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欲轻生的鲸群》是安部公房晚年创作的一部随笔集,出版于1986年,当时安部公房已62岁。该书收录了几篇随笔,安部公房对日本当代的文化处境进行了犀利的批评,也谈到战争、核时代和商业社会带给人的异化感和苦闷彷徨;同时收录了几篇访谈录,安部公房在其中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作历程以及对历史、政治、科技和文学的看法。
村上春树喜爱的日本作家
日本现代派小说先驱
安部公房 晚年随笔集
《急欲轻生的鲸群》首次引进出版
为什么要写作…… / 1
为什么要写作……
这大概是一个逻辑性的问题,又应该是一个非逻辑性的问题。从逻辑性上说,问题本身就是包含着答案的牟比乌斯带。对作家来说,写作是生存的一种形态,不可能是单纯被选择的结果。“为什么”这个疑问是“生存”结构的一部分,正如不可能有对生存理由的答案一样,写作行为也应该无需理由。
但是,这是一个在逻辑性上诱发些许乡愁的问题。这个问题无法否认曾经存在一个充满希望可能性(能否妥当回答则另当别论)的时代。然而,穿过这如同超载卡车般的时代,作者变得失望而谦虚。即便是死亡之舞,跳得出色比起跳得拙劣来至少是对心灵的慰藉。
急欲轻生的鲸群
我的工作地点是在环绕着火山湖的外轮山,离预告近期将发生大地震的**个发生地骏河湾大约六十公里。专家的意见说,根据现在的状况,即便明天发生地震似乎也不足为怪。只要出现地震的征兆,有关方面就会发出警报。平时就是这样随时都面对着危险的瞬间。不过,至今尚未听见集体搬迁的动静。
仿佛两个时间在平行地流淌。一个是板块压力下积存的能量达到极限后等待释放的客观时间,另一个是有昨天就有今天、有今天应该就有明天的所谓日常性经验规律的时间。既然知道客观时间难以避免,为什么还要以经验规律优先呢?
试着在这里打一个小小的赌:如果在我写完这一行字之前发生地震,我付给你一万日元。平安无事。我赌赢了。可是没有特定的打赌对家,所以我没有赚到钱,但也没有损失。不仅我,直至真实的地震发生之前的每个瞬间,每个人都这样一直对着乐观的估计打赌。
这是想象力不够而产生的乐观主义。我想起勃鲁盖尔描绘的盲人领着一群盲人行走的那幅画。只要有一个人惊恐地跑出队伍,其他人就会立即做出反应,陷入恐慌状态。人们的内心想法是稳稳地维持一直持续下来的“现在”。然而,不能把这种乐观主义简单地归结为愚钝。经验的反复作为日常行为而固定下来也是为了生存所必须的智慧。这与那种例如当市街的战斗这类非日常性行为一结束,便立刻在街头巷尾重新召回日常性摊贩的生命力相通。多余的想象力莫如说是自寻烦恼的根源。行为原理与其需要科学实验那样的严密性,不如机械齿轮那样的游戏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冬天过去,春天来临;春天过去,夏天来临。大概没有人对这个自然周期表示怀疑吧。但这个周期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即便没有发生地轴倾斜这样的变化,从春天一下子跑到秋天的气候异常现象并不少见。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相信春天的来临而忍受冬天的严寒,在春天耕作而等待夏天。仅仅因为缺少些微严密性的行为原理,就可以使为了明天收获今天的劳动成为可能。
八世纪的中国诗人杜甫有这样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大概“国”是政治,“山河”是日常吧。国一破,山河自然荒废,但并不是消亡。杜甫提出了一个国虽破,依然是民众生存所依;山河虽荒废,依然继续存在下去的概念。人类的历史,归根结底,就是针对各种不稳定因素而持续扩大日常的努力。
但是,我感觉,现代、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危机与以前所有的危机有着本质的不同。战后能咀嚼品味杜甫诗歌的大概只是战败国的国民吧。站在正义一边的战胜国,摆脱殖民地统治、获得主权的第三世界各国都洋溢着和平的日常性的幻想。这本是一次对国家也许原本就内含的战争病灶进行彻底解剖的绝好机会,但人们急匆匆地对国家采取宽容的态度。到处弥漫着不仅把战争,甚至可以把日常的安定和保障完全委托给国家的气氛。国家一旦拿到信用证后,就立即开始发起竞争,变本加厉地激化原本是国家恶癖的竞争心。为了安全,将无信标志的武装力量正当化。(虽然如此,通过发达国家的工业品生产基本有效地增强了日常性,其结果导致对由于进一步巩固日常性而大量消费能源熟视无睹,熵的增大将窒息日常。)通过冷战持续扩大的军事力量因为是核武器,所以将很快实现力量的平衡这种奇怪的和平。当然,平衡并不意味着停止竞争。这是在互不信任的天平的两端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加大砝码的扩军平衡。这种平衡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即使绝对不会出现由于误解、错觉、手误而发生的攻击,但如果有一方抓住先发制人的机会瞬间,这个平衡将不得不被打破。为了胜利,为了*大限度地减少牺牲,*终按下发射武器的按钮。为了不把这个机会让给对手,只能持续不断地竞争,保持领先地位,以获得先发制人的秘密。现在世界拥有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好几次,没有人想就此停步。
一旦发生全面性核战争,山河将不复存在。国家破灭,山河也随之一起破灭。
将盘踞在国家里面的无信构造曝光出来,这不是好国家、坏国家的问题,而是感觉事态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应该怀疑国家存在本身的地步。感觉已经到了应该这样询问的时候:为什么只能允许国家使用暴力?设立超越国家主权的司法权难道是绝对不可能的吗?从现状来看,绝无希望。为了可以有效地发挥司法权的力量,不能不认可足以解除罪犯武装的暴力。当然,不允许超过自己原本就是国家的本质。这是否意味着人的政治能力走到极限了呢?
