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著述等身,普通读者很难全部阅读,这就需要例如像《托尔斯泰自述》这样的图书来弥补这一空缺,并由此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托尔斯泰自述》择取作者原著(包括日记、通信等)中之精彩华章,以期达到一种“以点及面”之效果:作者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和作者长中短篇小说精髓,甚至作者在于82岁为何离家出走的心路在书中都有所体现。《托尔斯泰自述》为提高读者文化素养,了解西方文化经典提供了很好的读本,因而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托尔斯泰自述》从托尔斯泰的著作、文集等选取了较为重要、经典的章节来反映他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以及他所从事的文学研究本身的看法。
《托尔斯泰自述》:
一、我的心灵历程
1.我少年时代的信仰
从童年开始,接着是整个青少年时期,我接受的都是东正教的教育。但在我18岁时.也就是读大学二年级,我开始怀疑所学的这一切。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这些教义,只是单纯地相信那些教我的人,因此这种相信是不可靠的。
记得我11岁时,有个叫沃罗津卡的孩子,是个中学生(后来他很早就去世了),在一个星期天来到我们家,告诉我们学校里的一个大新闻:上帝并不存在,我们学的全都是没有根据的东西。我还记得,几个哥哥对此很感兴趣,也把我叫上一起讨论;我们十分兴奋,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哥哥德米特里上大学时,因为性格的缘故,突然一心信教,参加所有的礼拜和吃斋,生活淡泊。于是家里人包括那些大人都拿这来取笑他,还给他取了一个“诺亚”的绰号。记得喀山大学督学常常邀请我们去参加他家的舞会;他竭力劝说拒绝跳舞的哥哥,说大卫当年也在方舟前跳过舞。当时我跟大家一样,对哥哥持嘲笑的态度,还得出结论说:教义应该记住,教堂应该去,但不必把这些太当回事。当时我还读过伏尔泰的作品,他对宗教的嘲讽并未引起我的反感,反而让我高兴。
我离开了宗教,就像那些受过类似教育的人的情况一样。我们生活着,但我们的生活原则跟宗教教义不仅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而且与之对立。人们的社会交往跟教义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个人生活中也从不根据教义的原则办事。如果说人们还信奉宗教教义,那也是将它高高挂起,远离实际,与生活毫不沾边。
我们无法根据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事业情况来判定他是否信仰宗教。有些人尽管公开宣称信奉东正教,他们大都愚蠢、冷酷、缺德、自负;而那些宣称不信教的人反而大都聪明、坦诚、善良、高尚。
从读小学起,学生们就要学习教义问答,并且去教堂。当地官员还得提供领圣餐的证明。然而现在像我们这样的人,由于不再学习,也不担任公职,几十年来几乎忘记了自己还信奉基督教.而且是东正教的信徒。
因此,宗教教义本来是建立在人们信任并有外力支持的基础上,却由于与之对立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影响而逐渐式微:然而那些年岁较长的人自以为还保留着童年接受的教义,却不知它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
C先生十分聪明,待人诚恳,他对我说了是怎样不相信宗教的。大约二十六岁时,一次他打猎后宿营,在睡觉前开始做晚祷.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同他一起打猎的哥哥躺在干草上看着,待他做完这一切后问他:“你还一直做这个吗?”他俩没有就此继续谈下去。在这以后,C先生就再也没有做祷告和去教堂了。这并不是因为他知道了哥哥的想法并且同意,也不是因为自己有了某种新的决定;而只是因为哥哥的那句问话,就像在一个本来就要倒的墙上再轻轻地推了一下,墙就轰然倒塌了。哥哥的话表明,他的祈祷、画十字、礼拜等都是毫无意义的,而这意思本来就蕴藏在他心中。一旦被点破,他就再也不能继续这样做了。
在我想来,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像我这样有教养的人,也就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而不是那种把信仰当作牟利手段的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相信宗教。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宗教信仰就像一座冰雕的大厦,在知识和生活的阳光照耀下.很快就融化掉了。我们有些人已经发现了这一点,而另一些人则以为这座大厦还存在。
我跟其他人一样,丧失了童年学得的宗教教义;不过有一点区别:由于我开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很早,我对教义的否弃是完全自觉的。从16岁开始,我就不做祷告了,也从不主动去教堂,不做斋戒。我不再相信小时候学到的一切;我仍然有着某种信仰,但说不清楚它是什么。我也相信上帝,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我不否定上帝的存在,然而我并不清楚这是怎样的一个上帝。我也不否定基督及其学说,但我也不清楚它的实质是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信仰,也就是除了动物本能之外推动我前进的力量,就是相信完善。但这种信仰仍然比较模糊,对于完善的本质和目的,我都是不清楚的。当时我尽力在智力上完善自己.只要做得到的和生活所要求的,我什么都去学。我还通过培养意志来完善自己:制定生活规则,增强体能,做各种体操,锻炼灵活性和耐受力。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完善。当然,*根本的是道德上的完善,然而不久就被所谓的一般完善所代替,那不是在上帝面前表现自己,而是想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后发展为想要出人头地.也就是要比他人的名气更大,地位更显赫,财产更富有。
……
黄忠晶,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江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社会思想研究》《西方社会思想史》《尼采自述》《罗素自述》《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述》等。
鸠摩罗什-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鸠摩罗什(344~413),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他是享誉西域和中土的著名佛教学者,是佛学东渐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
隋唐顶级文臣 内容简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读书人身处草野时,他们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修身齐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而已;但是在野的读...
