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西方哲学、遗传学和演化生物学知识,鼓励我们用科学理解世界,用哲学指引生活,分清哪些事必须坚持,哪些事必须放弃,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古罗马智者爱比克泰德学习斯多葛处世之道,能解答21世纪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如何应对职场关系?
普通人是否需要掌握前沿科技?
金融危机时如何处理财富?
抑郁、愤怒时应该怎么做?
孤独是不是坏事?
如何战胜残疾与精神疾病?
如何看淡生死,做个坚韧不拔的人?
★科学用来理解世界,哲学用来指引生活,写给21世纪的《沉思录》。 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生物学家,结合遗传学、演化生物学知识,与罗马智者展开一场跨时空对话,汲取斯多葛 (Stoic)处世哲学,用科学/哲学解答当下生活难题。
★话题多元,紧贴现实,既是生活指导手册,又是哲学箴言录 以斯多葛派智者语录开篇,从世界观、人生价值、爱情、家庭、职场,聊到理财、 旅游安全、减肥、残疾、孤独与抑郁、临终关怀,哲学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用又有启发性,带你亲身体验一种古罗马哲学生活 。作者结合亲身经历,探讨在信息时代如何随时体验古罗马哲学生活。书后包含【实用主义12守则】,马上动手,自我提升。
★哲学版的《自控力》,让我们掌控生活,做自己的主人。斯多葛派曾培养出“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思想家蒙田、哲学家叔本华,并影响了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位美国总统。它鼓励我们尽可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听天由命,更要尽力生活。
尽管文化有世俗宗教之分,单一多元之别,但“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不论在哪种文化中都是重中之重。例如,我们如何应对生活的挑战、人生的沉浮?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终,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准备,面对品格的*终考验——死亡?为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数不清的宗教和哲学,有的从神秘学角度出发,有的从超理性视角阐释,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而如今,科技论文铺天盖地,探讨幸福本质、教人追求幸福的畅销书琳琅满目,能显示“你的大脑正沉迷于”某件能够左右你生活满意度之事的强制大脑扫描应运而生,都表明现代科学也跃跃欲试,想要加入寻找答案的大军之中。
试图解答以上这些存在主义问题的方式千差万别,人们所运用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宗教经典、参禅打坐、哲学论证、科学实验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通过以上方法得出的答案,一方面确实令人惊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类的创造力,及其明显迫不及待要去探究意义和目的的心态。举个例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有大量不同教派可供选择,此外你还可以皈依佛教中的某一个宗派,抑或在诸子百家中信奉道家或儒家学说。如若你对宗教不感兴趣,偏爱哲学,你还可以转而研究存在主义、世俗人文主义、世俗佛教、伦理文化等等。
当然你也可以得出这一切都没有意义的结论——事实上寻找答案这一行为本身就没有意义——从而接受一种“快乐”的虚无主义(没错,这种思想也确实存在)。而我信奉的是斯多葛派学说。这并不意味着我要让自己喜怒不形于色,时刻压抑情感。尽管我很喜欢“斯波克先生”这个角色(据称,这是《星际迷航》的创作者吉恩·罗登贝瑞依据他所理解的斯多葛派信徒为原型塑造的——后来证明这个理解有些流于表面),但是他被塑造出的性格特征反映出人们对斯多葛派信徒*常见的两种误解。其实,斯多葛派学说并不是让人抑制或隐藏情感——而是要我们承认自己的情感,反思情感产生的来由,进而调节情感,使其为我所用。
另外,它还要求我们谨记哪些事在自己掌控之中,哪些事在自己掌控之外,从而将精力倾注在前者身上,不要在后者身上白费功夫。这一派学说要让我们践行美德,竭力去引导世界。与斯多葛派学说有一条核心原则:我们应该认识并区分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情和无法掌控的事情。某些佛教教义也提到过这种区分,而人们常常据此认为:斯多葛派信徒倾向于摈弃社交,遗世独立。然而,如果仔细研读斯多葛派的著作,特别那些大人物的生平自述,你就会发现这种成见实在荒谬——斯多葛派哲学可以说是一种“入世哲学”,鼓励热爱人类、热爱自然。斯多葛派学说,一方面让人们观照内心,另一方面又鼓励人们参与社交,这充满了矛盾的张力。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我,让我对其信受奉行。
我之所以信奉斯多葛派学说,并不是因为我要去大马士革,而是因为我经历了一连串与文化相关的机缘巧合,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并在哲学层面上做出了慎重的抉择。回想起来,似乎我的人生道路冥冥之中注定会将我引向斯多葛派学说。我在罗马长大,高中时便学习了古希腊 - 罗马的历史和哲学。尽管从那时起我便一直把斯多葛派学说当作文化遗产来看待,但我直到现在才试图在生活中践行它的准则。
