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辙传》称苏辙与其兄“无不相同”,但世上没有无不相同的事物,相反,苏轼兄弟在性硌、政治主张、学术观点、文艺思想、诗文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很不同。为了比较苏轼兄弟的异同,作者撰写了《苏辙评传》,故《苏辙评传》也可叫《苏辙兄弟异同论》。此书只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1995年)过,印数极少,大陆罕见。
苏辙兄弟皆受学于苏洵,作者曾枣庄撰写的这本《苏辙评传(精)》,研究苏辙的家学渊源。将研究者有兴趣的《苏辙评传》以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本书也是主要介绍苏辙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三苏和苏辙的重要参考资料。
《苏辙评传》:苏辙在江陵拜见了王荆州,还与其子王璋交游,他后来在《送王璋赴真定》中回忆说:“昔年旅南服,始识王荆州。威动千里肃,恩宽行客留。从容见少子,风采倾凡俦。温然吐词气,已觉清且修。”他们父子在江陵过了春节后,于嘉祐五年(1060)正月五日继续北上:“初来寄荆渚,鱼雁贱宜客。楚人重岁时,爆竹鸣磔磔。新春始涉五,田冻未生麦。相携历唐(今河南唐河)许(今河南许昌),花柳渐芽拆。”(《辛丑除日寄子瞻》)二月十五日,三苏父子到达京师,暂寓西冈。但由于京城桂薪玉食,他们又是全家人京,而且都没有一官半职,因此不久就迁到杞县城南居住。苏辙说:“居梁(开封)不耐贫,投杞(杞县)避糠覈。城南庠斋静,终岁守坟籍。酒酸未尝饮,牛美每共炙。”(同上)后来迁居京城宜秋门内的南园,很可能是苏轼出任凤翔签判以后。苏辙兄弟已于三年前进士及第,他们这次是为调官来京。到京不久,苏轼就被任命为河南福昌县主簿,苏辙被任命为河南渑池县主簿,均未赴任,就被荐举参加制科考试。负责铨调官吏的天章阁待制杨畋主动对苏辙说:“闻子求举直言,若必无人,畋愿得备数。”苏辙当然很高兴,马上去杨家谒见杨畋,“一见坐语,如旧相识”(《杨乐道龙图哀辞并叙》)。为了参加制科考试,他呈交了《进论》《进策》各二十五篇,他在《上两制诸公书》中说:“今年春,天子将求直言之士,而辙适来调官京师。舍人杨公不知其不肖,取其鄙野之文五十篇而荐之,俾与明诏之末。”他又把其中的十二篇进呈参知政事曾公亮,他在《上曾参政书》中说:“辙,西蜀之匹夫,往年偶以进士得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渑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素所为文,家贫不能致,有《历代论》十二篇,上自三王而下至于五代,治乱兴衰之际,可以概见于此。”从“素所为文,家贫不能致”语可知,这五十篇文章多是在他离家赴京以前所作,是代表苏辙青年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散文成就的重要作品。二十五篇《进策》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五篇《君术策》,研究君主如何才能“明于天下之情而后得御天下之术”;第二部分是十篇《臣事策》,研究君主应如何信用文臣武将,充分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十篇《民政策》,全面研究了宋代的科举、兵制、田制、劳役等各个与民政有关的问题。这二十五篇文章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弊端,系统提出了他的革新朝政的主张。苏辙说:“圣人之治天下,常使人有孜孜不已之意。下自一介之民,与凡百执事之人,咸愿竭其筋力以自附于上,而上至公卿大夫,虽其甚尊,志得意满,无所求望,而亦莫不劳苦其思虑,日夜求进而不息。”末世之政却不然:“至于末世,海内义安,四方无虞,人生于其间,势皆有荒怠之心,各安其所而不愿有所兴作,故天下渐以衰惫而不振。《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夫国之所以至子亡者,惟其旧而无以新之欤!”(《臣事策六》)“旧而无以新”之所以会招致亡国,这就像河流不因势利导而会招致泛滥一样:“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他认为当时的形势也是表面平安,实际郁结着怒气:“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气,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决其壅,主动进行改革,就会天下大乱:“天下之势已少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君术策五》)苏辙主张的变革也与苏轼一样,是一种渐进的变革:“矫拂天下,大变其俗,而天下不知其为变也。释然而顺,油然而化,无所龃龉,而天下遂至于大成也。”(……
為了保住方樂其的魂魄,高亦傑用一件珍貴的物品和姜婷做了交易。但就在方樂其魂魄歸體之時,一股外力搶走了方樂其的魂魄。·面對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目录 绪论 **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 **节 总论 第二节 《周易》 第...
女王受扬言,男人嘛,先宠再驯,乐趣无穷!温柔攻反驳,情人嘛,先上再哄,何乐不为?GAY吧?同志夜店?梁聿修以为自己看错了,而
《如彗星划过夜空》内容简介:《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如彗星划过夜空》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语境 本书特色 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学与风俗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入手,确立从民俗学的角度来探究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发生、确立以及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
從國共內戰到文革之後,一個顯赫家庭的長子福貴,因為好賭敗了家。父親因此被活活氣死。福貴後來痛改前非,但他的磨難才要開始。
知识分子影象与文学话语场 本书特色 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是与知识分子自我身份的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勾画知识分子影像既是对作家的人生道路、心灵世界的一次追索和叩问...
棚户区:记忆中的生活史 内容简介 “棚户区”在近代以来的上海历史中,一直是规模庞大、形态独特的城市贫民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居住的主要是50年代中期以前...
粮食输送机械与应用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作为轻工、粮食类院校的教学用书,亦可供输送机械厂、加工企业、粮库等单位技术人员自学、参考,并可作为企业的职工培训教材。粮食...
苗族民间诗歌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境内的原生态苗族民间诗歌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与全面的分析,揭示了深沉的美学特征,还将苗族民间诗歌同“诗经”、汉赋进行了多视角的比较...
《反对阐述》是苏珊·桑塔格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也正是它奠定桑塔格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今天读者来重温这部将
中国历代茶具 内容简介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饮茶、品茶已成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茶具在茶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以大量的文物照片及详尽的文字详述了我国...
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词,其鼎盛之时在两宋时期,人们多习惯于将唐诗宋词并举对立,宋词与唐诗、元曲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奇葩。
Transformers : The Ultimate Pop-Up Universe变形金刚(英文版) 本书特色 《Transformers: The Ult...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第3、4卷,1981-1990.唐代文学研究论文摘要(共二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唐代文学研究的“论文摘要”大陆部分(1981~1990),...
胡適,雷震,殷海光,是中國近代自由主義傳統中三位靈魂人物.一九五0年代,他們共事於<自由中國>,發揚自由主義思想,推崇西方民主憲政
世界末日来临,丧尸病毒席卷全球,一夜间各大城市成为废墟。浩劫到来之际,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一片渺茫,刘砚与蒙烽带着他
鲁迅的生命哲学(增订版) 内容简介 《鲁迅的生命哲学(增订版)》内容简介:对于鲁迅的研究,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门显学。研究鲁迅的学者大都是文学研究者,《鲁迅的生...
清代翰林院与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 翰林院是人才渊薮,自唐以至明清,朝廷均将其时文名卓著的文士选入翰林,为天下士子树立典范,以致有翰林有“学者宗师”之誉。翰林院与文...
文学文本解读学 本书特色 西方文论有追求哲学普遍性的传统,这使其在阐释上高度抽象,甚至出现了超验的演绎,从而牺牲了文学文本的独特性。这种传统发展到当代,还有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