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精神(第3版)》系一部导论性哲学著作,也是北京大学全校通选课“哲学导论”和“哲学与人生”的指定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哲学的五大法门;什么是哲学;哲学的起源;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实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悲剧;什么是性爱;上帝存在吗;为什么会有恶;什么是自由;哲学的终结等。全书围绕上述主题,介绍了泰勒斯以来(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风貌。《哲学的精神(第3版)》立足于原著,用平实的语言把哲学爱好者带入哲学。为了增加可读性,《哲学的精神(第3版)》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哲学的精神(第3版)》适合各专业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广大哲学爱好者。
哲学的基本问题都可在本书之中寻找本书寓理论于平实、亲切的话语之中,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哲学概论性著作,既有学术的价值,也有市场的价值。
《哲学的精神(第3版)》:很多人留恋苏格拉底和智者“做哲学的方式”,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哲学就在市场上,在人群中。实际上,这种做哲学的方式在古希腊并不具有代表性。希腊哲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带有“学派”的特征: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柏拉图学园、逍遥学派等。哲学家们的思想主要是在学派内部酝酿、成熟、传播和发展的,当然,这些学派或学园都有一个数量庞大的“粉丝团体”,所以,在很多学派中都有“里圈”和“外圈”之分。“里圈”限于学派的内部成员,进行深奥、艰深的学术探讨;“外圈”则面向更为广泛的哲学爱好者。“里圈”类似于今天大学的“哲学系”,“外圈”则类似于现在大学的“通选课”。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一个集宗教、政治、学术为一体的团体,团体成员近三百人,遵守很多的规范和戒律,并且宣誓永不泄露学派的秘密和学说。新加入团体的人处于“外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考验,严格筛选出来的人才有资格隔着帘子听毕达哥拉斯的晚课。再过若干年(约为5年),经过音乐和数学的长期熏陶,灵魂已经变得纯洁宁静的时候,才可以见到毕达哥拉斯本人。他们之所以严格限制“里圈”的人数,是因为“并不是他们的所有教义都适合所有人听”。关于柏拉图学园,《柏拉图对话录》给人的印象是: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大众都可以自由参加。实际上,它也有严格的“里圈”和“外圈”之分。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柏拉图*深奥、*重要的思想都是在学园内部展开的,而且是以口授的方式传授的,而柏拉图写出来的对话只不过是哲学普及读本。学园不仅教授哲学,而且研究自然科学,所以,在学园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汉密尔顿说:“严格的入学考试捍卫了雅典学园的荣誉,显然,合格的青年人面对的将是艰辛而漫长的学业,其中以逻辑学和数学为主,哲学似乎只是少数精英的奢侈品,对素质平平的人来说,能够接触神圣哲学的机会并不多。”亚里士多德的“学园”也带有教派团体的性质,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据说亚里士多德本人开设两种课程,上午是与“里圈”的高级弟子讨论专业问题,晚上则向更为广泛的听众做通俗讲座。他的通俗讲座极受欢迎,慕名而来的学生达两千人之多。到了20世纪,哲学的专业化与通俗化的问题以更为尖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统治了西方英语世界的分析哲学“倾向于认为哲学是一种专门的科学职业,他们有时会明确反对‘哲学应该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个观点”。而一直统治着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哲学则把哲学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倾向于将哲学视为一种普遍的学科,几乎涵盖了一切能够帮助我们过更真实或更‘可信’的生活的事物。然而,他们对‘这样的生活涉及什么’这一问题的说明过程往往过于晦涩,以至于普通读者要理解他们在说什么相当困难。”庞思奋认为,“好的哲学家”应该在他们二者中间保持一种平衡:既把哲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术性的科学,又要坚持哲学的清晰性从而不沦为一种神秘的宗教。实际上,在现当代西方哲学舞台上,不乏既坚持哲学的专业化又兼顾哲学的社会功能的哲学家。柏格森是生命哲学的重要代表,他每周在法兰西学院面向公众的讲座是巴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吸引了不少法国名流,而且引来了众多法国民众乃至旅游者。每逢他讲课的时候,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讲台旁、教室门口、走廊里和窗台上都挤满了热情的听众。萨特是存在主义大师,为了向更为广泛的读者宣传他的哲学,他不仅运用文学和戏剧的手段,而且动用了电台和电视台。卡普兰说得好,“只对哲学家讲话——哪怕是间接地——的哲学根本就不是哲学;而且,我想只对科学家、法学家、牧师或任何其他特殊阶层讲话的哲学,也根本就不是哲学。因为在我看来,哲学的职责过去始终是——……
李超杰,哲学博士,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生命哲学等。著有《理解生命:狄尔泰哲学引论》、《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哲学的精神》、《近代西方哲学的精神》。译著包括:《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西方哲学讲演录》、《怀特海》、《弗洛伊德》、《狄尔泰传:精神科学的哲学家》、《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个体的价值与命运》等。主编(合):《20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大辞典》、《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哈佛大学(1998—1999)、柏林洪堡大学(2003—2004)访问学者。
双桂禅灯录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区金带镇万竹山,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佛教界地位崇高,被尊为“西...