我目前从事的是科学和哲学研究,因此会(通过科学)采用比较合乎逻辑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并(通过哲学)在生活上做出更好的决策。几年前,我写了一本《为亚里士多德解答:如何用科学与哲学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在书中建立了一套我称为“科哲”(sciphi)的思想架构。这套思想架构的基础是:将美德伦理学的古典思想和*新的自然社会科学相结合,美德伦理学关注品格发展,追求个人卓越,能够指明我们生活的意义;而*新的自然社会科学则能解释人性,解释我们工作、失败、学习的机理。从建立这套思想架构开始,我便踏上了哲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觉醒之旅。
1990 年我来到美国。除了从小到大看过不少意大利语配音的好莱坞电影、电视剧之外,我对美国文化知之甚少,一个好友建议我读一读库尔特·冯内古特的短篇小说,从而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学习美国文化。
《五号屠场》出版于 1969 年,是一部奇书。主人公比利·皮尔格里姆发现自己被一帮名叫“拉法马铎人”(或许这个名字是他臆想出来的)的外星人给绑架了,并与另一个被捉的地球人——艳星梦坦妮·怀尔德哈克一起关进动物园展览。拉法马铎人能穿梭于四维空间——通常的三个维度再加上时间维度——因此可以随意重回他们生命中的任何时刻。比利从俘虏他的人那边学会了这项技能,然后利用这项技能来讲述他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包括同盟国在“二战”末期轰炸德累斯顿这一饱受争议的事件。下面这段话是我在读《五号屠场》的时候看到的,它被装裱在比利位于地球的验光办公室中,也被铭刻在梦坦妮佩戴的盒式吊坠里:
神啊,请赐予我内心安宁以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请赐予我勇气以改变我所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以分辨这二者之间的差别。
当然,这段《安宁祷文》浓缩了主人公贯穿全书的追求——比利极其渴望安宁,并且认为只要意识到过去的事无法改变,能左右的只有当下,这样才能获得安宁。认识到这一点需要勇气——不是打仗时那种勇气,而是一种更加微妙,或者说更加重要,能让你*大程度上过好这一生的勇气。现代版的《安宁祷文》据说是美国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所作,他早在 1934 年就曾在布道时用过这篇祷文。如今这篇祷文因为被戒酒互助会以及许多其他运用 12 步疗法的组织采用而广为人知。然而,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我们都能找到同样的感叹。
11 世纪的犹太哲学家所罗门·伊本·盖比鲁勒曾说过这样的话:“他们说:在形成所有认识之前——要先认清某物是什么,某物不可能是什么,并对于那些自己不能左右的事情放宽心。”公元 8世纪的印度佛教学者寂天也写过类似的话:“如果困难有办法解决 / 那为何要沮丧? / 如果困难没有办法解决 / 发愁又有何用?”甚至,还有更古老的说法 :“充分利用我们所能掌控的事物,其余的顺其自然。有些事由得我们做主 , 有些事由不得我们左右。看法、冲动、渴望、厌恶——简而言之,我们的所作所为,自己能够做主。肉体、财产、名誉、职位——即我们所作所为之外的事,由不得我们做主。”这段话见于爱比克泰德《手册》的开篇。因为这一观点是爱比克泰德学说的基础,对于以芝诺为伊始的整个斯多葛派哲学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就让我们通过仔细思考这段话来开始斯多葛派学说的探索之旅吧。
上文提到的这些学说之间的相似性,揭示出斯多葛派的智慧传播广泛,绵延几个世纪,尽管这一点往往被我们忽略。此外,斯多葛派的一些重要概念也出现在其他哲学和宗教传统中,如犹太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这些相似点部分来自学派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交互影响,部分则反映出智者们关于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终百川归海。虽然本书主要谈论的是斯多葛派学说,但我们会频繁接触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人通过实践提出、再现、验证的观点。
这些观点确实历经了时间的考验,所以将其运用于生活一定是一种明智之举。
可读性非常强,用好懂的文字、哲人对话和许多历史轶事给人以启迪。
——《华盛顿独立书评》
马西莫·匹格里奇为所有立志成为新世代马可·奥勒留的人写了一本很棒的启蒙书。
——认知心理学家 唐纳德·罗伯特森
本书证明了以下三点:一,斯多葛派思想在今天依然适用;二,斯多葛派的智慧能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三,作者天赋异禀,将哲学转化成抚慰人心、提升自我的文字。
——《谷歌时代的柏拉图》作者 丽贝卡·戈尔茨坦
马西莫·匹格里奇(Massimo Pigliucci)生于罗马,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拥有遗传学、演化生物学、哲学三个博士学位,曾获演化研究学会颁发的“杜布赞斯基奖”,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他开设了哲学博客“柏拉图的注解”,也常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撰稿,曾出版过十多部著作。
