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七闰之十九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
天一原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余分,名曰一纪。
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日惧梦。
乃对元王曰:今昔壬子,宿在牵牛。河水大会,鬼神相谋。汉正南北,江河固期,南风新至,江使先来。白云壅汉,万物尽留。斗柄指日,使者当囚。玄服而乘缁车,其名为龟。王急使人问而求之。
七曜历”虽与星占关系极密且带外来色彩,但终有历法成分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
古历五星之推,亡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经》,以荧惑、太白为有逆行。
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
推算太岁纪年及有关项目,将十二次与二十四节气进行对应,给出二十八宿之每宿度数等资料。
《大衍历》于唐开元十五年(727A.D.)由释一行编成,此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几部历法之一。
由对《三统历》与《大衍历》结构内容之观察,可知其主要成分为对日、月、五大行星运动规律之研究,其主要目的则在于提供预推此七大天体任意时刻位置之方法及公式,至于编制历谱,特其余事而已。这一结论对于古代中国历法而言,可以普遍成立。
早在古希腊时代,希腊天文学家(注意:不是星占学家!)就已能以太阳运动表作为基准,借助月球作中介来测定恒星坐标,而中国在十几个世纪之后,却还要以恒星为基准,借助月球和行星作中介来测定太阳位置。
古代中国历法中绝大部分内容——对交食和五大行星运动的推算——的服务对象已经找到。这对象正是古人经常将之与历法并称的星占学。也就是说,历法的用途问题已可获得一个明确答案:星占需要历法。
《史记》所言不虚,则择吉之术竟可追溯至尧舜传说时代,此固不足视为信史,但择吉思想早在汉代之前就已流行,却有出土文献提供极强有力的证据。这
此处所言之正月、二月等,并非历谱上的月份,而是所谓“星命月份”,其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二节气(另十二为中气)为计算起讫之点,比如正月从立春之日起算,二月从惊蛰之日起算,其余类推。如此推得的“星命月份”实际上是依据太阳周年视运动而来,因此不可能与历书中反映朔望月情况的历月重合。
这是一个文字的方阵,内共九个元素,每个元素又各与三套观念——九个数字、七种颇色、五大行星——有着固定的对应,为此七色中的白色要使用三次,五星中土星使用三次,木、金各两次,余皆一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白黑碧绿黄白赤白紫水土木木土金金木火
高明一些的当可自行编历注历,古时许多“民间小历”、“私历”即出于这类人之手。
合阴阳有七忌。第一之忌:晦朔弦望以合阴阳,损气。以是生子,子必刑残,宜深慎之!(《医心方》卷二八引《玉房秘诀》)素女曰:帝之所问,众人同有。……第一之忌:日月晦朔,上下弦望,六丁之日,以合阴阳,伤子之精。令人临敌不战,时时独起,小便赤黄,精空自出,夭寿丧命。(《外台秘要》卷十七)四时节变不可交合阴阳,慎之!凡夏至后丙丁日、冬至后庚辛日,皆不可合阴阳,大凶。凡大月十七日、小月十六日,此名毁败日,不可交会,犯之伤血脉。(《千金翼方》卷十二)
合宿交会者,非生子富贵,亦利己身,大吉之兆。……又有吉日: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之月戊己,皆王相之日也,宜用嘉会,令人长生,有子必寿。
学者们普遍认为,生辰星占学正是在迦勒底人手里发端的,并在不久之后传入希腊文化圈。
为此中国学者已于近年完成了一项浩大工程——将历代官史、明清《实录》、“十通”、地方志以及其他古籍中的星占天象记录全面搜集考订,汇集成《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一书。
在塞琉古(Seleucid)王朝时期,一直有两套天球坐标同时并存于巴比伦天学中。一套即众所周知之黄道十二宫;另一套则不太被注意。其法以三十一颗恒星构成参照系,以描述月球及行星位置。
在用二十八宿系统描述天体位置时,“入宿度”只是指天体与距星之间的赤经差(后世使用赤道坐标并不等于二十八宿创立时必定以赤道为准),而与该宿的其他诸星无关。
到了唐代,印度天学(包括生辰星占学这样的新事物)在中土更为盛行,对后世留下的影响也更大
一行,683 A.D.(一说673 A.D.)—727 A.D.,原名张遂。关于他造黄道游仪、撰制《大衍历》以及身为密宗高僧等事,已有今人各种著作反复论述。但对于一行天学的全貌,却久已不为人所知晓,更毋论他与七曜术及印度天学之间的渊源了。事实上,在一行生前,他已是名动朝野、万人瞩目的神奇人物了——他是密宗高僧,又是星占学大师,还是唐玄宗的宠
其中有关七曜术者至少有如下两种:《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三卷《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二卷
但在古代印度天学中,另有两个中土向所未闻的假想天体——罗睺(Rahu)、计都(Ketu),此两假想天体被称为“隐曜”,是“蚀神”之首尾,故罗睺又为龙首,计都为龙尾。罗睺是白道与黄道的升交点,计都是月球轨道的远地点,而这两个交点当然与日、月交食(蚀)有极大的直接关系。交食又是印度天学中极为注重的课题。因罗睺、计都之说虽荒诞不经,却有着实实在在的天文学意义——罗睺、计都如此重要,它们在古代印度天学中遂得与七曜同列,并称“九曜”。九曜之说,可能是印度古代天学中“土生土长”的成分,早在受到希腊天文学的重大影响之前很久即已存在(印度古代天学中的“希腊时期”被认为始于400 A.D.之后)
在古代印度天学中,九曜之外,更有所谓十一曜者。系将另两个假想天体“紫炁”与“月孛”亦视为隐曜,一并计入而成,多于星占学中用之。仍属与七曜、九曜同一体系之说。
,此处《日月五星行历》,本是七曜术中的择吉推卜之说,七曜不过七个抽象符号,与中土旧有之建除十二直等量齐观可也。李涪对此全然不懂,却硬要从天文学常识出发妄加批评,结果只能是无的放矢。