本书是“文史知识文库”之一。本书介绍了佛教的基本知识,深入浅出地,重点而又系统地叙述佛教在中国的一些情况,比方讲解殿堂佛
摄大乘论讲记 内容简介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
本书将根据历史的和辨证的观点对休谟哲学作具体的分析和评价,阐明它的意义和影响,为此,本书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有如下安排。(一
追寻最后的一道青烟-《存在与时间》前38节的思维 内容简介 《追寻*后的一道青烟: 前38节的思想》是20世纪的人文经典。其旨趣的诗意性、追问的彻底性、运思的诡...
柏拉图(生平及其著作) 本书特色 本书除开首简略叙述柏拉图的生平事迹外,全部介绍柏拉图著作中的思想。他在世80年,平生真正做到把“宇宙内事”看做“即是吾分内事”...
诸子箴言 内容简介 《诸子箴言》撷取诸子经典著作中*值得学习与体会、思考与运用的箴言。读了这些箴言,我们就会感到诸子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声音,穿越时...
“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辞典 内容简介 一、本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的总鸟瞰,题为《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从“西方马克思主义...
华林(第二卷) 本书特色 《华林(第2卷)》收《波你尼语法初探》、《南诏大理大黑天崇拜及其影响》、《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等47篇文章。华...
抱朴子外篇全译上下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1年~1995年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抱朴子外篇全译上下 目录 前言嘉遁卷**逸民卷第二勖学卷第三崇教卷第四君道卷...
从社会理论入手理解现代性,不能回避现代性面临的根本问题,即自由的问题,而要思考自由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入手点就是自由与自然
姥姥语录-增订本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姥姥与外孙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故事。倪萍以淳朴真挚的文笔描述了99岁高龄的姥姥与“我”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
世界是心的倒影 本书特色 1. 雪漠的*新力作(国家一级作家,著名灵性作家、心灵导师、甘肃作协副主席)2. 首次以佛学心灵随笔的形式解决当代人的现实人生问题 ...
最初搜集弘一法师书信的,是法师的挚友夏丐尊先生,他于1944年出版了《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共收入三百七十余通;其次是1958年
政道与治道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政道与治道、论中国的治道、理性之运用表现与架构表现、论政治神话之根源、论政治神话之形态、论政治神话与命运及语言、政治如何能从...
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 内容简介 二、国内政治对传统佛教的中击在中国佛教受到国际社会挤压的时候,国内的统治阶级也没行对佛家采取宽容的政策。佛教也受到了来自国内的政治...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 内容简介 生命之域如此深广,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该是何等重要之事。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本书犹如一片桃花源,通...
印度因明学纲要 内容简介 印度因明学(逻辑学)是古典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他有希腊逻辑学(亚里士多德)、中国逻辑学(墨子名学)等。本书论述印度古典逻辑学的基本...
《圣经导读》由两位著名的圣经学者联手合著。书中概述了圣经著作的主要文学类型,并且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解释原则。作者在每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