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收录了汪曾祺四十多篇散文精华,既有《昆明的雨》《人间草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等经典名篇,也有《名优逸事》《和尚》等罕见篇目,内容涵盖美食美味、花鸟虫鱼、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见闻,共分为四个专辑。汪曾祺的文字,饱含着急躁和热烈归于平静之后的淡雅和隽美,给人一种静穆的幸福感。读了该书,你会变得特别温柔,对生活有珍惜之心,对理想有守护之心,对世界有赤子之心。
《汪曾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收录了汪曾祺《自得其乐》《人间草木》《天山行色》《湘行二记》等多篇散文。这些散文有以“忆旧”为主题的,也有以“闲情野趣”为主题的,但每篇文章都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带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该书中的每篇散文皆为汪曾祺的散文精品,适合青少年细细品味,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打造完美心灵,培养高尚情操,体味不同人生。同时,对青少年写作也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汪曾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四方食事口味“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宴会上有烹大虾(得是极新鲜的),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尽然。羊肉是很好吃的。“羊大为美。”中国人吃羊肉的历史大概和这个民族的历史同样久远。中国羊肉的吃法很多,不能列举。我以为*好吃的是手把羊肉。维吾尔、哈萨克都有手把羊肉,但似以内蒙为*好。内蒙很多盟旗都说他们那里的羊肉不膻,因为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葱,生前已经自己把膻味解了。我以为不膻固好,膻亦无妨。我曾在达茂旗吃过“羊贝子”,即白煮全羊。整只羊放在锅里只煮四十五分钟(为了照顾远来的汉人客人,多煮了十五分钟,他们自己吃,只煮半小时),各人用刀割取自己中意的部位,蘸一点作料(原来只备一碗盐水,近年有了较多的作料)吃。羊肉带生,一刀切下去,会汪出一点血,但是鲜嫩无比。内蒙人说,羊肉越煮越老,半熟的,才易消化,也能多吃。我几次到内蒙,吃羊肉吃得非常过瘾。同行有一位女同志,不但不吃,连闻都不能闻。一走进食堂,闻到羊肉气味就想吐。她只好每顿用开水泡饭,吃咸菜,真是苦煞。全国不吃羊肉的人,不在少数。“鱼羊为鲜”,有一位老同志是获鹿县人,是回民,他倒是吃羊肉的,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谓鲜。他的爱人是南京人,动辄说:“这个菜很鲜。”他说:“什么叫‘鲜’?我只知道什么东西吃着‘香’。”要解释什么是“鲜”,是困难的。我的家乡以为*能代表鲜味的是虾子。虾子冬笋、虾子豆腐羹,都很鲜。虾子放得太多,就会“鲜得连眉毛都掉了”的。我有个小孙女,很爱吃我配料煮的龙须挂面。有一次我放了虾子,她尝了一口,说“有股什么味!”不吃。中国不少省份的人都爱吃辣椒。云、贵、川、黔、湘、赣。延边朝鲜族也极能吃辣。人说吃辣椒爱上火。井冈山人说:“辣子有补(没有营养),两头受苦。”我认识一个演员,他一天不吃辣椒,就会便秘!我认识一个干部,他每天在机关吃午饭,什么菜也不吃,只带了一小饭盒油炸辣椒来,吃辣椒下饭。顿顿如此。此人真是个吃辣椒专家,全国各地的辣椒,都设法弄了来吃。据他的品评,认为土家族的*好。有一次他带了一饭盒来,让我尝尝,真是又辣又香。然而有人是不吃辣的。我曾随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四川无菜不辣,有人实在受不了。有一个演员带了几个年轻的女演员去吃汤圆,一个唱老旦的演员进门就嚷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白了她一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山东人特爱吃葱,吃煎饼、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有一个笑话:婆媳吵嘴,儿媳妇跳了井。儿子回来,婆婆说“可了不得啦,你媳妇跳井啦!”儿子说:“不咋!”拿了一根葱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妇就上来了。山东大葱的确很好吃,葱白长至半尺,是甜的。江浙人不吃生葱蒜,做鱼肉时放葱,谓之“香葱”,实即北方的小葱,几根小葱,挽成一个疙瘩,叫作“葱结”。他们把大葱叫作“胡葱”,即做菜时也不大用。有一个著名女演员,不吃葱,她和大家一同去体验生活,菜都得给她单做。“文化大革命”斗她的时候,这成了一条罪状。北方人吃炸酱面,必须有几瓣蒜。在长影拍片时,有一天我起晚了,早饭已经开过,我到厨房里和几位炊事员一块吃。那天吃的是炸油饼,他们吃油饼就蒜。我说:“吃油饼哪有就蒜的!”一个河南籍的炊事员说:“嘿!你试试!”果然,“另一个味儿”。我前几年回家乡,接连吃了几天鸡鸭鱼虾,吃腻了,我跟家里人说:“给我下一碗阳春面,弄一碟葱,两头蒜来。”家里人看我生吃葱蒜,大为惊骇。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我曾经夸口,说我什么都吃,为此挨了两次捉弄。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一次,我家所开的中药铺请我去吃面,—那天是药王生日,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我就吃芫荽了。后来北地,每吃涮羊肉,调料里总要撒上大量芫荽。苦瓜,我原来也是不吃的,——没有吃过。我们家乡有苦瓜,叫作癞葡萄,是放在瓷盘里看着玩,不吃的。一次在昆明,有一位诗人请我下小馆子,他要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他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从此,我就吃苦瓜了。北京人原来是不吃苦瓜的,近年也学会吃了。不过他们用凉水连“拔”三次,基本上不苦了,那还有什么意思!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比如广东人吃蛇,吃龙虱;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有完全消化的粪汁,蘸肉吃。这在广东人、傣族人,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不过有些东西,我也以为不吃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曾在海内外出版过小说集、散文集三十余部;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法学视野中的国际经济秩序》内容简介:本书稿厘清了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法的关系,提出了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所应坚持的“公平”与
