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当孤独足够深刻,就可以照见灵魂深处的丰盛。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是毕淑敏朗读者系列的终结篇,也是毕淑敏关于人生关于孤独的温暖感悟。回首来时路,从幸福中遇见旅行,自梦想处关照生命,人生一场,一期一遇,用文字相遇,以声音作答。当我们品味灵魂的孤独,就宛如照见生命深处的幽幽光亮。
其实,你知道吗?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1、毕淑敏全新“朗读者”系列散文终结篇——人生篇,经典的文字,用朗读的方式,伴你成长。
2、毕淑敏关于人生关于孤独的温暖感悟。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当孤独足够深刻,就可以照见灵魂深处的丰盛。
3、湖南卫视当红主持人梁田暖心朗读,用声音的旋律感知灵魂的温度。心中无尘,眼底有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你我都能学会和内心zui真实的自己相处,并心怀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勇往直前。
4、全彩四色装帧设计,20张定制手绘插图,双封+折页+模切多重工艺,印刻有关灵魂的斑斓色彩和百般况味。
你为什么而活着 我有过若干次讲演的经历,在北大和清华,在军营和监狱,在农村土坯搭建的课堂和美国*奢华的私立学校……面对从医学博士到纽约贫民窟的孩子等各色人群,我都会很直率地谈出对问题的想法。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的经历非常难忘。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约过我好几次了,说学生们期待和我进行讨论。我一直推辞,我从骨子里不喜欢演说。每逢答应一桩这样的公差,就要莫名地紧张好几天。但学校方面很执着,在第N次邀请的时候说,该校的学生思想之活跃甚至超过了北大,会对演讲者提出极为尖锐的问题,常常让人下不了台,有时演讲者简直是灰溜溜地离开学校。 听他们这样一讲,我的好奇心就被激励起来,我说我愿意接受挑战。于是,我们商定了一个日子。
那天,大学的礼堂挤得满满的,当我穿过密密的人群走向讲台的时候,心里涌起怪异的感觉,不知道今天将有怎样的场面出现。果然,从我一开始讲话,就不断地有条子递上来,不一会儿,就在手边积成了厚厚一堆,好像深秋时节被清洁工扫起的落叶。我一边讲课,一边充满了猜测,不知道树叶中潜伏着怎样的“思想炸弹”。讲演告一段落,进入回答问题阶段,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堆积如山的纸条,一张张阅读。那一瞬,台下变得死寂,偌大的礼堂仿若空无一人。 我看完了纸条说,有一些表扬我的话,我就不念了。除此之外,纸条上提得*多的问题是—— 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那是我在讲演中获得的*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
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没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是的,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内在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生的决心?” 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大的收获是听到有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青年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飘忽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也有很多人无法在青年时代就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百分之二十七的人完全没有目标;百分之六十的人目标模糊;百分之十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二十五年过去了,那百分之三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忍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我之所以提到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人生目标的确立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青年,都遭遇到了相当程度的朦胧或是混沌状态。有人会说,是啊,那又怎么样?我可以一边慢慢成长,一边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啊。我平日也碰到很多青年朋友,诉说他们的种种苦难。我在耐心地听完那些折磨他们的烦心事之后,把他们乞求帮助的目光撇在一旁,我会问:“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 他们通常会很吃惊,好像怀疑我是否听懂了他们的愁苦,甚至恼怒我为什么对具体的问题视而不见,而盘问他们如此不着边际的空话。更有甚者,以为我根本就没有心思听他们说话,自己胡乱找了个话题来搪塞。 我会迎着他们疑虑的目光,说:“请回答我的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而活着呢?” 年轻人一般会很懊恼地说:“这个问题太大了,和我现在遇到的事没有一点关联。”我会说:“你错了。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关联。有人常常以为心理上的事只和单一的外界刺激有关,就事论事,其实心理和人生的大目标有着纲举目张的紧密接触。很多心理问题,实际上都是人生的大目标出现了混乱和偏移。”
举个例子。一个小伙子找到我,说他为自己说话很快而苦恼,他交了一个女朋友,感情很好。但女孩子不喜欢他说话太快。一听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女孩就说自己快变成大头娃娃了。还说如果他不改掉这毛病,就不能把他引荐给自己的妈妈,因为老人家*烦的就是说话爱吐唾沫星子的人。
“你说我怎么才能改掉说话太快的毛病?”他殷切地看着我,闹得我都觉得如果不帮他这个忙,简直就成了毁掉他一生爱情和事业的凶手。
我说:“你为什么要讲话那么快呢?”
