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1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本书深入生活,阐释关于教育、爱情、婚姻的深刻洞见。作者以*流畅清晰的思路,*明白易懂的文字,启迪我们思考人生的难题,找寻生命的价值。
本书的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自卑与超越》:1.心灵和肉体的关系从古至今,对心灵与肉体的关系,人类一直都争论不休。究竟是肉体支配着心灵,还是相反。无数参与争论的哲学家都无法达成共识,他们因此被以这个为标准分成了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唯物主义哲学家。然而今天看来,个体心理学有可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个体心理学事实上正是在研究人的心灵与肉体的互动关系。所有需要得到治疗的病人,无不都具有肉体与心灵。假如我们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那我们就不可能对这些病人有所帮助。而我们的理论只能是来自我们的实践经验,也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我们都生活在这种肉体与心灵的相互关系中,我们不得不接受找出正确答案的挑战。个体心理学的发现,让这个问题的大部分紧张局势得到了化解,心灵和肉体不再非此即彼。个体心理学认为,无论是心灵还是肉体,都是生活的参与者,是生活这一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也应该从整体出发来分析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植物不同,人是能四处移动的动物,因此仅仅具有拓展肉体的能力是不够的;而植物扎根在大地上,无法像动物一样移动,如果发现植物有心灵——只要是人所能理解的形式,那么都会让人感到惊奇。我们可以假设植物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但即使这样,植物的特点也会让这种预见能力无法施展。很简单,如果植物预见到这样的情形——有人来了,他马上就会把我踩在脚下,我会被他踩死——对此,它却毫无办法,因为它们没法移动自己。但我们都知道动物是能够移动自己的,而且都能事先设计好自己将要移动的方向。这一事实让我们不得不相信:动物具有心灵或灵魂。“当然你有思想,否则你不会有动作。”(引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场)心灵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预见运动的方向。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理解心灵对肉体的支配就是——为肉体制定动作的目的。如果缺乏目的性,那只能是在每段时间里,无目的地产生的一系列混乱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由于心灵的作用是决定动作的目的,因此心灵在生活中具有主导地位。但反过来肉体一样也影响着心灵,因为心灵只能在肉体能力的可能范围内支配肉体,要不然心灵就可以在没有任何辅助的前提下,让肉体飞到月球上去了。比起其他动物,人的活动能力更强,不仅活动的方式更多——这一点可以从人的手部动作的复杂性看出——而且,人还更善于利用活动来改变自己的环境。由此可以得出:在人类的心灵里,预见未来的能力一定是得到了*高级的发展的;而且,人类总是在有目的地奋斗,以改进自己在所处环境下的地位。在朝向自己的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后,人还会有一个囊括所有动作的单一动作。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确定的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就是——我已经克服了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而且我还很好地控制住了我所在的环境。这一*终目的必然导致人的所有动作的相互协调,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心灵的发展似乎就是为了这一*终目的而被迫进行的,肉体也是一样,也是在努力成为一个整体。除此之外,肉体还会受到来自先天的目的性的控制,比如皮肤受伤后,人的整个身体都会为了修复这一受伤服务。不过要强调的是,肉体上的发展自己的潜能并非是单独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心灵给予了很大帮助。运动、训练及一般健康学的价值都已得到了证实,这些都是肉体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终目的时,心灵提供的帮助。自始至终,生命中成长与发展的这种合作关系从未中断。作为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心灵与肉体相互合作,心灵就像一部汽车,利用肉体所能发掘的所有潜能,帮助肉体达到高枕无忧的境地。在肉体的任何活动中,在任何表情和病症中,我们都能看到心灵目标的印记。人活动着,在他的活动中必有意义存在。他活动其眼、其舌、其脸部肌肉,他的脸上就会有一个表情、一种意义,给予这种意义的正是心灵。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解心理学(即心灵的科学)所探究的到底是什么。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探索人的各种表情的意义,找出他的目标,并以之与别人的目标相比较。