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精神(第3版)》系一部导论性哲学著作,也是北京大学全校通选课“哲学导论”和“哲学与人生”的指定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哲学的五大法门;什么是哲学;哲学的起源;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实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悲剧;什么是性爱;上帝存在吗;为什么会有恶;什么是自由;哲学的终结等。全书围绕上述主题,介绍了泰勒斯以来(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风貌。《哲学的精神(第3版)》立足于原著,用平实的语言把哲学爱好者带入哲学。为了增加可读性,《哲学的精神(第3版)》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哲学的精神(第3版)》适合各专业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广大哲学爱好者。
哲学的基本问题都可在本书之中寻找本书寓理论于平实、亲切的话语之中,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哲学概论性著作,既有学术的价值,也有市场的价值。
《哲学的精神(第3版)》:很多人留恋苏格拉底和智者“做哲学的方式”,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哲学就在市场上,在人群中。实际上,这种做哲学的方式在古希腊并不具有代表性。希腊哲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带有“学派”的特征: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柏拉图学园、逍遥学派等。哲学家们的思想主要是在学派内部酝酿、成熟、传播和发展的,当然,这些学派或学园都有一个数量庞大的“粉丝团体”,所以,在很多学派中都有“里圈”和“外圈”之分。“里圈”限于学派的内部成员,进行深奥、艰深的学术探讨;“外圈”则面向更为广泛的哲学爱好者。“里圈”类似于今天大学的“哲学系”,“外圈”则类似于现在大学的“通选课”。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一个集宗教、政治、学术为一体的团体,团体成员近三百人,遵守很多的规范和戒律,并且宣誓永不泄露学派的秘密和学说。新加入团体的人处于“外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考验,严格筛选出来的人才有资格隔着帘子听毕达哥拉斯的晚课。再过若干年(约为5年),经过音乐和数学的长期熏陶,灵魂已经变得纯洁宁静的时候,才可以见到毕达哥拉斯本人。他们之所以严格限制“里圈”的人数,是因为“并不是他们的所有教义都适合所有人听”。关于柏拉图学园,《柏拉图对话录》给人的印象是: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大众都可以自由参加。实际上,它也有严格的“里圈”和“外圈”之分。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柏拉图*深奥、*重要的思想都是在学园内部展开的,而且是以口授的方式传授的,而柏拉图写出来的对话只不过是哲学普及读本。学园不仅教授哲学,而且研究自然科学,所以,在学园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汉密尔顿说:“严格的入学考试捍卫了雅典学园的荣誉,显然,合格的青年人面对的将是艰辛而漫长的学业,其中以逻辑学和数学为主,哲学似乎只是少数精英的奢侈品,对素质平平的人来说,能够接触神圣哲学的机会并不多。”亚里士多德的“学园”也带有教派团体的性质,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据说亚里士多德本人开设两种课程,上午是与“里圈”的高级弟子讨论专业问题,晚上则向更为广泛的听众做通俗讲座。他的通俗讲座极受欢迎,慕名而来的学生达两千人之多。到了20世纪,哲学的专业化与通俗化的问题以更为尖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统治了西方英语世界的分析哲学“倾向于认为哲学是一种专门的科学职业,他们有时会明确反对‘哲学应该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个观点”。而一直统治着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哲学则把哲学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倾向于将哲学视为一种普遍的学科,几乎涵盖了一切能够帮助我们过更真实或更‘可信’的生活的事物。然而,他们对‘这样的生活涉及什么’这一问题的说明过程往往过于晦涩,以至于普通读者要理解他们在说什么相当困难。”庞思奋认为,“好的哲学家”应该在他们二者中间保持一种平衡:既把哲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术性的科学,又要坚持哲学的清晰性从而不沦为一种神秘的宗教。实际上,在现当代西方哲学舞台上,不乏既坚持哲学的专业化又兼顾哲学的社会功能的哲学家。柏格森是生命哲学的重要代表,他每周在法兰西学院面向公众的讲座是巴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吸引了不少法国名流,而且引来了众多法国民众乃至旅游者。每逢他讲课的时候,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讲台旁、教室门口、走廊里和窗台上都挤满了热情的听众。萨特是存在主义大师,为了向更为广泛的读者宣传他的哲学,他不仅运用文学和戏剧的手段,而且动用了电台和电视台。卡普兰说得好,“只对哲学家讲话——哪怕是间接地——的哲学根本就不是哲学;而且,我想只对科学家、法学家、牧师或任何其他特殊阶层讲话的哲学,也根本就不是哲学。因为在我看来,哲学的职责过去始终是——……
李超杰,哲学博士,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生命哲学等。著有《理解生命:狄尔泰哲学引论》、《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哲学的精神》、《近代西方哲学的精神》。译著包括:《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西方哲学讲演录》、《怀特海》、《弗洛伊德》、《狄尔泰传:精神科学的哲学家》、《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个体的价值与命运》等。主编(合):《20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大辞典》、《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哈佛大学(1998—1999)、柏林洪堡大学(2003—2004)访问学者。
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影印第8版) 本书特色 看点一:兼采众长作者采取客观的立场,写法吸纳了诸种哲学史著述方式的长处和特点,既以轻松的笔法勾勒出哲...
