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著述等身,普通读者很难全部阅读,这就需要例如像《托尔斯泰自述》这样的图书来弥补这一空缺,并由此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托尔斯泰自述》择取作者原著(包括日记、通信等)中之精彩华章,以期达到一种“以点及面”之效果:作者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和作者长中短篇小说精髓,甚至作者在于82岁为何离家出走的心路在书中都有所体现。《托尔斯泰自述》为提高读者文化素养,了解西方文化经典提供了很好的读本,因而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托尔斯泰自述》从托尔斯泰的著作、文集等选取了较为重要、经典的章节来反映他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以及他所从事的文学研究本身的看法。
《托尔斯泰自述》:
一、我的心灵历程
1.我少年时代的信仰
从童年开始,接着是整个青少年时期,我接受的都是东正教的教育。但在我18岁时.也就是读大学二年级,我开始怀疑所学的这一切。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这些教义,只是单纯地相信那些教我的人,因此这种相信是不可靠的。
记得我11岁时,有个叫沃罗津卡的孩子,是个中学生(后来他很早就去世了),在一个星期天来到我们家,告诉我们学校里的一个大新闻:上帝并不存在,我们学的全都是没有根据的东西。我还记得,几个哥哥对此很感兴趣,也把我叫上一起讨论;我们十分兴奋,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哥哥德米特里上大学时,因为性格的缘故,突然一心信教,参加所有的礼拜和吃斋,生活淡泊。于是家里人包括那些大人都拿这来取笑他,还给他取了一个“诺亚”的绰号。记得喀山大学督学常常邀请我们去参加他家的舞会;他竭力劝说拒绝跳舞的哥哥,说大卫当年也在方舟前跳过舞。当时我跟大家一样,对哥哥持嘲笑的态度,还得出结论说:教义应该记住,教堂应该去,但不必把这些太当回事。当时我还读过伏尔泰的作品,他对宗教的嘲讽并未引起我的反感,反而让我高兴。
我离开了宗教,就像那些受过类似教育的人的情况一样。我们生活着,但我们的生活原则跟宗教教义不仅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而且与之对立。人们的社会交往跟教义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个人生活中也从不根据教义的原则办事。如果说人们还信奉宗教教义,那也是将它高高挂起,远离实际,与生活毫不沾边。
我们无法根据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事业情况来判定他是否信仰宗教。有些人尽管公开宣称信奉东正教,他们大都愚蠢、冷酷、缺德、自负;而那些宣称不信教的人反而大都聪明、坦诚、善良、高尚。
从读小学起,学生们就要学习教义问答,并且去教堂。当地官员还得提供领圣餐的证明。然而现在像我们这样的人,由于不再学习,也不担任公职,几十年来几乎忘记了自己还信奉基督教.而且是东正教的信徒。
因此,宗教教义本来是建立在人们信任并有外力支持的基础上,却由于与之对立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影响而逐渐式微:然而那些年岁较长的人自以为还保留着童年接受的教义,却不知它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
C先生十分聪明,待人诚恳,他对我说了是怎样不相信宗教的。大约二十六岁时,一次他打猎后宿营,在睡觉前开始做晚祷.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同他一起打猎的哥哥躺在干草上看着,待他做完这一切后问他:“你还一直做这个吗?”他俩没有就此继续谈下去。在这以后,C先生就再也没有做祷告和去教堂了。这并不是因为他知道了哥哥的想法并且同意,也不是因为自己有了某种新的决定;而只是因为哥哥的那句问话,就像在一个本来就要倒的墙上再轻轻地推了一下,墙就轰然倒塌了。哥哥的话表明,他的祈祷、画十字、礼拜等都是毫无意义的,而这意思本来就蕴藏在他心中。一旦被点破,他就再也不能继续这样做了。
在我想来,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像我这样有教养的人,也就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而不是那种把信仰当作牟利手段的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相信宗教。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宗教信仰就像一座冰雕的大厦,在知识和生活的阳光照耀下.很快就融化掉了。我们有些人已经发现了这一点,而另一些人则以为这座大厦还存在。
我跟其他人一样,丧失了童年学得的宗教教义;不过有一点区别:由于我开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很早,我对教义的否弃是完全自觉的。从16岁开始,我就不做祷告了,也从不主动去教堂,不做斋戒。我不再相信小时候学到的一切;我仍然有着某种信仰,但说不清楚它是什么。我也相信上帝,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我不否定上帝的存在,然而我并不清楚这是怎样的一个上帝。我也不否定基督及其学说,但我也不清楚它的实质是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信仰,也就是除了动物本能之外推动我前进的力量,就是相信完善。但这种信仰仍然比较模糊,对于完善的本质和目的,我都是不清楚的。当时我尽力在智力上完善自己.只要做得到的和生活所要求的,我什么都去学。我还通过培养意志来完善自己:制定生活规则,增强体能,做各种体操,锻炼灵活性和耐受力。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完善。当然,*根本的是道德上的完善,然而不久就被所谓的一般完善所代替,那不是在上帝面前表现自己,而是想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后发展为想要出人头地.也就是要比他人的名气更大,地位更显赫,财产更富有。
……
黄忠晶,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江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社会思想研究》《西方社会思想史》《尼采自述》《罗素自述》《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述》等。
思想之旅:殷海光的生平与志业 本书特色 殷海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
铁腕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传 本书特色 1943年8月1日出生印度新德里的穆沙拉夫,幼小背井离乡移居巴基斯坦。穆沙拉夫并非是个墨守成规的少年,在学校读书,他虽谈...
