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著述等身,普通读者很难全部阅读,这就需要例如像《托尔斯泰自述》这样的图书来弥补这一空缺,并由此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托尔斯泰自述》择取作者原著(包括日记、通信等)中之精彩华章,以期达到一种“以点及面”之效果:作者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和作者长中短篇小说精髓,甚至作者在于82岁为何离家出走的心路在书中都有所体现。《托尔斯泰自述》为提高读者文化素养,了解西方文化经典提供了很好的读本,因而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托尔斯泰自述》从托尔斯泰的著作、文集等选取了较为重要、经典的章节来反映他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以及他所从事的文学研究本身的看法。
《托尔斯泰自述》:
一、我的心灵历程
1.我少年时代的信仰
从童年开始,接着是整个青少年时期,我接受的都是东正教的教育。但在我18岁时.也就是读大学二年级,我开始怀疑所学的这一切。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这些教义,只是单纯地相信那些教我的人,因此这种相信是不可靠的。
记得我11岁时,有个叫沃罗津卡的孩子,是个中学生(后来他很早就去世了),在一个星期天来到我们家,告诉我们学校里的一个大新闻:上帝并不存在,我们学的全都是没有根据的东西。我还记得,几个哥哥对此很感兴趣,也把我叫上一起讨论;我们十分兴奋,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哥哥德米特里上大学时,因为性格的缘故,突然一心信教,参加所有的礼拜和吃斋,生活淡泊。于是家里人包括那些大人都拿这来取笑他,还给他取了一个“诺亚”的绰号。记得喀山大学督学常常邀请我们去参加他家的舞会;他竭力劝说拒绝跳舞的哥哥,说大卫当年也在方舟前跳过舞。当时我跟大家一样,对哥哥持嘲笑的态度,还得出结论说:教义应该记住,教堂应该去,但不必把这些太当回事。当时我还读过伏尔泰的作品,他对宗教的嘲讽并未引起我的反感,反而让我高兴。
我离开了宗教,就像那些受过类似教育的人的情况一样。我们生活着,但我们的生活原则跟宗教教义不仅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而且与之对立。人们的社会交往跟教义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个人生活中也从不根据教义的原则办事。如果说人们还信奉宗教教义,那也是将它高高挂起,远离实际,与生活毫不沾边。
我们无法根据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事业情况来判定他是否信仰宗教。有些人尽管公开宣称信奉东正教,他们大都愚蠢、冷酷、缺德、自负;而那些宣称不信教的人反而大都聪明、坦诚、善良、高尚。
从读小学起,学生们就要学习教义问答,并且去教堂。当地官员还得提供领圣餐的证明。然而现在像我们这样的人,由于不再学习,也不担任公职,几十年来几乎忘记了自己还信奉基督教.而且是东正教的信徒。
因此,宗教教义本来是建立在人们信任并有外力支持的基础上,却由于与之对立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影响而逐渐式微:然而那些年岁较长的人自以为还保留着童年接受的教义,却不知它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
C先生十分聪明,待人诚恳,他对我说了是怎样不相信宗教的。大约二十六岁时,一次他打猎后宿营,在睡觉前开始做晚祷.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同他一起打猎的哥哥躺在干草上看着,待他做完这一切后问他:“你还一直做这个吗?”他俩没有就此继续谈下去。在这以后,C先生就再也没有做祷告和去教堂了。这并不是因为他知道了哥哥的想法并且同意,也不是因为自己有了某种新的决定;而只是因为哥哥的那句问话,就像在一个本来就要倒的墙上再轻轻地推了一下,墙就轰然倒塌了。哥哥的话表明,他的祈祷、画十字、礼拜等都是毫无意义的,而这意思本来就蕴藏在他心中。一旦被点破,他就再也不能继续这样做了。
在我想来,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像我这样有教养的人,也就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而不是那种把信仰当作牟利手段的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相信宗教。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宗教信仰就像一座冰雕的大厦,在知识和生活的阳光照耀下.很快就融化掉了。我们有些人已经发现了这一点,而另一些人则以为这座大厦还存在。
我跟其他人一样,丧失了童年学得的宗教教义;不过有一点区别:由于我开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很早,我对教义的否弃是完全自觉的。从16岁开始,我就不做祷告了,也从不主动去教堂,不做斋戒。我不再相信小时候学到的一切;我仍然有着某种信仰,但说不清楚它是什么。我也相信上帝,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我不否定上帝的存在,然而我并不清楚这是怎样的一个上帝。我也不否定基督及其学说,但我也不清楚它的实质是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信仰,也就是除了动物本能之外推动我前进的力量,就是相信完善。但这种信仰仍然比较模糊,对于完善的本质和目的,我都是不清楚的。当时我尽力在智力上完善自己.只要做得到的和生活所要求的,我什么都去学。我还通过培养意志来完善自己:制定生活规则,增强体能,做各种体操,锻炼灵活性和耐受力。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完善。当然,*根本的是道德上的完善,然而不久就被所谓的一般完善所代替,那不是在上帝面前表现自己,而是想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后发展为想要出人头地.也就是要比他人的名气更大,地位更显赫,财产更富有。
……
黄忠晶,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江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社会思想研究》《西方社会思想史》《尼采自述》《罗素自述》《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述》等。
杜尚(MarcelDuchamp,1887-1968),出生于法国,1954年入美国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
《徐永昌回忆录:国民党一级上将的传奇一生》主人公徐永昌抗战期间,他是中国战区军事指挥中的二号人物。日本投降,他是盟国东京湾
左权将军 本书特色左权将军是我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将领,该书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左权的一生,左权建军出身于湖南醴陵,受过正规的军事院校训练,是我党接受正式军事...
