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精神(第3版)》系一部导论性哲学著作,也是北京大学全校通选课“哲学导论”和“哲学与人生”的指定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哲学的五大法门;什么是哲学;哲学的起源;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实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悲剧;什么是性爱;上帝存在吗;为什么会有恶;什么是自由;哲学的终结等。全书围绕上述主题,介绍了泰勒斯以来(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风貌。《哲学的精神(第3版)》立足于原著,用平实的语言把哲学爱好者带入哲学。为了增加可读性,《哲学的精神(第3版)》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哲学的精神(第3版)》适合各专业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广大哲学爱好者。
哲学的基本问题都可在本书之中寻找本书寓理论于平实、亲切的话语之中,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哲学概论性著作,既有学术的价值,也有市场的价值。
《哲学的精神(第3版)》:很多人留恋苏格拉底和智者“做哲学的方式”,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哲学就在市场上,在人群中。实际上,这种做哲学的方式在古希腊并不具有代表性。希腊哲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带有“学派”的特征: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柏拉图学园、逍遥学派等。哲学家们的思想主要是在学派内部酝酿、成熟、传播和发展的,当然,这些学派或学园都有一个数量庞大的“粉丝团体”,所以,在很多学派中都有“里圈”和“外圈”之分。“里圈”限于学派的内部成员,进行深奥、艰深的学术探讨;“外圈”则面向更为广泛的哲学爱好者。“里圈”类似于今天大学的“哲学系”,“外圈”则类似于现在大学的“通选课”。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一个集宗教、政治、学术为一体的团体,团体成员近三百人,遵守很多的规范和戒律,并且宣誓永不泄露学派的秘密和学说。新加入团体的人处于“外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考验,严格筛选出来的人才有资格隔着帘子听毕达哥拉斯的晚课。再过若干年(约为5年),经过音乐和数学的长期熏陶,灵魂已经变得纯洁宁静的时候,才可以见到毕达哥拉斯本人。他们之所以严格限制“里圈”的人数,是因为“并不是他们的所有教义都适合所有人听”。关于柏拉图学园,《柏拉图对话录》给人的印象是: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大众都可以自由参加。实际上,它也有严格的“里圈”和“外圈”之分。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柏拉图*深奥、*重要的思想都是在学园内部展开的,而且是以口授的方式传授的,而柏拉图写出来的对话只不过是哲学普及读本。学园不仅教授哲学,而且研究自然科学,所以,在学园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汉密尔顿说:“严格的入学考试捍卫了雅典学园的荣誉,显然,合格的青年人面对的将是艰辛而漫长的学业,其中以逻辑学和数学为主,哲学似乎只是少数精英的奢侈品,对素质平平的人来说,能够接触神圣哲学的机会并不多。”亚里士多德的“学园”也带有教派团体的性质,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据说亚里士多德本人开设两种课程,上午是与“里圈”的高级弟子讨论专业问题,晚上则向更为广泛的听众做通俗讲座。他的通俗讲座极受欢迎,慕名而来的学生达两千人之多。到了20世纪,哲学的专业化与通俗化的问题以更为尖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统治了西方英语世界的分析哲学“倾向于认为哲学是一种专门的科学职业,他们有时会明确反对‘哲学应该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个观点”。而一直统治着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哲学则把哲学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倾向于将哲学视为一种普遍的学科,几乎涵盖了一切能够帮助我们过更真实或更‘可信’的生活的事物。然而,他们对‘这样的生活涉及什么’这一问题的说明过程往往过于晦涩,以至于普通读者要理解他们在说什么相当困难。”庞思奋认为,“好的哲学家”应该在他们二者中间保持一种平衡:既把哲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术性的科学,又要坚持哲学的清晰性从而不沦为一种神秘的宗教。实际上,在现当代西方哲学舞台上,不乏既坚持哲学的专业化又兼顾哲学的社会功能的哲学家。柏格森是生命哲学的重要代表,他每周在法兰西学院面向公众的讲座是巴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吸引了不少法国名流,而且引来了众多法国民众乃至旅游者。每逢他讲课的时候,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讲台旁、教室门口、走廊里和窗台上都挤满了热情的听众。萨特是存在主义大师,为了向更为广泛的读者宣传他的哲学,他不仅运用文学和戏剧的手段,而且动用了电台和电视台。卡普兰说得好,“只对哲学家讲话——哪怕是间接地——的哲学根本就不是哲学;而且,我想只对科学家、法学家、牧师或任何其他特殊阶层讲话的哲学,也根本就不是哲学。因为在我看来,哲学的职责过去始终是——……
李超杰,哲学博士,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生命哲学等。著有《理解生命:狄尔泰哲学引论》、《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哲学的精神》、《近代西方哲学的精神》。译著包括:《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西方哲学讲演录》、《怀特海》、《弗洛伊德》、《狄尔泰传:精神科学的哲学家》、《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个体的价值与命运》等。主编(合):《20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大辞典》、《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哈佛大学(1998—1999)、柏林洪堡大学(2003—2004)访问学者。
萨满文化研究丛书北美印第安人萨满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萨满教是一种靠前现象,美洲印第安人,西伯利亚土著民族,北欧萨米人,南亚地区的一些族群以及东北亚地区的诸多民族...