聿斯经者,七曜术之旁支也。在唐代自印度传入中土,流行于唐宋时期。
又《通志》所著录之《徐氏续聿斯歌》,徐氏有可能是五代宋初的徐子平(徐居易),他是中国四柱八字算命术的确立者,故算命术又被称为“子平术”。
生辰星占学《即算命术之一种)当亦包括在内也。当然,如果追根寻源,应该有这样的传递脉络:迦勒底→希腊→印度→中国
北回归线(北纬23°30′)刚好横贯印度中部,而在此地理纬度上,夏至之日的正午,太阳恰位于天顶正中,因而照耀万物却无影。对比之下,中国的绝大部分领土都在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任何一天都不会日中无影。
瞿昙家庭中名声最大者为瞿昙悉达。其人在历史上留下的主要业绩是编译《九执历》及编集《开元占经》。
日本古代天学起先主要受中国影响,至平安朝,因印度星占学由佛徒传入而兴起新的学派,称为“宿曜道”。宿曜道的理论渊源通常被归结到不空所译《宿曜经》(由空海等人传入日本),但后来学者们指出:《符天历》才是宿曜道的经典。由此,可以借助宿曜道的文献和活动去了解符天术的内容及功能。
后来他们总算从《宿曜经》中找到了解答,弄明白原来“其七政加二十八宿,犹干之加于支,非谓七政之果躔于此宿也”,却还未能将之与历史上的七曜历联系起来。与宋代七曜术之流行盛况相比,此时消歇绝响,影响可说是完全消失了。
《摩登伽经》《宿曜经》
中国村干部 本书特色 作者用两年的时间走访了100多个村庄,与中国十佳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企业家村干部、十九大代表、普通农民对话,倾听村干部心声,洞察村干部职...
红墙知情者说:Ⅱ:钓鱼台内外的江青 本书特色 红墙之内,神秘的政治心脏。森严的警卫,仿佛一道屏障,遮断世人多少探询的目光?《红墙知情者说》以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回忆...
《闪电式扩张》内容简介:LinkedIn领英创始人、《联盟》作者里德·霍夫曼新作,解密从1到10亿超高速增长的秘密。腾讯、阿里巴巴、小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37—1941》内容简介:本书生动再现了1937年淞沪会战后至1941年年底“珍珠港事变”爆发前,上海作为“孤岛”
二战秘史 本书特色 本书关注二战正面战场之外的历史,把目光对准普通人的战争经历。内容包括沦陷国家的抵抗运动、情报工作,也包括盟军国家后方人们支持战争的行为,更包...
《南孔儒学文化(英文)》内容简介:本书重点讲述南孔的历史,提炼南孔儒学文化,使南孔从孔庙走出来,让读者了解孔氏南宗家庙、中
本書著者深具史學暨政治、社會學涵養,故能洞悉陳寅恪先生「關隴集團」「關中本位政策」學說中,暗藏的「核心集團」與「核心區」理論;故本書對西魏府兵制之中央幅射設計、...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要点、王岐山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所作...
《摄影与心理学》内容简介:对于摄影初学者最大的烦恼莫过于,看到美丽的景物,可是拍下来的照片却与自己想象的结果大相径庭。本书
信仰-先驱的心声 本书特色 本选题精选了李大钊、陈独秀、方志敏、萧楚女、向警予、彭雪枫、江上青、赵一曼等革命先驱关于树立信仰、坚持信仰、为信仰而献身的文章、诗歌...
20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 本书特色本书收录了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后几年接受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giancarlo bosetti)访谈的...
重庆风云-读.党史-第8辑 本书特色 今人对重庆谈判的研究远较以往客观,而唯有客观研究才能对今天有所启迪。重庆谈判的现代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这也许是仁者见仁...
全书分上下两册。“希特勒青年团”师(HitlerjugendDivision)成立于1943年6月1日,直到当月的24日,才正式确定为装甲掷弹兵师。
1940年,当阿道夫•希特勒决心要把苏联作为政治和军事因素从欧洲清除掉的时候,他曾设想在一次为期十周的夏季决战中将它一举灭亡。
作者:李剑农 历史学家,教育家,曾受聘于武汉大学、国立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政治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著有《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国...
2007/2008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蓝皮书,书中具体包括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辩论和调整方向、俄美新一轮...
高全喜江苏徐州人。曾就学于南京师范学院、吉林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
形势与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八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庆祝新中国60周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各民族...
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在中国,**次系统完整地揭示出整个中国思想发展脉络的,是1937年出版的吕振羽先生所著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这部著作批判的锋...
丙午立宪:大清王朝最后的变革 本书特色 在大清王朝*后的变革中,慈禧及其后任者并不愿意触动既得利益和权力,函而无法成为目光远大的统治者,也不可能具有彻底改革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