顺生论 内容简介 《顺生论》是著名文史专家、文化老人张中行先生谈论人生哲学的著作。书中对多种人生命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表达了自己关于“怎样活才好”的种...
灵山不如归 本书特色 《灵山不如归》是一本生活随笔,记录了作者(满观法师)自己的山居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充满意味的点滴小事,同时也记录了她自己的成长经历,...
《左氏会笺(共5册)》是日人竹添光泓为《左传》做的注疏性质的一部鸿篇巨制,是研究左传的必读书。竹添光泓有名竹添进一郎,1842-
论语的智慧(超值典藏19.9元) 本书特色 《论语的智慧(超值典藏)》:以经典诠释智慧以人性温暖人心,穿越千年的时光感悟先贤的睿智,《论语的智慧》终极传递的是一...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典藏 本书特色 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32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本书特色 汪东林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到全国政协机关工作,并一直在我所在的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担任秘书多年。二十多年来,我自...
冲突 本书特色 横跨人文、科学、艺术的年度盛宴,全球8位*前沿专家汇聚剑桥,大卫·海格/哈佛大学进化遗传学家和理论家,西蒙·巴伦-科恩/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
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经典逻辑理论的研究生教材,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逻辑学的基本内容,包括预备知识、命题逻...
张世英讲演录-提高人生境界 本书特色 张先生会通中西……以哲人的思考、诗人的语言来阐释人对世界的态度,人怎样生活在世界上。追求一种做学问的离远的境界。——《光明...
易经之道 本书特色 《易经之道》是作者从多年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解释六十四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有创新、有新意,并例举了大量事例来说明卦爻的可信度和存在性...
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的矛盾展开及协同统一的分析,深入到当代工业社会技术理性、...
哲学通论-修订版 内容简介 《哲学通论(修订版)》以全部哲学史和当代哲学为宏观背景,以追问“哲学究竟是什么”为主线,提出并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
文化艺术大讲堂—大音希声—妙悟的审美考察(上下卷)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重生命的体验, “妙悟”学说是生命体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学的审美认识活动以妙悟活动...
一种解释学的现代性话语:查尔斯.泰勒论现代性 本书特色 泰勒对现代性做了一种整体性的批判,对启蒙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基于他自身的背景,他认为只有如犹太...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 内容简介 “世纪文库”。“世纪文库”定位于出版高质量的优秀学术图书,特别是已获定评价的中外学术经典。“文库”分两大类,即著作类与译作类。“文库...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书中每篇原著前有简明扼要的学习提示。全书共分上下两卷,本书为上卷,系统介绍马克思
了凡四训 本书特色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于六十九岁时所作,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全文分“立命之学”、“改过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7辑论第一原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世纪哲学家司各脱的重要著作,作者在其中探讨了上帝与*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原理的角度谈了对上帝的认识...
道教与明清文学 本书特色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人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四川大学“211工程...
四书五经详解:论语 内容简介 《论语》收录了大量孔子关于教育的言论。弟子们将孔子生前同弟子、时人的谈话,孔子的教导、评论等,在孔子卒后,收集整理而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