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宫廷政治释疑》为2017年第三批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项目。作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清代政治制度史等方面的研究,本书是其集多年治学经验的大成之作。本书发掘、利用原始满、汉文档案史料,对清前期宫廷政治中的诸多疑点进行了考证。例如,重新探讨多尔衮“皇父摄政王”称号、鳌拜辅政获罪及孝诚仁皇后至亲受惩等重要问题,并得出了新的合乎客观的结论。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研究方向为清史,特别是康熙年间的研究尤为突出。清前期宫廷政治中的许多热点问题迷雾重重,如对多尔衮“皇父摄政王”引发太后下嫁说,对准葛尔之战胜负的判断,鳌拜和索尔图等重臣、陈梦雷等文士为何获罪,清宫太监的身世境遇。作者历时二十余年,查阅历史文物档案五十余种,通过满、汉史料的相互对照、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释疑。书中有大量的康熙帝口述回忆,让读者回到清朝做个旁观者,看康熙皇帝指点江山。
**章 “皇父摄政王”考辩
第二章 皇权分合中的帝王与辅臣
第三章 硝烟中的君臣与将士
第四章 皇储风波 罪及外戚
第五章 宫廷政治中的满汉文士
第六章 清宫太监补遗
康熙与辅臣 康熙初年,因康熙帝幼龄,由四位辅臣辅政,清入关后出现第二次皇权与皇位分离。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后一次改朝换代后,人心思定,百废待兴。王朝*高权力相对分散,对治理一个千疮百孔的泱泱大国固然不利。另一方面,辅政体制的实施,使清廷在这一特定时期内能够保证其统治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百姓再受动乱之扰。 四辅臣在辅政任上恪尽职守,但却不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们的思想观念从总体看比较僵化、保守,未能随着清入关后客观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他们对顺治帝信任汉臣,疏远满蒙王公等做法深恶痛绝,于是在施政中坚持首崇满洲方针,凡事遵照太祖、太宗之例办理。这一治国理念远远落后于新的客观形势。虽然辅臣在推进清初统一战争中效绩显著,但于制定文化政策、处理满汉关系等重要方面有明显倒退。康熙帝亲政后,改变辅臣的保守政策,确定以崇儒重道为基本国策,为清朝发展重新确立了方向。清朝社会逐步由乱而治,迈入康乾盛世。 辅臣对孝庄、康熙帝为代表的清皇室忠心耿耿。辅政初期,辅臣之间比较团结。辅政后期,辅臣内部发生分裂。鳌拜等人与苏克萨哈的矛盾根源,是久已存在的两黄旗与正白旗之间的利益之争。康熙帝亲政后独掌大权,不能容忍辅臣代行皇权状况长久存在。他希望辅臣自行辞政,但鳌拜不愿主动放权。双方僵持未久,康熙帝寻找借口,清除鳌拜,结束辅政。 康熙帝并非生而睿智果敢。他的才具来自施政实践中的挫折和磨练。这一实践过程,始于亲政之前。在他接触并参与政事初期,也有无能为力、表现软弱之时。由于他的迁就忍让,由于他面对议政王大臣免冠叩请显露胆怯之色,致使鳌拜等先是枉杀苏纳海等人,继之枉杀苏克萨哈等人。康熙帝后来一再为自己辩解,但对此两事,特别是后一事,他确实负有较大责任。 孝庄太皇太后与辅臣的思想观念较为接近,对鳌拜执意枉杀苏克萨哈等人不愿过问,不予阻止。这其中有历史渊源、个人恩怨等多种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鳌拜的成罪过程及其供述表明,他的罪款中有不实之辞,可能还有替人受过之处。由此可见清初满洲统治集团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后宫内部的尖锐矛盾与激烈竞争。 当事之人回顾亲身经历的历史,往往更具理性而显大度。当年康熙帝十六岁,为收回辅政权力而构罪于鳌拜,拘禁致死。在他耳顺之年(五十二年),又于诸王贝勒前大力表彰鳌拜的功绩。他说:“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伊功劳册大内现有,朕常念与近御大臣侍卫等听之。” 特追赠鳌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一等男)世职,以鳌拜亲弟之孙苏褐承袭。雍正九年(1731),追封鳌拜为超武公。清廷重新评价鳌拜,亦即对康熙初年辅政体制及四辅臣于清朝发展所做贡献予以肯定。康熙帝与四辅臣在处理满汉关系等方面有重大分歧,然而相关史料显示,这并非清除鳌拜、结束辅政的直接原因。说到底,康熙帝与鳌拜的冲突是权力斗争,双方在维护、巩固清朝统治这一根本宗旨上是一致的。 有关四辅臣辅政及鳌拜罪案的数则满文档案,能够使我们对那一时期若干重要事件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康熙帝的言行及其思想变化有较为细致的了解,弥足珍贵。可是,现存满文档案的总体数量,大大少于汉文档案。四辅臣辅政及鳌拜罪案的满文档案只存留数则,它们所揭示的内容,相当一部分在《清圣祖实录》等汉文史籍也有记载。经比勘,无重大歧意。审问鳌拜等人的情况,于现存满文档案内无载,在汉文档案中却有集中反映。这就表明,满文史料虽然能够起到汉文史料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像汉文史料一样,在清史研究中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我們在充分发掘利用满文史料同时,也要充分发掘利用汉文史料。满、汉史料并重,以两者相互补充,才能将清初宫廷政治史研究引向深入。