经天纬地:中国罗盘详解 目录 **章:罗盘简介1.1罗盘发展简史1.2罗盘种类1.3罗盘尺寸与圈层1.4罗盘的构成1.5罗盘的选择第二章:罗盘使用的基本操作方法...
本书讲述西域古国龟兹是佛教东传的主要中转站,龟兹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经由龟兹东传以及汉传佛教反转西域之
中国人的修养 本书特色 1.邀请国内*顶级的国学专家撰文、定调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亲自写序推荐,从中西文化对比、传统文化复兴角度寄语年轻人多读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
哲学导论 本书特色 《哲学导论》是一本哲学通识教材,共分二十讲,内容涉及哲学的含义、起源、本质、作用,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相关内容。本书立足文本,寻根追源,...
人生的智慧-(插图版) 本书特色 《人生的智慧》取自德国思想家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而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及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所讨论的事情...
拉姆·斯特罗(AvrumStroll,1921—)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国著名哲学家、知识论、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在
古代铭刻研究在历史、考古学中有其一定的地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具书是迫切需要的。我所有鉴于此,于一九五六年八月先后邀请
价值问题的论战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学家讨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文集,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西方经济学者是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讨论观点。本书为马克...
否极泰来-新轴心时代的儒家资源 本书特色 21世纪,儒家已从“一阳来复”走进了“否极泰来”,但钱权和儒家结合,使其价值异化,导致精神资源荡然无存的危机却大大增加...
醒客悦读-以头撞墙 内容简介 本书由北京大学等高校著名俄罗斯思想研究专家翻译,集中展示了这位现代存在主义大师以人的头颅撞击理性的大墙,以及宣扬“惟其荒谬,故而可...
爱与生的苦恼 内容简介 爱与生的苦恼:这是一部融唯我主义、悲观主义、意志主义和虚无主义为一体的人生哲学著作。叔本华认为人生是不幸和悲惨的,痛苦是经常的,幸福是暂...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本书特色 佛教称人生为一大苦难场,生、老、病、死都是人的一辈子必须承受的折磨,所以希望人看破红尘,对人生不要有什么留恋。与此相反,道教则对现实...
佛教是否一定是非暴力的?抗日戰爭時期,無數愛國志士奔赴戰場,與侵略者浴血奮戰,佛教徒,特別是僧伽大眾應該怎麼辦?抗日救國
《发心》为九十高龄的梦参老和尚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于北京、台北、香港和五台山四地所作开示的记录,开示的内容分别为“浅谈发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精装) 本书特色 本书为尼采晚期代表作,作于1883—1885年之间。本书可以说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在尼采思想生涯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老子》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
浩然正气 本书特色 吕章申主编的《浩然正气》通过1280多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包括大量仁人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遗言、遗文等,生动再现了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
维摩诘经思想新论 本书特色 《维摩诘经思想新论》: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学科建设项目苏州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经费资助出版维摩诘经思想新论 内容简介 简...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基本思想探讨与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一是涉及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发展;二是《费尔巴哈论》解析专题和《费尔巴哈论》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