《人类星光灿烂时(全译插图本)》内容简介:本书(又译《人类群星闪耀时》)用十四幅“历史微型图画”向我们展现的或是重大历史事
梅兰芳自述 内容简介 书中文字均采自梅兰芳本人的话语,由梅兰芳的儿子梅绍武及梅绍武之子梅卫东共同编纂,是集梅家三代人的努力而完成的。内容以梅兰芳青少年时代的学艺...
高士其画传 本书特色 我所能做的有限的,我想做的是无穷的,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当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高士其高士其,是近代以来*值得尊敬的中国人之一,是...
1885-1945-巴顿画传 本书特色引子:将星陨落 1945年冬天的一天,许多美国军人聚集在卢森堡的哈姆美军公墓,安慰着一位新守寡的妇人。在他们身后,一座...
《释·山海》内容简介:本《释·山海》绘画精美,内容考究,在全面解读有关动植物、矿产、山川河流及天文历法得自然知识和神话传说
丁文江图传 内容简介 丁文江是20世纪中国科学、文化史上影响*大的人物之一,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不仅建造了中国地质学的基础,还擘画了它健康发展的路径...
我所认识的路遥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长篇纪实文章,本书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名为“激流中的水手”。主要写路遥的成长轨迹。中部名为“兄弟情深”。写我和路遥长达三十...
书生本色:翁文灏传 本书特色 翁文灏是宁波人,我国**个地质学博士,对于中国现代地质学、地理学、地震学的创立,均有不可磨灭的筚路蓝缕之功,是少数几个可以与世界对...
坚守与开拓-吴宓的文化理想与实践 本书特色 《坚守与开拓:吴宓的文化理想与实践》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坚守与开拓-吴宓的文化理想与实践 目录 前言**章...
十几年来,方兴东与马云每年一次,老友聚首,开怀畅谈,阿里上市前,作者再次与马云深度对话,阿里上市前的布局,深入探讨了一系
李自成(第四卷.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反映的是崇祯十六年十二月中旬至崇祯十七年四月上旬短短百余天里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事。 李自成从米脂返回长安后,立即准备东...
谋帅刘伯承 本书特色刘伯承是震撼20世纪中国军界的一代名将,早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时期就以“军神”闻名;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中,他的资历也少有人及。他不仅是八...
徐向前传 本书特色 《徐向前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它的主人公...
毛泽东自传-中译文插图影印典藏版 本书特色 献礼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珍藏版。当代中国*伟大的励志书!“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现代史为背景,从黄华工作的角度出发,阐述他对我国外交工作的体会,其中有对政府交涉的回忆,也有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感想。娓...
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 本书特色 纳尔逊·曼德拉,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带领南非人民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
若还有爱.我便与你同在 本书特色 《若还有爱,我便与你同在》:年少时,我们只相信,伟大的是爱情;而如今,我们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这既是10位伟大诗人或绚烂...
我的前一百年 本书特色 《我的前一百年》是一部涵盖开国将军、老一辈革命家曾思玉一生颇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传记著作。这部著作以朴实无华的笔调叙述了曾思玉经历过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