阅微草堂笔记-插图版 本书特色 《阅微草堂笔记》继承了魏晋志怪小说的风格,虽然朝廷高官再三强调此书“大旨不乖于风教”,听起来道学气十足,但细读之下却不难发现文中...
博古,39岁的辉煌与悲壮 内容简介 从1946年死难,迄今半个多世纪,博古的面貌始终是模糊的,甚至是变形的,隐藏在吞吞吐吐的文字里的学者观点,言不由衷,言不己出...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简介:本书是根据2014年4月财政部颁布的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而编写的一本同步辅导用书。本
梦回汉唐-李梦阳传 本书特色 作者通过饱含思想感情的描绘写出了传主志壮才雄、忧国忧民、清廉正直、执法严峻、嫉恶如仇、坚韧不拔的性格及目短一世,为争文坛领袖地位不...
本书是一部关于西方思想史上最富有争议的人物——卢梭的思想评传,它以一种散文式笔调再现了卢梭的激越狂放的情感世界和诡谲嶙峋
萧红自述 本书特色 《萧红自述》为“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的一 种,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述文集。本书分 为七编,精选了作者的自述、散文和书信等二十余篇 ...
二十世纪风云人物丛书·赫鲁晓夫(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一八九四年四月十七日生于俄国库尔斯克省卡利诺夫卡村,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逝于苏联莫斯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北野武自述-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 本书特色 《北野武自述: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是北野武的*新自传,讲述了北野武如何从一个贫民区的孩子,一步一步努力实现自己...
本书作者系湖南卫视《真情》栏目、湖南经济电台《越串越开心》栏目、《超级英雄》和《超级小英雄》栏目主持人汪涵。书中叙述了他
顾维钧从袁世凯时期直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在政界外交界任要职,曾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后又长期出使法、英、美等国。他的这
国学大师丛书-贺麟评传 本书特色 《贺麟评传》编辑推荐:东方黑格尔之父”的哲学家贺麟(1902-1992)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西方哲学史家、哲学思想家、翻译家...
正说清朝十二臣:图文本 本书特色 《正说清朝十二臣》是中华书局“正说历史”系列图书的又一力作。该书重点介绍了鳌拜、于成龙、明珠、隆科多、年羹尧、刘墉、纪晓岚、和...
琵琶情-高明传 本书特色 《琵琶情——高明传(平)》一部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琵琶记》,其创作者高明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本书就此展开。作者大量阅览有关高明的古籍...
《黄昏前说起天才》内容简介:《黄昏前说起天才》从诗人徐江写于1988年的作品选起,涵盖了他自创作早期到现今各个阶段的作品,用70
《数学王国的一代天骄——丘成桐传》内容简介:本书叙述了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成长经历,内容包括丘成桐的家庭背景,他是客家人的孩
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千錘百鍊的時代良心歷時二十年,堂堂五十萬餘字,收錄近千張寫真永遠的革命家史明這個人,在中國當過中共的地
《企业文化高效落地活动案例》内容简介:本书以作者的工作经历为主线,通过分析一些真实案例,由浅入深地阐述了销售过程中常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