他说:“如果慢了,我怕人家没有耐心听完我的话。您知道,现在的社会节奏那么快,你讲慢了,人家就跑了。”
我说:“如果按照你的这个观点发挥下去,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你岂不是就得说绕口令了?你的准丈母娘就不是这样的人啊,她就喜欢说话速度慢一点并且注意礼仪的人啊。”
他说:“好吧,就算你说的这两种人都可以并存,但我还是觉得说话快一些,比较占便宜,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传达更多的信息。”
我说:“那你的关键就是期待别人能准确地接受你的信息。你以为只有快速发射信息才是唯一的途径。你对自己的观点并不自信。”
他说:“正是这样。我生怕别人不听我的,我就快快地说,多多地说。” 当他这样说完之后,连自己也笑起来。我说:“其实别人能否接受我们的观点,语速并不是*重要的。而且,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在意别人是否能接受你的观点吗?” 这个说话很快的男孩突然语塞起来,忸怩着说:“我把理想告诉你,你可不要笑话我。” 我连连保证绝不泄密。他说:“我的理想是当一个政治家。所有的政治家都很雄辩,你说对吧?”
我说:“这咱们就比较接触到了问题的实质。要当一个政治家,**要自信。他们的雄辩不是来自速度,而是来自信念。一个自信的人,不论说话快还是慢,他们对自我信念的坚守流露出来,会感染他人。我知道你有如此远大的理想,这很好。你要做的事,不是把话越说越快,而是积攒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信念更加坚强。”
那一天的谈话到此为止。后来,这个男生告诉我,他讲话的速度慢了下来,也被批准见到了自己的准丈母娘,听说很受欢迎。
这边刚刚解决了一个说话快的问题,紧接着又来了一位女硕士,说自己的心理问题是讲话太慢,周围的人都认为她有很深的城府,不敢和她交朋友,以为在她那些缓慢吐出的话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我试了很多方法,却无法让自己说话快起来,烦死了。”她慢吞吞地对我这样说,语速的确有一种压抑人的迟缓,好像在话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句话。
我看她急迫的神情,知道她非常焦虑。
我说:“你讲每一句话是否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
她说:“是啊。如果不考虑,讲错了话,谁负得了这个责?”
我说:“你为什么特别怕讲错话?”
女硕士说:“因为我输不起。我家庭背景不好,家里有人犯了罪,周围的人都看不起我们;家里很穷,从小靠亲戚的施舍我才能坚持学业。我生怕一句话说差了,人家不高兴,就不给我学费了。所以,连问一句‘你吃了吗?’这样中国*普通的话,我也要三思而后行。我怕人家说,你连自己的饭都吃不饱,也配来问别人吃饭的问题。”
听到这里,我说:“我明白了。你觉得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引致他人的误解,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女硕士连连说:“对对,就是这样的。”
我笑了,说:“你这一句话说得并不慢啊。”
她说:“那我是相信你不会误会我。”
我说:“这就对了。你说话速度慢,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是你不能相信别人。你是否准备一辈子都不相信任何人?如果是这样,我断定你的讲话速度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从此相信他人,讲话的速度自然会比较适宜,既不会太慢,也不会太快,而是能收放自如。”
那个女生后来果然有了很大的改变,她的人际关系也有了进步。 今天我们从一个很大的目标谈起,结果要在一个很小的地方结束。我想说,一个人的心理是一座斗拱飞檐的宫殿,这座宫殿的基础就是我们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和对世界、对他人的基本看法。一些看起来是技术和表面的问题,其实内里都和我们的基本人生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问题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样如同创可贴,只能暂时封住小伤口,却无法从根本上让我们的精神强健起来。"
毕淑敏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
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毕淑敏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
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子,注本众多。本书最为后出采百家之长,集古今陶学研之大成,而独出己见,成一家言。本书以陶澎《陶靖节集为
世事如烟 本书特色 余华作品系列。 本书是由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中国作家余华所著,精选其8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所记录下来的就是作者的另一条人生...
