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大陆出版靠前部比较文学教材《比较文学导论》算起,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教材出版史,粗略统计,期间用中文出版的各类教材多达百余部。比较文学目前的教材尚处于“群雄逐鹿”的局面。初学者对教材的取舍颇为迷惑,不知该如何选择。《西方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名篇选读与实践》从众多西方文学理论名篇中精选了八篇名作,所选论著,为比较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目前具有代表性或有较大影响的原初文本。入选的原则是:择取其实质性的理论观点及其精辟的阐释,力求从正面体现历代文论家“识见议论,代日益精”的趋势。并在每篇名作之后,更以前文所提出的方法论去分析一部文学作品或
吕超编著的《西方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名篇选读与实践》从众多西方文学理论名篇中精选了七篇名作,所选论著,均为比较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或有较大影响的原初文本。入选的原则是:择取其实质性的理论观点及其精辟的阐释,力求从正面体现历代文论家“识见议论,代日益精”的趋势,并在每篇名作之后,用前文所提出的方法论来分析此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研究中去。
《西方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名篇选读与实践》:18世纪的启蒙作家对类似乌托邦的“理性王国”也有描绘。法国的狄德罗在《波斯人信札》(1721)中描写了“穴居人”,这是一个人人平等分享国家财富的宗法制社会;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19世纪是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仅仅在*后的二十年里,西方就出现了近百部乌托邦小说,代表作有美国作家贝拉米的《回顾》(1888),英国作家莫理斯的《乌有乡消息》(1891)等。这些作品大多将乌托邦设置在未来时间:《回顾》描写20世纪末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利坚,《乌有乡消息>则通过梦境展望实现了共产主义的英国,并且这些美好社会都是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公正管理的基础之上。可以看出,在培根笔下初现星火的科技乌托邦,此时已成燎原之势。许多思想家相信:随着人类理性的日益完善,乌托邦*终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②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言:“一幅世界地图如果不标注乌托邦,就不值得一瞧,因为它缺少承载人性的地方。……人类的进步就是乌托邦的实现。”③随着此时的人类基本完成对地球未知区域的勘测,空间范畴的乌托邦逐渐失去其魅力,建构在时间轴线上的乌托邦更能够给人以激励。此类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便是在当时颇为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说。譬如法国作家左拉以罕有的社会改革热情创作了《劳动》(1901),叙述工程师侣克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在地狱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建成了一座梦想般的城市。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指向未来的乌托邦虽然在形式上和古希伯来传统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古代的乌托邦体现着上帝的神迹,而此时的乌托邦则反映了人类乐观自信、不断进取的超越型心态。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虽然得到了空前发展,却也是人类被全面异化的时代。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践踏人性的极权国家等糟糕现实,让乌托邦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这便促成了敌托邦(Dystopia,即反乌托邦)文学的广泛流传。敌托邦的意思是坏地方,其所指并非乐土,而是恐怖和绝望的所在。代表作品为“反乌托邦三部曲”:苏联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1924)、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1932)以及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48)。反乌托邦文学质疑人类可以依靠科技进步来彻底摆脱蒙昧,并获得*终的解放。它们大多构想一个阴郁的未来社会景象,借以批判盲目的科技崇拜和极权主义,这正如浪漫诗人荷尔德林的警告:“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①敌托邦文学可以看作是对19世纪乌托邦文学的反拨,它在无情嘲弄社会丑恶和人性扭曲的同时,把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融合在了一起。自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乌托邦文学的佳作很少,对社会的影响力也逐渐衰弱,这反映了一个时代问题,即乌托邦精神的丧失:“过去的乌托邦一个个失去了它们神秘的光环,而新的、能鼓舞、激励人们为之奋斗的乌托邦再也不会产生。”②在敌托邦文学的警示下,现代人更趋务实,已经不愿去构想一种超现实的完美社会,而是立足当下,精确计算、理性筹划可以把握的短期未来。不过,这也引发了另外一个困境,如果一切都像科学一样理性、可预测,就会抹杀天才的创造性和美丽的情感体验,而这很可能是人类的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吕超,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任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教育界别委员。现已出版专著三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先后获天津市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第十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入选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天津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昨天晚上喝得醉暈暈,眼茫茫,一不小心放了一個陌生男人進來,沒想到,一失身成千古恨,一覺醒來,竟發現這個躺在她床上的男人,
壮族文学现代化的历程 本书特色 本项目试图用学术界*新理论之一的文学现代性与现代化的理论,来重新整理和认识壮族文学,揭示壮族文学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变化情况、演进...
