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文丛?第二辑”之一种。书稿共收录文章33篇,多是作者写于近几年的书评。前六组《闲书闲话》是类似书话性质的短书评,记录阅读的感受和印象;后面有几篇外国小说评论,试图在印象概括的基础上作出解读;*后还有一篇评论出版家贝内特?瑟夫的自传,算是书人书事。书稿作者阅读涉猎范围广泛,所以,书评涉及的书籍种类不仅有文学作品、学术著作、传记、回忆录等,还有冷僻学科的讲稿、指南之类,可通过书评反窥原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兴趣。加之作者的阅读感受细腻真切,笔法轻快自然,使得文章具有思想性的同时又具备了可读性,别有新意。书稿论及书人书事之时,能够结合社会现状进行类比,便于理解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偶尔使用现下流行用语,顺应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更能满足年轻人的阅读需求。
当代作家李庆西的书话随笔集。 作者的阅读感受细腻真切,笔法轻快自然,使得文章具有思想性的同时又具备了可读性,别有新意。
弁语
闲书闲话(一)
闲书闲话(二)
闲书闲话(三)
闲书闲话(四)
闲书闲话(五)
闲书闲话(六)
读《玩火的女孩》
翻了个儿的世界
“有关政治的超越政治话语”
事情发生了
没有马尔克,就没有夏天
贝内特?瑟夫与兰登书屋
闲书闲话(一)《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此书包括《戊戌变法侧记》《谭鑫培的艺术道路》和《梅边琐记》三部分。纪事体例并不整饬,讲戊戌变法时而穿插梨园旧事。谭鑫培那部分故事甚多,都是前辈口传的段子,好在记述很生动。譬如说到老谭《战太平》表现链子的身段,左摔右摔再是直愣愣朝上一摔,三下绝活一亮,“台下炸窝般的叫好”,这情形宛似亲眼所见。许姬传先生从三十年代起为梅兰芳侍弄文墨,但书里记梅先生只是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一段,唯独这部分是他亲身见闻。一九四九年九月,梅兰芳由沪至京出席**届全国政协会议,会后应长安戏院盛邀在京演出十天,这是《梅边琐记》记述的重头。梅先生对那回的演出热情很高,一再跟剧院方面强调票价一定不能太贵,他是诚意回报北京观众。可是说到要投入演出排练,有一事颇伤脑筋,就是选择哪些剧目的问题,书中有一节专门讲到此事——梅先生演过的戏,约莫在二百出左右,大家研究了半天,这一出有点封建,那一出内容意识不大正确,又一阕犯了迷信,还有些戏,多年不动,无法演出,搞了两天,毫无结果。许先生文字里挟带着一股政治热情,当时尚无有关部门审查一说,自己先就有了把关意识。事到临头,许姬传和王少卿各自开了一个戏单,梅先生身边一班人便急忙商量如何改戏,有人认为要动大手术,有人觉得时间紧迫只能小修小补。*后是梅先生自己在单子上圈定了《女起解》《贩马记》《宇宙锋》《霸王别姬》和《凤还巢》五出戏,因为觉得这几出还没有大毛病,局部修改比较容易。其实麻烦也还不小。譬如《宇宙锋》一剧,原本是表现纲常舛错中的拨乱反正,却要借以建构“反封建”主题,这就颇费斟酌。梅兰芳自己还琢磨着要配合新政府禁娼政策,在《女起解》中如何突出“娼妓在旧社会里面所受的压迫痛苦蹂躏”的旨意,于是要修改崇公道的唱词和道白。许姬传他们忙乎了一夜,写了新词,赶着拿给配演崇公道的萧长华去排练。许先生文章里有一个细节,萧长华在台上还有“现抓哏”的一手:崇公道替苏三把枷锁卸下,对苏三说:“这解放了,你觉得轻松多了吧!”这当儿苏三若用快二六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台下还不“炸窝般的叫好”?“这解放了”,艺术家们的担子可不轻松,如何将旧戏融入新话语境已是刻不容缓。《齐如山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近世以来,梨园文人名声*大的就是齐如山,对京剧贡献*大的也是他。可齐先生*初并不喜欢京剧。他早年进同文馆学习德文和法文,年轻时游历欧洲,钟情于洋人的话剧与歌剧。那时他以为京剧技术上简陋,内容又多猥亵、龌龊。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梅兰芳的戏,发现了一个难得的天才,“由此就又看了几次其他角色,乃引起我一种特别的心思来”。从*初的排斥,到以后全身心地投入京剧研究,乃至替梅兰芳编排新剧,几乎一辈子的精力都掷于其中……何以有这样的转折,这部回忆录里没有讲得很清楚。齐如山做研究之前,还没有人对京剧做过学理性探究,而明清以前的戏曲著作关注的只是曲目曲调,几乎不涉及表演艺术。所以,他的研究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只能从“田野调查”开始做起。办法就是两条:一是不断听戏,观摩比较各类角儿的一招一式;二是找戏界中人聊天,从人家嘴里掏弄舞台表演的原始资料。他不光找名角,也找一般演员,还找乐师和化妆师,甚至逮着后台杂役、戏班里管箱包的也问长问短。几十年间,他接触的戏界中人竟有四千余人,这数字现在听着让人发晕。一九一二年,有一次看梅兰芳演《汾河湾》,他觉得窑门一段大有问题。薛仁贵在窑外唱了半天,柳迎春一直在窑内发怔,这从剧情上说不合理,从表演上说更不合乎“戏的原则”(他后来总结京剧原理,提出“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以为圭臬)。当时他给梅兰芳写了一封长达三千字的信,阐述自己的意见,还捋着唱词逐句点拨,譬如“柳家庄上招了亲”一句如何做表情,“破瓦寒窑暂存身”一句如何做身段;生角在唱,旦角不能闲着……用现在的话说,角色之间须时时见诸互动。写这封信原本没指望有所回应(梅兰芳那时尚十七八岁,俨然已是名角),不料下次再看此戏,人家照他的意思全改过来了。这下齐先生兴趣大增,以后两年间每看梅兰芳一出戏,就给他写一封信,写了一百多封这样的信。从一九一四年开始,他给梅兰芳打本子。当时梅兰芳已经意识到“不排新戏,不能与人竞争”。*先编的是一出神话剧《嫦娥奔月》,一上演就很叫座。后来接连编了《黛玉葬花》《天女散花》《洛神》《霸王别姬》《凤还巢》等二十几出,还有《宇宙锋》《游龙戏凤》等改编剧目。齐如山编的这些戏多以角色表情和歌舞见长,所以连扮相(包括化妆和服装)、身段都是他亲自设计。齐如山自己总是说,他是要帮梅兰芳,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天才。当时有人说他是拿梅兰芳当作试验品,其实这话也没错,只是这种试验极为成功。