鲸鱼的集体自杀现象是一个谜。本应具有相当高智力的鲸鱼突然成群结队发疯似的向岸边游来,搁浅沙滩。怎么把它们拖回去,它们就是不返回大海,*终溺死在空气里。它们是因为惊恐地逃避什么吗?能够让鲸鱼感到恐惧的大概就是逆戟鲸、鲨鱼这样的海中猛兽。可是鲸鱼的集体自杀是在没有鲨鱼的海域发生的,而且逆戟鲸本来就是鲸鱼的伙伴。于是,甚至有人提出可能因为鲸鱼害怕溺死才从海里逃生的观点。海里的生物害怕被淹死,这是一种反论,这种思路倒是挺有意思的。因为鲸鱼原本不是鱼,而是用肺呼吸的陆地动物,所以也说不定由于某种事态的变异,鲸鱼出现返祖现象,对被水窒息而死心怀恐惧。当脑子受到寄生虫或者细菌的侵袭而失去浮上水面的力气时,由于过于害怕可能被溺死,因而看不到现实的死。
没有任何人保证自己不会像鲸鱼那样死去。
安部公房(1924—1993)
日本小说家、剧作家。生于东京,在中国沈阳读过小学和中学时代。194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科专业;50年代初即在文坛崭露头角。其处女作《赤茧》《墙》分别获得战后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当代文学史的地位。其小说和剧本代表作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与大江健三郎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构成了当代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其作品在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被誉为受欢迎的日本作家和世界级文学大师。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本书特色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是青年作家高维生的散文集,本书共分“一束灵魂的火焰”“去回忆,去爱”“阅读的空白”三辑,包括作者对于一些...
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1473年整理出版。是现存唯一系统阐述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唯物论的著作。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
青春之门(三册) 本书特色 一群年轻人的青春故事,文笔优美,绝对值得细细品味!!!如果你在青春面前迷失了方向,如果你有太多的迷惘,请你穿过这扇青春之门!青春之门...
《大国锁钥:国产替代浪潮》内容简介:第一篇主要讲述作者从本书后面的半导体、航空航天、军工、新能源、汽车、工业软件等案例当中
与里科克一起笑 本书特色 人总是对自己非常好奇,越是普通的事情,越是认定其中必有无穷的奥秘。对于类似哭和笑这样每天要发生无数次的事情(想想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在不停...
周瘦鹃文集-(全二册)-珍藏版 本书特色 周瘦鹃,江苏省苏州市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1916年至1949年间,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等...
作品目录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篇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 · · · · ·精彩摘录每一个悲哀
夏道平的文字让中国社会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从理想与信念的层次,大大提升到完整与严谨的学术体系。他是胡适的挚友,徐复观的同窗。这是一部发自良心深处的对台湾经济的分析...
生活的回忆:泰戈尔经典散文选 本书特色 泰尔著作之流行,之所以能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兴趣,一半在于他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义,一半在于他作品中的文学庄严与美丽。——(印...
雄鹿之跃 本书特色 《雄鹿之跃》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莎朗·欧茨荣获2013年普利策诗歌奖的一部诗集。该诗集由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凄美诗歌组成,讲述了一场离婚与爱情、性...
理解与感悟 本书特色 收录在《理解与感悟》中的,是作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十几篇文学批评。包括对文学批评的意识、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的阐释,对新文学批评...
萧红精品文集 本书特色 萧红独特的女性写作才华,使她的作品拥有难以抗拒的艺术魅力。 她自传性质的作品体现出极其充分的感性化和个性化,可以说,萧红在文学创作中把女...
汪曾祺(1920——1997),祖籍徽州,生于江苏高邮,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在小说、散文、戏剧等领域成就突出。主要著作有:《受戒》《大淖记事》...
作品目录三闲集序言一九二七年无声的中国怎么写(夜记之一)在钟楼上(夜记之二)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并来信)匪笔三篇某笔
《人性的弱点》内容简介:该书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功的励志经典,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西
《别开生面的阅读与写作》内容简介:本书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作序推荐,荟萃了作者近30年的阅读、写作经验成果之大成。内容丰富,涉
我总是一个人, 你从不曾来过:林徽因篇 本书特色 这是林徽因与徐志摩的传记。本书为国内唯一合订本传记。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唯美的笔法,展现了二人的一生及传奇的爱...
茨维塔耶娃文集·小说戏剧 本书特色 本卷收入了茨维塔耶娃的部分小说、戏剧。这些作品创作于诗人的艺术成熟期,许多纯熟的艺术手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茨维塔耶娃文集·...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本书特色 和传统的唐诗研究著作相比,该书*显著的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这种意识首先表现为能从当时的“历史―文化”趋向中,来考察诗...
刘长富1954年生,大连市人。在北国边防线珍宝岛战斗生活过四年。出版有长篇小说《神圣的守望》、《进退》,长篇随笔《做官与修德》、《权力的思辨》。