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的筹划尤其需要更加优质的统计数据,从而了解单个行业的产量以及它们使用何种材料。
韦斯利·米切尔(Wesley Mitchell)表示:“只有那些亲身参与过为战争所进行的经济动员的人才会认识到,对20年间的国民收入进行评估并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在各方面都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
理查德·斯通(Richard Stone)和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研究出了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账户和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斯通的理论开始在GDP的定义、测量的协调和标准化方面,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
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克拉克按季度而不是按年度计算了国民收入和支出
1940年,杰出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小册子《如何为战争付账》(How to Pay for the War),他在这本小书中发展并超越了科林·克拉克的方法。
关于乘数的争论尤为激烈,因为额外的政府开支或减税措施(一种“财政刺激”)能否促进GDP的增长取决于它的规模。如果乘数大于1,那么激励措施将会刺激增长
GDP可以通过3种方法进行衡量,它们大体上相互等同。你可以累计所有的经济产出,可以加总所有的经济支出,或者可以计算收入总额。
将企业采购的软件算作一种投资,而不是之前的中间产品购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定义国民收入的难点恰恰就在于,一旦定义形成,它们就将说明:哪怕基于战争需要的政府开支会扩大所有经济领域的产出,但是只要可用于消费的私人产出减少,经济就会萎缩。
研究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GDP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来“解释”,也就是说,通过这个理论中没有做出经济解释的那部分来解释。
GDP和其他经济变量都具有特定的、难以伪造的统计指纹。假如这些数列是随机获得的,那么每个数列其首位数是1的概率并不是1/9,9以内其他数字出现在数列首位的概率也不是1/9。真正随机获取的数据,数列首位数字是1的概率是9的概率的6倍多,是3的概率的2倍多。这种指纹模式被称为本福特定律(Benford’s Law)。
GDP是一个虚构的实体,这个概念的起源只能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马歇尔作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抛弃了亚当·斯密划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学说。他坚定地指出:“财富既包括物质性财富,也包括精神的或非物质性财富。”
如何解释它,既取决于当时的智识氛围,也取决于彼时政治及军事方面的需求,因此定义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如果人们认为,政府当局提供和组织的国防、司法、卫生等公共服务无非是全体消费者某种代理举措而已,它的收入和支出应被合并计入消费项目下,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很方便。
等到那些战时经济学家们研究出现代GDP概念时,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过去的国民收入概念会剔除国防开支,这将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误印象,即战争将会导致私人消费支出的巨大牺牲。
现代化转型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由国民收入消耗者转向国民收入的创造者。
计量概念的变化使得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GDP统计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之间产生了彼此巩固、相互增强的协同效应。
一种替代性的解决方法是按生产要素成本来估算GDP。这种方法会在市场成交价之上,扣除增值税或销售税,同时加上导致价格下降的政府补贴,从而得出一个支付价格。“要素成本调节”是两种GDP总量之间的差距所在。
人们对技术的选择,甚至能够完全改变经济发展的整体面貌。
计入这种劳务的价值(见本书第6章的论述)可能会使GDP的估算值增加50%,大大超过政府服务对GDP的贡献规模。
最近的研究证实,购买力平价法低估了不同国家生活水平的差异。
购买力平价被广泛用于衡量和比较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运行情况,构成了几乎所有着眼于各国如何成长的经济研究的基础。它们也决定了各国政府及国际机构的政策选择。
直到20世纪80年代,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依然是基本的主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取决于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这包括土地、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除此之外,它还与未经解释的剩余或残留有关,这些剩余或残留被称作“技术进步”。
通过赤字财政来使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极力主张对发达国家使用另一种方法来替代GDP的人,在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对于衡量收入和贫困的关注超过了其他任何对象。
如果缺乏可用以比较的私营企业,或者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市场,那么评估其价值的唯一的替代性方案就是,用支付给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来衡量。
对GDP所做的任何一种形式的修补,都是在试图将它转变成一种迥异于设计初衷的东西。
丰富性的确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贫穷就意味着选择的稀少,而脱贫对应的就是可能性的增多。
《东亚地区发展研究报告·2014》内容简介:2014年,东亚地区局势在美国重返亚太和中国持续崛起的双重影响下趋于复杂化。首先,中美
内容简介—————————————————————————————一个最疯狂的实验见证20位百万富翁的诞生普通人能不能掌握
《变革性创新》内容简介:每个公司都想成长,最成熟的方式是通过创新。传统的观点是,只有破坏性的、敏捷的初创企业才能创新,一旦
《楚汉争霸》内容简介:这是《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衍生系列作品,是独立于文字版和漫画版之外的全新历史小说,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杨
《重生手记》内容简介: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
《青少年正能量系列:让个性助你成功》内容简介:本书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个性的基本特征以及个性与一个人的职业、交际、爱情等之间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内容简介:本书以2017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教材为依据,对大纲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突出,
《秒睡:随时随地入睡的幸福方法》内容简介:知名心理专家赵小明将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与睡眠研究相结合,在本书中倾囊相授其独创
《绿竹猗猗》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三十年来中国诸多法律学者访问哈佛法学院、特别是与哈佛大学东亚法研究中心安守廉教授交往的见闻
《政治中的司法》内容简介:作为一种正式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行政诉讼为民众提供了争取权利、实现正义的平台。但行政诉讼作为控制
经济向左还是向右 本书特色 这本书写给世上所有普通人。它讲诉了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经济如何运行。它要证明的是,放弃在哈耶克与凯恩斯之间的非此即彼才能拯救世界...
《一本书看透股权节税》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站在股东视角讲“税”的书。全书以“公司设立—公司扩张—公司收缩—公司上市—公司整合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内容简介:我们要像观察一棵树一样细致观察中国的变化: 贸易摩擦只是一根树枝,国际关系才是大树,
《商业模式思维的30个技巧》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商业模式思维”的概念与本质、商业模式设计的基本流程等,全书总结了30条关键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内容简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介绍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类型及特征、农业生产文化的开发、农业生活文
《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内容简介:本论文集是“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共收录论文50余篇
国际金融新编(第6版)/博学.金融学系列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建立在更加强调中国国情特征基础上的国际金融学教材。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学科体系上,本书进一步完...
《宁化县的普庵教与地方宗教仪式》内容简介:本书利用笔者2007~2013年在宁化所做的田野调查,即用人类学的方法,结合道士的科仪本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国的对策 本书特色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东亚各国需要有一种以东亚主体意识、共生意识为基础的东亚认同感,并在东亚认...
《老龄文明蓝皮书(2022)》内容简介:《老龄文明蓝皮书2022》云集全国一流的老龄文明研究学者,立足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