本书的形成,是以原文1986年版《莱蒙托夫四卷集》中的抒情诗为基础,再从原文1989年版《莱蒙托夫诗全集》等作品集中的抒情诗中得到
风诗心赏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古典文学大家萧涤非先生有关汉魏六朝隋唐宋以及当代风诗名篇的鉴赏文字,按照散文、诗话、笺注三种体式,分为正文、附录一、附录二三个部分。正...
作品目录目 录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送默存先生远行钱钟书杨绛夫妇促膝闲话钟书君但开风气不为师岁暮挽歌记钱钟书先生遥悼钱钟书
长恨此身非我有-豪放词 本书特色 《长恨此身非我有:豪放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本书特色 十年后的你,遇见现在的自己?将会有如何奇妙的感悟,又说些什么?而面对十年后的自己,你是否可以自信面对,无愧无悔?不要轻言这...
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 本书特色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回忆性散文集诗译英法唯一人、百岁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大学子许渊冲的不朽联大。许渊冲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大...
《圣经的文学世界》(The World of Biblical Literature)一书是享有盛誉的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奥尔特(Robert Alter)在该...
长篇小说:巴黎伦敦落魄记 本书特色 乔治·奥威尔*田伟华译的《巴黎伦敦落魄记》 讲述了一位不名一文的英国作家的冒险:在巴黎他是 一个洗盘子的,目睹了法国豪华餐馆...
澄明之境:旅行是为了在路上 本书特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印刷和交通现代化的今天,并非难事。但读有灼见,行得真知,真正实践“旅行是为了在路上”,则实属不易...
花间词品读 本书特色 艾治平编著的《花间词品读》是一部颠覆世人对花间词成见的正本清源之作。《花间词品鉴》精选了温庭筠韦庄等18家词人的词作。这些“虽小却好,虽好...
现代症候群:刘墉浪漫期杂文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散文包括:“风水症候”、“创造自己的命运”、“中年女性的反叛”、“给我们的一片乐土”等近30篇。现代症候群:刘...
永久的错觉 本书特色 赵钧海编著的《永久的错觉》为原创文集,分为“荒凉的记忆”和“行走笔录”两辑,包括数十篇原创散文,文笔含蓄隽永,值得人们阅读。其中主要收录了...
听李心田说心里话 本书特色 薛凯洲编著的《听李心田说心里话/大作家零距离丛书》收录了老作家李心田根据自己六十年的创作实践,谈诗,谈小说,谈戏剧,坦荡、真诚、发人...
严歌苓文集 有个女孩叫穗子 本书特色 本书可以从任意一章读起,可以在任何一个结尾处停下,书里藏着萧穗子的十二个故事,或长或短,它们关于爱情、关于父母、关于一只猫...
文心--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阅读和写作的中心,采取讲故事的写作方式,讲述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每种知识大约占了一个题目,每个题都找出一个...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已...
竹内实文集:第六卷:文化大革命观察 本书特色 竹内实是目前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家之一,被当今日本学术界称为“现代中国研究**人”,在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领域,处于开...
匈奴的谶歌 本书特色 《匈奴的谶歌》这本书收录的,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著名作家张承志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大部分散文作品。 其中之一《匈奴的谶歌》是张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