为了安全这个*终目的,心灵就需要将目标具体化,也就是说,弄清楚哪里是“安全”的,朝着哪个方向,怎样走或者怎样做才能到达。当然这其中会有出错的可能,但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根本不会有行动。当我抬起我的头来,心中一定已有了一个目的。有时候,心灵选出的方向可能通往灾难,但这只是因为心灵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朝着这个方向能获取*大的利益。所有心理上的错误都是这种行动方向选择上的错误。对安全的追求是人类共有的目的,只是有的人在寻找它时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并且固执己见,从而导致走入歧途。……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领导学理论和技巧的集大成之作跨越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畅销经典多国高管培训材料,百所美国著名大学采用【编辑推荐】《权力与领
《好女人要人疼 好男人不能惯》内容简介:情感专家、著名二级心理咨询师吴明娟的婚恋咨询手记,解答女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100个情感
《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内容简介:被译为20多种语言,美国亚马逊1000+评价4.7星 一个贴近生活的故事+万能金字塔模型, 帮你松开被煎
《牛奶,好东西》是一本借由绘画、专为牛奶量身打造的牛奶书。以插画家寄藤文平的风趣图文,结合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牛奶,在愉悦惊喜
《优势教养》内容简介:让孩子乐观、坚韧的方法就是纠正他们所有的缺点?事实恰恰相反。一个在“优势教养”理念下成长的孩子会更坚
一种幻想的未来 文明及其不满 内容简介 《一种幻想的未来》探讨了宗教的实质及其发展,指出宗教是一种幻想,是人类必须摆脱的一种强迫性神经病阶段。《文明及其不满》是...
《牛津通识读本:社会心理学(中文版)》内容简介: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以及他们如何影响我们“个人世界”,即
疾病发明者 本书特色 小孩子缺乏注意力就是多动症?身强力壮的男性也需要“伟哥”?女性更年期必须服用激素来治疗?老年人骨头退化一定是骨质疏松?现代医疗产业正在卖掉...
《韩愈散文艺术论》内容简介:《孙昌武文集》之一种。书稿共八章,约190千字,主要对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散文创作进行探讨和评介。全书
美国的心理学界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几乎每年都回国开会讲学。在祖国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里,我同成千上万的祖国学者和学生交换了有关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
黄帝内经养生宝典 本书特色 传承中国式养生智慧,诠释三千年保健精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黄帝内经养生宝典 内容简介 保持健康体质、...
《华尔街证券分析:股票分析与公司估值》内容简介:本书介绍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但是各个国家之间有些许差别。我会用几
★“迈克尔6问”是全球心理学界最著名的说服模式,它能迅速地将对方引入你预先设定的思维模式,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被你说服。★耶鲁
■《被討厭的勇氣》正宗續集+完結篇,再度讓人生為之一變!■中文版獨家,兩位作者特別撰寫〈致臺灣讀者序〉!■深度探討《被討厭
《如何正确吵架》内容简介:学会有效争吵,吵出持久幸福 ☆爱情也许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童话,幸福却只能来自积极坦诚的撞击,哪有不吵
健康型利己-你是不是太为别人着想了? 本书特色 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得满足自己!美国心理学会(apa)新世纪十大心理自助经典图书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
《领导力21法则:追随这些法则,人们就会追随你》内容简介:全球领导力大师John C.Maxwell博士集大成之作。《领导力21法则》是全球
家庭健康快车-(全三册) 本书特色 日益繁忙的我们,当面对身体出现的一些小状况时,有多少人会主动去看医生呢?又有多少人是抱着“别理会,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的侥...
三天学会心理调节-最新升级版 本书特色 对于我们来说,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是保持健康心态,从容面对工作、生活的一种必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追求的是心灵的充实...
外公是个老中医-日常小病不用慌的经典老偏方-2 本书特色 本书记录了作者的“外公” 50多年来的坐诊经历,详实地介绍了百余种实用的中医老偏方。书中所列偏方均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