海盗共和国 本书特色 《海盗共和国:骷髅旗飘扬、民主之火燃起的海盗黄金年代》以四位海盗人物的生平为主轴,生动再现了被称为海盗黄金十年(1715~1725)的历史...
蔡澜家族 本书特色 《蔡澜家族》是由蔡澜、蔡亮、蔡萱三人写有关蔡澜家族的文章组成。收录了有关蔡澜父亲蔡文玄(诗人柳北岸)、母亲洪芳娉、大姐蔡亮、大哥蔡丹、二哥蔡...
三毛传-一个人的流浪和远方 本书特色 《三毛传:一个人的流浪和远方》是一本全面了解、感受传奇作家三毛的佳作,在书中,你将看到一个浪漫、洒脱、真性情的三毛,一个永...
贝克汉姆画传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教科书”般的足球励志童话,其中包含了梦幻般的主人公和种种童话元素,这部足球“童话”无论是对足球运动的爱好者,还是对于需要精神鼓...
《穿越皇城》内容简介:作者系地道的北京人,打小生活在北京皇城内,对北京皇城有很深的感情。针对平日海量的游客,而实际对于皇城
端木与萧红 本书特色 这是钟耀群根据端木生前叙述而描写的他与萧红从相识到相恋,到为萧红治病、以及去世后如何安葬萧红的过程,虽然该书只有短短的七万字,基本概括了全...
魏忠贤-帝国阴谋家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的是明末太监魏忠贤如何从一个乡野村夫一步一步爬上高位及至权倾天下的过程,通过魏忠贤的命运起伏,真实反映了明末宫廷与官场尖锐...
儒日中天-汉武帝的辉煌-(本书附赠光盘一张) 本书特色 他为一个国家奠定了幅员辽阔的版图;他为一个民族注入了万古不朽的信仰;他为世界历史书写了炎黄子孙的辉煌。他...
《Vue.js前端开发基础与项目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以项目实战的方式引导读者渐进式学习Vue.js。本书从Vue.js的基础语法讲起,然后介
张爱玲--花自飘零 本书特色 上海、天津、香港、旧金山……辗转几座城弗朗士、胡兰成、桑弧、赖雅……爱过几个人张爱玲美人如花自飘零张爱玲--花自飘零 内容简介 本...
《造物与空间:物性心性》内容简介:中国漆艺术享誉世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中国漆画、漆器均采用天然漆制成,工艺精美,有多项
粉领富豪:TOP 20华人财智女性 本书特色 每个渴望成功女性的人生指南,每个渴望幸福女性的智慧启悟。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回忆田汉 本书特色 本书由他的挚友、学生、著名作家、戏剧表演艺术家以及他的家属根据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撰写的回忆文章集纳而成,详尽的记述了田汉的生平事迹和在戏剧上...
中国名人博物馆(彩图版) 内容简介 全景博物馆丛书。 《中国名人博物馆》收入从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到近代飞行家冯如共137位名人,其中有政治家、思想家、...
《中国香港》内容简介:本书记载了作者强世功对香港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书中收录了:“行政吸纳政治”的反思、“一国两制
穿越美与不美 本书特色 有些人不应该忘记,有些事应该知道大师不远,潜在民间当代*具学术原创力的两岸三地文化人群体亮相历时八载,深度采访追踪,珍贵史料首度面世褪去...
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 目录 **讲叔父的奇遇第二讲童年的苦乐第三讲顽童初开窍第四讲恰同学少年第五讲坎坷中成长第六讲清华园逸事第七讲清华四剑客第八讲毕业进行曲...
和珅发迹史-读透和珅的火箭式升官法 本书特色 《和珅发迹史》编著者王牧。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t但侍卫们一时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帝非常生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