杨珍,女,汉族,河南济源人,1955年6月生。198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清史。著有《康熙皇帝一家》《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合著)、《康熙帝本传》(合著)。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 本书特色 伟大的城市背后,是建造它的人和历史。一段曲折迷人的圣城建造史,重回两次大战间的动荡中东。英美三大文学奖得主阿迪娜·霍夫跨界力作...
《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内容简介:本书是在马克思的思想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写就的。作者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把各种各样的社会
《诗意人生》内容简介:中华的先民早就创造了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华夏大地在整体上就是诗意生存的乐土。诗意生存是中华文化最为耀
《民主与城邦的衰落》为法国政治学教授菲利普·内莫《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的第一卷。民主与城邦的兴衰是探究古希腊政治历史
《戴敦邦手录红楼梦诗词集》内容简介:八旬中国国画大师手录《红楼梦》诗词曲赋 一本汉字化的《红楼梦》画册 《戴敦邦手录红楼梦诗
内阁首辅:03:张居正:摄政宰相 本书特色 隆庆帝继位,徐阶与高拱斗得如火如荼。作为徐阶的门生和高拱的挚友,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左右为难,索性两不得罪,明哲保身。徐...
《清史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
闯关东纪事 本书特色 《闯关东纪事》: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大规模人口迁徒中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一次伟大的壮举。清朝中期,迫于生存压力,山东、河北等地的人...
《《论语》读本》内容简介:《论语》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可以将
《清华研读间》内容简介:本书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微信公众号“清华研读间”的优秀文章汇集,主要是关于清华人物、校园文化、教育
宋史宰辅表考证 本书特色 《宋史》中的《宰辅表》是记载宋朝政界*高层升降沉浮的基本史料,对研究宋代政治史不可或缺。《宋史·宰辅表》是元人杂采他书编纂而成,存在着...
中国近代史-绘画本(全2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上册454页,下册442页,集绘画、历史于一身,是一套别具一格的大型连环画讲史...
《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内容简介:本书为“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中的一本。书中探讨了德国人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
重说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真实的历史,只能由真诚的学者完成!*有料的大学历史课,从大学校园流行出来的近代史!重说中...
官渡之战-漫说中国历史-18-轻松读历史 本书特色 本册图书讲述了董卓弄权、武夫吕布、枭雄出少年、官渡之战等著名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围绕着漫画故事,又用四个...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内容简介:传记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物专家马承源。马承源是浙江镇海人,1952年
《出众表达:清华大学演讲课》内容简介:作为演讲者,应该如何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撰写演讲稿时,应该如何确定演讲内容,怎样行文
中国书院史-(增订版) 本书特色 书院源出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中国古代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内容简介:余光中亲选全新散文集,书中包涵四大主题:生命的爱与孤独;生活的智慧和意趣;文化的美和体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对于西周共和行政以前,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几种主要文化的分布以及古籍中记载的帝王世系不便编次,仅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