你懂 本书特色 1.词和画的首次跨界合作集 ,不同于普通绘本。2.风格是现在*具市场的文艺清新范 。3.图书设计很具特色,极为考究,不同于一般此类书籍 。你懂 ...
黑门山路:荒莫甘泉续卷(手绘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1920年,美国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圣徒考门夫人出版了她的**本著作,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一年365天中每一天的生...
巴金经典作品系列 生之忏悔 内容简介 本书一九三六年三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系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种,收入作者一九÷九年至÷九三四年所作散文、书评、序跋等,作者...
中国精神 本书特色 为了贯彻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我们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本书精选了王宏甲十二篇描写近当代人物和重大...
这个选本是提供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作为参考用的,因此,这里想略谈我对於词的发展的看
法和唐宋词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即作为这
莎士比亚悲剧集 本书特色 “英国戏剧之父”威廉·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影响人类历史的伟大作品!震撼亿万人的传世经典!《莎士比亚悲剧集》全球公认莎士比亚的经典代表作...
毛泽东书信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选入毛泽东在一九二零年至一九六五年期间的三百七十二封书信,从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与党内同志、党外朋友、亲属等的交往,以...
鲁迅全集:一九三八年版(套装共20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初版《鲁迅全集》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与许广平发起并主持出版,蔡元...
鲁迅散文全集-精装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读者通过阅读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散文全集》,可以对鲁迅独特的文风及其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有更深刻的了解,...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白香词谱》是一部简易的词学入门书,选词一百首,使用词牌一百则。书中以注释、评析、说明形式,分别对一百首词的正文、内容及
日本名作家。195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1985年获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成为职业作家。1999年获第52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
《寻路中国》内容简介: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
异乡变形记 本书特色 加拿大籍作家拉维 哈吉出生于贝鲁特,幼年经历过黎巴嫩内战,后移居他乡,2008年他以个人的生存经验为题材,写下这本带有魔幻色彩的小说。异常...
比亚兹莱-最后的通信 本书特色 奥博利·比亚兹莱在1898年3月逝世以后,才为更多的人熟知。在伦敦,他曾经因为给图书和杂志画插图而红极一时。如今,我们将他的作品...
另一种回忆录 本书特色 现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忆九十多年的历程,感慨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更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
《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字里字外的衣食住行》内容简介:朱永新、王宁、康震、周益民推荐给孩子的靠谱趣味汉字书,帮孩子轻松搞定大语
名家·名译--牛虻 本书特色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肖楠译的《牛虻(全译 本名家名译)(精)》讲述了:单纯幼稚的爱国青年亚 瑟因受忏...
红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 本书特色 这本《红狐》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也即本书作者贾平凹亲自编选,权威收录了贾平凹的经典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25篇。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