李庆西,1951年生,现居杭州。文学编辑与著作者。曾任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现任《书城》杂志执行编委。多年从事文学研究与创作,有评论、随笔、小说等各体著作近二十种。近年来出版《话语之径》(2011年)、《小故事》(2014年)、《古代文学经典读本》(2015年)、《大风歌》(2016年)、《老读三国》(2016年)、《书偈》(2017年)等。
永别了,武器:海明威作品集 本书特色 美国青年亨利在第yi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了红十字会。在意大利北部战争中负责驾驶救护车抢救伤员,其间便与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结...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内容简介:【未读·思想家】 从常识到推理,一本教你用哲学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说明书。英国科学院院士、皇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79:施蛰存卷 本书特色 施蛰存是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以写心理分析小说著称。本卷收入了其小说、散文及诗歌作品中的力作。《海上文学百家文...
历览多少事与人 本书特色 著名作家周大新近年来创作散文的精选本,内容涉及对童年、故乡、亲友的回忆与惦念,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对人性复杂、世态炎凉的探索等。历览多少...
《建安七子集(繁体竖排版)》主要内容包括:建安时期,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作繁荣、成就突出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著名作
Bridgingtheindustrydividebetweenthetechnicalexpertiseofengineersandtheaimsofmark...
《野草》内容简介:鲁迅说:“我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本书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的一本散文诗集,共23篇。这些作品以
胡适的声音:1919-1960胡适演讲集(附光盘) 本书特色 《胡适的声音》改变中国,演讲家胡适原间重现,纪念五四,新文化旗手铿锵发言。胡适的声音:1919-1...
潘家园书声 内容简介 《潘家园书声》是由王曾瑜编写,《潘家园书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
梁启超谈修身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梁启超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这与他的修身实践是离不开的。《梁启超谈修身》从梁启超的报刊文章、演...
沈从文作品精选 内容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
林清玄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在林清玄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因其阅历及生命厚度的不同,文章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林清玄散文...
泰戈尔诗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著名译插图本中的《泰戈尔诗选》。泰戈尔的诗篇大多数是清新、流丽、隽永的。他用比喻熏陶读者,用形象启发读者,让读者从而进行再创造,驰...
尼罗河畔的回忆-新中国第一批留埃学生纪实 目录 前言第1章留苏预备部第2章往事岁月稀1.草根2.大辛庄3.博爱县西关4.郑州一高第3章留学生管理司第4章周恩来总...
夏日走过山间 内容简介 在纷乱的尘世中,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面对现代文明的恶之花,我们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甚...
北国的安逸 内容简介 《北国的安逸/乡愁文丛》体裁为散文集,作者为知名作家张炜。《北国的安逸/乡愁文丛》记叙了作者的乡愁与往昔故事,充满了浓浓的乡情。根据内容,...
泣血乡恋 内容简介 不少研究者对左拉写作《土地》的动机迷惑不解。他们认为作者缺乏农村生活的经验,在他制订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写作纲要中也从未出现这一题材。其...
大雅久不作 本书特色 本书系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自选杂文集。每一篇杂文均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直指社会及人性的“病症”。这些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呈现作者幽默、讽...
辇下风光-湖州的书事 内容简介 湖州自古是书刻重镇,上千年的血脉传承,与书共舞的祖先,天一阁、宋皕楼、嘉业堂……这些秦时明月汉时关,远古书香泛滥的地方,白墙黑瓦...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 本书特色 还有无数山野里的花花草草,有多少人会注意它们?或许它们的一生,都不会被发现,被关注,被赞美,可是,它们为此而懈怠过吗?还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