刘师培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作为清代传统学术之继往开来者,刘师培不仅承袭了《左氏》家学的深厚渊源,而且吸收了大量西文近代社会科学的先进成果,并在中西结合中成功开辟...
西游记 配盘 本书特色 《西游记》(青少版)(精装)编辑推荐:这套丛书的绘画原本,十几年前曾经由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绘画质量较高,像参与创作的周申、刘建平、季...
《诗经》与《楚辞》导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之一”——《与楚辞》课程的辅助教材。根据《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
文学鉴赏 内容简介 《文学鉴赏》共分七章,前五章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第六章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七章属于外国文学。每一章都包含“概述”和“作品选读”两部分内容。《...
曾朴及虞山作家群 本书特色 常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而闻名,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历史资源而著称。透过这扇聚八方学者开发、举地域文化...
明末清初虞山诗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虞山文化与虞山诗学、钱谦益和虞山诗学的兴起、海虞二冯和虞山派的建立、虞山诗学的流变与衰败等。明末清初虞山诗学研...
李贺研究 目录 序**章 李贺的家世、成长环境以及艺术偏好一 家世与出生二 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三 诗人的早慧与艺术偏好第二章 李贺与韩愈相遇、服丧守制以及应举遭...
麻雀啁啾-文学与社会-[修订版] 本书特色 《麻雀啁啾》一书是“读书文丛”的精选之一,“麻雀啁啾”是这本集子里一篇评论《日瓦戈医生》的文章的题目,用来作书名倒还...
中国民间小戏史论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民间戏曲史著作。按中国民间文学的文体分类,民间戏曲被称为“小戏”。“小...
走下坡路的男人 内容简介 《走下坡的男人》是一部由12个短篇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集。作者把悲天悯人的目光投向一群走在人生道路的下坡路上的男人,他们大多在职场上失意...
理论.方法与实践 本书特色 王逢振、蔡新乐主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第2辑)》主要内容包括:孤岛里的德里达、大学和生态、文学之阐发、系统故障:石油、未来性与灾难预...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S会馆]与五四新文学的起源(精) 内容简介 《“S会馆”与五四新文学的起源》试图对近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中,学者们已经注意到的文...
《悠游小说林》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哈佛诺顿所作讲座的六篇演讲稿汇集而成。在《悠游小说林》中,艾柯讨论了小说的形式和手法,
也许,作为一个狂热的文具爱好者,各大品牌的手帐本、钢笔、圆珠笔、胶棒等等你都能如数家珍,可你是否了解——在橡皮被发明出来
稳定性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根据他多年来,在北京大学为研究生讲授稳定性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六章,即:Ляпунов稳定性理论基础,常系数线性系...
本丛书共十册。他通过对钱钟书先生的生活、学术、作品、人生进行研究,展现了钱先生的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分析精辟,见解独到,体
戰亂之年,群雄割據,生靈塗炭,為解曲江之謎,傅長亭涉險入城,卻遭遇鬼魅韓蟬三度夜訪。來歷不明的鬼,性情偏激,變化多端,卻
中国东方文学翻译史-(上下卷) 本书特色 中国翻译文学史不论翻译队伍还是译作数量都存在着无可否认的西方中心状态,身为东方文明大国,国人对东方诸国文学所知寥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