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对南宋姜夔所著《续书谱》一书的注解和图释。全书现存包括总论、真书及书丹等内容, 姜氏结合自身经验, 就书法学习中的若干基本问题, 做了简明而科学的介绍, 颇便于后学知所遵循。邓散木先生认如能替它作出图解, 作为一本学习书法的导游手册, 对学书的人们来说, 会有很大的帮助。
邓散木(一八九八-一九六三),初名铁,字钝铁,号粪翁、一夔、一足等。名居室为厕简楼,遂号厕简子。复因长于诗、书、印,而短于词、画,故亦自署三长两短斋。上海市人。早年由李肃之发蒙,壮岁师事萧蜕(蜕庵)、赵石(古泥)学习书法和篆刻,艺事遂得大进。工四体书,楷书以唐楷为根柢,尤得欧书风貌为多;行、草宗二王,旁及晚明诸家。而于篆刻着力深,既系统学习虞山派的风格,得其真传,又兼收并蓄,从古陶文、封泥中汲取精华,形成了自家面貌,于沉雄朴茂、大气磅礴中寓潇洒遒劲之致,得与齐白石并称一南邓北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举家迁至北京,从事书法普及读物的编写工作,直至病逝。
南宋姜夔所着《续书谱》,为续补唐孙过庭《书谱》而作。全书现存包括总论、真书及书丹等十八则内容,姜氏结合自身经验,就书法学习中的若干基本问题,做了简明而科学的介绍,颇便于后学知所遵循。邓散木先生认如能替它作出图解,作为一本学习书法的导游手册,对学书的人们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一故此对全文进行翻译,疏解其中的典故成说,并随文插配了相关的示例,纂成《续书谱图解》一书。
药草山 本书特色 《药草山(精)》讲述:药草山下有一个穷村子,穷村子里*穷的一家人,有个小孩叫带福。带福十五六岁的时候,父母突然得了急病,却因为没有钱请郎中,双...
《递归与偶然》续篇,提炼道家思想中的山水逻辑,重启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之思,回应海德格尔西方哲学终结论。【编辑推荐】●从中国道家思想中提炼出与西方悲剧逻辑相反的山...
艺术·心理·创造力 本书特色 本书是“零点项目”的成果。“零点项目”是美国和世界教育界迄今为止持续时间*长、规模*大的课题组,致力于用艺术教育的方法,帮助个人和...
文徵明书文赋-历代名家小楷从帖-07 本书特色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文徵明楷书陆机《文赋》手卷。这件墨迹高二十三厘米,横一百一十七厘米,书家在卷...
塔克西拉(Taxila)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约50公里处,东南距拉瓦尔品第35公里。这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著名古城,其佛
《江南文化视野下的明清通俗小说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从江南大众娱乐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的崛起、江南教育大众化与明清通俗小说读者
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从玉石雕刻工艺沿革、玉石材料、玉雕工具设备,玉雕工艺原理、玉雕工艺制作技术、玉石材料的设计制作方法等方面对我国玉石雕工艺技术...
文徵明书早朝诗-馆藏国宝墨迹-贰拾柒 内容简介 《馆藏国宝墨迹:文征明书早朝诗》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之一,“以画册质量印碑帖”,装帧别致,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
该书由鲁迅之子周海婴担任顾问、鲁迅的长孙周令飞主编,而三位文化老人吴冠中、黄裳、黄永玉也都不顾年事高迈,共同为该书作序。
人类的艺术 内容简介 艺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与人类一同诞生,只要有人类,艺术就如影随形,不同时代的艺术轮番登场,在房龙的笔下,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人间...
《四十自述》内容简介:本书是胡适四十岁左右写的一部自传,他终其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部自传。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详细记述了自己
中国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戏曲曲艺(精)》(作者张庚、陶钝、沈彭 年)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概观文章, 介绍了中...
《河南早期刻画符号研究》在全面收集目前所见河南出土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早期器物刻画符号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考古学、历史学、古文
满目繁华-京师梨园科班-(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优质纸张印刷,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年4月一版一印★ 作者刘嵩崑,被誉为“梨园史官”、“戏痴”,其...
「中國風」是流行於18世紀歐洲洛可可,以至浪漫主義之異國風尚氛圍下的一個藝術風格,但大多是未曾親臨中國的人士,對於真正中國
舒明是华语世界里少有的研究日本电影的专家之一。早年间在港台地区致力于日本电影的推介,近年来也陆续在大陆媒体上发文章、开专
★精选第十四、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论坛十九场巅峰对话,聚焦中国电影产业最新动态,透彻解析其弊端与优势、机遇与挑战★国
灰喜鹊玉兰 红嘴蓝鹊辛夷-6步轻松学-原大版 本书特色 《灰喜鹊玉兰 红嘴蓝鹊辛夷(原大版)/6步轻松学》提供了两幅花鸟的横幅画稿,每幅作品构图完整,设色典雅,...
设计转化-伊索系统的制作原则 本书特色本书是奥托纽拉特的妻子、研究助手同时也是“国际印刷图形教育系统”(伊索系统)共同的发明者玛丽纽拉特所写的一部简明扼要的著作...
陈从周全集(全13册) 本书特色园林建筑家—— 陈从周先生生前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作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