爱之理由 本书特色 作者哈里·g.法兰克福以擅写清新透彻的小作品著称,《爱之理由/当代外国人文学术译丛》是他在这方面的杰作。作者以优美笔调,运用他的“关怀”(c...
生活中的道-和你一起读《老子》 本书特色 熊华堂编著的《生活中的道》内容介绍:老子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
公羊学引论-儒家的政治智慧与历史信仰-[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陆新儒家精神领袖蒋庆先生的成名作,二十年来,此书已成为当代经典,本次修订了若干细节问题。蒋先...
TheModernSpiritofAsiachallengesthenotionthatmodernityinChinaandIndiaarederivativ...
《印度哲学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印度哲学史的重要著作。作者在绪论中说:“摭拾中印所传之资料,汲取外人近日之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将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以此全书分为上下册。子学时代主要讲先秦诸子;经学时代主要是从董仲...
如何修证佛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南怀瑾教授*重要著述之一,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的讲解及具体的指引,是绝对的过来人语。.本书所收作品涉及面广,较全面地反映了...
花出青嶂 内容简介 《花出青嶂》原先有个副标题——禅宗公案批判,“批判”两字取其原先意思——批注及判断。这是杨葵想到的,提出后马上获得两位作者和其他参与校订朋友...
金刚经讲义-(上下册) 本书特色 历代关于《金刚经》的解说和注本不胜其数,此书被称为自古迄今解释《金刚经》的*佳读本。民国著名佛教居士江味农倾注毕生心血之遗著,...
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本书特色 “历史哲学”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一般地说,思辨的历史哲学主要是寻求历史演变的规律,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对象是...
文明:乌托邦与悲剧 内容简介 跟着本书,我们走人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历史中。尽管所有的民族都有文化和文明,但是对于西方文明而言,重要的是其民...
人文科学的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代表人物恩斯特·卡西尔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本书中分五章探讨了人文科学的对象、自然与人文的不同感知...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运用了上至十二、十三世纪反映南宋史实的文献资料,下至20世纪90年代社会调查所获资料等广泛的材
嫉妒的制陶女 内容简介 《嫉妒的制陶女》可以说是《神话学》一脉相承的续篇。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印第安人各个族群关于陶器、夜鹰、树懒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
克里希那穆提-智慧的觉醒 本书特色 ☆ 20世纪*卓越、*伟大的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经典巨著☆与克里希那穆提*富盛名的代表作《重新认识你自己》一起,分获“克著...
周易卦爻辞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详细越密的材料,首先考证论述了《周易》本经及十翼的来源、作者以及撰作时代问题,持论平允,有说服力,并立足于《周...
认识的途径 本书特色 《认识的途径》(作者威廉·佩珀雷尔·蒙塔古)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书中分为权威主义的方法;理性论与经验论的各种方法;实用主义的方...
随缘做去 直道行之-方广锠序跋杂文集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佛教文献学和敦煌学专家方广锠撰写★ 收录笔者自1982年以来所写的序、跋...
1472-1509-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 本书特色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