism is True, and Three Scientists and Their Gods: Looking for Meaning in an Age of Information. He is the co-founder and editor-in-chief of Bloggingheads.tv.
第一,人是进化的产物。说白了,人就是一种动物。作为动物,我们本质上是在为我们的基因服务。基因想要被复制和传播我们就得好好求生存求发展,要觅食,要求偶,要为自己和后代的幸福不断奋斗。我们做这些事取得成功的时候就会感到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是基因设计出来的,可以说是大自然为了让我们去这么做而给我们的回报。动物的日子就是这样本本分分地生存、交配和繁衍。第二,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我们就不完全是动物了。人性在觉醒,而动物性在消退。我们发现,为了基因去做事总是伴随着“烦脑”和“苦”。基因给予的快乐是短暂的,让人永远都不满足,因为只有不满足能让我们继续去做这些事。我们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烦恼多而快乐少的境地。快乐和烦恼,都是“感党”。第三,大脑是一个多元政体,由至少七个情绪模块组成,包括求偶模块、安全模块等等,它们在大脑中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这就是佛学说的“无我”,也就是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各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声音,一个人做什么由他大脑中各个模块的竞争结果决定。所谓“理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各种感觉的说服工具,人本质上是由感觉驱动的。第四,因为受感觉驱动,我们看世界就都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我们主观地赋予万事万物各种内涵一一这个东西对我的生存有利吗?对我求偶有利吗?据此给它们打上或好或坏的各种标签。而这些标签并非那些东西的本性,只是我们的主观看法而已,这就是“色即是空”。学我们的主观判断有两大倾向:一个是“贪”,希望把好的东西占为己有;另一个是“嗔”,希望远离不好的东西。因为“贪”和嗔”,我们无法客观看待世间万物,这就形成了“痴”。第五,佛法能让我们从烦恼和苦中解脱出来。佛学提供的一个方法是冥想。冥想的直接作用是训练跟各种感觉的剥离。我们在冥想中要观察随时产生的各种感觉,而不被感觉所劫持,不做感觉的奴隶。这样我们就能超越贪、嗔、痴,看到更客观、更真实的世界体会到世界的美好。
——引自章节:附录
Moreandmore,itseems,groupsofpeopledefinetheiridentityintermsofsharpoppositiontoothergroupsofpeople.Iconsiderthistribalismthebiggestproblemofourtime.Ithinkitcouldundomillenniaofmovementtowardglobalintegration,unravelthesocialwebjustwhentechnologyhasbroughttheprospectofacohesiveplanetarycommunitywithinreach.
——引自章节:ParadoxesofMeditation
精彩摘录替他保留的房间幸好是对着第二个天井。——引自第183页院子的围墙要揽过多少蓝天白云——引自第371页
服装制图与样板制作-第3版 本书特色 现代服装教学,已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师傅带徒弟的个体传授技艺方式和只讲穿针引线、缝缝烫烫的手工艺内容。一件优秀的服装作品,必...
ThisbookprovidesthekeyforteachersusingNorthandHillardsclassictext,"LatinProseCom...
临床风湿病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在内容上以求简明、循证、突出重点,便于临床医师理解和掌握。在内容上,本书主要阐述了各种常见风湿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作品目录序言1 我之节烈观2 随感录二十五3 随感录三十八4 随感录四十5 随感录四十八6 随感录五十六 “来了”7 随感录五十九 “圣
◆为何时至今日,我们口袋里的手机和餐桌上的鱼虾,可能仍沾染着奴隶的鲜血?燃烧的亚马孙雨林与奴役活动有怎样的隐秘联系?我们如何亲手终结奴隶制?◆《用后即弃的人》作...
长江治水 本书特色 《长江治水》介绍了:《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
精神科医生札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精神病;精神科医生;精神病人;卫生与健康;人格与健康;医疗行为与健康;个人行为与健康等。精神科医生札记 目录 精神病...
◎著名史学家、社会学家瞿同祖先生于学术巅峰时期写就的经典之作。◎从人的角度,了解州县级地方政府的运作和基层治理逻辑,认识清帝国结构性集体腐败的根源。◎哈佛大学出...
麦克尔•莫斯利横扫全球的“轻断食”理念创始人曾于英国伦敦皇家自由医院接受医疗培训并取得医师资格证,BBC健康节目制作人,英国医学协会年度医学记者,2012年拍摄...
作品目录Part 1 迎接春天的缝纫专集 一周里的可爱装扮 洋溢春天气息的简单缝纫 最喜爱的手工生活 一个版型的不同风格快乐亲子装
串通投标实例及防止对策 内容简介 串通投标的研究属于反垄断法研究的一部分。本书作者以理论为依据,重视判例研究,采用分析法学的方法,在对日本数百个都、道、府、县、...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2版 本书特色《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2版体现了近年来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将通信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融人课程标准,在教学...
《图解中国著名佛教寺院》是一本全面介绍我国现存古代佛教寺院的书籍。囊括了从北京到台湾等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区的寺院200余个。这些寺院或是目前最古老的...
经典卷-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 本书特色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领会名家们的学术精华,张煜、王国辰主编的《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
姜兆俊医学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全国名老中医姜兆俊教授的临床经验集。全书内容共分二大部分。**部分为“姜兆俊学术思想篇”,首先介绍了姜兆...
风湿免疫科诊疗常规-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 本书特色 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规范各项操作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2004年,我院临床各科专...
医林散叶-(名中医治病绝招) 本书特色 本书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其他五个方面,整理收录了萧龙友、汪逢春、赵绍琴等近现代百余名知名中医学家的临证经验、专病专...
百病临证指南 内容简介 谨以本书献给广大的中医同道和西学中的国内外友人,以及中医药院校学生,研究生和中医自学者,中医爱好者。本书是作者从六十年代开始收拾的古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